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洋工夫茶的起源與前景如何? 紅茶占世界茶葉市場銷售量的80%以上,而在它的發源地福建,卻不如其他茶種興盛。
可喜的是,不甘淹沒的坦洋工夫茶開始了重振百年老字號輝煌的復興之旅,種種行動顯示著“中國茶葉之鄉”打造品牌紅茶的決心。
“今年廠裡生產的紅茶供不應求,好的每斤已經賣到1000多元。”4月11日,福安市城湖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旭明說起紅茶,喜不自禁。
城湖茶葉是福安市產量最大的一家茶葉公司,在新制造的產品包裝罐上,由我國當代茶界泰斗張天福題寫的“坦洋工夫,馳名中外”的字眼赫然其上。
2月14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又一批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名錄,坦洋工夫位列其中,這也是寧德市繼古田銀耳之後的第二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坦洋工夫的輝煌可追溯至1915年。當年,坦洋工夫紅茶就以色艷香濃、鮮醇清甘,與貴州茅台酒同時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但在上世紀80年代坦洋工夫逐漸沒落。
如今,坦洋工夫又開始了重振百年老字號輝煌的復興之旅。
老字號的前世今生
“復興坦洋工夫對促進福安茶葉產業發展的意義難以估量。”林華是福安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也是倡議坦洋工夫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第一人。他激動地說:“沒有知名品牌是福安茶業的軟肋。號稱‘中國茶葉之鄉’、全國第二大茶葉主產縣市,年商品總值11.32億元的茶葉產業居然沒有全國知名品牌,談何競爭力?”
福安市現有茶園面積30萬畝,全市23個鄉鎮(街道)、447個村幾乎村村產茶,年產茶葉2.43萬噸,毛茶產值5.1億元,涉及41萬茶農。
說起當地的茶葉品牌,福安人言必稱“坦洋工夫”。坦洋工夫源於福安白雲山麓的坦洋村,相傳清鹹豐、同治年間,坦洋村胡福四(又名胡進四)試制紅茶成功,經廣州運銷西歐,很受歡迎。坦洋工夫名聲由此不胫而走。隨後的50余年,坦洋工夫紅茶每年出口均達上萬擔。坦洋街長1公裡,設茶行36家,產量2萬余擔,遠銷荷蘭、英國、日本、東南亞等20余個國家與地區,每年收外匯茶銀百余萬元。直到抗日戰爭爆發,生產遭嚴重破壞,坦洋工夫產量銳減。
上世紀50年代中期,為了恢復和提高坦洋工夫紅茶的產量和品質,先後建立了國營坦洋、水門紅茶初制廠和福安茶廠,1960年茶產量增加到5萬擔,創歷史最高水平。後因茶類布局的變更,由“紅”改“綠”,坦洋工夫尚存無幾。
上個世紀80年代,作為省政協委員的張天福,在提案中力陳保留閩紅“三大工夫”——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英國不產紅茶,可做紅茶生意的立頓卻成了世界級品牌。福建是世界紅茶的發源地,應當把紅茶發揚光大。”今年98歲高齡的張天福依然對紅茶情有獨鐘。
可喜的是,福安市已經將復興坦洋工夫的設想付諸實施。
百年名茶的復興行動
紅茶占世界茶葉市場銷售量的80%以上,在歐洲的飲料市場更是隨處可見。而在它的發源地福建,紅茶卻岌岌可危。2004年,福建元泰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魏文生慕名到福安考察坦洋工夫茶廠後,大發感慨,並萌生出重振中國紅茶輝煌的想法。為此,他在福州的品牌茶葉展示中心開辟了紅茶專櫃。在開始的一年半時間,為推廣紅茶,魏文生實行免費贈飲。“我一提出坦洋工夫紅茶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的設想,市委市政府就十分支持。”2005年3月,林華將自己的想法在福安市茶葉生產工作會議上提出,相關部門很快投入了申報准備工作。當年12月26日,省質監局公布了坦洋工夫紅茶綜合標准精制加工技術規范。2006年2月,福安市向國家質檢總局提出申報申請。
2006年12月12日,“坦洋工夫紅茶”在北京通過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專家審查會審查。2007年2月14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公告,批准對坦洋工夫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以茶葉加工為主的食品工業,已成為福安繼電機電器、船舶修造之後的第三大主導產業。”寧德市委副書記、副市長陳家東說,“福安電機”和“坦洋工夫”是福安市近期要打造的兩大品牌。
種種行動顯示著當地政府打造“坦洋工夫”的決心。2006年10月21日,中華名人共建海峽西岸和諧福安暨坦洋工夫茶系列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啟動,11種以“坦洋工夫”為統一品牌的茶產品同時亮相京城。
其間,坦洋工夫茶被中華名人協會指定為中華名人特供茶。中國名人工委還將與福安市緊密合作,通過建立坦洋名人俱樂部、舉辦大型茶事活動等系列措施,共同挖掘“坦洋工夫”的文化內涵,提升其品牌形象。今年初,中華名人協會在福安坦洋成立名人茶園有限公司,專門開發紅茶產品。2月6日,“坦洋工夫名人會館”在北京釣魚台山莊開館。
福安擁有30多個茶葉注冊商標,但沒能形成一個真正叫得響的品牌。福安市茶業協會會長陳成基認為,以“坦洋工夫”為福安茶葉的統一品牌,大力開發高檔紅茶、綠茶、花茶、特種茶、烏龍茶等系列產品,做好做足茶文化文章,具有戰略性的意義。
誰拿到國家品牌就獎勵200萬元——福安市政府重金懸賞勇夫,當地政府爭創品牌的迫切心情可見一斑。
3萬茶商逐鹿市場
全球茶市場的老大、聯合利華旗下的立頓茶葉已經全面進軍我國茶葉市場,除了傳統的立頓紅茶之外,還將全面進軍綠茶和花茶兩大市場,目前在全國30多個省會和重點城市全面布局。
而作為茶的發源地,因缺乏品牌,我國茶葉在國際市場上依然面臨著優質低價的困擾,每公斤出口平均單價1.31美元,這一價格比印度茶葉低四成,比斯裡蘭卡茶葉低六成多,甚至比肯尼亞的茶葉價格還要低20%。
打造世界級品牌、復興老字號是我國茶葉面對市場競爭的不二選擇。
福安市副市長陳灼生認為,作為我國第二大茶葉主產縣市,福安在打造坦洋工夫品牌方面,有得天獨厚的茶葉品質和已成氣候的茶產業為其奠定基礎。3萬多名福安茶商走南闖北,甚至遠赴俄羅斯等國家經營茶葉,上海天山茶城、山西坦洋工夫茶城等一大批由福安籍茶商開設的茶市、茶莊,都表明福安茶葉具良好的銷售網絡。“作為全國第一批創建無公害茶葉生產示范的基地,福安市有年加工能力200噸以上的茶葉骨干企業20多家,年出口茶葉4000多噸,產品熱銷日本、韓國、東南亞、歐盟等國家和地區。面積230畝的中國海峽大茶都已全面動工建設,面積150畝的茶葉加工區前期建設正在順利推進。”陳成基介紹著福安茶業的亮點。“復興百年老字號坦洋工夫,是福安茶業提升競爭力、逐鹿市場的關鍵一步。”陳灼生說。 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 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
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 泉州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 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 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用喬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 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功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 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 味了。功夫茶采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 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沖出功夫茶所要求 的色香味。
鳳凰茶產自潮州鳳凰山區,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厚 實,很耐沖泡,一般可沖20次左右。鳳凰單叢茶最有名,具桂花、茉 莉、蜂蜜的風味,曾在福州舉行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榮獲桂冠。
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爐子,是紅泯小炭爐,一般高一尺二寸,茶 鍋為細白泥所制,鍋爐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單把長近三寸,沖罐 如紅柿般大,乃潮州泥制陶壺,茶杯小如核桃,乃瓷制品,其壁極薄 。
茶池形狀如鼓,瓷制,由一個作為“鼓面”的盤子和一個類似“ 鼓身”的圓罐組成。盤子上有小眼四個,為漏水所用。而圓罐則用於 容納由盤子漏下的廢茶水。
功夫茶所用的沖罐(茶壺),並非買來就用,而要先以茶水“養 壺”。一把小壺,須先以“洗茶”(即泡茶時的第一道茶)之水頻頻 倒入其中,養上三月有余,方可正式使用。
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 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標准的功夫茶藝,有後火,蝦須水(剛開未開之水),捅茶,裝茶, 燙杯,熱罐(壺),高沖,低斟,蓋沫(以壺蓋將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 ,淋頂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親自操作。首先點火煮水,並將 茶葉放入沖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積之七分為宜。待水開即沖入沖罐中 之後蓋沫。第一沖杯,以初沏之茶澆沖杯子,目的在於造成茶的精神, 氣韻徹裡徹外的氣氛。洗過茶後,再沖入蝦須水,此時,茶葉已經泡 開,性味俱發,可以斟茶了。斟茶時,四個茶杯並圍一起,以沖罐巡 回穿梭於四杯之間,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此時罐中之茶水亦應合好斟 完,剩下之余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稱此過 程為“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 方為上等功夫。最後,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策奉於客前,先 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 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
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 泉州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 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 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用喬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 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功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 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 味了。功夫茶采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 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沖出功夫茶所要求 的色香味。
鳳凰茶產自潮州鳳凰山區,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厚 實,很耐沖泡,一般可沖20次左右。鳳凰單叢茶最有名,具桂花、茉 莉、蜂蜜的風味,曾在福州舉行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榮獲桂冠。
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爐子,是紅泯小炭爐,一般高一尺二寸,茶 鍋為細白泥所制,鍋爐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單把長近三寸,沖罐 如紅柿般大,乃潮州泥制陶壺,茶杯小如核桃,乃瓷制品,其壁極薄 。
茶池形狀如鼓,瓷制,由一個作為“鼓面”的盤子和一個類似“ 鼓身”的圓罐組成。盤子上有小眼四個,為漏水所用。而圓罐則用於 容納由盤子漏下的廢茶水。
功夫茶所用的沖罐(茶壺),並非買來就用,而要先以茶水“養 壺”。一把小壺,須先以“洗茶”(即泡茶時的第一道茶)之水頻頻 倒入其中,養上三月有余,方可正式使用。
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 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標准的功夫茶藝,有後火,蝦須水(剛開未開之水)[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