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和肯德基你更喜歡哪一家,為什麼呢? 喜歡吃kfc,因為kfc適合我的胃口。尤其是香辣雞腿漢堡、奧爾良烤翅,我最喜歡。我覺得麥當勞的味道有些怪怪的。不過美女們要注意了,多吃肥肉就會不漂亮噢,還是少去幾次比較好。
這裡有一個笑話,我們同事幾個下班後去kfc,有一個同事發問:“大家知道為什麼去kfc的人比麥當勞的多嗎?” “不知道”大家笑嘻嘻的回答。 “那是因為kfc是一位老爺爺,而麥當勞是一個小叔叔 還是肯德基好一點 可樂也是我比較喜歡的百事 奧爾良烤翅,雞肉卷也不錯 傾向於麥當勞,很喜歡它的雙層吉士漢堡,物美價廉。肯德基的太油膩 傾向於麥當勞,很喜歡它的雙層吉士漢堡,物美價廉。肯德基的太油膩 麥當勞是世界餐飲第一品牌,卻不是中國餐飲第一品牌,因為有肯德基。麥當勞的品牌形象表現品牌傳播精彩絕倫,麥當勞的營銷活動品牌公關花枝招展。就奇怪了,麥當勞,為什麼干不過肯德基?可能很多專家都想過這個問題,但最後往往還是納悶加郁悶,因為,在這個世界一流的餐飲品牌面前,好像很難再找到借口,為專家找一塊遮羞布。有人笑說,肯德基爺爺肯定比麥當勞叔叔大嘛,我就笑問,爺爺和叔叔干架,誰會贏啊?不免讓我感到有些诙諧的滑稽,幽默!
對於這個一流品牌遇到的問題,和眾多世界級專家還為之疑惑的問題,先讓我們從數字的角度來比較兩個品牌在全球市場與中國市場發展的表現:在全球,肯德基有10000多家餐廳,而麥當勞餐廳有30000多家,是前者的兩倍多。在中國則正好相反,肯德基的餐廳數是麥當勞的兩倍多。麥當勞肯德基這對歡喜冤家,在營銷上爭得不可開交,爭來爭去,一個是世界餐飲第一品牌,一個是中國餐飲第一品牌,看似公平,實屬無奈。
■為什麼會這樣?
實際上,他們的競爭早已不是在營銷層面了,而是到了在戰略的層面上去了——市場細分與品牌定位的梯隊問題,一個是全球一體化的群體梯隊細分,一個是全球區域化的文化梯隊細分,兩種完全不同的細分梯隊,造成兩個完全不同的結果,一個在全球表現精彩,一個在區域表現突出。兩大品牌曾經同樣以家庭為對象,可是,中國家庭與美國家庭不一樣,麥當勞的表現完全年輕化,直到全球統一推出“我就喜歡”,你會感到這種情況更加明顯,與中國式家庭的格調完全不是一碼事,而肯德基完全能體會得到中國家庭的文化感覺,所以,兩個品牌給人的感覺完全一個是年輕化的感覺,一個是家庭化的感覺,自然就形成了不同的市場細分結果。麥當勞一直給人感覺國際化,而肯德基一直強調本土化,所謂國際化與本土化是兩個不同的文化與感覺的概念,在麥當勞裡,更多感覺到的是年輕人的炫與酷,而在肯德基中,感覺到的更多卻是家庭的親切與溫馨。
■跳出細分的細分策略
從“一統天下的桶裝營銷”,看肯德基的“以合代分”跳出細分的細分策略。桶裝銷售,裝出了個中國的全家福,裝進了中國的多層次消費群體,一家,代表著有老人、孩子、夫妻,中國人喜歡一家子的感受,在一家子的歡樂之中,肯德基悄然融入了大家的生活,與“我就喜歡”相比,是更多的歡樂,是更多的歡樂產生了更多的消費,以一統中國家庭的肯德基與麥當勞相比,至少一個頂三。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肯德基對於中國文化的理解,對於中國家庭文化的理解,就可以看出對於本土化內涵的深透了解。相比之下,麥當勞還是飄在他鄉一朵漂亮的浮雲,沒有落根,沒有落到文化這一扎實的根上。肯德基以地域細分、以文化細分對麥當勞的市場細分、群體細分,因為在更高一個層次的梯隊上,所以更勝一籌。
定位之寬,文化之容
無論從細分的理論角度,還是從定位的理論角度,麥當勞與肯德基都沒有錯,而且表現的非常不錯。如果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沒有錯的話,那麼,他們之間的高低差距原因在何處,我想,很有可能就是老師的錯,因為誰也不敢說自己是絕對的正確,老師也是如此。所以,我們有必要重審我們一直視之為營銷上層秘訣的細分理論了。
從普遍角度來講,細分是品牌營銷一個不錯而且聰明的策略,但你有沒有考慮過,細分之後你的空間夠大嗎?你能說麥當勞的細分不成功嗎?你能說麥當勞的品牌形象不夠成功嗎?在個人來看,其實這些遠遠比肯德基棒,從廣告人的角度來看,確實是這樣,但為什麼發展還是不如肯德基呢?我想,也許很多專家會找出這樣的問題和那樣的問題,但是像這個世界一流的餐飲品牌,你還能找得到借口嗎?顯然不能,因為這本身就是品牌專家認為很專業的專業問題,也就是被“細分”理論本身忽略了的問題而誤導了,誤以為細分就應該越分越小,才能精准把握住市場,才可能做的比別人好,這也難怪我們品牌專家納悶,因為他往往也只是理論的搬運工而已,沒有對品牌營銷做過真正的研究。如果說“細節決定成敗”是忽略了戰略的問題,忽略了戰略一步錯步步錯的問題(常常把理論當作戰略失誤的借口),那麼細分就是因為在物理結構理論發展起來後,忽略了一個文化的問題。沒想到消費有分,而文化可合的問題。從而是細分越分越細,定位越定越窄,沒想到在細分之時,文化定位其實是品牌營銷的寬容之舉。
所以,個人認為,在細分之前,最好先做一個文化定位,想想你的品牌站在何處,做到入鄉隨俗。沒有入鄉隨俗,沒有市場的文化定位,細分往往只能是瞎子看戲,人笑他也笑,原來有人說是在笑他,他只好哭笑不得。這樣的笑話,往往在中小企業之中經常發生。
■消費之分,文化之合
在中國,有人吃西餐,有人吃中餐,有人吃烤肉,有人喝稀飯,有的是男人,有的是女人,有的的兒童,有的是老人……,也許各種各樣的分永遠分不完,但你不能忘了這在中國,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文化,已經深入到骨髓裡的基因,沒有辦法改變這一事實。分離不開合,要細分,首先要把握合。在別人都爭相搶著細分去瓜分市場的時候,讓別人去分吧,你何不乘機利用文化一合統天下呢?
細分定位離不開文化,首先離不開的是本土化文化,中國的市場永遠與美國的市場不同,無論世界如何大同,那種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永遠不同,這就是區別,這就是本土化的實際意義,注意,本土化是本土的文化,而不是土化,不代表庸俗化,這往往也是很多實戰派本土營銷人的一個誤區,導致有一流的市場營銷手段,卻成不了一流品牌的遺憾。
有分就有合,細分之中,要考慮到文化的合,分之准合之大,一切需要寬容而辨證地去看,寬之廣,容也大,要學會偉大領袖毛澤東具體問題具體解決看問題的方法,不能僅在大師的框框裡轉,大師的框框也有缺口,大師就是因為把大師征服的。有時候,你站到大師的對面去,你就是大師,當然,不是說你和大師對著干胡攪蠻纏就會成為大師,如果是那樣,就和無知的瘋子沒什麼區別了,其中還是有一定的藝術和智慧的。往往,一般人不能理解天才,卻能理解瘋子。
從中國市場的肯德基個案之中,不得不讓我們感到,成功的品牌之路有很多條,有書本之中的也有書本之外的,只要企業敢於懷疑善於探索不墨守成規,總會發現比別人多一條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