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炒熟的花生返潮變味後能吃嗎?正文

炒熟的花生返潮變味後能吃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春節用沙土炒的花生,夏天因為下雨返潮了,味道沒有以前好了,感覺挺不新鮮的,不知道能不能繼續食用?
 
&nbsp;&nbsp;首先這些是糧食的霉變過程。</p>&nbsp;29.糧食霉變有哪幾個階段?糧食霉變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也有一定的發展規律。其發展的快慢,主要是由環境條件對微生物的適宜程度而定,快者一至數天,慢者數周,甚至更長的時間方能造成糧食的霉爛。霉變的發展過程,還會由於環境條件的變化而得到加劇、減緩或終止。糧食霉變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初期變質階段、生霉階段、霉爛階段。30.糧食霉變各階段有什麼征兆?(1)初期變質:初期變質階段是微生物活動開始加劇的過程。在此階段,糧食可能出現一些與陳化變質相似的初期劣變症狀:變色:糧食逐漸失去原有色澤,接著變灰發暗。如大米的反白掛灰,小麥的發烏褐胚等就是如此。糧食胚部變色,俗稱起眼。輕微異味:如稻谷的糠臭,玉米和高粱的甜氣和酒味,一般糧食的輕微霉味,俗稱宿氣、悶熱氣等。糧食發潮:糧粒表面潮潤,有出汗、反潮顯現,散落性降低,用手搓糧或插入糧堆有澀滯感覺。糧粒變軟:糧粒軟化,硬度下降,以小麥、大豆比較明顯,體積也明顯膨脹。稻米起筋、脫糠:米粒溝紋處出現白線,稱為起筋,皮層脫落叫脫糠,而米粒上未碾淨的皮層浮起,則叫起毛。糧溫失常:糧溫失常可能有發熱趨勢或已經發熱。及早發現和掌握以上征兆,及時采取通風、倒倉、晾曬、降溫、降濕等措施,即可防止糧食生霉,減少損失。(2)生霉階段:就是微生物在糧食上大量生長繁殖的過程。繼初期變質之後,如儲糧中的濕熱逐步積累,糧溫可以每天2~3℃或更快的速度上升,而出現明顯的發熱現象。同時,微生物大量繁殖起來,糧食霉變部位常初呈白色,後即變為灰綠、黃綠、藍綠或黃褐、棕色、紅色等。由於一般霉菌菌落多為毛狀或絨狀,所以,通常所說的糧食“生毛”就是生霉表現。生霉的糧食已經嚴重變質,有很重的霉味,具有霉斑,變色明顯,營養品質劣變,還有霉菌毒素污染的可能。所以一般不宜再食用。(3)霉爛階段:霉爛是糧食霉變的後期階段,就是微生物使糧食嚴重腐敗分解的過程。糧食生霉,其生活力已大大減弱或完全喪失,糧食也就失去了生理上對微生物侵害的抗御能力,為微生物的進一步危害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若環境條件對微生物有利,糧食中的有機物質將遭到微生物嚴重分解,使糧食霉爛、腐敗。糧食徹底變質,產生霉、酸、腐臭等難聞氣味,以至完全失去使用價值。31.糧食的發熱、霉變對儲糧的危害有那些?糧食的發熱、霉變是相互關聯,並非孤立的過程,對儲糧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營養品質降低:由於微生物的作用,糧食營養物質被消耗,導致各種營養物質含量下降,營養品質降低。種用品質降低:糧食發熱、霉變後,胚部被微生物感染,導致活力下降,發芽率降低,甚至失去種用價值。工藝品質和食用品質變劣:糧食發熱、霉變後,出粉(米、油)率降低,容重、硬度下降(小麥、大豆)。小麥粉制作面包後,面包發粘、酸,而且體積小,質構差。大米蒸煮後硬度增加,粘度降低,糊化溫度升高。引起糧食變色變味:發熱後的糧食易帶有霉、酸、酒、臭味,這些特殊的異味很難除去。引起糧食帶毒:糧食發熱、霉變後,某些微生物(如黃曲霉)分泌的真菌毒素提供了有利條件,有可能使糧食帶毒,其中許多真菌毒素是致癌物質。32.糧食霉變有哪幾種類型?根據糧食霉變時儲糧狀況的不同,可將糧食霉變概況的分為劣質、結露、吸濕、水濕四個發生類型。(1)劣質霉變:這是因糧食質量差而受微生物侵害發生的霉變。在糧食儲藏過程中,因為糧食質量差、含雜多、水分高,或生蟲帶病,以及破損粒多、成熟度差等,特別是在自然高溫條件下,成為“三高糧”,易被微生物侵害而造成霉變。在此類霉變過程中,常伴隨出現發熱,輕則變色變味,重則生霉結塊,甚至霉爛,不堪食用。劣質霉變的防霉措施,主要是保證糧食入倉質量,達到干燥、純淨、無蟲。必要時進行處理,力求“淨糧”儲藏。堅持“四分開”(新與陳、干與潮、有蟲與無蟲、不同糧種),嚴格禁止不同糧質的糧食混堆。(2)結露霉變:這是因溫差過大或水分過高發生結露,有利於微生物侵害而引起的霉變。結露霉變大都在糧堆局部發生,並常伴有局部的發熱現象。這類霉變容易發生在入秋轉涼時,其部位大都在糧堆上部,即表層下20~30厘米的糧層;或在陰冷空隙等部位。結露霉變發生比較普遍,其預防措施主要有:合理掌握倉、囤的通風與密閉;適時開放或拆除密封薄膜;及時散熱、散濕,控制溫差。入秋轉冷季節,掌握糧情,適當翻動糧面,是防止儲糧上層結露霉變的有效方法。(3)吸濕生霉:這是因外界濕度大而糧食吸濕,受微生物危害而發生的霉變。在梅雨季節或陰雨時期,外濕過大,倉房的密封防潮性差或干、濕糧混堆等,均可引起糧食吸濕霉變。這種霉變長發生在糧堆的表層5~15厘米處;或空隙、底層等易於吸濕的部位。與原糧相比,成品糧如大米、面粉等更易發生這種吸濕霉變。預防這類霉變的主要措施,是做好倉、囤的防潮工作,這一問題在建倉時就應予以考慮。(4)水浸霉變:這是因糧食直接浸水或受雨,受微生物侵害發生的霉變。在糧食收獲、運輸或處理過程中浸水、受雨,或者因室外倉、囤垛漏雨、進雪,或內壁結露滴水等,都能造成水濕霉變。其部位可發生在糧堆表面和底部。局部水浸嚴重者可深入糧堆內部,如漏雨處常可在糧堆內形成漏斗狀的霉變區。</p>&nbsp;&nbsp;&nbsp;&nbsp;下來是變質糧食的檢驗和挑選。</p>&nbsp;一旦經檢化驗確定糧食帶有超過衛生標准的真菌毒素,則必須經去毒處理,糧食才可食用。常用的去毒方法有:(1)挑選法:由於黃曲霉毒素在糧堆中分布不均勻,主要集中在霉壞粒和破損粒中,因此,挑除霉壞粒和破損粒,可以大大降低毒素含量。花生中的霉菌常常生長在殼內與種子之間,所以在挑選前應先剝殼,才能去除干淨。(2)加工去毒:稻谷內的霉菌一般穿過稻殼,侵入米粒的胚部及皮層,因此毒素也集中在米粒部分。稻谷加工過程中,脫殼成糙米,糙米經過精碾後,大部分毒素隨糠層去掉。玉米胚約占整粒的1/6,而玉米中黃曲霉毒素的80%集中在胚部,因此采取機械加工脫胚的方法,可達到去除黃曲霉毒素的目的。(3)水洗和浸泡:大米在食用前,反復加水搓洗,將附著在米粒表層的慷粉盡量洗淨,可以收到去毒的效果,僅適用於一般家庭處理少量大米。采用石灰乳水、純鹼水或草木灰水浸泡整粒的污染黃曲霉毒素的玉米2~3小時,然後用清水沖洗干淨。兩小時後烘干,去毒效果可達60%~90%。(4)加熱處理法:黃曲霉毒素對熱是穩定的,但在高溫下也能部分地被分解。對於含黃曲霉毒素的花生油可采用快速升溫法處理。方法是先將空鍋加熱到200℃左右,然後傾入花生油,繼續加熱到所需的溫度,並保持3~5分鐘,再停止加熱。緩慢升溫法是將花生油在室溫下傾入鍋內,然後加熱到所需的溫度,保持溫度3~5分鐘,再停止加熱。采用這種方法,花生油的色澤、氣味和味道沒有發生變化。(5)氨熏蒸去毒法:對於含黃曲霉毒素的花生仁,采用0.5%~1%濃度的氨,進行熏蒸2~3天。再經過炒料、搾油,得到花生油中黃曲霉毒素可大為降低。(6)食鹽去毒法:在含有黃曲霉毒素的花生油中加入22%的食鹽,加熱至180℃維持2分鐘或140℃維持15分鐘,解毒效果可達94%。並且粗鹽解毒效果好,精鹽稍差。42.為什麼三伏天曬麥子好處多?三伏天,人們都喜歡把糧食在烈日下曬一曬,曬後稱熱入糧,這就是所謂的“熱進倉”。“熱進倉”的主要作用是殺死害蟲,降低含水量,防止霉變。充分干燥的小麥,內部的生理活動降低,從而大大地減少了營養物質的轉化,提高了小麥的質量。伏天正是梅雨過後的季節,梅雨期內,雨水多,濕度大、小麥的吸濕性強,容易吸水,小麥含水量高,在三伏天曬麥可及時降水。再者,三伏天陽光充足,且陽光中的紫外線還可以殺死霉菌。&nbsp;&nbsp;希望能幫到樓主~謝謝
 

做月子能吃土龍湯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