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什麼是魚翅!?正文

什麼是魚翅!?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魚翅,就是鲨魚鳍中的細絲狀軟骨。鲨魚屬軟骨魚類,鳍骨形似粉絲,但咬起來比粉絲更脆,口感要好一些。

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看,魚翅(即軟骨)並不含有任何人體容易缺乏或高價值的營養,所以吃魚翅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由於中國地處溫帶冬季寒冷,旱澇天災頻仍,內陸地區距海洋比較遙遠,故食品保存技術十分發達,干燥水發工藝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

干蝦、海參、鮑魚、魚翅、燕窩、鱿魚、香菇、玉蘭片、黃花、木耳都是這種方法的應用實例。在這個干燥水發的過程中會有物理和化學的變化,食品的質地和味道有時會優於鮮品,還能除去一些有害物質。其中魚翅的炮制和烹調工藝十分復雜而專業,幾乎不容業余者染指,這不僅為魚翅羹的高昂價格提供了理由,更奠定了吃魚翅堪稱中華文化奇芭的地位。如果這些技術因不吃魚翅而失傳,無疑是中華文明不可估量的損失。

魚翅是海味八珍之一,與燕窩、海參和鮑合稱為中國四大“美味”。它是由鲨魚的胸、腹、尾等處的鳍翅切成絲干制而成,不僅是有名的“美味佳肴”,而且據說還有多方面的食療價值。凡豐盛筵席,非魚翅不足以表示鄭重。它營養豐富,據《藥性考》等書記載,可以補血、補氣、補腎、補肺、開胃進食。每100克魚翅中含蛋白質83.5克、脂肪0.3克、熱量337千卡,是名貴的滋補珍品。鲨魚鳍的骨質松軟細膩,營養豐富,主要含膠體蛋白等,有補氣、補血、補腎、補肺的功效,主治各種慢性虛勞等症。中國傳統認為食魚翅可益氣、清神、去痰、利尿、開胃、潤膚、養顏;能夠補五髒、長腰力、解肝郁、活氣血、潤肌理。

中國人吃魚翅的歷史,可追溯到明朝的時候,在李時珍的著作中曾提到:“鲨魚古稱鲛……腹下有翅……南人珍之……”從前沿海的地方官就常用魚翅來當貢品,因此魚翅被列為御膳。

那麼,中國人吃魚翅的歷史有多長呢?

相傳在清朝乾隆年間,魚翅被當作貢品從國外流入中國,當時在中國沒人會做。朝廷御廚想了老半天也搞不懂該如何炮制它,看它挺硬的,於是先把它泡軟,軟了之後,用手一摸,表面有層粗糙的“砂皮”,於是用刀刮去。至於怎樣煮才好吃呢?心裡沒個譜。心想:“既然是好東西,那麼跟好東西一塊兒煮肯定錯不了。”於是就把當時最為美味的食品--雞、火腿、牛肉等連同魚翅一齊倒進鍋裡煮,結果端上桌後得到皇上的大加贊賞。從此,這種煮法就奠定了中國烹制魚翅的基礎。

現在魚翅的做法大致分成南北兩派,俗稱“南散北排”。即北方的做法以排翅為主,排翅是在鲨魚鰓兩側的位置。南方則以散翅為主。排翅件頭大,分量夠,很符合北方人那種粗豪、爽朗、講究排場的性格。散翅是把魚翅泡軟後,去皮去肉,拆散,每一根翅均呈透明的針狀。做散翅一般很難以次充好,因此從這一點上亦可看出南方人處事精明、飲食講究的特點。
 

左旋肉鹼在保健和食品方面有什麼特別的價值?懂行的講講!?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