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煲湯時放點胡椒粉會很鮮? 胡椒有鎮靜,溫中散寒、下氣、健胃、止痛、消炎、解毒等功能,主治風寒感冒、脘腹冷痛、嘔吐腹瀉、食欲不振等症。 煲湯秘訣:煲出一流美味鮮湯
餐桌上有碗熱氣騰騰的鮮湯,常使人垂涎欲滴,特別是在冬春季,湯既能助人取暖,又能使人的胃口大開。
煲湯往往選擇富含蛋白質的動物原料,最好用牛、羊、豬骨和雞、鴨骨等。其做法是:先把原料洗淨,入鍋後一次加足冷水,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持續20分鐘,撇沫,加姜和料酒等調料,待水再沸後用中火保持沸騰3~4小時,使原料裡的蛋白質更多地溶解,濃湯呈乳白色,冷卻後能凝固可視為湯熬到家了。可怎樣才能使湯鮮味美呢?這裡也是有技巧可言的,就是三煲、四炖和五忌。
三煲四炖:煲,就是用文火煮食物,慢慢地熬。煲可以使食物的營養成分有效地溶解在湯水中,易於人體消化和吸收。煲湯雖被稱作廚房裡的工夫活,但並不是因為它在烹制上很繁瑣,而是因為需要的烹調時間長,有些耗工夫。事實上,煲湯很容易,只要原料調配合理,三煲四炖(廚師俗語:煲一般需要兩至三小時,炖需要四小時),慢慢在火上煲著即可。火不要過大,火候以湯沸騰程度為准,開鍋後,小火慢炖,火候掌握在湯可以開著即可。
炖的時間長是一個方面,還應該注意以下五忌:
一是忌中途添加冷水,因為正加熱的肉類遇冷收縮,蛋白質不易溶解,湯便失去了原有的鮮香味。
二是忌早放鹽,因為早放鹽能使肉中的蛋白質凝固,不易溶解,從而使湯色發暗,濃度不夠,外觀不美。
三是忌過多地放入蔥、姜、料酒等調料,以免影響湯汁本身的原汁原味。
四忌過早過多地放入醬油,以免湯味變酸,顏色變暗發黑。
五忌讓湯汁大滾大沸,以免肉中的蛋白質分子運動激烈使湯渾濁。
掌握了以上技巧,你就可以在朋友和家人面前一顯身手了
教你如何煲湯
我原來也是北方人,來到海南後慢慢習慣了南方的飲食,發現南方人每餐必有湯,喝了這麼多年感覺的確不錯,自己也摸索了一些獨門經驗,發出來給各位兄弟分享。
總的來說,南方的湯比較清淡,咱都是大塊吃肉長大的,喝不慣,還是要喝肉湯,因此今天就教大家煲肉湯。
原料就用豬的大腿骨,也叫棒骨、腔骨、大骨頭。其實都是一回事,實在拿不准的就拿那塊豬骨頭和自己的小腿骨比劃一下,長得一樣就對了
。回家後洗淨,敲開,注意不要把裡面的骨髓漏光了!用砂鍋!!!!一定要用砂鍋!!!裝滿水將骨頭扔進去,加入適量的姜片、蔥段,用大火開始燒。這個時候不要去打游戲,不然很容易出大事情的!!等到湯開後,加入適量的料酒,最重要的是要加入一湯匙的陳醋!!這個非常關鍵!!陳醋的作用是讓肉變得酥爛,不管是犀牛肉還是老虎肉只要有了陳醋就會大大縮短煲湯的時間,節約煤氣-----降低成本嘛!而且還會把骨頭裡不容易分解的鈣質分解出來,變為人體容易吸收的物質。家裡有小孩的最好給孩子喝這個湯,至於效果如何最多1個月就看出來了。最後,用湯勺把面上的血沫舀干淨,改為小火就可以了。
至於煲湯的時間,建議不要少於4個小時,這樣炖出來的湯營養好口感好味道好,配料可以加入蘿卜(海南的蘿卜一點味道都沒有,真懷念內地的蘿卜)、海帶(海南的海帶真好)、青菜(起鍋前5分鐘放入,改大火一燒就可以了)。這種做法可以在晚上玩游戲的時候就開始煲湯,睡覺的時候也就煲好了,第二天涼下來就可以放進冰箱,下班回家拿出來一熱就可以吃了,非常方便!喝過這種湯,那種什麼刷鍋水一樣的湯就倒掉吧。
最後,提醒大家一個最最最最最關鍵的事情-----------------------------放鹽!
怎樣煲湯更得味
古人雲:三分食,七分飲。特別是到了夏天,因天氣炎熱,人的食欲減退,因此人們在這樣的季節裡都要常做些湯來喝。怎樣才能做出味美可口的湯呢?現將我的一些經驗推薦給大家。
雞肉湯鮮雞沸水下鍋,腌雞溫水下鍋、凍雞冷水下鍋,水沸後去沫,文火再煲,使雞肉中的香味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也可加入一些配料,如粉絲、海帶之類。此湯香濃汁醇。
排骨湯將軟排骨切成塊焯水,然後和浸泡後的花生、枸杞一起冷水下鍋,煮沸後去沫,再用文火煲2小時,加精鹽、味精、黃酒和少許胡椒粉即可。此湯汁醇味濃,且滋補身體。
骨頭湯將骨頭砸斷,加豆腐或黃豆同煮。文火煲好,讓骨頭中的維生素、礦物質等被充分吸入豆腐或大豆中,食之味鮮,又富營養。
豬蹄湯在冷水鍋裡加青蒜、生姜,待水快開時放入洗淨的豬蹄,並加少許香醋,煮開後文火煲好,再加精鹽、味精和少許料酒即可。此湯的特色是豬蹄鮮嫩軟爛,爽而不膩。 鴨肉湯將鴨斬塊,焯水洗淨,放入砂鍋中加黃酒燒沸,去沫,再加香芋塊燒開後文火煲好,加入精鹽、味精和少許胡椒粉即可。此湯鮮美可口,清熱祛火。
鮮魚湯用鲫魚或烏魚作原料,在鍋中先放姜片、少許胡椒粉和幾滴白酒,待魚燒好後加入一湯勺牛奶出鍋。此湯魚肉白嫩,湯汁鮮美。 看菜譜上介紹煲湯的方法,總是說“將肉出水或飛水”,什麼意思?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用雞、鴨、排骨等肉類煲湯時,先將肉在開水中氽一下,這個過程就叫做“出水”或“飛水”,不僅可以除去血水,還去除一部分脂肪,避免過於肥膩。
每次煲魚湯,湯好了,魚都沒形了,怎麼辦? 煲魚湯不能用出水的方法,而要先用油把魚兩面煎一下,魚皮定結,就不易碎爛了,而且還不會有腥味。
煲湯時是冷水下料好還是熱水下料好? 冷水下料比較好,開水會使蛋白質迅速凝固,不易出鮮味。煲湯用什麼鍋好?煲湯以選擇質地細膩的砂鍋為宜,劣質砂鍋的瓷釉中含有少量鉛,煮酸性食物時容易溶解出來,有害健康。內壁潔白的陶鍋很好用。為什麼煲完湯的肉很柴?瘦肉煲湯後,肉質較粗糙。可以選半肥半瘦的肉,但豬前腳的瘦肉,煲炖多個小時後肉質仍嫩滑可食。
在飯店裡喝的魚湯、肉湯都像奶汁一樣,感覺很滋補,可是自己在家煲湯總是出不來這個效果,為什麼? 油與水充分混合才能出奶汁的效果。做肉湯時要先用大火煮開,然後用小火煮透,再改大火。做魚湯時要先用油煎透,然後加入沸水,用大火。還要注意水要一次加足,中間再補水,湯就洩了。
煲湯要加哪些香料,味精要嗎?什麼時候放鹽? 大多數北方人煲湯認為要加香料,諸如蔥、姜、花椒、大料、味精、料酒之類,事實上,從廣東人煲湯的經驗來看,喝湯講究原汁原味,這些香料大可不必。如果需要,一片姜足矣。鹽應當最後加,因為鹽能使蛋白質凝固,有礙鮮味成分的擴散。
煲湯是不是時間越久越好? 錯!湯中的營養物質主要是氨基酸類,加熱時間過長,會產生新的物質,營養反而被破壞,一般魚湯1小時左右,雞湯、排骨湯3小時左右足矣。
湯雖滋補,有些肥膩,怎麼辦? 可以把湯煲好後熄火,待冷卻後,油浮在湯面,或凝固在湯面,用勺羹除去,再把湯煲滾。
喝湯應該是在飯前還是飯後? 一般人飯前喝點湯,可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吸收,但有淺表性胃炎的人應飯後喝,以免加重症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