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月餅和薯片哪個熱量高正文

月餅和薯片哪個熱量高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1992年,有一個14歲的東北小女孩,在北京某醫院做心髒移植取得成功,花了20多萬元,結果術後活了214天。腎移植成功的病人,其中相當一部分人術後只能存活不到五年。

而且,對許多疾病,如晚期癌症、艾滋病,現代醫學至今依然缺乏有效的治療辦法。

現在市場上出售的各種保健品很多,廣告上都說能增強免疫功能,強身保健,延年益壽。它們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恐怕還得進一步接受實踐的檢驗。

事實證明,如其單純依靠保健品來保健,指望得病後高科技救命,遠不如防范於未然,事先多學點衛生保健知識,搞好預防。道理很簡單:高科技、保健品再好,總不如不得病好。

牢記健康金橋的四大基石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加拿大維多利亞開了個會,發表了《維多利亞宣言》。宣言中指出,健康金橋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有關數據表明,遵守這一宣言,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使高血壓減少55%,腦卒中、冠心病減少75%,糖尿病減少50%,腫瘤減少33%,平均壽命延長10年以上。

現在的不少中青年人往往在單位是骨干,在家裡是頂梁柱。你們要懂得:事業固然重要,但地球離了你照樣轉,可家裡離了你就塌了天!“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此話千真萬確。你們千萬一定要愛惜身體,只有把身體搞好了,自己和家庭才有幸福,你的事業才可以干得更好。

至於老年人,辛苦了大半輩子了,現在退休了,不用上班了,又欣逢盛世。含饴弄孫,歡度晚年,他們也應該獲得健康和長壽。

“四大基石”之說揭示了人類生命養護的客觀規律,它會給我們帶來健康和幸福,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下決心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照“四大基石”的要求,檢查自己的生活方式,發現問題,加以改進。為了我們的家庭幸福,為了更好地搞好事業,務必下決心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

關於健康的生活方式,下面根據有關資料,結合本人實踐的心得體會,列舉若干內容如下,供參考。

合理膳食

了解自己應該達到或保持的體重和腹圍范圍。

了解各種食物和飲料所含的成分和熱量(有的食物包裝袋上印有其營養和所含成分的內容)。

了解自己每天所需要攝入的熱量及營養成分,並能據此安排好每周、每天進食的主、副食、水果等各種食物。

安排膳食時需注意下列各點:

三餐的主食要吃夠,其中應有一部分是雜糧(燕麥、玉米、小米、高粱、番薯等)。不能以副食完全取代主食。

吃魚,吃瘦肉,吃豆類,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

少吃肥肉。食用禽類應去皮。

不偏食,食物要“雜”,營養才“全”。

烹調用植物油,少用固體動物油。

提倡清淡口味,改變貪食肥膩的習慣,每人每天烹調用油不要超過25克。菜肴宜少放鹽,鹽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5克。

買加工食品時,宜選擇低鹽和添加劑較少的品種。

限制含糖的飲料和食物的攝入量。

少吃糕點,特別是重油、高鹽或高糖的薯片、月餅之類。

少吃市場賣的熟食和燒烤、熏制食品。

少上飯店、餐館、大排檔用餐。

細嚼慢咽,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不可不吃早餐。

控制每日總進食量,把體重和腹圍保持在正常水平。
適當運動

每天保證至少30分鐘以上的鍛煉時間,多則更好,要長期堅持。

逢節假日可更多安排一些鍛煉、活動的內容和時間。

盡量減少持續坐位的時間,避免長期坐在辦公桌、電視、電腦前不動。每坐著工作一、二小時後,應站起來作點活動。

盡可能找機會多參加體力活動,如不坐電梯爬樓梯,步行著去上班、上街。

經常做點家務,既能活動筋骨,調節生活,又有利於家庭關系的和諧,何樂而不為。

按時作息,過有規律的生活。盡量不熬夜,每天睡足7-8小時。

勞逸結合,有張有弛,盡量避免長時間超負荷的工作或娛樂。

戒煙限酒

不要吸煙,也要遠離二手煙。

在學的青少年應禁酒。

成年人飲酒要有節制。男性每天飲酒量,白酒不要超過60毫升,啤酒不要超過700毫升,女性減半。

心理平衡

心胸開闊,寬厚大方,不苛求他人,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

對家人要有責任感,要關心、體貼,家庭生活要和諧融洽,這是最要緊的事。

制訂適合自己的人生奮斗目標,腳踏實地,不好高骛遠,不盲目攀比。

心地要干淨、善良。戒貪婪、嫉妒,少斤斤計較,少與人斗氣,少發脾氣。

賞識自己,充分肯定、經常總結自己的成績和收獲,知足常樂。

不固執己見,不自以為是,不鑽牛角尖,能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

積極達觀,對工作和生活充滿信心,天天樂呵呵的,使自己處於平和向上的精神狀態中。

善於調控自己,做自己情緒的主人,不生悶氣。遭遇困難和挫折時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心態。
 

上一页  [1] [2] 

立冬吃什麼啊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