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吃多了容易誘發便秘,同時還屬於高熱量的食品,還是少吃的好!
如果是買來的那種炸的蠶豆就更容易了,因為蠶豆含有很多的澱粉,炸熟的也含有一定的油,那種蠶豆炸熟的放了鹽吃起來香香的,容易過量食用,不知不覺就吃下一大包,所以容易發胖。 想要減肥的人禁忌的零食中就有這一類。容易讓人食用過量,在不知不覺中發胖的。要注意的哦~
蠶豆:又名佛豆,性味甘、平,具健脾利濕,澀精、補腎明目、壯筋骨,通便涼血,特別適合脾虛腹瀉者食用。是人類最古老的食用豆類作物,也是重要的藥材。但蠶豆不可生吃,也不可多吃,以防腹脹。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少數人吃蠶豆後會發生急性溶血性貧血,也就是俗稱的“蠶豆黃病”,應盡快送醫院救治。少數人吃蠶豆後,會引起蠶豆病,小孩子第一次吃蠶豆。
巢菜鹼甙是一種有毒物質,主要存在於蠶豆和蠶豆花粉中,特別是新鮮的嫩莢蠶豆中,人攝入後與體內的6-磷酸葡萄糖發生競爭性抑制,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貧血,俗稱“蠶豆病”。凡有蠶豆病過敏史及患痔瘡出血、尿毒症、結腸炎者不宜吃蠶豆。吃干蠶豆要用過量水浸泡,去除黑水,充分煮熟,方可食用
蠶豆營養豐富,每100克含蛋白質28.2克,碳水化合物48.6克,脂肪0.8克,還含有粗纖維、鈣、磷、鐵、維生素b等多種有益人體的物質。蠶豆是低熱量食物,對高血脂、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是一種良好的綠色食品,中醫學則認為:蠶豆味甘平,有健脾、補中、益氣、利濕、止血等功效,其莖、葉花等皆可入藥,可治療食積、水腫、吐血、咯血等病症。
蠶豆雖說是美味佳食,且有多種保健治病功能,但少數人食後也會引起一種較為嚴重的疾病――蠶豆病。
蠶豆病是由於時進食蠶豆或蠶豆制品之後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貧血,遺傳性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g)缺陷是發病的基本內因,故蠶豆病又常稱g-6-pg缺陷病。
蠶豆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9歲以下小兒為多見。大多發生於每年蠶豆成熟季節,一般在食蠶豆或其制品後數小時至數天後發生急性溶血。乳母吃蠶豆,嬰兒吸吮其乳汁亦可發病。該病輕者僅有輕度溶血,不伴有黃疸和血紅蛋白尿。重者可在短期內出現溶血危象,表現為迅速貧血伴有黃疸及血紅蛋白尿。由於紅細胞大量溶解時其分解產物對機體的作用,常出現畏寒、發熱、惡心、嘔吐、腹痛、腰痛等。血紅蛋白尿的出現提示溶血嚴重或溶血仍在繼續,尿色可呈醬油色、濃茶色或血色。極重型者病情迅速發展,嚴重貧血、黃疸,明顯血尿,甚至可見神志不清、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等。
對蠶豆病的治療重在去除誘因(禁食蠶豆),補液,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及腎功能衰竭等。嚴重貧血者輸入新鮮血是搶救的主要措施,必要時可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該病嚴重者可致死,較輕者其溶血持續1―2天或1周左右,臨床症狀逐漸改善而自愈。
最後,值得一提的家長幼時有蠶豆病史的,其子女最好不要吃蠶豆,以防發生意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