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誰能告訴我包子頭要怎麼做?正文

誰能告訴我包子頭要怎麼做?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誰能告訴我包子頭要怎麼做?
 
給你幾個鏈接,你看一下,很好做的。

http://www.xici.net/b661856/d65287278.htm


http://www.faxingw.cn/liuxingfaxing/html/2636_1_detail.html

 
包子的做法很多。有酵母的,老肥面的,燙面等。南北也不一樣,北方是不放糖的。
餡料不同。皮面要求也不一樣。如素菜包,面要發的大一些。而水餡包因鹵汁多,則應小一些。
不知你需要那一種??????
 
道姑頭&包包頭扎法大全mini包子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gl0kvjtvhk/

 
 超級大道姑
 
http://you.video.sina.com.cn/b/2493265-1278677410.html

 
http://www.56.com/u88/v_mja4mjg0ndu.html




http://img6.tianya.cn/photo/2007/12/14/6058387_3708576.jpg

 
制作包子可能要先從發面學起了.我覺得面發的好壞是關鍵,其實餡都好說.下面還有燒賣的做法,祝你成功!

發面方法有1.干酵母(方便,易操作,營養豐富),2.保鮮酵母(比干酵母略差些,主要是酵母不便長時間保存!),3.老面(不易掌握,鹼中和時有損營養成分),4.自發面粉(發面時間短,30分鐘即可發好。一般超市會有賣的)。不妨試試看?祝你成功!!


一、發面:
有兩種發面的方法
1.用面肥發面(通常叫大鹼發面)
把面肥用水先泡開然後把面倒進去合勻,醒8小時待面發起是原來的1倍,然後對鹼當面沒有酸味稍微有一點點鹼味
再醒半小時既可蒸時鍋內放點醋以免蒸出的包子皮有花點,一定要用涼水把包子放進去再通電.
2.用孝母發面(通常是快速發面法)
a配料:面粉500克,干酵母3克泡打粉5克,豆油1兩,
溫水(250克--300克)根據面粉的吃水量,糖20克.
做法:1.將面粉倒在案板上,加入干酵母,泡打粉,糖,拌
合均勻.扒坑.
2.在坑內加入溫水,放入豆油.抄拌揉合成面團
稍醒.大約1小時左右.
3.待面醒好後,做成自己想做的包子,慢頭,花卷.
4.把做好的生坯擺入屜內.鍋內放入冷水.在插電
蒸13分鐘既可.(如果蒸饅頭大約在30分--40分如果蒸花卷17分鐘)

二、制作包子餡兒
1、肉包子餡
買一斤豬肉餡(羊肉。牛肉)大蔥一顆,姜一塊把蔥和姜都切成末和肉餡放在一起,在倒入醬油、香油、植物油鹽、味精(雞精)攪勻即成為包子餡
2、三鮮包子餡
用料:面粉70克(兩小碗)豬肉30克(小半碗),鮮蝦仁
5-6個(切碎成泥),雞蛋半個炒碎,白菜心適量(2兩),香菇
一個(切碎)蔥、姜、鹽、香油適量,自發面一小時前弄好
待用,料酒少量。
做法:將蔥姜香菇加水三分之一杯),料酒與蝦肉、
肉末一起拌勻後加鹽,再拌勻加入炒好的雞蛋,把白菜心
切碎放在一起攪拌均勻不加醬油,做包子餡。包子溫火蒸
15-20分鐘。
特點:包子松軟,吃時似灌湯,味鮮美,營養豐富,適合
 
原料:

五花肉、五香熏干、面粉

調料:

老抽(醬油)、八角、花椒、鹽、雞精、酵母

做法:

1、將五花肉過開水焯一下,再放入涼水中,加老抽(醬油)、八角、花椒、鹽、雞精,水沒過肉即可,先大火燒開後小火炖1小時(不用炖得太爛,熟了即可),撈出放涼備用。
  
2、將五香熏干放入炖過五花肉的湯中泡半小時,撈出放涼備用。
  
3、和面。這一步比較麻煩,面和得好壞直接影響包子的口感。將酵母用溫水泡開,然後慢慢倒入面粉中,最後面團和出後要稍軟,做到三光:手光、盆光、面光(這裡的面和得是比較合適的),然後等待面團發酵。最好在溫度30度左右的空間發酵,待發到原面團的兩個大時就ok了。
   
4、等待發面的過程中,可以做包子餡了。將放涼的豆腐干和五花肉切成小丁,餡偏鹹會更好,可以將鹵肉水加點鹽、雞精和老抽溶化後倒入餡中,這樣比較香。
   
5、包包子。將發好的面團分割成相等大小的劑子,想要包出好看的折子要一定的功力哦,包子包好後再進行第二次發酵,大概需要30-45分鐘,然後放入開水鍋中蒸15分鐘就ok了。
   
6、很正宗地道的醬肉包子。喜歡的話還可以在肉裡加點糖,那樣更香哦。
 
天津麻花 
桂發祥麻花的創始人是范貴才、范貴林兄弟,他們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開了桂發祥和桂發成麻花店,因店鋪坐落於十八街,人們又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
 十八街麻花是經過反復探索進行創新,在白條和麻條中間夾一條含有桂花、闵姜、桃仁、瓜條等多種小料的酥餡,使炸出的麻花酥軟香甜與眾不同,創造出的什錦夾餡大麻花。其特點是香、酥、脆、甜,在干燥通風處放置數月不走味,不綿軟、不變質。來天津旅游的國內外賓客,臨走時都要帶上幾盒麻花,送親朋好友
 說天津麻花絕,那的確是有它絕的地方。
 就說生產廠家、店家,大大小小不計其數,而最著名的還得說是桂發祥,現在是桂發祥麻花集團總公司,是天津三絕食品之一。接下來便是河北區王記剪子股麻花,因其麻花形狀像一把剪子而得名。還有河東區十香齋的蛋奶小麻花,酥、香、脆、甜小巧玲珑,富有營養,以及新崛起的各種麻花等等,各區各縣都有生產廠家,而在我們市區大街小巷的食品店,糕點店、副食門市部、小吃店、各大超市食品經營區以及車站、碼頭、機場到處都有經營天津麻花.特別是桂發祥(十八街)麻花的。天津麻花早已鹹了國人饋贈親友的禮物,年年、月月、日日如此經久不衰,這是天津人的驕傲。
 七十多年前,天津的麻花店經營的麻花幾乎是千篇一律。用兩三根白條擰在一起不捏頭叫“繩子頭”,兩根白條加一根麻條擰在一起叫“花裡虎”,兩三根麻條擰成叫“麻軸”。而那時炸出的麻花雖脆香,但艮硬。1937年范貴林、范貴才兩兄弟各自開設麻花店。范貴林開了一家起名“貴發祥”。范貴才開了一家起名“貴發成”。由於他們之間的競爭,促進了麻花質量的提高。范貴林立於革新,屢經探索,終於研制了夾餡和半發面的新品種。兌鹼隨季節、氣候變化而增減配比方法,使炸出的麻花一年四季保持質量穩定。1956年公私合營後,生產工人對品種的規格又作了改進。根據群眾需求,做成50克、100克、250克,500克、1000克重量不同,大小各異的多種規格麻花。這種獨特風味的夾餡什錦麻花,口感油潤、酥脆香甜、造型美觀、久放不綿,因而特別受群眾歡迎。特別是近些年來,生產規模擴大了,品種增加了,使這一特色食品走上了更加廣闊的發展道路。
 桂發祥麻花不僅品種有六、七個,而且規格齊全,要大有大,要小有小,大的25公斤、5公斤,小的50g、100g。大麻花曾作為參加天津食品博覽會以及“天交會”等活動的展品,重達十公斤,麻花越大越不好操作,但是拿出絕活來,不論多大的麻花,一經油炸必定酥脆麻花掉地上必定全碎,以示其質量。
 桂發祥的麻花“酥脆香甜、久放不綿”,是其自身質量的寫照;說它“堪稱絕活”是稱其酥脆不艮,越嚼越香,甜口適度,有閩姜香味,以及炸得透,無水分,最少能放三個月,秋季麻花能過冬,不需防腐劑。
 “王記”剪子股麻花(亦稱“王記”馓子麻花)與桂發祥什錦麻花同為天津特色風味名品。其創始人工雲清,在50年代中期,研制了這種剪子形狀的麻花,並不斷改進提高,使之頗具特色,多次被評為市優和部優產品。


耳朵眼炸糕
 炸糕是天津傳統特色小吃,經營者眾多。津門有一戶馳名國內外的耳朵眼炸糕店幾十年如一日,堅持選料精細,講究工藝,始終把質量放在第一位,使自己經營的炸糕品種越加發揚光大,與狗不理包子、桂發祥麻花並稱津門三絕食品。
[編輯本段]起源
 耳朵眼炸糕起源於晚清光緒年間(1900年),第一代掌櫃劉萬春(1874年一1962年)由推獨鴕車走街串巷叫賣,到在估衣街西口的北門外大街上擺攤設點現做現賣,積攢些資本後,劉萬春與他的外甥張魁元合伙,在北門外大街租了一間八尺見方的腳行下處(搬運工辦事和休息的地方)掛上劉記的招牌,干起了炸糕店。由於劉萬春做的炸糕選料精、作工細、味道好、口感妙,物美價廉。在眾多的炸糕中出類拔萃,獨樹一幟,買賣日見興隆,贏得了炸糕劉的美稱,又因為炸糕店靠近估衣街和針市街上的染料莊、當鋪、銀號、布鋪、鞋帽店。富戶、百姓人家過生日、辦喜壽事。借糕字諧音,取步步高之吉利,提前預約購買炸糕,使得生意蒸蒸日上,劉記炸糕店顯露了名聲。因炸糕店緊靠著一條只有1米多寬的狹長胡同--耳朵眼胡同,人們便風趣地以耳朵眼來稱呼劉記炸糕鋪。雖日偽時期曾改名為增盛成,但耳朵眼炸糕鋪則越叫越響。炸糕也被稱為耳朵眼炸糕了。
[編輯本段]做法
 傳統的耳朵眼炸糕采用北運河沿岸楊村、河西務和子牙河沿岸文安、霸縣產的黃米和江米經水泡漲後用石磨磨成粥狀,盛在布袋中。經淋水發酵後兌好鹼當作面皮;再用天津出產的朱砂紅小豆,制成豆餡,加優質的紅糖在鍋內熬汁炒成豆沙餡,涼後作餡心,包好後溫油(130℃)下鍋,勤翻勤轉,這樣炸出的炸糕,色澤金黃爆刺兒,炸糕外皮酥脆不艮,內裡柔軟糯粘,豆餡細甜爽口,別有風味。在1987年天津市群星杯津菜大賽上被授予特別榮譽獎,1989年被商業部批准為優質食品獲金鼎獎,連續多年獲天津市餐飲業優質食品金獎。1997年被中國烹饪協會命名為中華名小吃。


狗不理
“狗不理”創始於1858年。清鹹豐年間,河北武清縣楊村(現天津市武清區)有個年輕人,名叫高貴友,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樣好養活(按照北方習俗,此名飽含著淳樸摯愛的親情)。
 狗子十四歲來津學藝,在天津南運河邊上的劉家蒸吃鋪做小伙計,狗子心靈手巧又勤學好問,加上師傅們的精心指點,高貴友做包子的手藝不斷長進,練就一手好活,很快就小有名氣了。
 三年滿師後,高貴友已經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種手藝,於是就獨立出來,自己開辦了一家專營包子的小吃鋪--“德聚號”。他用肥瘦鮮豬肉3:7的比例加適量的水,佐以排骨湯或肚湯,加上小磨香油、特制醬油、姜末、蔥末、味精等,精心調拌成包子餡料。包子皮用半發面,在搓條、放劑之後,擀成直徑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勻的圓形皮。包入餡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時用力將褶捻開,每個包子有固定的15個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最後上爐用硬氣蒸制而成。
 由於高貴友手藝好,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引得十裡百裡的人都來吃包子,生意十分興隆,名聲很快就響了起來。由於來吃他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戲稱他“狗子賣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號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據說,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在天津編練新軍時,

[1] [2] 下一页

三餐怎麼吃才健康又營養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