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各種癰腫瘡毒。 生姜有抑制癌細胞活性、降低癌的毒害作用,可以起到防癌的功效。 [編輯本段]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適宜傷風感冒、寒性痛經、暈車暈船者食用。 2.陰虛內熱及邪熱亢盛者忌食。 [編輯本段]烹饪指導 1.吃飯不香或飯量減少時吃上幾片姜或者在菜果放上一點嫩姜,都能改善食欲,增加飯量,所以俗話說:“飯不香,吃生姜”。 2.姜可煎湯內服,佐料,入菜炒食,或切片炙穴位。老姜可做調料或配料;嫩姜可用於炒、拌、爆等,如“嫩姜炒牛肉絲”、“嫩姜爆鴨絲”等。 3.吃姜一次不宜過多,以免吸收大量姜辣素,在經腎髒排洩過程中會刺激腎髒,並產生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狀。 4.爛姜、凍姜不要吃,因為姜變質後會產生致癌物,由於姜性質溫熱,有解表功效,所以只能在受寒的情況下作為食療應用。 烹調用途:生姜重要的調料品,因為其味清辣,只將食物的異味揮散,而不將食品混成辣味,宜作葷腥菜的矯味品,亦用於糕餅糖果制作,如姜餅、姜糖等。 功效: 外感風寒、鼻子不通氣、流清鼻涕、頭痛發燒或被雨淋後發冷、肚子痛等,可用切細碎的鮮姜25克加上紅糖,以開水沖泡服用。 慢性胃炎、時常胃疼、惡心嘔吐,可用鮮姜15克、桔子皮15克,用水煎服,一日3次。 老年人患慢性咳嗽,不發燒,吐白痰,可用鮮姜搗汁,半匙姜汁加1匙紅糖服用,早晚各服1次。 風寒骨病、關節痛、患部有冷感,可用鮮姜、大蔥各一半,切碎炒熱,用布包好,貼在患處。 [編輯本段]食療作用 生姜味辛、性微溫,入脾、胃、肺經; 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毒的功效; 主治外感風寒、胃寒嘔吐、風寒咳嗽、腹痛腹瀉、中魚蟹毒等病症。 [編輯本段]備注 1.去姜皮的竅門:姜的形狀彎曲不平,體積又小,消除姜皮十分麻煩,可用汽水瓶或酒瓶蓋周圍的齒來削姜皮,既快又方便。 2.姜的品質要求:修整干淨,不帶泥土、毛根、不爛、無蔫萎、蟲傷,無受熱、受凍現象。姜受熱,生白毛,皮變紅,易爛;受凍則皮軟,外皮脫落,手捏流姜汁。 [編輯本段]食療價值 1、生姜 姜科草本植物姜的根莖。嫩者稱紫姜、子姜,老者稱老姜、老生姜。一般所說生姜多指後者。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秋、冬季采收,除去須根,洗淨鮮用。 [性能]味辛,性溫。能開胃止嘔,化痰止咳,發汗解表。 [參考]含揮發油,主要為姜醇、姜烯、水芹烯、檸檬醛、芳樟醇等;又含辣味成分姜辣素,分解生成姜酮、姜烯酮等。此外,含天門冬素、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絲氨酸、甘氨酸、蘇氨酸、丙氨酸等。 口嚼生姜,可引起血壓升高。姜辣素對口腔和胃粘膜有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欲。可使腸張力、節律和蠕動增加。有末梢性鎮吐作用,有效成分為姜酮和姜烯酮的混合物。對呼吸和血管運動中樞有興奮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體外實驗,對傷寒桿菌、霍亂弧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用途]用於脾胃虛寒,食欲減退,惡心嘔吐,或痰飲嘔吐,胃氣不和的嘔吐;風寒或寒痰咳嗽;感冒風寒,惡風發熱,鼻塞頭痛。 [用法]煎湯,絞汁服,或作調味品;子姜多作菜食。 [注意]陰虛,內有實熱,或患痔瘡者忌用。久服積熱,損陰傷目。高血壓病人亦不宜多食。 [附方] 1,涼拌子姜:子姜30~60g,切成細絲,加醋、鹽適量拌食;亦可再加適量白糖、脂麻油。 本品以醋、鹽等拌食有很好的開胃和中,止嘔作用;味微辛辣而酸,但不甚溫熱。用於胃氣不和而偏寒的嘔逆少食。《食醫心鏡》中用生姜細粒,與醋同煎,連渣嚼服,用於“嘔吐,百藥不差”,其意與此同。 2,生姜半夏湯:半夏12g,煎湯取汁,加生姜汁適量,一同煎沸。分4次服用。 源於《金匮要略》。半夏、生姜汁均善止嘔,合用益佳;並有開胃和中之功。用於胃氣不和,嘔哕不安。 3,生姜饴糖湯:生姜30~60g,饴糖30g。加水煎成濃湯,趁溫熱徐徐飲。 源於《本草匯言》。本方以生姜溫肺化痰、止咳,饴糖潤肺被虛。用於虛寒性咳嗽咯痰。 4,紫蘇生姜湯:紫蘇葉30g,生姜9g。煎湯飲。 源於《本草匯言》。本方取紫蘇葉發汗、解表散寒,用生姜以增強其作用。不僅便於服用,且有益胃氣、助發汗的作用。 2、干姜 姜的根莖。采收後經處理干淨,切片曬干或低溫烘干用。 性味辛熱。能溫裡散寒,溫肺化痰。用於脘腹冷痛,嘔吐腹瀉;肺寒久咳氣喘,痰多清稀。可與人參、五味子等配伍。可煮粥,煎湯等。一般多與其它香料合用。 [編輯本段]姓氏 姜姓,是源自遠古時期炎帝的姓。 據史書記載,姜姓是炎帝的後代,因炎帝的出生地而得姓,為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說文解字》曰:“神農居姜水,因以為氏。”傳說中的炎帝,即神農氏,相傳為中國歷史上最遠古的“三皇”之一。因炎帝生於姜水(今陝西岐山縣),故以姜為氏。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發源地。 後來在歷史的進程中,由於各種原因,炎帝的許多子孫已變易為其他姓氏。炎帝子孫因輔佐禹治水有功,在虞、夏之際,或被封於呂(今河南南陽縣),或封於申。 春秋時期五霸之一的齊國,創建始祖是呂尚。史書記載說:“呂尚,姓姜名牙。”呂尚,既為神農氏的後裔(又名姜太公、姜子牙),因其先祖嘗為四岳,輔佐大禹治水有大功,被封於呂,故從封姓改叫呂尚。其子孫世襲齊國國君,歷29世。後來齊國在戰國時被田和所滅,齊國變為田氏政權,其子孫後代分居各地,多以姜為姓。這樣,分遷到各地的姜姓不斷繁衍發展,到了漢代已發展成為一大望族。 據史書記載,早在春秋時期,西戎也有以姜為姓的,故稱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肅敦煌西),後逐漸東遷,約於公元前638年由其首領遷至晉南,屬於晉國。居住在今山東、河南省境內的姜氏,在西漢以前已發展成為關東(今河南靈寶縣函谷關以東地區)大族。到西漢初,為充實關中人口,姜氏從關東遷徙至關中,此後世居天水(今屬甘肅),故族人便以“天水”為郡號。到了漢代,姜氏已有徙居到今江蘇、四川者。但是,直到唐朝,天水仍是姜氏的發展繁衍中心。唐、宋時期,姜氏還分布於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東等地方及廣東瓊山。到了明、清時期,姜氏有的居住到今山西、陝西、湖南、貴州、湖北等地。據姜氏族譜記載,明朝洪武年間,有一位姜世良遷至福建漳州龍溪縣紅豆村,並在此發跡。其後代子孫繁衍,又有分支徙居廣東陸豐鹽墩鄉,繼續繁榮發展。後來姜世良11世孫於清乾隆年間由內地移居台灣。此後,閩、粵姜氏陸續有人遷至台灣,有的又遠播海外。 姜姓名人,最早的是周時的姜子牙。此後,歷代不乏傑出人物。東漢的隱士姜肱,史書稱其“家世名族”,他不僅學問高,而且與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聞,兄弟相互友愛,常同被而眠,後人常用“姜被”比喻兄弟友愛。東漢還有姜詩,與其妻以事母至孝聞名,其後發展成為姜氏較為繁盛的一支。 三國時有蜀漢的姜維,天水人,本為魏將,後歸蜀,得到諸葛亮的信任。曾繼諸葛亮之後繼領其軍,後任大將軍,是位有名的大臣;唐代,有兩位姜姓宰相,除姜公輔外,還有唐高宗時宰相姜恪;南宋有著名詞人、音樂家姜夔,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工詩,精通音樂,滿腹經論,可惜由於當時秦桧當政,因姜夔唾棄他的為人,後隱居;南宋還有名將姜才;明代有書畫家姜立綱;清代有文學家姜宸英,曾參與纂修《明史》,所作的《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廠衛”之害,善工書法,能詩文,被譽為“江南三布衣”之一。近現代有皖西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創建人之一姜鏡堂等。 姜姓在當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國百家姓中居於第60位。 [編輯本段]【姜氏家譜】 5648【河北青縣】南左所姜氏家譜上下卷(清)姜克昌續修清鹹豐四年(1854)續修鈔本二冊河北大學 5649【天津】姜氏家譜六卷(民國)姜寶堃重修民國二年(1913)天津姜氏石印本六冊美國 5650【江蘇泰州】維陽泰州姜氏重修族譜四卷(清)徐錫思纂修姜時財主修清光緒十九年(1893)活字本四冊歷史所 5651【江蘇揚中】姜氏掛譜白布一幅江蘇揚中縣 5652【浙江馀姚】姜氏世譜六卷(清)姜之珑編清乾隆十一年(1746)刻本六冊浙江圖注:姜氏世譜始修於宋乾道五年。 5653【浙江馀姚】姜氏世譜十集(清)姜聯福增修清鹹豐四年(1854)馀姚敬勝堂木刻本浙江奉化縣文管美國注:譜始修於宋乾道五年。 5654【浙江馀姚】姜氏世譜不分卷(民國)姜錫桓纂修民國六年(1917)敬勝堂活字本十二冊北圖歷史所南開大學河北大學浙江圖浙江馀姚梨州文獻館 5655【浙江鄞縣】姚江姜氏追遠世譜八卷首一卷鄞東梅墟姜氏宗譜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陳運鵬何錫冕等纂修民國十八年(1929)崇本堂木活字本十二冊天一閣 5656【浙江慈溪】慈東青林姜氏宗譜七卷首一卷(民國)姜惠富等修民國二十年(1931)崇本堂木活字本六冊美國 5657【浙江】奉化姜氏宗譜六卷(民國)周孝鹹重修民國十八年(1929)木刻本浙江象山縣文管 5658【浙江象山】姜氏宗譜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姜炳璋姜森重修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敬德堂稿本一冊浙江圖 5659【浙江嵊縣】姜氏世譜十二卷姜松年等續修民國六年(1917)活字本十二冊吉林大學 5660【浙江蘭溪】橫塘妻氏宗譜□□卷(民國)丁淼源重纂民國十八年(1929)木刻本三冊浙江蘭溪縣聖山鄉注:初纂於明嘉靖三十七年。 5661【浙江蘭溪】東溪姜氏宗譜四卷(民國)姜煥文重纂民國二十四年(1935)木刻本浙江蘭溪縣水亭鄉姜坡 5662【浙江蘭溪】姜氏宗譜十三卷(民國)水鏈重纂民國三十年(1941)木刻本浙江蘭溪縣水亭鄉西姜 5663【浙江蘭溪】風林姜氏家譜二十卷民國三十七年(1948)木刻本浙江蘭溪縣高潮鄉皂洞口 5664【浙江常山】姜氏宗譜不分卷(清)錢登雲六修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木刻本浙江常山縣青石鄉橋亭村扁柏樹底 5665【浙江常山】定陽姜氏宗譜二卷(民國)姜學翁姜連鴻重修民國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浙江常山縣青石鄉橋亭村扁柏樹底 5666【浙江常山】姜氏宗譜十八卷首一卷民國三十一年(1942)木刻本浙江常山縣輝埠鎮大埂村注:首修於明百歷四十一年。 5667【浙江常山】南洲姜氏宗譜□□卷浙江常山縣新昌鄉彤坑村(存首二卷) 看來是早晨吃好啊。 早上吃好,而且男人吃比女人吃更好,女人要多吃大蒜好 你好,生姜的影響不大的,對胃炎也沒有什麼治療作用. 新鮮生姜,切片(如果喜歡可以先去皮) 1、如果有時間加入紅糖煮,15分鐘左右就好。 2、如果上班沒時間的話,直接把姜片放入杯子用開水沖泡。(就像沏茶那樣)可以放入紅糖等調味。效果也不錯。 生姜又稱鮮姜,黃姜,有獨特的辛辣芳香,是一種常用的調味品,它能使各種菜肴鮮美可口,味道清香。吃飯不香或飯量減少時吃上幾片姜或者在菜裡放上一點嫩姜,都能改善食欲,增加飯量,所以俗話說:“飯不香,吃生姜”。 營養功效:生姜的辣味成分主要有姜酮、姜醇、姜酚三種,它們具有一定的揮發性。能增強和加速血液循環,刺激胃液分泌,幫助消化,有健胃的功能。生姜還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的功效,著涼、感冒時熬些姜湯喝,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生姜可治暈車暈船:生姜一片貼於肚臍,外貼一張傷濕止痛膏,有明顯的緩解作用。生姜也是傳統的治療惡心、嘔吐的中藥,有“嘔家聖藥”之譽。據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生姜還有抗衰老,護心髒、預防膽結石等多種奇效。 食而有道:每次10克左右。食用過多則大量姜辣素在經腎髒排洩過程中會刺激腎髒,產生口干,咽痛、便秘等症狀。生姜有解毒殺菌的作用。吃松花蛋或魚蟹等水產時,應放上一些姜末、姜汁。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年斑”。有內熱者忌食。爛姜、凍姜不要食用,因為姜變質後會產生致癌物。 精選妙藏: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