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葡萄酒是如何做成的?正文

葡萄酒是如何做成的?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葡萄酒是如何釀制的?
盡管葡萄酒的釀造被推崇為一門巧藝,並且在過去五千年的演變裡,逐漸變成一門技術精密的專業領域,它仍然不失為一個本質單純的反應過程。釀制葡萄酒所使用的歐洲品種葡萄,在大部分氣毓w過其他水果糖分比例的天然果糖和水溶液。另外,葡萄皮則是累積天然酵母菌的理想溫床――酵母是一種將天然類分解、轉換成乙醇(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單細胞菌類。葡萄果實一旦成熟,便自然地開始發酵,是注定要被用來釀酒似的。盡管其他動物最終沒能演化成人類,但我們卻可以想見猩猩有可能從發酵的葡萄中學到如何釀酒――畢竟它釀造的原理就只有這樣子。當然,打從幾千年前首次觀察到發酵作用開始,釀造技術的發展便已經在釀酒過程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分量了。
今日,釀造葡萄酒有很多技術上的選擇。可以見到的機器、設備像是搾汁機(crushers)、去梗機(de-stemmer)以及發酵槽等等,都具有各種不同樣式的搭配、組合以滿足世界上每一種葡萄酒釀造的專門需求。但是,不管最後釀成的是紅酒、白酒或是粉紅酒;不管所采用的是造價昂貴或低廉的釀酒設備,在所有釀造的過程裡,有幾項共同且必須遵照的原則。
第一條是:空氣絕對是大忌!暴露在充滿氧氣的環境中不但會破壞葡萄酒品嘗起來的新鮮度,更會增加醋酸菌種的活性――它是一種天然產生的細菌,會分解酒精、釋放出醋酸。促使葡萄發醇成酒精的電解作用和葡萄酒敗壞成醋酸的過程十分接近――只需要一點點外力存在,釀酒過程便很容易發生變化。因此在釀酒時必須十分小心,免得讓空氣滲進去,把好不容易釀成的葡萄酒給毀了。所以早在采收果園裡的成熟葡萄時,就必須采取預防的措施。
在檢選和運送時先將果皮撐破的過熟葡萄給淘汰掉,便是一個十分關鍵的步驟。當然,如果能夠人工逐一采收果實是最好了;不過現在采收葡萄的機器,也已經能夠非常仔細地處理一串串的葡萄。再來是噴灑上二氧化硫的粉末,它是一種很有效的抗氧化劑,常被用來保護要送去壓搾成汁的葡萄。
發酵的過程亦肱盡量避免暴露在空氣中,這個自發反應的過程,完全得看自然的造化。除了酵母菌產生的酒精以外,發酵作用會同時分解出二氧化碳,自動隔搾出的果汗免受到外界氣體污染的影響。這對於紅葡萄酒的發酵過程格外重要,因為紅酒通常是放置在露天的大桶中,任其自己發酵的。
最後一道預****露在空氣中導致意外的防線,就是很多價格低廉的葡萄酒會采行的“巴斯德高溫殺菌”(pasteurized),亦即將酒加熱到足以殺死細菌的高溫。如此一來,就可以有效地延緩氧化作用的產生,這也就是為什麼加州壺酒(jugwine)在開啟之後還可以擺上很長一段時間,好慢慢享用的原因了。但是,毋庸置疑的,如果酒放得太久,空氣中的細菌終究會滲入葡萄酒中,使得酒液變質、酸掉。不妙的是巴斯德高溫殺菌也會抑止某些有幫助的氧化作用發生,它會破壞葡萄酒在漫長儲存過程中使風味產生轉化的機制;因此高級的葡萄酒是極少用這種方式加熱處理的。有一個著名的特例則是法國布根地產的頂級紅葡萄酒(chateaucortongrancey)。
清澈度也是一般在釀造葡萄酒時,應該要達到的標准之一。不論釀的是紅酒、白酒,一瓶明亮清晰的葡萄酒並不是渾然天成、唾手可得的。在自然的狀態下,葡萄酒裡會有朦朦胧胧的微小特質和殘存的酵母菌殘骸。要經過諸如純淨(fining)、離心分離(centrifuging)、過濾(filtration)、存放(譯注:raking,除了有存放、靜置的意思之外,還有從原來的容器注入到另一個容器的意思。)以及低溫安定(coldstabilization)等程序,才能使酒液顯得澄澈透明。
純化是在整個釀制過程中,少數需要摻入外界其他物質的步驟之一。長時期以來,高級的葡萄酒都是采用蛋白打散來做為精練劑。在發酵作用完成後不久,葡萄酒液便被移到一個很在原沉澱槽內。當蛋白一丟入還十分新鮮且未提煉過的酒液裡,被打散的蛋白凝塊就會緩慢地沉到最底部,在這個過程中,靜電作用會吸住那些討人厭的微小顆粒。於是在木桶的底部便會留下一薄層的塊狀蛋白,而得到較為清澈的酒液了。除了蛋白之外,其他提煉劑學包括酷蛋白(奶蛋白質)有及矽鋁質的皂土(bentoniteclay)等。
離心和過濾的方法可以很快使葡萄酒變得清澈透明。離心分離,即是將含雜質的混濁酒液裝在特定容器中快速地旋轉,利用離心力分離出酒中的雜質。然而很不幸的是,它同時會去除掉某些酒中所需的特性,因此高級的葡萄酒越來越少使用這種方式分離雜質了。過濾是最簡單且直接篩去廢棄顆粒的方法,只要將葡萄酒通過一層層濾紙或人造纖維篩網即可。雖然不至於像離心力那樣破壞酒質,但是從一些好酒標簽上標榜的“未經過濾”一詞可知,過濾作用也會毫無選擇地過濾掉不該過濾的好東西。比起純淨、離心發離以及過濾等方式,靜置存放顯然是比較消極的作法。它的原理其實就如同離心分離一樣:只不過它是讓較重的雜質顆粒隨著時間逐漸沉澱底部,只要容器不受干擾,終能得到清澈的酒液。干淨的葡萄酒可以繼續“存放”至另一個木桶裡。當然啦,別忘了空氣仍然是大忌,千萬要避免在換到不同木能裡的過程中,使酒液暴露在空氣中。特別是紅酒在裝瓶之前通常需要在木桶裡擺上好幾個月,並需要置換許多個木能來存放呢?
低溫安定法則是種比較傷害酒的方式,常用來處理為較廉價的葡萄酒。其過程包括將酒槽內的濕度冷卻到近乎冰點。在這種低溫之下,一些原先溶解在酒液中的礦特質,像是酒石酸氫鉀(酸性酒石)的溶解度便隨之下降,並且結晶、分離出來。你曾經見過葡萄酒的軟木塞上附著“葡萄酒結晶”(winecrystals)嗎?盡管它常常被人誤認為沒用的自然沉積物,實際上,這些結晶可是好東西呢――因為這就表示這瓶酒沒有經過低溫處理過程,不至使其中的礦物質解離,而使葡萄酒中的精華流失。

家庭釀制:
一、准備工具:家釀葡萄酒的工具很簡單,我使用的工具包括容量10公升的醫用廣口瓶四只,舊葡萄酒瓶、大可樂瓶十余個,塑料或者不銹鋼飯勺一個、塑料漏斗一個,塑料虹吸管(1.5米長,可到賣金魚的市場購買)一根,過濾殘渣用尼龍襪一只。
二、選購原料:我們這裡不是葡萄產地,但是批發市場上外地來的葡萄總是供應不斷,其中以“巨豐”品種為多,價錢目前為每公斤2元左右,據說秋後剛上市的時候價格每公斤1元。購買葡萄要選擇那些成熟、飽滿、沒有病害的,葡萄皮的顏色越深越好。
三、清洗葡萄:如果在當地購買葡萄,並且知道葡萄收獲之前沒有噴灑農藥,則此工序可以取消。為了放心起見,我還是對葡萄進行了清洗:現在的葡萄都是用塑料袋包裝後放進塑料包裝箱中,每箱5公斤左右,運輸到家之後,將葡萄從塑料袋倒進塑料箱,取出其中的保鮮劑,然後將裝著葡萄的塑料箱放進水池(我用的是家裡的浴盆)之中浸泡,浸泡時可搖晃幾次塑料箱,兩個小時之後將水放淨,再用清水沖洗。然後將塑料箱放在通風的地方控干水分。
四、破碎裝瓶,首次發酵:破碎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把葡萄從梗上摘下,三、五個一起放在手中,然後把手伸進廣口瓶,把葡萄皮攥破即可。注意瓶子不可以裝滿,到三分之二處就要停止。葡萄酒裡的酒精是靠其中的糖分在酵母菌作用下產生的,如果你喜歡酒精度數高一些,中間可以分幾次撒進白砂糖或者蜂蜜。我是按照10公斤葡萄、一公斤白糖的比例加糖的,出來的葡萄酒大約在10度,類似市場出售的干紅。葡萄裝瓶後把瓶子蓋好(不要蓋的很嚴,只要不進灰塵就可以了),放在溫暖的地方等待葡萄自然發酵。葡萄皮上有天然酵母菌,我們不必考慮發酵菌種問題。
東北的家庭都有暖氣,室溫在18℃左右,這樣的室溫很適宜做葡萄酒。一般說來,裝瓶後24小時即可觀察到瓶內有氣泡出現,以後便發現葡萄裡的汁液析出,葡萄皮浮起,泡沫逐漸增多。這時每天用勺子攪動兩次,把露出來的葡萄皮壓進,讓葡萄皮得到葡萄汁液的充分浸泡。
五、渣、液分離,二次發酵:經過5~7天,發酵逐漸轉為平緩,葡萄皮浮在上面,顏色由深變淺,葡萄籽和大部分葡萄肉的殘渣沉在瓶底,此時就應該把殘渣和酒液分離。具體辦法是先用虹吸管將中間的酒液吸出,然後把殘渣裝進尼龍襪,用手由輕到重的擠壓,再像擰衣服一樣擰,使殘渣中的酒液基本流淨。最後把所有的酒液混合在一起,裝進廣口瓶繼續發酵。此時酒液很混濁,你大可不必介意。
六、過濾澄清:第二次發酵時間大約為一個星期,此時酒液已經澄清,也不再升起氣泡。這時可對瓶內酒液進行一次過濾:用虹吸管先把上面的酒液吸出,然後對含有殘渣和酒泥的部分過濾,裝進瓶中靜置。如果你想讓葡萄酒有晶瑩剔透的感覺,則可以用雞蛋請對其進一步澄清。具體操作辦法是:將雞蛋(10公升酒一個雞蛋)磕一個小孔,把蛋清倒進大碗(不必要倒得很淨,剩余部分你可以煎一個雞蛋作為下酒菜),用筷子將蛋清打散,不要怕費力氣,最少打它十幾分鐘,讓滿碗全是蛋清泡沫。之後用酒液將蛋清泡沫沖進廣口瓶,用勺子將廣口瓶中的酒液充分攪拌,接著靜置二個星期。
七、儲藏和飲用:經過靜置澄清後的葡萄酒,最好把它裝進小瓶儲藏。用1.5升的舊葡萄酒瓶最為理想,裝“可樂”的2.25升塑料瓶也不錯,裝瓶要裝的滿一些,瓶蓋也要蓋緊,然而放到家中溫度比較低的地方(據說儲存溫度最理想的是13℃)。什麼時候想喝,就拿出一瓶,建議你每天晚上都喝上半斤。
 用葡萄發酵做成的。具體方法,您可以到我的qq空間裡看看。
 

晚上吃了倆個香蕉,倆個蘋果和一個西紅柿,會長胖嗎啊?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