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由閩南話翻譯過去的叫法,其實就是---海蛎煎,是廈門的特色小吃.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台南安平地區一帶的老一輩的人都知道的傳統點心,是以加水後的番薯粉漿包裹蚵仔、豬肉、香菇等雜七雜八的食材所煎成的餅狀物。 蚵仔煎雖然到處都吃得到,但是很多人還是保持著要吃蚵仔煎,就要到蚵仔產地去吃的觀念,例如要到台南安平、嘉義東石或屏東東港這些盛產蚵仔的養殖地去吃,因為要做出好吃的蚵仔煎,最首要的條件便是采用新鮮的蚵仔,這些新鮮蚵仔在產地現剝現賣,不必因為長途運送而浸水,所以顆顆肥美碩大、鮮美無比,做出來的蚵仔煎當然豐盛多汁。不過,不是住在產地的人也別抱憾,因為現代運輸技術發達,所以即使是遠在台北,也能吃到每天新鮮運送的甜美蚵仔。
除了新鮮的蚵仔外,番薯粉也是使蚵仔煎美味的另一個重要關鍵。番薯粉的種類很多,但只有純番薯粉才能調出香醇濃郁的粉漿。將粉漿以適當比例加水勾芡後,加入韭菜,做出的成品口感就能又黏又q,而且精純的番薯粉也能巧妙地將肥美蚵仔的鮮味充分提升,做最完美的搭配。
雞蛋的選用也是一門學問,重視香味的店家會采用顏色深黃的土雞蛋,冬天搭配茼篙、夏天搭配小白菜,並以能提香味的豬油來煎出美味的蚵仔煎,吃時再淋上以味噌、西紅柿醬、辣椒、醬油等熬成的醬汁即可。
有了以上各種上等材料的搭配,讓即使原本是貧民美食的蚵仔煎也變得精致美味了,那種甜中帶鹹、鹹中帶辣的缤紛滋味,口口都教人回味無窮。
蚵仔煎食譜
材料:
鮮蚵150克(事先以鹽清洗過),茼篙菜70克(清洗後切斷),土雞蛋2個。
純番薯粉2.5兩,水4大匙,韭菜適量。
西紅柿醬6大匙,醬油膏2大匙,味噌2大匙,糖4大匙,水半碗,太白粉1大匙。
作法:
將材料2的番薯粉、水、韭菜事先調勻,並將材料3調成醬汁備用。
平底鍋放適量油,加鮮蚵,先將其煎至七分熟。
再加入半碗材料2一起煎至凝固、呈透明狀。
最後加入雞蛋、青菜,將正反兩面煎熟,吃時淋上材料3調成的醬汁即可。
一、原料
海蛎肉500克,蕃薯粉250克,韭菜125克,青蒜125克,雞蛋2個,豬油125克,蟹肉125克,芫荽30克,料酒30克,鳊魚15克。醬油、白醋、番茄辣醬、蒜茸各備一小碟。
二、制法
1、把韭菜、青蒜洗淨切細,和精鹽、蕃薯粉一起加入小瓷盆內,用半斤清水攪拌成粉羹。鳊魚用油炸酥,再切成細末。豬肉用刀剁成肉醬。雞蛋敲破置於碗中,與蟹肉混合,攪拌均勻。海蛎肉洗淨。2、將平底鍋放在微火上,倒入豬油(75克),待油熱起煙時,即將粉羹倒入,用小鏟撥散,使煎成片,煎約2分鐘。待粉羹中水分蒸發,表面干燥隨即將海蛎肉、豬肉醬鋪在粉片上,再在煎鍋四邊注入豬油,用小鏟鏟起蚵煎片的半邊,覆蓋在另一邊上,然後用蛋醬液蓋在上面。經過4分鐘煎熟,灑入料酒即鏟在盤上,再撒上鳊魚、胡椒粉,並在蚵煎兩旁分別放下芫荽。3、食前把醬油、白醋、番茄辣醬、蒜茸分別盛於四小碟內端出。 特點:此菜味香、鮮美、蛋嫩、粉滑琪關鍵是掌握火候和調味。
台灣做法:
蚵仔煎沾醬成份:用1份糯米粉混合8份水加入番茄醬、辣椒汁和泰式甜辣醬煮成,先把糯米粉溶於水中,下鍋並加入砂糖,煮至粘稠狀,接著加入番茄醬、泰式甜辣醬和辣椒汁。 蚵仔煎面漿成份:用1份太白粉對2份地瓜粉,混合4份水, 接著往面漿中加入麻油、紹興酒、雞粉和胡椒粉調味韭菜和蔥切粒,加入面漿中,油麥菜切段備用起油鍋後,先把蚝放在一邊略煎,青菜放在鍋的另一邊炒。取一大湯勺的面漿倒進鍋裡 往蚵仔煎表面打一個蛋,待面漿全凝固且底面焦黃即可起鍋 淋上醬汁就可以食用啦!
浙江衛視《爽食贏天下》有演過,但我忘了是哪一期了,你可以去找找,也許有你想要的東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