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胃潰瘍的治療與飲食該怎麼注意?正文

胃潰瘍的治療與飲食該怎麼注意?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間無嚴重的不良反應,血液系統及肝、腎功能均未見明顯改變。國外有學者報道ome對h2受體拮抗劑無效的消化性潰瘍仍然有效。另外,ome對胃泌素瘤、反流性食管炎、各種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均有較好的療效。ome短期用藥無嚴重的不良反應。國內17家醫院共觀察906例,4.9%有輕度反應,如上腹飽滿感、氣多,這和潰瘍病本身有關。其他有口干、頭痛頭昏、皮疹、乏力等,症狀均輕微並短暫。ome能抑制肝髒微粒體p450氧化酶藥物代謝,延長地西泮(安定)、苯妥英鈉等藥物的清除半衰期,從而延遲藥物的排洩。
蘭索拉唑,商品名達克普隆,是日本武田藥品工業株式會社研制成功並已投放市場的另一種質子泵抑制劑,能持久、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已應用於治療消化性潰瘍和反流性食管炎等。蘭索拉唑的不良反應很少,發生率低於2%,可出現腹瀉、皮疹、頭痛、惡心等。體外實驗發現,蘭索拉唑對幽門螺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但機制不明。

保護粘膜的藥物種類有哪些,如何進行臨床應用?
胃粘膜防御作用的損害是潰瘍形成的重要因素,強化粘膜防衛能力,促進粘膜的修復是治療消化性潰瘍的重要環節之一,臨床常選用下列藥物。
(1)膠態铋劑:商品名de-nol、迪樂、德諾。其作用有:在胃內酸性環境下铋與枸橼酸之間的鍵開放,與潰瘍面的粘蛋白形成螯合鍵,在潰瘍面上沉澱下來形成覆蓋物,阻止胃酸、胃蛋白酶對潰瘍的進一步刺激;抑制人體蛋白酶,如胃蛋白酶及由幽門螺桿菌產生的蛋白酶和磷脂酶對粘液層的降解;促進前列腺素分泌;與表皮生長因子形成復合物,聚集於潰瘍部位,促進再上皮化和潰瘍愈合;抗幽門螺桿菌等。膠態铋劑對消化性潰瘍的療效大體與h2受體拮抗劑相似,主要優點在於能減少潰瘍復發率。不良反應較少,由於過量膠態铋劑能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故嚴重腎功能不全忌用該藥。少數病人出現便秘、惡心、一過性血清轉氨酶升高等。
(2)前列腺素:喜克潰(ytotec)是目前臨床上較為廣泛應用的前列腺素制劑,其抗潰瘍作用主要基於其對胃酸分泌的抑制。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效果與甲氰咪胍大體相當,主要應用於非類固醇抗炎劑服用者,可以預防和減少胃潰瘍的發生。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腹痛和腹瀉,另外可導致出血和孕婦流產,因此孕婦忌用,該類藥物不作消化性潰瘍的常規治療藥物。
(3)表皮生長因子(egf):egf是一種多肽,由唾液腺、brunner腺和胰腺分泌。egf不被腸道吸收,能抵抗蛋白酶的消化,在粘膜防御和潰瘍愈合中起重要作用。其不僅能刺激粘膜細胞增殖,維護粘膜光滑,還可增加前列腺素、巯基和生長抑素的釋放。胃腸外的egf還能抑制壁細胞的活力和各種刺激引起的酸分泌。消化性潰瘍患者分泌的egf比正常人少,吸煙和使用非類固醇抗炎劑能減少唾液腺分泌egf而影響潰瘍的愈合。已證實口服egf可使潰瘍愈合,egf同類物的研究發展將可能用於潰瘍的治療。
(4)硫糖鋁(sucrafate)是硫酸化二糖和氫氧化鋁的復合物,在酸性胃液中,凝聚成糊狀粘稠物,可附著於胃、十二指腸粘膜表面,與潰瘍面附著作用尤為顯著,覆蓋於潰瘍面上之後,阻止胃酸、胃蛋白酶繼續侵襲潰瘍面,有利於粘膜上皮細胞的再生和阻止氫離子向粘膜內逆彌散,從而促進潰瘍的愈合。近來,從動物實驗和從人體研究中發現,硫糖鋁有保護胃粘膜的作用,並具有吸附胃液中膽鹽的作用,這些與促進潰瘍愈合有一定意義。
(5)左旋多巴:其作用機制:①抑制多巴胺受體,從而降低胃酸的分泌;②能刺激胃腸道前列腺素的合成,使細胞內camp生成增多,穩定細胞膜,起保護細胞作用;③具有胃腸道血管擴張作用,改善微循環,增加胃粘膜血流量,防止胃粘膜衰變和加強細胞修復作用;④降低應激反應,減少應激性潰瘍的發生。左旋多巴治療消化性潰瘍以每次0.25g,每日4次為宜。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者慎用;青光眼患者忌用。
(6)其他粘膜保護劑有施維舒(又稱teprenone)和思密達二種藥物。

難治性潰瘍和頑固性潰瘍應如何治療?
經正規內科治療無明顯效果,包括潰瘍持久不愈合,或在維持治療期症狀仍復發,或發生並發症者,稱難治性潰瘍。胃潰瘍經12周治療而未愈合者,稱為頑固性潰瘍。這時可嘗試增加h2受體拮抗劑劑量,或應用奧美拉唑,後者可使90%的頑固性潰瘍愈合。铋劑和抗生素聯合治療可根除hp感染,對某些頑固性潰瘍也有一定效果。如果藥物治療失敗宜考慮手術治療。

如何進行胃潰瘍的維持治療?
由於消化性潰瘍治愈停藥後復發率甚高,並發症發生率較高,而且自然病程可長達8~10年,藥物維持治療是一個重要的措施。有三種下列方案供選擇。
(1)正常維持治療:適用於反復復發,症狀持久不緩解,合並存在多種危險因素或伴有並發症者。維持方法:選用甲氰咪胍400mg、雷尼替丁150mg或法莫替丁20mg,睡前一次服用;也可用硫糖鋁1g,每日2次口服。正規長期維持療法的理想時間尚難確定,多數主張至少維持1~2年,對於老年人、預期潰瘍復發可產生嚴重後果者,可終身維持治療。
(2)間歇全劑量治療:在病人出現嚴重症狀復發或內鏡證明潰瘍復發時,可給予一療程全劑量治療,據報道約有2/3以上病人可取得滿意效果。這種方法簡便易行,易為多數病人所接受。
(3)按需治療:本法系在症狀復發時給予短程治療,症狀消失後即停藥。對有症狀者,應用短程藥物治療,目的在於控制症狀,而讓潰瘍自發愈合。事實上,有相當多的消化性潰瘍病人在症狀消失後即自動停藥。按需治療時,雖然潰瘍愈合較慢,但總的療效與全程治療並無明顯差異。下列病例不適用於本法:60歲以上,有潰瘍出血或穿孔史,每年復發2次以上,以及合並其他嚴重疾病者。

胃潰瘍復發應如何進行防治?
胃潰瘍愈合後易復發,6個月後平均復發率為50%。如何避免復發是尚未解決的問題,已經認識到吸煙、胃酸分泌、長期的病史和以前有過並發症、使用致潰瘍藥物、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潰瘍復發的重要危險因素。臨床上對每一個消化性潰瘍病人要仔細分析病史和作有關檢查,盡可能地消除或減少上述危險因素,就可避免胃潰瘍的復發。

胃潰瘍患者飲食應注意什麼?
在h2受體拮抗劑問世以後,大量事實證明,消化性潰瘍病人無必要應用限制性飲食。飲食治療的目的在於避免胃酸過多分泌和直接刺激胃粘膜。一般認為只要稍微變更一下普通飲食即可。
過去主張多食牛奶,目前已不主張,因牛奶僅有暫時性緩沖作用,卻明顯刺激酸分泌,服用牛奶不能促進潰瘍愈合,同時大量服用牛奶和制酸劑可引起乳鹼綜合征等嚴重並發症。
不主張限制食物中纖維素。某些高纖維飲食可能具有阻止潰瘍發生和復發的作用。
應盡量戒酒,至少不飲烈性酒;咖啡可強烈刺激胃酸分泌,應忌服;去咖啡因咖啡也有類似作用,亦不宜多飲;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應盡可能少吃。
雖然飲食療法對胃潰瘍作用不大,但如短期應用平衡潰瘍飲食,對病人有一種心理安慰作用;但長期應用是不必要的。伴有潰瘍相關性消化不良者,調整飲食可能有助於改變症狀。

中醫對胃潰瘍如何認識?
胃潰瘍屬中醫“吞酸”、“胃脘痛”范疇。中醫認為本病的病因病機主要由於情志所傷、飲食勞倦等。憂思惱怒,七情刺激,肝失疏洩,橫犯胃腑;或脾氣郁結,運化失常;飲食失節或偏嗜,損傷脾胃;或濕熱壅結中焦,胃膜受損,均可致潰瘍發生。長期體力或腦力勞動過度,傷脾耗氣,運化遲滯,氣血失暢,胃膜不生,而易發本病。本病病位在胃,與肝脾關系最為密切,在病機轉化方面,具有由氣及血,由實轉虛,寒熱轉化,或寒化傷陽,化熱傷陰等特點。臨床治療,多以疏肝和胃、溫中健脾、養陰益胃、活血化瘀、調理寒熱等治法為主。

如何辨治肝胃不和型胃潰瘍?
肝胃不和的症狀:胃脘脹滿,攻撐作痛,牽及兩脅,嗳氣頻繁,每因惱怒或情緒波動而疼痛加重,舌苔薄白或薄黃,脈弦。其病機為肝氣郁結,橫逆犯胃,胃氣不降。治法宜疏肝理氣,和胃止痛。方藥宜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10g,白芍15g,香附10g,廣木香10g,陳皮10g,元胡10g,川楝子10g,甘松10g,枳殼10g,甘草10g。如胃脘發涼,喜熱飲者,加吳茱萸、干姜溫中散寒;胃中灼熱,苔黃者,加黃連、栀子以清降胃火;伴吐酸者加烏賊骨、浙貝母、或煅瓦楞子制酸和胃;嗳氣頻繁者加沉香、白蔻仁、蘇子或代赭石順氣降逆;嗳腐、苔厚膩者加神曲、麥芽、半夏、茯苓消食和胃;舌質偏紅,有陰虛傾向者去香附、木香,加石斛、麥冬、郁金等滋養胃陰,疏肝止痛。

如何辨治脾胃虛寒型胃潰瘍?
脾胃虛寒型胃潰瘍的主症:胃脘隱痛,喜暖喜按,綿綿不斷,遇涼痛甚,每於受涼、勞累後疼痛發作,空腹痛甚,得食痛減,泛吐清水,納差,神疲乏力,四肢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細弱。其病機為中陽不足,胃失溫煦。治法宜溫中健脾,和胃止痛。方藥用黃芪建中湯合良附丸加減:黃芪30g,桂枝10g,白芍20g,高良姜10g,香附10g,黨參15g,白術12g,茯苓15g,廣木香10g,煅瓦楞子30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棗12g。泛吐清水者加半夏、陳皮、干姜溫胃化飲;泛酸者加吳茱萸、烏賊骨、益智仁溫中制酸;大便潛血陽性者加炮姜炭、白及、伏龍肝、仙鶴草以溫中止血。

如何辨治胃陰虧虛型胃潰瘍?
胃陰虧虛型胃潰瘍的主症:胃脘隱痛或灼痛,午後尤甚,嘈雜心煩,口燥咽干,納呆食少,大便干結或干澀不暢,舌質紅,舌苔少或剝脫,或干而少津,脈細數。其病機為陰津不足,胃失濡養。治法益胃養陰。方藥宜一貫煎加味:沙參15g,麥冬12g,當歸10g,生地18g,川楝子10g,枸杞子12g,白芍15g,石斛15g,玉竹15g,佛手10g,生麥芽30g,甘草6g。胃脘灼熱疼痛,吞酸嘈雜者可配用左金丸;舌質瘀暗有瘀血者加丹參、元胡、赤芍、桃仁等化瘀止痛;氣陰兩虛,兼神疲乏力者加黃芪、太子參、山藥健脾益氣;大便干結者,加重生地用量,並加瓜蒌、火麻仁、紫菀以潤腸通便。

如何辨治瘀血停滯型胃潰瘍?
瘀血停滯型胃潰瘍的主症:胃脘疼痛有定處,如針刺或刀割,痛而拒按,食後痛甚,或見嘔血、黑便,舌質紫暗,或見瘀斑,脈弦或沉澀。其病機為瘀血停滯,阻於胃絡。治法宜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方藥宜失笑散合丹參飲加味:丹參24g,檀香10g,砂仁6g,生蒲黃10g,五靈脂10g,當歸12g,赤、白芍各12g,黨參15g,香附10g,元胡10g,烏賊骨30g,三七粉6g(沖)、甘草6g。疼痛較劇者加九香蟲、大黃化瘀定痛;兼氣滯者加柴胡、枳殼疏肝理氣止痛;血瘀日久,正氣漸耗者加黃芪、白術益氣健脾;兼嘔血、黑便者加白及粉、藕節、雲南白藥化瘀止血。

如何辨治濕熱壅阻型胃潰瘍?
濕熱壅阻型胃潰瘍的症狀:胃脘熱痛,胸脘痞滿,口苦口粘,頭痛重著,納呆嘈雜,肛門灼熱,大便不爽,小便不利,舌苔黃膩,脈滑數。其病機為濕熱內蘊,阻滯中焦,升降失常。治法宜清化濕熱,理氣和胃。方藥宜連樸飲合半夏瀉心湯加減:黃連6g,厚撲10g,栀子10g,清半夏10g,藿香15g,干姜3g,黃苓10g。如熱象較重,大便秘結者,加大黃清熱瀉火,通便導滯;偏濕者加薏米、佩蘭、荷葉以增強芳香化濕之力;若濕熱化燥,熱迫血行者加犀角粉、生地、丹皮、大黃、三七粉等清熱養陰,涼血止血;若脘痞較重,伴嗳腐吞酸者,為濕熱兼有食滯,宜加槟榔,焦三仙消食化積,通降胃腑。

如何辨治肝胃郁熱型胃潰瘍?
肝胃郁熱型胃潰瘍的常見症狀有:胃脘灼熱疼痛,痛竄兩脅,每因惱怒加重,面紅目赤,口干口苦,舌紅苔黃而干,脈弦滑數。其病機為肝郁化火,橫逆犯胃,胃失和降。治法宜瀉肝降火,和胃止痛;方藥宜化肝煎加減:陳皮9g,青皮9g,丹皮12g,白芍18g,栀子12g,浙貝母9g,澤瀉12g,黃連12g,吳茱萸6g。如兩肋疼痛較重者宜加川楝子利氣止痛。大便秘結,心煩頭痛者加大黃通腑瀉熱。如舌紅少津有熱傷陰液趨向者加生地、玄參、麥冬等。

治療胃潰瘍的單方驗方有哪些?
目前臨床治療本病也常用單方和驗方,如王苑本用錫類散口服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3周愈合率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羊肉去腥膻味的方法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