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濕疹的治療方法及飲食正文

濕疹的治療方法及飲食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結癡、增厚、苔藓化,也可呈糜爛、流水,易繼發感染或形成潰瘍,頑固難治。
(9)皲裂性濕疹:與過敏有關,由日常生活中接觸清潔劑、肥皂、染料、油漆及日光等刺激物所致。在疾病過程中,精神創傷、內分泌失調等因素均可加重病情。
(10)錢幣狀濕疹:多發生於四肢伸側,如手背、指背、前臂。皮損為境界清楚的圓形紅斑,一般為1~3cm大小,其上有丘疹、水疱、滲出、自覺瘙癢。慢性病程,易在同一部位反復發作。

濕疹5大症狀特點

1.瘙癢性:其特點是持續性瘙癢,依靠分散注意力也無法解決,安靜下來時,瘙癢會加劇,形成陣發性加劇、持續性瘙癢的狀態。
2.多形性:濕疹表現出的皮疹是多形態的,可分為原發疹與繼發疹。原發疹中有丘疹、水泡等,繼發疹中有糜爛、滲出等,病人通常同時發生原發疹與繼發疹。
3.遷延性:濕疹容易反復發作,從一部位遷延到另一部位,而且症狀不易消除。如果濕疹在急性期治療不當,會轉為慢性濕疹,此時若處理不當,又會導致其急性發作。
4.泛發性:濕疹可以發生於全身任一部位。
5.滲出性:濕疹,顧名思義,會有滲出液,否則,不流水不易診斷為濕疹。另外,當濕疹處於慢性期時,皮疹部位可能表現得比較干燥,但在急性發作的過程中,仍會有滲出液。
在各種濕疹中,女性最常患的是手部濕疹和乳房濕疹。
濕疹症狀詳解
濕疹常有多種形態,容易減輕、加重或復發,邊界一般不太清楚。皮疹容易發生於兩側並或多或少的對稱,根據急性或慢性程度而有紅斑、丘疹、水疱、糜爛、鱗屑、痂、色素增加或減少、皲裂或苔藓樣化等不同的表現,其中數種表現往往混雜在一起,有時先後發生。如有繼發性感染,還可有膿疱等皮損。
在早期或急性階段,患處有成片的紅斑,密集或疏散的小丘疹,或是肉眼難見的水疱,嚴重時有大片滲液及糜爛;在亞急性狀態,滲液減少及結痂,患處由鮮紅變暗紅,沒有大片的糜爛;在慢性狀態,滲液更少或完全干燥而結痂,往往和鱗屑混合而成鱗屑痂,患處顏色更暗或是發十色素沉著,有時色素減少,在皮紋尤其運動程度較大的部位容易發生裂口,長期摩擦搔抓能引起顯著的苔藓樣化,和神經性皮炎(慢性單純苔藓)不易區別。
慢性濕疹往往是由急性濕疹經過亞急性階段轉變而成,但這種變化過程沒有明顯的界線,可同時存在著急性、亞急性及慢性的表現。有些病人的初起皮疹已經是慢性濕疹。
急性濕疹主要表現為紅斑、散布或成群的紅色丘疹、肉眼難見的水疱,有繼發感染時可起膿疱,嚴重時滲液較多,露出紅潤潮濕的糜爛面。
急性濕疹可以長久不愈而成亞急性,或是皮損消退後復發。亞急性濕疹的滲出液減少,表面結痂,且鱗屑較多。慢性濕疹可由急性或亞急性濕疹變成,滲液已消失,但有苔藓樣化及鱗屑痂及色素性變化,劇癢引起強烈搔抓可以以繼發化膿性感染。
皮損的部位不定,可為局限性,也可彌漫散布於全身各處,在不同部位可有不同的表現,例如,頭皮濕疹常因化膿性感染而有膿疱瘡樣厚痂,而部濕疹往往是成片紅斑或分散的水疱丘疹,成年男人的胡須處濕疹可像須瘡,軀干濕疹常是紅斑鱗屑性;乳房濕疹最常見於婦女尤其喂乳母親,奶頭容易皲裂而疼痛;手掌及足底的慢性濕疹因角化過度而像胼胝,皮紋處容易裂開而成皲裂性濕疹;發生於肘窩及腘窩的肢體濕疹常是慢性濕疹,而發生於小腿的墜積性濕疹常是靜脈曲張綜合征的一種表現。肌門、陰囊及女陰濕疹往往肥厚濕爛,肛門周圍易有輻射狀皲裂,病人律往因劇癢而難安眠。甲床溫疹可以妨礙甲生長而使甲板變厚混濁,表面不平並失去光澤,可以伴有化膿性甲溝炎,嚴重時甲板脫失。
錢幣形濕疹是邊界較清楚的成片濕疹,由錢幣到手掌大或更大,又稱盤形濕疹,紅斑,水疱或丘疱疹聚成斑塊,或是結蛳脫屑而為局限的亞急性濕疹,引起劇癢,通常發生於手背及於指背側,也可出現於四肢伸側、足背、肩部或臀部等處,往往屢次減輕或加重,特別在寒冷季節中容易復發。
濕疹是常見的皮膚病,遇到有滲出液、紅斑、丘疹、水疱等發癢皮損時,往往要考慮濕疹。和濕疹難區別的是傳染性濕疹樣皮炎、原發刺激性或變態反應性接觸性皮炎、什疹或異位性皮炎。濕疹也常須和念珠菌病、脂溢性皮炎、癢疹、攻瑰糠疹、多形目光疹等病區別。
[編輯本段]濕疹的診斷
診斷濕疹主要根據病史及臨床表現特點,診斷較容易。急性濕疹皮疹表現為多形性、對稱分布,傾向滲出;慢性型皮損呈苔藓樣變;亞急性損害介於上述兩者之間。自覺瘙癢劇烈;容易復發。對特殊型濕疹應注意其獨特臨床症狀,診斷也不困難。慢性濕疹需同神經性皮炎鑒別,神經性皮炎先有瘙癢後發皮疹。苔藓樣變明顯,皮損干燥、一般無滲出、無色素沉著。好發於頸項、骶部及四肢伸側。可耐受多種藥物及理化等刺激。
[編輯本段]傳統治療濕疹的奇方
1:藥酒療法
處方:豆薯子(又稱地瓜子、土瓜)100克,75%酒精500毫升。
用法:藥炒黃、研碎,放酒精中浸泡48小時候,濕敷患處。日2次,每次20分鐘。本品有毒,不可內服。
療效:用藥1-3周,治愈率達100%
2:非藥物療法
品名:馬鈴薯100克
用法:洗淨,去皮,磨成泥狀,貼敷患處0.5厘米厚,紗布包扎,日換3次。
療效:敷藥7天,治愈率達100%。對滲透性濕疹效果尤佳。
█治療濕疹效方九則
1.青黛、滑石粉、賞柏各15克,冰片9克。共研細末,用麻油調糊狀,外塗患處,1日3次。治療急性濕疹有良效。
2.枯礬10克,爐甘石30克,冰片6克,苦參15克,共研細末備用,外敷患處,1日2次,治療陰囊濕疹有良效。
3.蒲黃研末,將粉直接撒在濕疹處,外用紗布包扎,1日1次。
5.滑石、爐甘石各50克。冰片10克,艾葉15克。共研末,裝入廣口瓶內備用,撒在濕疹上,外用消毒紗布包扎。
6.苦參研末,紫皮大蒜掐爛成泥外敷患處,1日3次。冶慢性濕疹效佳。
7.茄子1個,雄黃、枯礬各15克,先將茄子挖一個小孔,將上藥灌入孔內後封口,用草木灰火烤,將茄子烤軟,枯礬、雄黃滲透到茄肉內,再將茄子放患處輕輕磨擦5~10分鐘。一般邊擦邊止癢,治急性濕疹有良效。
█穴位注射(之一)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足三裡、曲池;2、長強。
(二).治法
藥液:第一組穴用維生素b12(0.1毫克)注射液;第二組穴用非那根(12.5毫克)加維生素b1(50毫克),主要用於陰囊濕疹。
以5號齒科針頭,刺入穴位得氣後。第一組穴每穴注射入藥液1毫針,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第二組穴,將藥液全部注入長強穴,3日1次,2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述第一組穴治療50例頑固性濕疹,結果顯效以上占84%,總有效率達96%[2];第二組穴治療頑固性陰囊濕疹35例,結果治愈26例,有效6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1.4%[3]。一般而言,以病程短者效果佳[3]。
○體針
(一)取穴
主穴:濕疹點。
(二)治法
先找尋濕疹點,令患者背向光亮處,在背部仔細尋找出低於皮膚,灰色發亮,針頭大,散在的小點,此即濕疹點。找到後,用左手拇、食、中指捏提皮膚,右手持一寸長的毫針,直刺該點,進針七、八分,小兒可淺刺,進針後提插二、三下,快速出針不留針,每次可針10~15個濕疹點。每日或隔日1次。另可配合服用維生素c200毫克,異丙嗪50毫克,強的松10毫克(小兒酌減),每日3次。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476例,治愈433例,治愈率達90.9%[4]。
○電針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皮損區(下同)。
(二)治法
以酒精消毒皮損區後,毫針由皮損邊緣刺入皮下組織,針的方向與皮面平行,針刺數目按每塊皮損大小不同,用2~6根不等。然後接通電針儀,用疏密波,頻率20次/分,強度可逐漸增大,至病人感覺適度為止。每次電針2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慢性濕疹26例(內包括神經性皮炎患者),治愈8例,顯效14例,有效4例,總有效率達100%[5]。
█穴位注射(之二)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曲池、足三裡、肺俞、三陰交、血海;2、箕門。
(二)治法
第1組穴用於治療全身性濕疹,每次選2穴,交替按順序輪用。用10毫升注射器,先抽2.5%拘橼酸鈉注射液0.6毫升,再抽患者自身靜脈血液6毫升,立即搖勻,得氣後注入所選穴位。每周1次為一療程。第2組穴用治陰囊濕疹,雙箕門穴交替選用,以當歸注射液於得氣後注入,注畢艾灸15分鐘。每日1~2次,2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全身性濕疹46例,痊愈40例,有效4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95.7%[6];陰囊濕疹42例,有效24例,好轉13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8.1%[7]。
○耳針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肺;2、對耳輪(耳廓區域)。
配穴:神門、內分泌、交感。
(二)治法
第1組穴和配穴用毫針刺法,每次取1~3穴。先將浸濕3%硫酸鋅的襯墊緊貼於皮上,依次接電極板,蓋以塑料布並用膠布固定。術者將毫針刺入耳穴,接通直流電針儀,負極接耳針,正極接極板;治療15分鐘後,交換極性,再治療5分鐘,日1次,6次為一療程。第2組用刺血法,雙側均取,用左手固定施治之耳廓,使對耳輪部充分暴露,用右手持鋼筆式緊握{10}針(或三稜針)針柄,按對耳輪弧形切線的垂直方向,用針頭於對耳輪輕輕劃割,長度小於5毫米,劃痕間距2毫米,使之微微出血,再用消毒棉覆蓋創面,約3~4小時後去掉,血痂待其自然脫落。
(三)療效評價
以第1組治65例,痊愈45例,顯效9例,有效13例,無效4例,有效率93.8%[8];第2組治療12例,全部治愈,痊愈率達100%[9]。
○刺血
(一)取穴
主穴:肺俞、委陽。
(二)治法
令患者取俯臥位,暴露後背上部和雙腿。先以三稜針點剌肺俞,然後擠壓穴區出血,即在其上拔罐。之後,再點剌委陽出血加罐。每穴留罐10~15分鐘。隔日1次,3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手部頑固性濕疹38例,痊愈26例,有效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4.7%[10]。
○皮膚針
(一)取穴
主穴:大椎、膀胱經線(大杼至白環俞段)。
配穴:血海、風市、阿是穴。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配穴酌加,慢性患者應加阿是穴。令患者取俯臥位或端坐位,以皮膚針自上而下彈剌,重點為背腰段,叩剌強度中等,至皮膚潮紅為度。穴區可在直徑1cmm內反復叩剌至潮紅。阿是穴可從外向內圍剌,法同上。每日1次,5~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40例,臨床痊愈28例,顯效8例,有效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5%[11]。

1食療
(1)薏米紅豆煎:薏米30克,紅小豆15克,加水同煮至豆爛,酌加白糖,早晚分服。
(2)馬齒苋煎:鮮馬齒苋30~60克,水煎,每日分數次服用,並可配合外洗。
(3)冬瓜湯:帶皮冬瓜250克,切塊,煮湯食用。
(4)黃瓜煎:黃瓜皮30克,加水煎煮沸3分鐘,加糖適量,1日3次,分服。
(5)綠豆海帶粥:綠豆30克,水發海帶50克,紅糖適量,糯米適量。水煮綠豆、糯米成粥,調入切碎的海帶末,再煮3分鐘加入紅糖即可。
可預防濕疹的3種蔬菜
適當多吃以下三種蔬菜有助預防和治療濕疹:
1、苦瓜苦瓜內含奎寧。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疖瘡、痱子、濕疹等病症。
2、番茄番茄內含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煙酸,維生素e;還含有蘋果酸、檸檬酸,鈣、磷、鐵及番茄鹼等物質。具有生津止咳、健胃消食、涼血平肝、清熱等功效。番茄中的果酸對維生素c有保護作用,故而能有效地補充維生素c;番茄鹼有抑菌消炎、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所以外用番茄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怎麼炒柿子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