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優質原湯蒸;炒則突出鮮、嫩、香、辣,市井皆知。著名代表菜有:“海參盆蒸”、“臘味合蒸”、“走油豆豉扣肉”、“麻辣仔雞”等,都是名菜佳肴。 洞庭湖區的菜,以烹制河鮮、家禽和家言見長,多用炖、燒,臘的制法,其特點是芡大油厚,鹹辣香軟。炖菜常用火鍋上桌,民間則用蒸缽置泥爐上炖煮,俗稱蒸缽爐子。往往是邊煮邊吃邊下料,滾熱鮮嫩,津津有味,當地有“不願進朝當驸馬,只要蒸缽爐子咕咕嘎”的民謠,充分說明炖菜廣為人民喜愛。代表菜有:“洞庭金龜”、“網油叉燒洞庭桂魚”,“蝴蝶飄海”、“冰糖湘蓮”等,皆為有口皆碑的洞庭湖區名肴。 湘西菜擅長制作山珍野味、煙熏臘肉和各種腌肉,口味側重鹹香酸辣,常以柴炭作燃料,有濃厚的山鄉風味。代表菜有:“紅燒寒菌”、“板栗燒菜心”、“湘西酸肉”、“炒血鴨”等,皆為馳名湘西的佳肴。 綜觀湖南菜系的共同風味是辣味菜和臘味菜。以辣味強烈著稱的朝天辣椒,全省各地均有出產,是制作辣味菜的主要原料。臘肉的制作歷史悠久,在我國相傳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三地區的菜各具特色,但井非截然不同,而是同中存異,異中見同,相互依存,彼此交流。統觀全貌,則刀工精細,形味兼美,調味多變,酸辣著稱,講究原汁,技法多樣,尤重煨烤。“日夜江聲下洞庭”,隨著時代的前進和國家經濟的發展,湘菜這朵奇葩,將會開得更加鮮艷奪目。 1958年4月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人視察長沙火宮殿菜館,並品嘗了該店的名菜,給予很高的評價。湘菜的主要名菜有“東安子雞”、“紅煨魚翅”、“臘味合蒸”、“面包全鴨”、“油辣冬筍尖”、“板栗燒菜心”、“五元神仙雞”、“吉首酸肉”等。其中“紅煨魚翅”又名“組庵魚翅”,是湖南地方名菜。烹調方法是用魚翅加雞湯、醬油等,用小火煨制而成,汁濃味鮮,以清鮮糯柔著名。清代光緒年間進士譚組庵十分喜歡吃此菜,其家廚便將黃煨魚翅的制法作了改進,加上雞肉、五花豬肉和魚翅同煨,使魚翅更加軟糯爽滑,湯汁更加醇香鮮美。譚進士食之稱贊不已,從此聞名天下。因此,菜為譚家家廚所創,故稱為“組庵魚翅”。 全家福:是家宴的傳統頭道菜,以示阖家歡樂,幸福美滿。全家福的用料比較簡易。一般主料為:油炸肉丸、蛋肉卷、水發炸肉皮、淨冬筍、水發豆筍、水發木耳、素肉片、熟肚片、鹼發墨魚片、雞肫、雞肝等。輔料為:精鹽、味精、胡椒粉、蔥段、醬油、水芡粉、鮮肉湯等。制作比較容易:將上述主、輔料備辦周全以後,先把冬筍放進沸水鍋中煮五分鐘左右撈出,解切成柳葉片狀,再把豆筍切成一寸長,然後將木耳洗淨、撕開,將皮肉批刀成骨牌塊,雞肫和雞肝切成薄片,墨魚切成一寸見方的片狀,把肉丸和蛋卷扣入蒸缽內蒸熟,上菜時取出復入大湯盆內。 百鳥朝鳳:是一道傳統湘菜,象征歡聚一堂,其樂融融。選一只肥嫩母雞宰殺,去血褪盡雞毛,除掉嘴殼、腳皮,從頸翅之間用刀劃開一寸長左右的雞皮,取出食管、食袋、氣管;再從肛門處橫開一寸半長左右的口子,取出其余雞內髒,清洗干淨,這樣,整個雞的形體未遭破壞。然後將整雞用旺火蒸至雞肉松軟,再放入去殼的熟雞蛋,續蒸20分鐘左右,即從蒸籠取出蒸鋪,倒出原湯於干淨鍋中,將雞翻身轉入大海碗內,剔去姜片,原雞湯燒開,加菜心、香菇、再沸時起鍋盛入雞碗內,撒上適量胡椒粉。至此,便成一道雞身隆起,雞蛋和白菜心浮現於整雞周圍的形同百鳥朝鳳的美味佳肴。 組庵魚翅:又叫紅煨魚翅,是湖南傳統名菜。組庵魚翅用料講究,制作獨特。需選脊翅,去粗取精;另用母雞一只,豬前肘一個,蝦仁、干貝、香菇等佐料適量備用。母雞、豬肘同時用中火開,小火煨好取湯。魚翅脹發後用畜湯蒸制後,再入蝦仁、干貝、香菇等佐料煨爛而成,此菜味道醇厚,魚翅糯軟,營養豐富,實為菜中珍品。解放前,曲園酒家操作此菜,頗得食客贊賞。 子龍脫袍:是一道以鳝魚為主料的傳統湘菜。因其鳝魚在制作過程中需經破魚、剔骨、去頭、脫皮等工序,特別是鳝魚脫皮,形似古代武將脫袍,故將此菜取名為子龍脫袍。解放前,李宗仁任中華民國代總統時,曾在曲園南京分店大宴賓客,席間對子龍脫袍贊不絕口,因此,曲園曾名震金陵古都。子龍脫袍不僅制法獨特,且菜名別致新奇,耐人尋味,一直吸引著不少名士。如齊白石、吳晗、田漢等曾光顧曲園,品嘗此菜。解放後,曲園的老廚師還曾召往中南海,為毛澤東主席獻藝。現今只有又一村飯店芙蓉廳預約生產供應。 霸王別姬:傳統湘菜,問世於清代末年。本世紀,長沙的玉樓東、曲園、潇湘、老怡園酒家常有供應。霸王別姬用甲魚和雞為主要原料,輔以香菇、火腿、料酒、蔥、姜、蒜等佐料,采取先煮後蒸的烹調方法精制而成。制法精巧,吃法獨特,鮮香味美,營養豐富,一經品嘗,留齒猶香,是酒席筵上的佳品。 三層套雞:傳統湘菜,為長沙名廚柳三和擅長的名菜之一。20年代末,魯滌平主湘,其側室沙夫人患頭痛,醫者薦方以一麻雀、一斑鸠、一烏骨母雞,用天麻套蒸飲湯治病。柳三和根據配方易以母雞內放一鴿子,鴿子內放一麻雀,麻雀之內放天麻、枸杞之類,三物套蒸,制成三層套雞而名噪一時,頗受上層人士贊賞。何鍵主湘時,經常在三和酒家宴客。 長沙麻仁香酥鴨:是長沙特一級廚師石蔭祥大膽推出的優秀之作。此菜集松軟、酥脆、軟嫩、鮮香於一體,深得四方賓客稱贊。此道菜選良種肥鴨。烹饪時在鍋內放入花生油,燒至六成熱,下入麻仁鴨酥炸,面上澆油淋炸,至麻層呈金黃色時倒去油,撒上花椒粉,淋入芝麻油,取出切成條狀,整齊地擺放盤內,配下頭、翅、掌,以示鴨入席,周圍拚上香菜,造型美觀,色調柔和,焦酥鮮香,回味悠長。 花菇無黃蛋:長沙的傳統名菜,早在20世紀30年代即聞名遐迩。花菇無黃蛋制作的關鍵在於掌握火候,既要蒸熟,又不能讓蛋清流出,破壞造型。蔡海雲制作的無黃蛋,蛋面光滑不破,質地異常鮮嫩。顧客吃到這種沒有蛋黃的雞蛋,往往驚歎不已。 牛中三傑:牛中三傑曾在李合盛餐館顯赫一時。所謂牛中三傑是指:發絲牛百頁、紅燒牛蹄筋和燴牛腦髓。著名劇作家田漢在湘時,對李合盛牛肉餐館的牛中三傑懷有特殊的感情。有一天,田漢與湘鄉名士鄧攸園共飲時,鄧酒酣脫口說出一聯:穆斯林合資開牛肉餐館;田漢應聲對出:李老板盛情款湘上酒徒。正好鑲入李合盛三字,李大喜,拿來筆硯,請田漢書贈留念,傳為美談。牛中三傑精工制作。發絲牛百頁要選用牛肚內壁皺褶部位,切細如發,色澤美觀,味道酸辣,質地脆嫩,入口酸、辣、鹹、鮮、脆五味俱全。紅燒牛蹄筋選用牛蹄筋,加桂皮、紹酒、蔥節、姜片等精制而成,軟糯可口,味道鮮香。 [編輯本段]湘菜特色菜 金魚戲蓮、永州血鴨、臘味合蒸、姊妹團子、寧鄉口味蛇、岳陽姜辣蛇等。 [編輯本段]湘菜的發展 有2000多年歷史的湘菜,經濃郁的湖湘文化沉浸後,在繼承湘菜優點的同時大膽創新,深得全國乃至全球人們的喜愛,湘菜在全國的影響逐年提升,對我省經濟貢獻也越來越大。湖南作為魚米之鄉,在湘菜產業發展上有著先天的資源優勢,湘菜產業的發展必然會帶動農副產品的大開發,促進食品加工業的大發展,推動湘菜餐飲業向現代化、品牌化、產業連鎖化方向發展。 以農業資源為基礎的產業中,涉及面最廣、帶動力最強的產業,我認為首推餐飲業。湖南餐飲業的主體就是湘菜產業。2006年,長沙市湘菜企業的零售額達到110億元,占全市餐飲零售額的85.9%。湘菜產業正處在亟需提質提速的關鍵點上,需要抓住機遇,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推動自身優化升級。 目前,最為緊要的就是著力打造能引領湘菜潮流,支持對外發展的大型餐飲“航母”,增強湘菜產業的總體競爭力。前不久,由湖南華天大酒店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主發起人,聯合大蓉和、湘西部落、益華水產、派派食品、湘菜產業促進會等10家知名單位和自然人共同發起成立華天湘菜股份有限公司,這是湘菜產業發展的裡程碑,但也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今後要做的具體事情還很多。 其次,要著力推動湘菜產業創新。引入現代企業制度,逐步制定和完善各項加工、服務、管理標准,不斷提升湘菜餐飲的標准化水平,推進管理創新;抓好高檔、特色、精品菜(點)、風味菜(點)、民俗菜(點)的開發和經營,加快餐飲食品工業化進程,發展湘味熟食,推進菜品創新;適應多樣化消費需求,開發社區服務、訂制服務,發展綠色餐飲、主題餐廳和餐飲超市,推進業態創新。 再次,還是要著力優化湘菜產業的發展環境。優化產業政策,將餐飲業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制定發展目標、政策法規和優惠措施。健全服務體系,強化部門服務職能,減少行政干預。加強飲食文化建設,引導餐飲業用先進文化理念經營企業,提升文化品味。重視人才培育,改革職業技能教育等等。 [編輯本段]湖湘文化引領湘菜品牌 千年湖湘文化,博大精深,滋潤著千年湘菜,根基深厚。 湖湘文化的三個基本特征孕育著湘菜三個基本特性。湖湘文化因重經世、重踐履,推崇理學而不流於空疏,影響著湘人烹制的湘菜強調適口而求“味”;因推崇理學,有務實的經世觀念、躬行踐履,致使湘人喜愛的湘菜強調香辣而求“爽”,個性分明,使人們在辣中品嘗百味;因理學和經世觀念的制約,重躬行實踐而局限於政治倫理,促進湘菜在上層社會發展登峰至極,成就了官府湘菜。它的創新、流行,又帶動著湘菜在整個社會中的波浪式創新發展,使湘菜強調精致而求“和”,兼有粵菜之鮮香,不失魯菜之氣派,不缺淮揚菜之文氣雅致,博采眾長,別具一格,造就了湘菜因刀工精細、形味兼美而脍炙人口;因長於調味、注重酸辣鮮香而獨樹一幟,因選料廣泛、口味常新而回味無窮。 [編輯本段]湘菜個性粗拙質樸 人稱湘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湘菜在世界上也具有相當的知名度,是歐美傳媒界所熱衷推介的一種中國風味。“東安仔雞”等湘菜在北美便頗受賞識,長沙火宮殿的臭豆腐也被美國前總統布什寫入了他的筆記本。 湘菜的個性,通常被認為是辣,但並不全對。湖南人嗜辣,全國知名,甚至超過同樣嗜辣的四川人。其實,只說辣並不完全,因為辣通行於中國西南地區。但他們的辣又不盡相同:四川是麻辣,貴州是香辣,雲南是鮮辣,陝南是鹹辣,湖南則是酸辣。這酸,主要是與的酸,不同於醋,酸而不酷,醇厚柔和,與辣組合,形成一種獨特的風味。尤其是農村、山區的百姓家中的家常菜,簡直是不可一日無酸辣的。 很早以前,學界就曾有人指出,由北非、東南歐東向,經中亞、南亞到東亞、東南亞,存在一條地理上的“辣帶”,湖南適在其間。不久前,學界又提出了從北非的古埃及文化向東延伸,到達中國東部的吳越文化,存在一條“古文化帶”,湖南屬於大溪文化的遺存,到楚文化又在其間。不需向更早去溯尋了,僅此就賦予了湖南烹饪以地理的和歷史的得天獨厚的發展“基因”了。 [編輯本段]有名的湘菜名師 歐陽爛陽、周賽群 [編輯本段]湘菜 作者:趙成松編著 [1]出版時間:2009-10-1 開本:大32開 印次:1 紙張:膠版紙 isbn:9787546400303 包裝:平裝 所屬分類:圖書>>美食>>八大菜系 定價:¥19.80 [編輯本段]內容簡介 跟大廚學做最正宗、最地道、最經典的湖南名菜,大廚傾情傳授經典湖南家常菜烹調技巧。 大師級家常菜,帶給你,活“色”生“香”的“味”覺體驗……湘菜大廚全程親授家常菜的烹調方法。健康、美味、保健……湘菜中最經典的傳統菜式,給你“原汁原味”的大師級口感。 湘菜注重刀工、調味,尤以酸辣菜和臘制品著稱,品種繁多,制作精細,用料廣泛,口味多變。 湘菜的基本刀法有16種之多,具體運用,演化參合,使菜肴千姿百態、變化無窮。 ◎湘菜特別注重主味的突出和內涵的精當。湘菜所使用的調味品種類繁多,調味工藝隨原料質地而異,如急火起味的“熘”,慢火浸味的“煨”,選調味後制作的“烤”,邊入味邊烹制的“蒸”,等等 ◎湘菜技法有燒、烤、焖、煎、煮、蒸、炖、醋烹、鹵、醬等多種,經過長期的繁衍變化,技藝更精湛的則是煨與蒸 ◎湖南煙熏臘味、武岡鹵味、湘中火焙魚蝦田螺的制作要領。 [編輯本段]目錄 第一篇湘菜——火辣辣滿口香 歷史悠久、三花齊放的湘菜 湘菜的三大特點全解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