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植物油比豬油健康,橄榄油更健康嗎?為什麼? 因為動物脂肪香啊!
人要適當的吃動物油的,光吃植物油也不好,橄榄油確實是最健康的油了,下面都有介紹
橄榄油營養價值剖析 副標題: 作者:佚名文章來源:不詳
橄榄油被認為是迄今所發現的油脂中最適合人體營養的油脂。由於橄榄油在生產過程中未經任何化學處理,所有的天然營養成分保存得非常完好,不含膽固醇,消化率可達到94%左右。橄榄油對嬰幼兒的發育極為適宜,它的基本脂肪酸的比例與母乳非常相仿。無論是老年時期,還是生長發育時期,橄榄油都是人類的最佳食用油。
≮功效≯ 橄榄油可以給任何烹怔物增添獨特風味,從淺淡到濃烈,從甜蜜到辛辣,樣樣俱全,品種多樣。它能增進消化系統功能,激發人的食欲,並易干被消化吸收。橄榄油中含有一種多酚抗氧化劑,它可以抵御心髒病和癌症,並能與一種名叫鱉烯的物質聚合,從而減緩結腸癌和皮膚癌細胞的生長。它具有良性的“雙向調節”作用,可降低血黏度,有預防血栓形成和降低血壓的作用。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結果表明:以橄榄油為食用油的希臘,心血管系統疾病和癌症發病率極低。究其原因,這與希臘當地居民長期食用橄榄油有密切關系。橄榄油被西方人謄為“美女之油”和“可以吃的化妝品”,可以直接作為美容護膚品使用。無論食用還是外用,都能防止皮膚皺紋的出現,使皮膚有自然彈性、光澤而柔嫩,同時還有利於減肥。如果你既要減肥,又要保持皮膚細膩的話,就應該多用橄榄油。
≮適用人群≯ 適合所有人食用。
≮適用量≯ 每天40克。
≮特別提示≯ 橄榄油帶有擻攬果的清香,特別適合涼拌,也可用於燒煮煎炸。橄榄油一加熱就會膨脹,所以烹制同一個菜,需要的量就比其他的油少。因其中的果味易揮發,保存時忌與空氣接觸,忌高溫和光照,且不宜久存。
吃什麼油好?
1.日常飲食中食用油種類
日常飲食中的食用油,主要分為動物油(葷油)和植物油(素油)。動物油通常指豬油、牛油、羊油、雞鴨油、魚油和奶油等;植物油常見的則包括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芝麻油、橄榄油、棕榈油、葵花子油、棉籽油、茶油、米糠油等。
目前烹調用油一般都不直接用毛油,而是根據食用要求、方法和用途的不同,使用經再加工或精制後得到的不同用途的油品。其中主要如色拉油、高級烹調油、人造奶油、起酥油及調和油。
色拉油(亦稱生菜油)和高級烹調油,它們分別采用不同的原料油(如花生色拉油是用花生毛油)經脫膠、脫酸、脫色、脫臭等工序精制而成的。除適合於一般烹調等用途外,還特別適合於西餐中拌制“色拉”(一種涼拌菜)用。
人造奶油是脫脂牛奶以及植物油、動物油和水產油混合在一起並借助於適當的乳化劑使之形成穩定的乳液後,再將乳液加工成所需稠度的可塑性或流動性的食用油脂制品。 起酥油是動、植物油脂的精煉油,經部分氫化後與部分上述油脂混合後,經一定工序制成的固體或流動狀的油脂制品。
調和油是根據使用的需要,將兩種以上經精煉(香味油除外)的油脂按比例調配制成的食用油。
(1)植物油的特性
植物油主要含有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的熔點都較低,故植物油在室溫下一般是液態的。一般認為,熔點低的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被人體吸收,不容易凝固、沉澱在血管壁上。
植物油所含必需脂肪酸也比動物油高。必需脂肪酸是人體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物質。人體一旦缺乏,生物膜結構的更新會受到影響。必需脂肪酸還能促進膽固醇變成膽汁酸鹽,阻止膽固醇在血管壁上沉澱,對防止動脈硬化有一定作用。
植物油中不含膽固醇,而含豆固醇、谷固醇等植物固醇。植物固醇不但不能被人體吸收而且還能阻止人體吸收膽固醇。
植物油和動物油是脂溶性維生素的主要來源。植物油裡主要含維生素e和維生素k,這兩種維生素與血液、生殖系統的功能密切相關。據報道,植物油中,不飽和脂肪酸在人體內易氧化成過氧化酯質,能促進腫瘤細胞生長。因此,食用過多植物油並非有益無害。
(2)動物油的特性
動物油主要含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的熔點都較高,故動物油在室溫下一般呈固態。一般認為熔點高的飽和脂肪酸,容易凝固、沉澱在血管壁上,導致動脈硬化。
動物油中含有較多的膽固醇,它在人體內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如果中老年人血液中的膽固醇過高,容易得動脈硬化、高血壓等疾病。
動物油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d、k、b6、b12等,這些維生素與人的生長發育有著密切關系。國外營養學者研究發現動物油中還含有“脂蛋白”,它有延長壽命的功效與作用。
動物油中的魚油主要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熔點較低,通常呈液態,人體的消化吸收率為95%左右。在海水魚的魚油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達70%~80%,用它來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2.膳食中動物油和植物油要有一定比例
根據動物油、植物油的特性可知,食用過多的動物油會導致高血壓和肥胖病.並發生動脈硬化、冠心病等症狀;但是食用過多植物油也不適當。因為,植物油中主要成分不飽和脂肪酸在人體內易氧化成過氧化酯質,可增加飲食致癌的危險性。為了身體健康,應適當取捨葷素油的利弊,要葷、素油兼食。按照我國營養學家的意見,結合我國當前實際情況,認為食物中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應該保持一定比例,葷、素油應按1:2搭配食用較為合適。
吃植物油避免四誤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多地選用植物油做菜。不過,關於植物油,人們還有一些認識誤區,近日,俄羅斯專家就這些問題進行了解釋。
誤區一:橄榄油最貴,所以營養價值也最高
因為橄榄油提煉起來比較困難,其生產的勞動價值高,所以價格也就水漲船高了。當然,橄榄油有很多好處,比如,它可以軟化血管,對心腦血管疾病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還可以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含量,預防癌症和老年失憶症等。
盡管如此,也不能光吃橄榄油,因為每一種植物油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因此,最好的選擇是各種油換著吃。其他的植物油如葵花油、大豆油和玉米油也是佼佼者。它們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改善皮膚狀況,加速胃潰瘍的痊愈,降低血壓和膽固醇,是大腦正常運轉所必需的原料。
誤區二:精煉才是植物油質量的保證
提煉(包括精煉和脫臭)過程可以去掉植物難聞的氣味,還能去掉由於保存不當而進入種子中的有毒物質。但是在去除這些雜質的同時,許多維生素等對身體有益的物質也隨之失去了。實際上精煉油對生產廠家更有好處,因為它們不易氧化,也就是說可以保存得更好、更久。而且,提煉後的殘渣對於廠家來說也是一筆不錯的收入,比如他們可以把從油中過濾出來的某些物質賣給糖果點心工廠用作抗氧化劑等等。
誤區三:永遠告別動物油
人們認為吃動物油易引發冠心病、肥胖症等,因而青睐植物油,其實這很片面。動物油(魚油除外)含飽和性脂肪酸,易導致動脈硬化,但它又含有對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可起到改善顱內動脈營養與結構、抗高血壓和預防腦中風的作用。
光吃植物油會促使體內過氧化物增加,與人體蛋白質結合形成脂褐素,在器官中沉積,會促使人衰老。此外過氧化物增加還會影響人體對維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結腸癌發病率。過氧化物還會在血管壁、肝髒、腦細胞上形成,引起動脈硬化、肝硬化、腦血栓等疾病。
正確的吃法是植物油、動物油搭配或交替食用,其比例是10:7。動植物油混吃還有利於防止心血管疾病。植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對防止動脈硬化有利。所以用動物油1份、植物油2份制成混合油食用,可以取長補短。
誤區四:標有“不含膽固醇”字樣的油才是好油
“不含膽固醇”這個標記只不過是一個廣告用語而已。在植物油裡原則上是不可能沒有膽固醇的!在生物化學中,膽固醇及其衍生物質是構成一切機體結構的基本成分。動物對它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對植物而言也不能說完全就用不著。
在精煉植物油的過程中,膽固醇不可能從油脂中被去掉。但是,在植物油中,膽固醇的含量與豬油和黃油相比,其數值還是很低的,要知道動物油的膽固醇含量大概是植物油的10―25倍左右。但即使這樣,也不能說植物油中根本就“不含膽固醇”。
吃什麼油對健康最有利? 關於食用油與健康的關系,特別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方面,不得不從20世紀60年代著名的“七國研究”談起。這是一項涉及希臘、意大利、荷蘭、芬蘭、前南斯拉夫、日本、美國七個國家15個人群的研究,觀察了12000多人,研究對象是膳食脂肪與血脂之間有什麼關系,得出的結論是,凡是該地區居民膳食中的飽和脂肪酸吃得越多,血裡的膽固醇含量就越高,隨之冠心病的發病率、死亡率也高。值得注意的是,七國中吃地中海膳食―――也就是以橄榄油為主要食用油的人群,各種原因總的死亡率或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均明顯低於其他人群。究其原因,是因為橄榄油中含飽和脂肪酸少,含單不飽和脂肪酸高達70%以上。後來的研究證明,用單不飽和脂肪酸替代膳食中的飽和脂肪酸時,可觀察到能降低血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同時,升高對人體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起到理想的調節保護作用,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也就是說在一級預防中有重要意義。
值得高興的是,盛產於我國江西、湖南等地土生土長的野茶油,從成分到質地完全可與地中海的橄榄油媲美。野茶油的開發利用,必將對促進人民健康做出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