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適合吃些什麼水果? "秋季是盛產水果的季節,梨、山楂、大棗、石榴、柿子、柑橘、柚子、芭蕉、甘蔗和猕猴桃,果攤上擺得琳琅滿目,然而,選擇多了眼就花了?到底這幾樣水果中,哪個營養成分更高?不同體質的人又該如何挑選呢?本期,飲食版為您搜羅了秋季水果五大冠軍,邀請專家教您挑著吃。
女性和兒童飯後可吃點
鈣含量最高的是山楂
營養分析:山楂含鈣量在秋季水果中最高,每百克果肉中含鈣52毫克。孕婦和兒童對鈣的需求大,這兩類人群不妨在飯後吃點山楂。
此外,山楂裡因含三萜類烯酸和黃酮類,也被稱為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的“小能手”。中醫認為,山楂味酸甘、性微溫,能消食健胃、行氣活血、止痢降壓。生山楂還有消除體內脂肪、減少脂肪吸收的功效,減肥的人可以多吃。食用提醒:可別為了減肥過量食用,尤其是胃腸功能弱的人,長期吃生山楂可形成胃結石,增加發生胃潰瘍、胃出血甚至胃穿孔的風險。因此建議,最好將山楂煮熟或泡茶吃。
制作貼士:將山楂切成片,用開水沖泡,這樣可以大大稀釋山楂的酸味。除了泡茶,山楂還可以入菜吃,比如煮粥或者是做肉菜時,放5~8顆山楂,既能調味,又可以保證山楂的營養成分的吸收。
糖尿病和肥胖患者的佳選
柚子碳水化合物最低
營養分析:每100克柚子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為9.5克。這對於肥胖者而言,無疑是好消息。醫學認為,碳水化合物含量豐富的食物會使人體血糖和胰島素激增,從而引起肥胖,甚至導致糖尿病和心髒病。
食用提醒:一般人每天食用量最好別超過200克,一天一大瓣即可。中醫認為,柚子性寒,因此,身體虛寒的人不宜多吃。
選購貼士:買柚子要一看二聞三叩。看,最好選上尖下寬的標准型,表皮必須薄而光潤,色澤呈淡綠或淡黃,看起來柔軟、多汁的樣子;聞,熟透了的柚子,味道芳香濃郁;叩,即按壓叩打果實外皮,看它是否下陷,下陷沒彈性的柚子質量較差。剛采下來的柚子,味道不是最佳,最好在室內放置幾天。一般兩周以後,等柚子中的水分逐漸蒸發,味道就會變得越來越甜。止咳化痰助消化
維生素b1冠軍是柑橘
營養分析:維生素b1對神經系統的信號傳導具有重要作用。在秋季盛產的水果當中,柑橘的維生素b1含量最高。中醫認為,柑橘養陰生津助消化,有止咳化痰的功效,肺部不適的人比較適宜吃。
食用提醒:維生素b1需要每天補充,因為和所有b族中的維生素一樣,多余的b1不會貯藏於體內,而會完全排出體外。所以,在柑橘盛產的秋季,不妨每天吃1~2個柑橘,補充身體所需的維生素b1。但切不可多吃,因為柑橘性熱,秋天干燥,吃多了容易上火。
誤區糾正:吃柑橘千萬別把橘瓤外白色的筋絡扯掉,這一部分對人體的健康非常有益。中醫認為,橘絡具有通絡化痰、順氣活血之功,不僅是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食療佳品,而且對久咳引起的胸部疼痛不適還有輔助治療作用。
軟化血管,抗癌降壓
營養全能冠軍要數鮮棗
營養分析:鮮棗相比其他秋季水果,多項營養元素含量均居首位,如維生素c、鉀、鎂等。維生素c可軟化血管、預防高血壓、冠心病和動脈硬化。同時,維生素c有助於阻斷致癌物質n-亞硝基化合物的形成,從而降低了腫瘤的形成風險;鉀能增強肌肉的興奮性,參與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熱能代謝;鎂具有抑制神經的興奮性,參與體內蛋白質的合成,肌肉收縮和調節體溫的作用等。
食用提醒:鮮棗有健潤脾胃、養血、補氣的功效,氣血兩虛、脾胃功能不好的人適宜多吃,一天吃8~10個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痰多和大便秘結者要謹慎食用,因為棗偏熱,會助火生熱。
此外,鮮棗表皮堅硬,比較難消化,會加重胃腸道的負擔;糖分較多,含糖量超過20%,因此,腹部脹氣者、經期女性、胃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都不適宜多吃。
選購貼士:不要光挑個兒大的,而要挑形狀規則,聞起來有清香味的。顏色也要注意:好棗棗身主要是綠色,上面有1/3的面積是紅色。這樣的棗糖分相對來說比較高。
既防便秘,又治腹瀉
石榴含膳食纖維最高
營養分析:在以上幾種秋季水果中,石榴每百克可食用部分膳食纖維的含量最高,為4.8克。區別於玉米等粗糧的是,石榴中所含的膳食纖維具有水溶性,在人體消化道中不會被酶所分解,可以吸水膨脹,從而大大增加了糞便的體積,既可以防止便秘,又能緩解腹瀉症狀。同時,腸道中的細菌可利用這些纖維素進行發酵,產生b族維生素。
此外,紅石榴中富含礦物質和抗氧化成分——紅石榴多酚和花青素,能夠減少體內自由基造成的氧化損傷,有利於美白、延緩衰老。
食用提醒:很多人覺得吃石榴是一件繁復的工程,但石榴盛產於秋季,為了其豐富的營養價值,不妨適時食用一些。
秋季干燥,中醫認為,石榴性溫、味甘酸澀,具有養陰生津的功效,潤燥和收斂作用明顯,咽喉燥渴時吃最好。但同時因為有收斂作用,便秘的人不適宜多吃。
巧用石榴:石榴皮有驅蚊功效,秋天蚊子多,您不妨用吃剩的石榴皮曬干後或是洗干淨直接用新鮮的皮泡澡,就可以天然驅蚊了。此外,新鮮石榴嫩葉還有明目效果,取30克新鮮石榴嫩葉,加水一碗,煎至半碗洗眼,能改善眼干症狀。
營養貼士
感冒了少吃石榴
秋天是吃石榴的季節。研究證實,如每天飲用50毫升左右的石榴汁,連續飲用兩周,可將氧化過程減緩40%,並可減少已沉積的氧化膽固醇。即使停止飲用,這種奇特的效果仍將持續一個月。
石榴汁在抵抗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效果上非同尋常,是一種比紅酒、番茄汁、維生素e等更有效的抗氧化果汁。
石榴有明顯的收斂作用,能夠澀腸止血,加之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所以,特別適合口干舌燥者、腹瀉者、扁桃體發炎者食用。但是,石榴這種收斂作用,對一些人來說就不太適宜,如感冒患者、便秘者、尿道炎患者、糖尿病患者、實熱積滯者。石榴吃多了,反而會加重病情。(張立忠)
血壓高每天吃十個板栗
很多人都知道板栗是補腎強骨之果,其實,它的好處還不僅限於此。板栗中所含的礦物質很全面,有鉀、鎂、鐵、鋅、錳等,雖然達不到榛子、瓜子那麼高的含量,但仍然比蘋果、梨等普通水果高得多。
尤其是板栗中鉀元素的含量很突出,每100克鮮板栗中含鉀量為442毫克,比號稱富含鉀的蘋果還高3倍。
因此,很適合高血壓患者食用。此外,栗子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也非常豐富,能防治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骨質疏松等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壽的滋補佳品。
食用時需要注意,板栗熱量較高,因此吃多了容易引起便秘,每天最多吃10個就夠了,用板栗炖湯、熬粥、煮飯都是不錯的選擇。
編輯提示
盡管不同水果中營養成分的含量有差別,但從健康的角度講,均衡飲食依然是營養吸收的“聖經”。因此,建議您,挑選水果盡可能多樣,食用時盡可能適量,而且,只有保持長期吃水果的習慣,才能讓水果的營養真正作用到您的身體中。 " 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干燥,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同樣缺少水分。但是,光喝白開水,並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帶來的負面效應。我國古代就有對付秋燥的飲食良方:“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換言之,喝白開水,水易流失,若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就不那麼容易流失了。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真是一舉三得。
蜂蜜是大自然贈給人類的禮物,它所含的營養成分特別豐富,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兩者的含量達70%,此外,還含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等。蜂蜜具有強健體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紅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久服可延年益壽。現代醫學證明,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不僅有利於這些疾病的康復,而且還可以防止秋燥對於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從而使人健康長壽。
秋燥時節,還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蔥及酒等,特別是生姜。這些食品屬於熱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當然,將少量的蔥、姜、辣椒作為調味品,問題並不大,但不要常吃、多吃。比如生姜,它含揮發油,可加速血液循環,同時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道、促進消化的功能。生姜還含有姜酚,可減少膽結石的發生。在古代醫書中也出現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看來,秋天不食或少食生姜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視,這是很有道理的。
秋季是人最容易長脂肪的季節。這是因為立秋之後,天氣慢慢地變得涼爽起來,人的食欲大開,夜間的休息也舒服多了,閒暇時間疲憊的身體更願意安靜地休息,而不願意參加有體力消耗的活動。這樣一來,人體每天的熱量攝入大都超過熱量消耗,使脂肪一點點地囤積起來。如果不加以調整,經過秋、冬兩個季節,人就會胖很多。年復一年,人就會很快“發福”起來。更要命的是,肥胖既有礙人的形體美,還會帶來高血壓、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等“文明病”,所以一定不能“縱容”它。 詩雲:“秋涼好個爽”、“已涼天氣未寒時”,人們趁此不熱不冷的氣候,適宜吃補,健身過冬。所以廈諺有“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而且先“補重陽”後“補霜降”,所謂“秋補”,比“補冬”更要緊。
古人以“羊”字代“祥”字說,“羊”與“陽”諧音,有“三羊開泰”之說。民間食俗“煲羊肉”、“煲羊頭”常以姜、棗為佐料調味而成,男女老幼均可食用。俗語“吃腦補腦”,吃煲羊頭能輔療“頭風”等疾病。另有加“四珍”、“八珍”的補藥煲羊肉,中醫書上有輔療肺病、瘧疾的記載。栗子有“干果之王”的譽稱。秋季蒸制栗子糕果食用,有補腎強筋,健脾養胃的功效。
栗子煮粥吃,能補中氣,單獨蒸、炒,剝殼而食,不僅口味好,而且營養價值高。霜降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過後就是“立冬”。俗語“補冬不如補霜降”。秋補既吃羊肉也吃兔肉。
水果作為時尚食品,盡人皆知。然而,水果也可以作為補品,如秋季的梨子和柿子 老年人除了不要秋凍,核心的問題是飲食的選擇和搭配,有以下幾方面: 防寒溫裡每日的早餐,用溫熱性質的食物,如煮粥配大棗和干姜、核桃仁、甜杏仁、葡萄等,也可以食用豆漿、胡辣湯、羊肉湯、醋熘白菜、糖蒜等。 排濕祛風遇有風雨陰濕天氣或者體內有濕、大便稀的情況,應增加祛風排濕的飲食,如選用大米、扁豆、紅小豆、薏米、蓮子、栗子、蔥、姜、花椒、茴香、丁香、胡椒等。 潤燥滋陰在干燥天氣或口干舌燥、大便干的情況下,應選擇潤燥滋陰的飲食,此類飲食品種能增強免疫力,可選用全麥面、小麥仁、豆芽、豆漿、花生、芝麻、紅薯、山藥、南瓜、蘿卜、白菜、蓮菜、百合、木耳、梨、蘋果、葡萄、枸杞、大棗、甜杏仁、甘蔗、蜂蜜、鴨蛋、蒸雞蛋羹等。 收斂陽氣在飲食中適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醋等酸味食物可收斂陽氣,若無風寒天氣或體內沒有涼寒,應盡量少用或不用解表發汗的食品,如大蔥、生姜、辣椒、芥末等。 五味調和這是健康的八大基石之一,應注意如下關系:辛辣味與酸味或者苦味是相互制約的;甘甜味與鹹味或者酸味是相互制約的;鹹味與苦味或者甘甜味是相互制約的等。以上歸納概括為:防寒溫裡排溫氣;潤燥滋陰增正氣;降溫降暑斂陽氣;五味調和少疾病。 特別是在秋季這樣一個從炎夏向寒冬過渡的季節,是人們抵抗力相對較弱的時候,這時,如果不注意,會很容易得病。因此,在秋季應該多吃一些能夠增強人體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食品。那麼,來看看我們為您介紹的部分秋季食物。 柿子、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