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誰能告訴我關於中國傳統聚餐制度的好壞?分析一下..正文

誰能告訴我關於中國傳統聚餐制度的好壞?分析一下..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誰能告訴我關於中國傳統聚餐制度的好壞?分析一下....我很急~...
 “非典”時期:洋、中兩餐比試見高下

北京“五一”期間,不僅是“艷陽天”“老家肉餅”“福華肥牛”等平日受到食客青睐的大眾類中餐館相繼休業,就連“順峰”“黎昌海鮮”等知名的中餐酒店也是門廳冷落,然而諸如“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洋快餐的客流卻並未受到太大影響。

究其原因,洋快餐的勝出,與其實行分餐制更注重干淨衛生、防止交叉傳染的優勢密不可分。對此,長期實行合餐制的中式餐館的確應該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合餐制下講究“一團和氣”,符合我們的風俗習慣,但其最大弊端是極易導致疾病傳染。對於那些通過唾液、呼吸道、消化道傳染的疾病,只要在座的人有一個有此傳染性疾病,其他人就可能成為受害者。一項研究表明,家庭中如果有乙肝病毒攜帶者時,實行合餐的感染率高達42%,而分餐制的感染率只有17%。

“非典”之所以迅速蔓延和難以控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社會的開放和人口的大量流動。正因為如此,從傳染性疾病流行的角度看,當下風險遠遠高於過去。清華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李強認為,改變這種最常見和最難控制的疫病傳播方式——合餐制度,適時推行分餐制,可以說是此次“非典”疫情對於我國國民衛生習慣的最大啟示。

分餐制的好處還在於避免浪費糧食,而且有利於國民膳食結構向更營養、更科學轉變。在合餐制下,由於客套等心理因素,人們總習慣於剩下一些食品,其結果是巨大的剩餐浪費成為世界之最;分餐制則是各取所需,避免浪費。家庭中分餐,可以防止小孩偏食。合餐制下,家長很難發現小孩飲食是否均衡,等發現明顯偏食形成個人口味的時候,就已很難糾正;分餐制則可以從一開始就科學調節營養結構和飲食習慣。

引入分餐:國人能否接受

分餐制在國外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但在我國還不多見,推行起來也有不少困難。國人講人和、論感情,親友在一起,只有合餐,才顯得親熱,講究的是聚在一起邊吃邊聊時所形成的那種氛圍。而西式進餐則比較安靜,認為這是一種個人享受,注重個性。

來自餐飲業內部的一種反對意見認為,我國筵席是與10人一桌的生產工藝配套的,實行分餐制,會大大增加廚房和服務人員的工作量和勞動強度,並加大承辦者的負擔。

不過,這些反對理由並非是不可克服的障礙。研究發現,分餐制並不是西方人所獨有。在隋唐以前,我國很長時期裡實行的就是分餐制度。只是後來隨著高桌大椅的出現,才引起了進食方式的變化。直到明朝,眾人合吃的“會食制”才完全取代“分餐制”,並在圓桌上產生了長幼尊卑、主賓陪副的這種飲食文化。由此看來,是否分餐只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分餐制在隋唐之前的存在,就證明了分餐制並非與中國傳統文化沖突。

只要轉變衛生、飲食觀念,並結合中餐的特點采取不同的形式,分餐其實並不困難。例如宴會可以更多地采取自助餐的形式;每人在私用餐具之外,再加上若干公用餐具。事實上,在美國的華人聚餐時就是常常采用上述方式,這樣原有的團圓氛圍仍在,但疾病傳播的危險卻消除了。

至於分餐與中餐加工工藝的關系,可以拿同屬東方文化的日本料理來做對比。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分餐制課題組研究認為,日本料理在食物結構和加工上與中餐比較接近,但卻能實行嚴格的分餐制,即一人一份,分裝各種食物。日本人在家庭內部也是分餐的,菜肴種類比較多時,也是嚴格分給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從不混淆,甚至餐具也是分開的。

與易傳染疾病的危險性相比,分餐所謂的“繁瑣”操作,也就算不了什麼。現代企業的核心理念是以顧客的需求為導向,如果消費者轉變了觀念,普遍要求分餐,餐館責無旁貸地就應提供這種服務。所謂“成本提高”而不能實行分餐,這是不能成立的。而且復雜的分餐餐具也為其他行業提供了更多的商業機會。

大勢所趨:改變常在悄然之間

習慣改變常在悄然之間。重慶市一家去年就實施分餐制的東方花苑飯店,初期來這裡的客人常常不適應,應者寥寥,但在眼下“非典”時期,這家飯店卻火爆異常。現在北京、上海、天津、大連等地的飯店都在積極提倡分餐制,公筷、公匙的使用普遍了……因為防治“非典”,這一切都變成自覺的行為了。

古人雲:禍兮,福之所倚。“非典”病毒的肆虐,暴露出社會和個人許多方面的不足,也逼著我們改變過去一些不好甚至惡劣的生活習慣,采用科學的生活方式。如果今後在“非典”疫情被征服後,我們還能保持這些好的生活方式,那麼壞事也就變成了好事。

分餐制是值得大力提倡的現代社會文明的餐飲方式。飲食方式的進步,是人類最為根本的進步之一,此次“非典”危機為我們的民族提供了一次改變飲食方式的機會。清華大學社會學系課題組建議,以與“非典”作斗爭為契機,我國有必要大力推行分餐制,逐漸改變傳統的合餐制飲食方式,同國際先進的飲食方式接軌。

分餐是社會走向文明、進步和個性的必然選擇。李強認為,分餐制不應成為眼下餐飲業渡難關的短視行為,作為餐飲企業,應該為分餐制在社會上的廣泛推行帶個好頭。他還提出,推廣分餐制應該作為我國“愛國衛生運動”和傳染病預防體系的組成部分,甚至要從“娃娃”抓起,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必然會取得良好效果。

有專家認為,一場“非典”疫情將會促使餐飲行業重新洗牌,暫時關張的企業在“非典”過後並非全部可以重新開張,一些企業將很有可能從此消失或者重換東家。科學、規范、衛生的用餐方式將是這些餐館站穩腳跟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非典”時期:洋、中兩餐比試見高下

北京“五一”期間,不僅是“艷陽天”“老家肉餅”“福華肥牛”等平日受到食客青睐的大眾類中餐館相繼休業,就連“順峰”“黎昌海鮮”等知名的中餐酒店也是門廳冷落,然而諸如“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洋快餐的客流卻並未受到太大影響。

究其原因,洋快餐的勝出,與其實行分餐制更注重干淨衛生、防止交叉傳染的優勢密不可分。對此,長期實行合餐制的中式餐館的確應該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合餐制下講究“一團和氣”,符合我們的風俗習慣,但其最大弊端是極易導致疾病傳染。對於那些通過唾液、呼吸道、消化道傳染的疾病,只要在座的人有一個有此傳染性疾病,其他人就可能成為受害者。一項研究表明,家庭中如果有乙肝病毒攜帶者時,實行合餐的感染率高達42%,而分餐制的感染率只有17%。

“非典”之所以迅速蔓延和難以控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社會的開放和人口的大量流動。正因為如此,從傳染性疾病流行的角度看,當下風險遠遠高於過去。清華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李強認為,改變這種最常見和最難控制的疫病傳播方式——合餐制度,適時推行分餐制,可以說是此次“非典”疫情對於我國國民衛生習慣的最大啟示。

分餐制的好處還在於避免浪費糧食,而且有利於國民膳食結構向更營養、更科學轉變。在合餐制下,由於客套等心理因素,人們總習慣於剩下一些食品,其結果是巨大的剩餐浪費成為世界之最;分餐制則是各取所需,避免浪費。家庭中分餐,可以防止小孩偏食。合餐制下,家長很難發現小孩飲食是否均衡,等發現明顯偏食形成個人口味的時候,就已很難糾正;分餐制則可以從一開始就科學調節營養結構和飲食習慣。

引入分餐:國人能否接受

分餐制在國外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但在我國還不多見,推行起來也有不少困難。國人講人和、論感情,親友在一起,只有合餐,才顯得親熱,講究的是聚在一起邊吃邊聊時所形成的那種氛圍。而西式進餐則比較安靜,認為這是一種個人享受,注重個性。

來自餐飲業內部的一種反對意見認為,我國筵席是與10人一桌的生產工藝配套的,實行分餐制,會大大增加廚房和服務人員的工作量和勞動強度,並加大承辦者的負擔。

不過,這些反對理由並非是不可克服的障礙。研究發現,分餐制並不是西方人所獨有。在隋唐以前,我國很長時期裡實行的就是分餐制度。只是後來隨著高桌大椅的出現,才引起了進食方式的變化。直到明朝,眾人合吃的“會食制”才完全取代“分餐制”,並在圓桌上產生了長幼尊卑、主賓陪副的這種飲食文化。由此看來,是否分餐只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分餐制在隋唐之前的存在,就證明了分餐制並非與中國傳統文化沖突。

只要轉變衛生、飲食觀念,並結合中餐的特點采取不同的形式,分餐其實並不困難。例如宴會可以更多地采取自助餐的形式;每人在私用餐具之外,再加上若干公用餐具。事實上,在美國的華人聚餐時就是常常采用上述方式,這樣原有的團圓氛圍仍在,但疾病傳播的危險卻消除了。

至於分餐與中餐加工工藝的關系,可以拿同屬東方文化的日本料理來做對比。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分餐制課題組研究認為,日本料理在食物結構和加工上與中餐比較接近,但卻能實行嚴格的分餐制,即一人一份,分裝各種食物。日本人在家庭內部也是分餐的,菜肴種類比較多時,也是嚴格分給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從不混淆,甚至餐具也是分開的。

與易傳染疾病的危險性相比,分餐所謂的“繁瑣”操作,也就算不了什麼。現代企業的核心理念是以顧客的需求為導向,如果消費者轉變了觀念,普遍要求分餐,餐館責無旁貸地就應提供這種服務。所謂“成本提高”而不能實行分餐,這是不能成立的。而且復雜的分餐餐具也為其他行業提供了更多的商業機會。

大勢所趨:改變常在悄然之間

習慣改變常在悄然之間。重慶市一家去年就實施分餐制的東方花苑飯店,初期來這裡的客人常常不適應,應者寥寥,但在眼下“非典”時期,這家飯店卻火爆異常。現在北京、上海、天津、大連等地的飯店都在積極提倡分餐制,公筷、公匙的使用普遍了……因為防治“非典”,這一切都變成自覺的行為了。

古人雲:禍兮,福之所倚。“非典”病毒的肆虐,暴露出社會和個人許多方面的不足,也逼著我們改變過去一些不好甚至惡劣的生活習慣,采用科學的生活方式。如果今後在“非典”疫情被征服後,我們還能保持這些好的生活方式,那麼壞事也就變成了好事。

分餐制是值得大力提倡的現代社會文明的餐飲方式。飲食方式的進步,是人類最為根本的進步之一,此次“非典”危機為我們的民族提供了一次改變飲食方式的機會。清華大學社會學系課題組建議,以與“非典”作斗爭為契機,我國有必要大力推行分餐制,逐漸改變傳統的合餐制飲食方式,同國際先進的飲食方式接軌。

分餐是社會

[1] [2] 下一页

蛋炒飯如何做更美味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