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豇豆和紅小豆營養價值是否有區別?正文

豇豆和紅小豆營養價值是否有區別?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豇豆和紅小豆營養價值是否有區別?
 

又名四季豆、菜豆、白飯豆、雲扁豆、龍爪豆、龍骨豆、芸豆、白豆、二生豆。

四季豆是為豆科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扁豆的種子。是老百姓餐桌上十分常見的蔬菜之一。

營養分析

四季豆富含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常食可健脾胃,增進食欲。夏天多吃一些四季豆有消暑,清口的作用。四季豆種子可激活腫瘤病人淋巴細胞,產生免疫抗體,對癌細胞有非常特異的傷害與抑制作用,即有抗腫瘤作用。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婦女多白帶者,皮膚瘙癢,急性腸炎者更適合食用,同時適宜癌症、急性腸胃炎、食欲不振者食用;

2.不適宜腹脹者。

制作指導

四季豆無論單獨清炒,還是和肉類同炖,亦或是焯熟涼拌都很符合人們的口味。但是要注意的是,

1.烹調前應將豆筋摘除,否則既影響口感,又不易消化。

2.烹煮時間宜長不宜短,要保證四季豆熟透,否則會發生中毒。

3.為防止中毒發生,扁豆食前應加處理,可用沸水焯透或熱油煸,直至變色熟透,方可安全食用。

食療作用

四季豆性甘、淡、微溫,歸脾、胃經;

化濕而不燥烈,健脾而不滯膩,為脾虛濕停常用之品;

有調和髒腑、安養精神、益氣健脾、消暑化濕和利水消腫的功效;

主治脾虛兼濕、食少便溏,濕濁下注、婦女帶下過多,還可用於暑濕傷中、吐瀉轉筋等證。

備注

1.質量好的四季豆,豆莢果呈翠綠色、飽滿,豆粒呈青白色或紅棕色,有光澤,鮮嫩清香。否則其質量就較差。

2.扁豆,特別是經過霜打的鮮扁豆,含有大量的皂甙和血球凝集素。食用時若沒有熟透,則會發生中毒。經及時治療,大多數病人在2-4小時內即可恢復健康,預後良好。

 
每100克豇豆的營養成分:能量29千卡、蛋白質2.9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5.9克、葉酸66微克、膳食纖維2.3克、維生素a42微克、胡蘿卜素250微克硫胺素0.07毫克、核黃素0.09毫克、煙酸1.4毫克、維生素c19毫克、維生素e
4.39毫克、鈣27毫克、磷63毫克、鉀112毫克、鈉2.2毫克、鎂31毫克、鐵0.5
毫克、鋅0.54毫克、硒0.74微克、銅0.14毫克、錳0.37毫克。

每100克赤小豆的營養成分:能量309千卡、維生素b60毫克、蛋白質20.2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63.4克、葉酸87.9微克、膳食纖維7.7克、維生素a13
微克、胡蘿卜素80微克、硫胺素0.16毫克、核黃素0.11毫克、煙酸2毫克、維生素e14.36毫克、鈣74毫克、磷305毫克、鉀860毫克、鈉2.2毫克、碘7.8微克、鎂138毫克、鐵7.4毫克、鋅2.2毫克、硒3.8微克、銅0.64毫克、錳1.33
 
每100克豇豆的營養成分:能量29千卡、蛋白質2.9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5.9克、葉酸66微克、膳食纖維2.3克、維生素a42微克、胡蘿卜素250微克硫胺素0.07毫克、核黃素0.09毫克、煙酸1.4毫克、維生素c19毫克、維生素e
4.39毫克、鈣27毫克、磷63毫克、鉀112毫克、鈉2.2毫克、鎂31毫克、鐵0.5
毫克、鋅0.54毫克、硒0.74微克、銅0.14毫克、錳0.37毫克。

每100克赤小豆的營養成分:能量309千卡、維生素b60毫克、蛋白質20.2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63.4克、葉酸87.9微克、膳食纖維7.7克、維生素a13
微克、胡蘿卜素80微克、硫胺素0.16毫克、核黃素0.11毫克、煙酸2毫克、維生素e14.36毫克、鈣74毫克、磷305毫克、鉀860毫克、鈉2.2毫克、碘7.8微克、鎂138毫克、鐵7.4毫克、鋅2.2毫克、硒3.8微克、銅0.64毫克、錳1.33
毫克。
 
[編輯本段]食療作用
豇豆性平、味甘鹹,歸脾、胃經;
具有理中益氣、健胃補腎、和五髒、調顏養身、生精髓、止消渴的功效;
主治嘔吐、痢疾、尿頻等症。
[編輯本段]其他相關
阿拉伯人常把豇豆當作愛情的象征,小伙子向姑娘求婚,總要帶上一把豇豆,新娘子到男家,嫁妝裡也有少不了豇豆。
[編輯本段]食療價值
豆科草本植物豇豆的種子或莢果。又稱飯豆、腰豆、長豆、裙帶豆、漿豆。我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秋季采收成熟的莢果,除去莢殼,收集種子備用;或於夏、秋季采摘未成熟的嫩莢果鮮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健脾開胃,利尿除濕。
[參考]含蛋白質、脂肪、澱粉、磷、鈣、鐵,維生素b1、b2,煙酸等成分。
[用途]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婦女脾虛帶下,或濕熱尿濁,小便不利。
[用法]煎湯,或煮食。
[附方]
1,豇豆二根湯:豇豆子50g,糯米草根、旋花根各30g,豬瘦肉250g。加水適量,以小火煨炖至肉極熟。可略加食鹽調味。飲湯,食肉和豇豆等。
糯米草根、旋花根均能健脾,煮熟可食,用以增強豇豆的補脾作用;用豬肉煨炖,更可增進食欲。用於脾胃虛弱,不欲飲食,大便溏薄,體倦乏力。
2,豇豆蕹菜湯:豇豆(嫩莢果)200g,蕹菜250g。加水煎湯食。亦可調以食油、鹽等食之。
本方有較明顯的健脾利濕,通利小便的作用。用於脾虛濕盛帶下量多色白,或濕熱小便不利。
 
豇豆
學名:vignaunguiculata(linn.)拼音:jiāngdòu英文名:cowpea
科名:豆科leguminosae
亦稱中國豆或黑眼豆(black-eyedpea)。豆科(fabaceae)一年生植物vignaunguiculata的栽培型。據信原產於印度和中東,但很早就栽培於中國。復葉,小葉3枚。花白色、紫色或淡黃色,常成對地或三數著生於細長的序軸柄末端。莢果長,圓柱形。短莢飯豆(v.u.catjang)的莢果長7.5∼12.5公分(3∼5吋)。尺八豇(v.u.sinensis)莢果長20∼30公分。美國南部廣泛栽培豇豆作為乾草作物、綠肥作物或食用其莢果。
一年生纏繞草本,無毛。小葉3,頂生小葉菱狀卵形,長5—13厘米,寬4—7厘米,頂端急尖,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兩面無毛,側生小葉斜卵形;托葉卵形,長約1厘米,著生處下延成一短距。總狀花序腋生;萼鐘狀,無毛;花冠淡紫色,長約2厘米,花柱上部裡面有淡黃色須毛。莢果線形,下垂,長可達40厘米。花果期6—9月。

(《救荒本草》)
【異名】羊角、豆角(《醫林纂要》),角豆、飯豆、腰豆、長豆、裙帶豆(《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漿豆(《貴州民間方藥集》)。古稱:江豆。
【來源】為豆科植物豇豆的種子。
【采集】秋季果實成熟後采收。
【化學成分】種子含大量澱粉、脂肪油、蛋白質、煙酸、維生素b1、b2。鮮嫩豇豆含抗壞血酸22毫克%。
【性味】甘,平。①《滇南本草》:"味平。"②《綱目》:"甘鹹,平,無毒。"③《本草從新》:"甘澀,平。"
【歸經】入脾、腎經。①《得配本草》:"入足太陰經氣分。"②《本草求真》:"入腎,兼入胃。"
【功用主治】健脾補腎。治脾胃虛弱,瀉痢,吐逆,消渴,遺精,白帶,白濁,小便頻數。
 
大家介紹了豇豆那我就介紹一下紅小豆吧紅小豆又名赤豆、赤小豆、紅豆。英文名:redadzukibean。紅小豆富含澱粉,因此又被人們稱為“飯豆”。紅小豆含多種營養成分,每100克紅豆中含蛋白質21.7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60.7克,鈣76毫克、磷386毫克、鐵4.5毫克、硫胺素0.43毫克,核黃素0.16毫克、煙酸2.1毫克。紅小豆蛋白質中賴氨酸含量較高,宜與谷類食品混合成豆飯或豆粥食用,一般做成豆沙或作糕點原料。李時珍稱紅小豆為"心之谷",其功用為"生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上吐",並治"下痢、解酒毒,除寒熱痛腫,排膿散血,而通乳汁……"。
我國是小豆的原產地。至今,在我國喜馬拉雅山麓尚有小豆野生種和半野生種存在。印度、朝鮮、日本等國也有栽培,以我國出產最多。小豆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古醫書《神農本草經》中,就有關於小豆的藥用記載。古農書《齊民要術》中,已詳載小豆的栽培方法和利用技術。這表明,我國種植小豆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我國是小豆的原產地。至今,在我國喜馬拉雅山麓尚有小豆野生種和半野生種存在。印度、朝鮮、日本等國也有栽培,以我國出產最多。小豆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古醫書《神農本草經》中,就有關於小豆的藥用記載。古農書《齊民要術》中,已詳載小豆的栽培方法和利用技術。這表明,我國種植小豆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紅小豆屬豆科(leguminosae),菜豆屬,一年生草本植物。主根不發達,側根細長,株高80~100厘米,有直立叢生型、半蔓生型及蔓生纏繞型。葉為3小葉組成的復葉。小葉圓頭型或劍頭型。花梗自葉腋生出,梗的先端,著生數花,為自花授粉作物,花小,開黃花或淡灰色花,龍骨瓣呈螺旋形,每花梗上結莢1~5個,莢長7~16厘米,果莢內包著4~18粒橢圓或長橢圓形種子。種子多為赤褐色,也有黑、灰、白、綠雜、淺黃色等。種子千粒重50~210克,大多在130克左石。
紅小豆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對土壤要求不高,耐瘠薄,粘土、沙土都能生長,川道、山地均可種植。既耐澇,又耐旱,晚種早熟,生育期短,栽培技術簡單,可做補種作物。一般穴播,行距25~35厘米,株距16厘米,每穴4~5粒種子,每畝播種量1.5~2.5公斤,生育期100天左右,春夏播都行,純種、套種均可。一般畝產150~250公斤。陝北屬半干旱性氣候,無霜期165天左右,土壤屬黃綿土類,土質疏松,土層深厚,有利於種子的萌發、出苗和根系的生長。年平均氣溫9.7℃,≥10℃的有效積溫3499.2℃,穩定通過10℃的天數176天左右;年日照時數2615小時;年降水量480毫米左右,多集中於盛夏,6~9月降水量35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3%,雨熱同季。6~9月正是紅小豆的生長盛期。自然條件對小豆作物積累澱粉、蛋白質及保持顆粒鮮紅極為有利,為其生長發育創造了良好條件。
紅小豆不僅是美味可口的食品,而且是醫家治病的妙藥。《神農本草經》說它“主治下水腫,排癰腫膿血”。《藥性本草》說可“治熱毒、散惡血”。《本草綱目》記載,紅小豆“味甘,性平,無毒,下水腫,排癰腫膿血,療寒熱,止洩痢,利小便,治熱毒,散惡血,除煩滿,健脾胃。……”醫家通過臨床實踐,認為它對癰腫有特殊療效。例如《朱氏集驗方》稱:“此藥治一切癰疽瘡疥及赤腫,不拘善惡,但水調塗之,無不愈者”。現代醫學還查明,紅小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及傷寒桿菌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在舊社會,有些醫生用它作藥治病時,常常在病患者面前給它蒙上一件“神秘”的外衣。清康熙時期,醫藥家汪昂在《本草備要》裡寫道:“宋仁宗患痄腮,道士贊能,取赤小豆四十九粒(《本草綱目》說七十粒)咒之,雜他藥敷之而愈。中貴人任承亮親見。後任自患惡瘡,付永投以藥立愈。問之:赤小豆也?承亮始悟道士之咒偽也。後過豫章,見醫治脅疽甚捷,任曰:莫非赤小豆耶?醫驚拜曰:‘用此活三十余口,願勿復宣’。這說明赤豆外敷,是治“痄腮”(即流行性腮腺炎)、“惡瘡”和“脅疽”等病症的良藥。古醫書中關於紅小豆治病的神奇療效,有許多記載,有些雖近玄虛,但說明它藥用價值很高,有廣泛的療效。
赤豆內服外用,都未見有副作用。祖國醫學提示:“多服洩津液,令人枯燥”。可見使用時,也得有實事求是的科學

[1] [2] 下一页

吃什麼食物補腎效果好?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