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謝謝! 無論是哪一類的牛排,它的肉都是脊柱附近的,你知道豬大排嗎?就是豬脊柱骨和脊柱邊上的肉一起切的片(會帶一點骨頭),所以我覺得牛排因為也是那個位置的肉所以才會有這個名字吧,只是沒有把骨頭也帶上而已,因為牛骨很硬,不好切。 英文steak一詞是牛排的統稱,其種類非常多,常見的有以下四種: 1.tenderloin(嫩牛柳,牛裡脊) tenderloin又叫fillet(菲力),是牛脊上最嫩的肉,幾乎不含肥膘.因此很受愛吃瘦肉朋友的青睐.由於肉質嫩,煎成3成熟,5成熟和7成熟皆宜。 2.rib-eye(肉眼牛排) 瘦肉和肥肉兼而有之,由於含一定肥膘,這種肉煎烤味道比較香。 食用技巧:不要煎得過熟,3成熟最好。 3.sirloin(西冷牛排,牛外脊) 含一定肥油,由於是牛外脊,在肉的外延帶一圈呈白色的肉筋,總體口感韌度強,肉質硬,有嚼頭,適合年輕人和牙口好的人吃。 食用技巧:切肉時連筋帶肉一起切,另外不要煎得過熟。 4.t-bone(t骨牛排) 呈t字型,是牛背上的脊骨肉。t型兩側一邊量多一邊量少,量多的是肉眼,量稍小的便是菲力。注釋:此種牛排在美式餐廳更常見,由於法餐講究制作精致,對於量較大而質較粗糙的t骨牛排較少采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