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管什麼蜂蜜,只要是蜂場即花沒受污染、純天然的純蜂蜜、而且必須是高濃度的(濃度越高越好,最好是封蓋蜜即接近43波美度)成熟蜜(生蜜)。 那麼,這就是好蜜,這才是好蜜! 經過加工的蜂蜜(如工廠將收集的低濃度蜂蜜又稱水蜜花蜜,經過加熱、濃縮、添加其它成分等),營養成分都將破壞殆盡,吃了其實得不償失,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喝了蜂蜜後反而上火的原因。 為什麼要高濃度的成熟蜜才是最好的呢?這和蜜蜂的釀造有關。當天出產的蜂蜜,蜜蜂是來不及進行釀造的;可蜂蜜的營養偏偏就是要經過蜂蜜的反復釀造後大概7天左右的時間才產生的。
我家是養蜂世家,自己專賣高品質的純天然的成熟蜜,巢蜜,新鮮純正的蜂王漿等。可以q我478903033或電我13078829206,歡迎大家一起交流,願為你們釋疑解惑。( http://www.tianya.cn/new/techforum/content.asp?idarticle=7485&iditem=411&idwriter=26092318&key=232968058&flag=1#bottom )和( http://www.rg-gd.net/thread-140153-1-2.html )
鑼聊網 http://cang.baidu.com/98kv444 m m絕對漂亮 絕 對 刺 雞! 【原創】蜂研筆記之十二:網絡上那些鑒定假蜜的方法,(2010-04-0918:37:02)轉載標簽:慈生堂純蜂蜜蜂蜜假蜂蜜濃縮蜜天然成熟蜜山萃食療養生坊優質蜂蜜
【原創】蜂研筆記之十二:網絡上那些鑒定假蜜的方法,只能把你領到坑裡 不斷有朋友問我:如何鑒定真蜜假蜜?我說,我不知道,我無能為力。朋友說,你不是一副很懂的樣子嘛,也不能鑒定呀!我笑了,正因為我懂,才告訴你鑒定不出來的。 試想一下:如果真蜜這麼容易鑒定出來,假蜜還會泛濫成災嗎?如果靠這些一看二嘗三聞的方法就能識別出假蜜,那些蜂蜜收購企業還要專業工具做什麼?——他們對假蜜的鑒定,不比我們更專業更有經驗嗎? 利用這些方法鑒定,筆者教訓慘痛。初接觸蜂蜜時,就是借助這些方法,我鑒定出一種最好的蜂蜜,上海的一個品牌。這很讓我興奮,終於找到最好的蜂蜜了。誰知上網一查,在遼寧工商局的一次檢測中,這個品牌蜂蜜的含量為零,也就是一瓶100%的純糖漿!天呢,這太搞笑了! 不死心,只怪自己水平不高。還是靠這種方法,又鑒定出鄭州一個品牌的蜂蜜“質量不錯”。後來卻發現,純正益母草蜜應該是淺琥珀色的,而這家的益母草蜜竟然是深棕色的。拿樣品讓專家憑經驗鑒定一下,原來這個所謂益母草蜜疑是荞麥蜜(雖然並沒有直接認定是假蜜,但我對這樣不誠信的企業很不放心)。再被愚弄,我對這些鑒定方法,真是徹底失望。不僅不能幫你鑒定出真蜜,還故意把你往坑裡領。 筆者略略總結了一下,這些鑒定方法大致有以下幾個問題: 1、混淆了真假和優劣的鑒定范圍 很多專業書上把這些方法稱之為“質量鑒定”,這並不錯,質量包括真假和優劣,但很多消費者卻簡單地以為,這些方法便是用來鑒定真假的。比如拉絲的方法,蜂場的未成熟蜜,拉絲不好,但是卻是真蜜;一瓶麥芽糖,能拉出很好的絲,卻不是蜜。 2、很多方法只限於鑒定常見蜜種 比如通過“看”的方法,說真蜂蜜是黃色或淺黃色,很多消費者誤以為深色蜜就是假蜜,例如荞麥蜜顏色就很深,但它的的確確是真蜜。比如說真蜜應該是口味甜潤、清新怡人,但有些低等蜜,卻根本不是這樣。這些方法一般限定於鑒別常見的洋槐蜜、棗花蜜、荊條蜜等蜜種。 3、缺少參照物,尺度很難把握 比如甜度,拿洋槐蜜舉例,是甜些真還是稍淡些真?什麼樣的甜是正常的甜,什麼樣的甜是過甜,什麼樣的甜是不太甜。這對生手來說,很難把握。。或許你一直喝假蜜,很甜,下次你喝到真蜜不甜,你就會把真蜜當成假蜜捨棄。 4、濃縮蜜賣家故意誤消費者 比如滴在衛生紙上看滲水這些方法,只能將蜂場出售的不成熟蜜排除在外,對於蜂蜜的真假和優劣都無能為力。麥芽糖滴在衛生紙試驗,也很難滲透,難道就是真蜜了?濃縮蜜滲透也比較難,難道就是好蜜了?雖然天然成熟蜜滲透也不好,但滲透不好的未必都是天然成熟蜜,可能是劣蜜,也可能是假蜜。 5、遠遠跟不上假蜜的科技進步 現在蜂蜜造假已經到了信息時代,而鑒定方法還停留在原始社會,你說,能鑒定出假蜜嗎?六十年代這些方法,九十年代這些方法,這個世紀又過十年了,還是這些方法,可造假技術可是日新月異了。不說各地的質量監督局和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就是中國最權威的鑒定機構秦皇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對某些蜂蜜的造假,也不能說百分之百的把握,也需要不斷的技術更新,從國外進口越來越先進的檢測設備。你說,你靠土高爐煉鐵的方法,鑒定蜂蜜,豈不是很搞笑。你這樣公然侮辱造假者的智商,是很不禮貌的。 你說,對假蜂蜜真就沒辦法了嗎?我告訴,差不多是這樣。但購買還是有一些訣竅的,比如超市和藥店假蜜泛濫,專賣店真蜜較多,但是都是濃縮蜜,而天然成熟蜜,中國也就那麼兩三家企業。 還有人問,這些方法真的沒有一點用嗎? 當然有用,那也要看誰用,怎麼用!你剛了解一點蜂蜜,沒有半點兒經驗,就想靠這些方法鑒定出假蜜來,也太樂觀了。不過,這些方法,對於那些蜂蜜收購者、研究者以及養蜂多年的蜂農來說,是可以作為輔助手段來用的——僅僅也只是輔助手段。 食療養生坊4月9日
【原創】蜂研筆記之十三:不靠譜的假蜜鑒定方法逐條批(2010-04-1718:27:51)轉載標簽:王漿蜜蜂蜜慈生堂假蜂蜜濃縮蜜優質蜂蜜食療養生坊山萃天然成熟蜜
【原創】蜂研筆記之十三:不靠譜的假蜜鑒定方法逐條批判
網絡上流傳的那些鑒定假蜜的方法很不靠譜,它又不僅不能鑒別出假蜜,還故意誤導消費者。而這不僅止於網絡,又有媒體將這些方法搬到報紙上,危害巨深,流毒甚廣。很有必要對這些鑒定方法,逐一清理,以正本清源,給消費者提個醒。
我把常見的一些鑒定方法歸納了一下,把不借助儀器的“鑒定方法”拎出來,分析一下:
1、看顏色:真蜂蜜顏色呈透明或半透明色,所以看起來不是很清亮,呈白色、淡黃色或琥珀色,以淺淡色為佳。假蜂蜜由於是用白糖熬成或用糖漿冒充,故色澤鮮艷,一般呈淺黃或深黃色。
評:極品洋槐蜜呈水白色,越是清亮質量越高。蜂蜜的顏色由淺入深,分為白色、黃色、黃褐色、棕紅色等幾大類。深色蜜中,如棗花蜜、野菊花蜜呈黃褐色或棕紅色,如荞麥蜜、桉樹蜜、板栗蜜呈深琥珀色。假蜜是淺黃色或深黃色,但淺黃色和深黃色的蜜未必都是假蜜。
2、看形狀:真蜂蜜呈黏稠液體,挑起可見柔性長絲,不斷流。假蜂蜜有懸浮物或沉澱,黏度小,挑起時呈滴狀下落,有斷流。若蜂蜜極稀,容易流動,則可能是摻了水的。
評:拿一瓶麥芽糖來試一下,可見“柔性長絲”,且“不斷流”,那麥芽糖算是蜂蜜嗎?而至於“黏度小,挑起時呈滴狀下落,有斷流”,就不能作為假蜜的鑒定依據:一是這個技術“難題”早被造假者攻克;二是有些蜂場未成熟蜜,極稀,卻應算作是蜂蜜,而不是假蜜,不過是質量次一些而已。而摻水的說法,更是誤導,摻水做嗎,讓它更像假蜜?造假者有這麼傻嗎?
3、看標簽:有一些蜂蜜產品的配料表中注明蔗糖、白糖、果葡糖漿等成分,而純正的蜂蜜產品不允許加入這些物質。
評:更不靠譜了。你想造假者如果直接標明“假蜂蜜”豈不更好鑒別?那造假者有這麼傻嗎?造假者根本不標明這些成分,而標明這些成分的,標簽上會寫“蜂蜜膏”、“蜂蜜露”之類的。蜂蜜膏、蜂蜜露不等於蜂蜜,更不能把它們當假蜂蜜當頭一棍,只能怪消費者不明白:摻入任何物質的蜂蜜都不能再叫蜂蜜,但可以叫蜂蜜膏、蜂蜜露。人家摻入其他物質了,人家沒叫“蜂蜜”,你憑啥說人家是造假蜂蜜呢?
4、聞氣味:真蜂蜜氣味純正、自然,有淡淡的植物花香味,而假蜂蜜聞起來有刺鼻異味或水果糖味。
評:荞麥蜜,有濃烈的刺激(臭)氣味;椿樹蜜,有椿花臭氣味(類似於壞紅薯)。這些可都是真蜂蜜。有人說我這樣舉例是抬槓,但多數人的鼻子卻不能像獵犬那樣靈敏,能清晰地分辨出什麼是正常香味,什麼是異樣香味。濃縮蜜,基本上淡然無味,多數還有一些並不清香的怪味,那能把它們當假蜜嗎?中國的蜂蜜市場,濃縮蜜占到90%以上呀!
5、嘗口感:真蜂蜜香甜可口,有黏稠糊嘴感,有輕微的淡酸味,後味悠長,品嘗結晶塊時牙咬即酥,含之即化。假蜂蜜仔細品嘗有苦澀味或化學品怪味,無芳香味,結晶塊咀嚼如砂糖,聲脆響亮。
評:濃縮蜜的口感也並不好,很多根本品不出來花香味,也沒有悠長的後味。而對澀,也要具體分析,澀口可能假,而不澀喉的也可能假——蜂蜜含有生物鹼,要澀喉才正常。至於結晶,也不是所有蜂蜜都結晶如砂糖。舉個極端的例子,雲南野壩子蜜,結晶粒粗,質地堅硬,有“雲南硬蜜”之稱,難道也被視為假蜜嗎?
6、滲水法:將蜂蜜滴在衛生紙上,若紙上的蜂蜜漸漸滲開,說明摻有蔗糖和水。
評:未成熟蜜比較容易滲開,但不是假蜜;麥芽糖滲不開,卻不是蜜。天然成熟蜜,不易滲水,優質蜜;濃縮蜜,不易滲水,劣質蜜;麥芽糖,不易滲水,不是蜂蜜;未成熟蜜,易滲水,真蜜(當然也是劣質蜜)。情況還是比較復雜的。
7、鐵絲法:用燒紅的鐵絲插入蜜中,如果冒出來的是黑色的煙,則是摻了白糖;如果冒出來的是汽,且說明是真蜜。如果鐵絲上附有黏物,說明摻有雜質;如鐵絲上仍很光滑,說明沒有雜質。
評:這種方法,後半句還可以試一下,但前半句就不靠譜了。燒紅的鐵絲插入蜜中,不管是汽是煙,會有多大的量?你能分辨得出來嗎?當然,大片的煙和大團的汽是能分出來的,但一絲微弱的煙或氣,你怎麼能夠清晰分辨?
8、結晶:真蜂蜜的結晶和假蜂蜜的沉澱很容易區分,真蜂蜜的結晶較為松軟,用筷子很容易插入,而假蜂蜜則用筷子不容易插下去。蜂蜜的結晶,用手捻即化,含之即化;假蜂蜜的結晶塊,手捻時磨手,有沙礫感,咀嚼如砂糖,生脆響亮。
評:有些蜂蜜結晶較粗,如烏桕蜜、芝麻蜜、桉樹蜜;有些蜂蜜結晶較硬,如狼牙刺蜜、野壩子蜜、棉花蜜。我同樣是找了一些稀奇古怪的蜜來作例,屬於抬槓,但多少[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