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合理營養的原則是什麼?正文

合理營養的原則是什麼?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體衰老。例如豆漿、豆奶、豆粉、水豆腐、臭豆腐和豆瓣醬等等。

在日常飲食營養調理不當的時候,許多老人會出現食欲不振的情況,甚至會出現頭發早白、牙齒脫落和骨質疏松等現象。這是因為老年人的身體長時期地處於低膽固醇的狀態下,身體不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的結果。

因此,經常性地少食用一點經過較長時間煮炖後的肥肉,對老年人的身體是有益處的。也可以將肥肉煉成豬大油,每次少提取一點點,與素油一同炒菜吃最好。因為豬大油中含有一種能延長壽命的營養物質,可以預防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如果能經常買一點豬骨頭回來,經過砸碎後用水煮湯喝最好,因為骨頭湯能緩解老年人的骨質疏松,預防筋骨攣痛和膝脊痛,防止人體老化。
 
中國人是很重視“吃”的,“民以食為天”這句諺語就說明我們把吃看得與天一樣重要。由於我們這個民族幾千年來都處於低下的生產力水平,人們總是吃不飽,所以才會有一種獨特的把吃看得重於一切的飲食文化,我想,這大概是出於一種生存需要吧。如果一種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麼就會出現兩種現象:一方面會把這種吃的功能發揮到極致,不僅維持生存,也利用它維持健康,這也就是”藥補不如食補”的文化基礎;另一方面,對吃的過份重視,會使人推崇對美味的追求。

在中國的烹調術中,對美味追求幾乎達到極致,以至中國人到海外謀生,都以開餐館為業,成了我們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遺憾的是,當我們把追求美味作為第一要求時,我們卻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營養價值,我們的很多傳統食品都要經過熱油炸和長時間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營養成分受到破壞,許多營養成分都損失在加工過程中了。因而一說到營養問題,實際上就觸及到了中國飲食文化的最大弱點。民間有句俗話:“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就是這種對美味的追求,倒使我們忽略了吃飯的真正意義。

中國人在品嘗菜肴時,往往會說這盤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進一步問一下什麼叫“好吃”,為什麼“好吃”,“好吃”在哪裡,恐怕就不容易說清楚了。這說明,中國人對飲食追求的是一種難以言傳的“意境”,即使用人們通常所說的“色、香、味、形、器”來把這種“境界”具體化,恐怕仍然是很難涵蓋得了的。

中國飲食之所以有其獨特的魅力,關鍵就在於它的味。而美味的產生,在於調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熱以後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輔料的味以及調料的調和之味,交織融合協調在一起,使之互相補充,互助滲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國烹饪講究的調和之美,是中國烹饪藝術的精要之處。菜點的形和色是外在的東西,而味卻是內在的東西,重內在而不刻意修飾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過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這正是中國美性飲食觀的最重要的表現。

在中國,飲食的美性追求顯然壓倒了理性,這種飲食觀與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也是吻合的。作為東方哲學代表的中國哲學,其顯著特點是宏觀、直觀、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國菜的制作方法是調和鼎鼐,最終是要調和出一種美好的滋味。這一講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體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國哲學豐富的辯證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諧調為度,度以內的千變萬化就決定了中國菜的豐富和富於變化,決定了中國菜菜系的特點乃至每位廚師的特點。

中西方的飲食方式有很大不同,這種差異對民族性格也有影響。在中國,任何一個宴席,不管是什麼目的,都只會有一種形式,就是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圓桌,這就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氣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賞、品嘗的對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們相互敬酒、相互讓菜、勸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體現了人們之間相互尊重、禮讓的美德。雖然從衛生的角度看,這種飲食方式有明顯的不足之處,但它符合我們民族“大團圓”的普遍心態,反映了中國古典哲學中“和”這個范疇對後代思想的影響,便於集體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難以改革。
 
所謂合理營養是指膳食營養在滿足機體需要方面能合乎要求,也就是說由膳食提供人體的營養素,種類齊全,精量充沛,能保證機體各種生理活動的需要。
符合合理營養要求的膳食一般稱為平衡膳食,其基本要求是:
(1)膳食中的熱量和各種營養素必須滿足生理和活動的需要:即膳食中必須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水和膳食纖維等人體必需營養的營養素,且保持各營養素之間的物量平衡,避免有的缺乏、有的過剩。因此,食物應多樣化,因為任何一種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體所必需的一切營養素。所以多樣化的食物是保證,膳食平衡的必要條件。
(2)合理的飲食制度:如多少安排得當,可采取早晨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的原則。
(3)適當的烹調方法:要以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且有良好的食品感官性狀,能刺激食欲為原則。老年人的膳食宜嫩、軟,容易消化,一般應限制油膩食物。
(4)食品必須衛生且無毒。
 
大腦和智力的發育都需要有充足的營養做保證。人腦組織的增加必需有充分的蛋白質、核酸以及某些輔助營養素。缺少蛋白質,腦細胞的數目就會減少,智力發育會受到限制,甚至成為低能。蛋白質對智力的影響是深遠的,若幾代人都不足,後代的智力還會降低。一代人的蛋白質不足,往往要通過1~3代才能恢復。
糖類能夠刺激腦的活動,是腦活動的能源,是腦細胞代謝的基礎。脂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結構脂肪”,不足可引起人腦的退化。微量元素也不可缺少。據調查,成績優良的學生頭發中的鋅和銅含量較高。維生素b族可以維護智力、促進智能活動,對神經系統至關重要。因此,對它們也不可忽視。煙酸與智力關系極大,缺少可影響智力發育,反應會因結遲鈍。核糖核酸對智力的發展也極為重要,它可影響某些神經激素的分泌,使人的記憶力、理解力增強。而核糖核酸需由食物中各種營養素來合成。
 

上一页  [1] [2] 

熊掌怎麼收拾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