膽囊炎病人飲食要注意哪些?什麼補養品好? "你好! 膽囊炎可分為急性膽囊炎和慢性膽囊炎,臨床上多見,尤以肥胖、多產、40歲左右的女性發病率較高。急性膽囊炎是膽囊的急性炎症,80%伴有膽囊結石,是臨床常見的急腹症之一。 孔氏清膽湯是治療膽囊疾病一個全新的特效驗方,不含西藥及任何化學成分。經權威醫藥機構檢測和評審鑒定,均給出了極高的評價:組方科學,配伍精良,藥效強勁,毒副超零,經過20多萬膽囊疾病者反復臨床驗證,總有效率99.2%,痊愈率98%,無效者不足0.8%。治愈後復發率不足2%。 您可以咨詢下:4oo—621-0517 孔氏清膽湯效果挺不錯的 (1)減低食物中的脂肪含量,不吃肥肉、油炸和含脂肪多的食品,並注意以植物油代替動物油。此外,有些膽囊炎的形成與體內膽固醇過高和代謝障礙有關,因此要少吃含膽固醇多的食品如蛋黃、魚子及動物的腦、肝、腎等。烹制食品時,應以炖、燴、蒸、煮為主。
(2)進食富含優質蛋白質及糖類的食物,以保證熱量的需要,有促進肝糖原的形成和保護肝髒的作用。
(3)多補充水分,以稀釋膽汁;增加進餐次數,刺激膽汁分泌和排洩。
(4)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西紅柿、胡蘿卜、玉米、魚肝油等,以保持膽囊上皮組織的健全,因上皮細胞的脫落,能助長膽石形成。蘿卜有利膽作用,能幫助脂肪的消化吸收,宜常吃。
(5)多飲瓜果汁,如橘汁、梨汁、蘋果汁、荸荠汁及藕汁。西瓜汁更有清熱利濕退黃作用。
(6)少用含纖維素多的食物,避免因腸蠕動而增加疼痛,可用少渣食品或半流質飲食。
(7)忌用酒類和刺激性食物或濃烈調味品。菜肴味道宜清淡,飲食不宜過冷。 1)補充能量。生命的延續和新陳代謝需要大量的能量,而人類食用的米飯、面、水果等均含有大量的能量。對於膽囊炎病人來說,以上食物均不受限制,可按需進食,以滿足機體新陳代謝的需要。 nagujtujhpbft6wdhkywfnp3v7rckxbb(2)少食高脂肪類食物。豬肉、牛肉、羊肉、奶油、黃油、油炸食物(特別是荷包蛋)、動物內髒、魚子,以及多油糕點等,均屬高脂肪類食物,膽囊炎病人應盡可能地少食此類食物。刺激膽囊收縮,分泌大量的膽汁。於是,膽囊就會發生強烈收縮,從而引起膽囊炎的急性發作。因此,為了減輕有病膽囊的負擔,安排合理的飲食是非常重要的。 v7g2pgtfa6cacrwxvpm93shbwqxkx5x7(3)適當攝取優質蛋白質。如果一個人長期不食動物性食物,那麼,人體難免會不同程度地缺乏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物質而發生營養不良,以致抵抗力下降,容易患病,更不利於膽囊炎病人的康復。因此,適當攝取優質蛋白質是完全必要的。瘦肉、雞鴨肉、魚肉、蛋類、豆制品等均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 1、控制脂肪量。全日供給油脂35-45克,但不可集中於一餐。因脂肪過多易引起膽絞痛,故應禁用油煎、炸的食物。最好用植物油,不用豬油等動物油脂。豬肉、牛肉、羊肉、奶油、黃油、油炸食物(特別是荷包蛋)、動物內髒、魚子,以及多油糕點等,均屬高脂肪類食物,膽囊炎病人應盡可能地少食此類食物。刺激膽囊收縮,分泌大量的膽汁。於是,膽囊就會發生強烈收縮,從而引起膽囊炎的急性發作。因此,為了減輕有病膽囊的負擔,安排合理的飲食是非常重要的。 2、限制膽固醇量。限制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黃、魚籽、腦和心、肝、腎、胃等內髒及肥肉等,全日飲食中供給膽固醇量不超過300毫克。所以要限制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主要是調整膽固醇代謝障礙,預防結石的形成。進食脂肪後,膽囊收縮,右上腹出現疼痛,甚至劇痛、惡心等。因此,膽囊炎病人要限制食油量,急性期每日限20~30克內,好轉時限50~60克內,忌吃肥肉。 3、適量的蛋白質。如果一個人長期不食動物性食物,那麼,人體難免會不同程度地缺乏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物質而發生營養不良,以致抵抗力下降,容易患病,更不利於膽囊炎病人的康復。因此,適當攝取優質蛋白質是完全必要的。瘦肉、雞鴨肉、魚肉、蛋類、豆制品等均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過多的蛋白質可刺激膽汁的分泌,也可以引起膽囊收縮,加劇疼痛。因此,供給適量的蛋白質,可以保護肝功能,修補肝、膽被損壞的組織;蛋白質供給量以65-80克/天為宜,若為手術者,則應供給充足蛋白質約為90-100克/天。 4、給予較高的碳水化合物。生命的延續和新陳代謝需要大量的能量,而人類食用的米飯、面、水果等均含有大量的能量。對於膽囊炎病人來說,以上食物均不受限制,可按需進食,以滿足機體新陳代謝的需要。食物中應供給大量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蜂蜜、白糖、藕粉、土豆、蘋果、梨等,以促進肝糖原生成與供給充足的熱量,每日給予碳水化合物350-450克。但對肥胖及伴有冠心病或高血脂患者,應注意限制主食和甜食等含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以控制熱量。 5、充足的維生素。多供給富含維生素a、b族及維生素c的食物,如桔子、蘋果、西紅柿等水果蔬菜;若不足時,可以用維生素制劑補充。 膽囊炎病人的飲食禁忌 人在進餐後,脂肪及胃酸刺激小腸粘膜產生膽囊收縮素引起膽囊收縮,把膽汁排進小腸,參與脂肪的消化與吸收。若膽囊膽管粘膜發炎,膽管阻塞,膽汗排出不暢,脂肪、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就會受影響。同時,膽汗中膽固醇與膽酸鹽的比例發生改變,膽固醇濃度升高,因而容易發生膽囊膽管結石。 進食脂肪後,膽囊收縮,右上腹出現疼痛,甚至劇痛、惡心等。因此,膽囊炎病人要限制食油量,急性期每日限20~30克內,好轉時限50~60克內,忌吃肥肉。 飲食以清淡少渣易消化為宜,忌食辣椒、洋蔥、蘿卜等刺激性強,含粗纖維的食物;忌少餐多量,應少量多餐,並多飲湯水,以利膽汗的分泌和排出;忌食產氣和帶氣味的果菜豆類,以免加重腹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