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損壞;同時,泡茶後不易燙手,並富含藝術欣賞價值。因此,多數人購置竹編茶具,不在其用,而重在擺設和收藏。 【玻璃茶具】 在現代,玻璃器皿有較大的發展。玻璃質地透明,光澤奪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態各異,用途廣泛,玻璃杯泡茶,茶湯的鮮艷色澤,茶葉的細嫩柔軟,茶葉在整個沖泡過程中的上下穿動,葉片的逐漸舒展等,可以一覽無余,可說是一種動態的藝術欣賞。特別是沖泡各類名茶,茶具晶瑩剔透。杯中輕霧缥缈,澄清碧綠,芽葉朵朵,亭亭玉立,觀之賞心悅目,別有風趣。而且玻璃杯價廉物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玻璃器具的缺點是容易破碎,比陶瓷燙手。 【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以堅固耐用,圖案清新,輕便耐腐蝕而著稱。它起源於古代埃及,以後傳入歐洲。但現在使用的鑄鐵搪瓷始於19世紀初的德國與奧地利。搪瓷工藝傳入我國,大約是在元代。 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我國創制了琺琅鑲嵌工藝品景泰藍茶具,清代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景泰藍從宮廷流向民間,這可以說是我國搪瓷工業的肇始。 我國真正開始生產搪瓷茶具,是本世紀初的事,至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在眾多的搪瓷茶具中,潔白、細膩、光亮,可與瓷器媲美的仿瓷茶杯;飾有網眼或彩色加網眼,且層次清晰,有較強藝術感的網眼花茶杯;式樣輕巧,造型獨特的鼓形茶杯和蝶形茶杯;能起保溫作用,且攜帶方便的保溫茶杯,以及可作放置茶壺、茶杯用的加彩搪瓷茶盤,受到不少茶人的歡迎。但搪瓷茶具傳熱快,易燙手,放在茶幾上,會燙壞桌面,加之“身價”較低,所以,使用時受到一定限制,一般不作居家待客之用。 【陶土茶具】 陶土器具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發明。最初是粗糙的土陶,然後逐步演變為比較堅實的硬陶,再發展為表面敷釉的釉陶。宜興古代制陶頗為發達,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幾何印紋硬陶。秦漢時期,已有釉陶的燒制。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興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經崛起,成為別樹一幟的優秀茶具,明代大為流行。紫砂壺和一般陶器不同,其裡外都不敷釉,采用當地的紫泥、紅泥、團山泥抟制焙燒而成。由於成陶火溫較高,燒結密致,胎質細膩,既不滲漏,又有肉眼看不見的氣孔,經久使用,還能汲附茶汁,蘊蓄茶味;且傳熱不快,不致燙手;若熱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熱劇變,也不會破裂;如有必要,甚至還問直接放在爐灶上煨炖。紫砂茶具還具有造型簡練大方,色調淳樸古雅的特點,外形有似竹節、蓮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銅器形狀的。《桃溪客語》說“陽羨(即宜興)瓷壺自明季始盛,上者與金玉等價。”可見其名貴。明文震享《長物志》記載:“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 明代嘉靖、萬歷年間,先後山現了兩位卓越的紫砂工藝大師——龔春(供春)和他的徒弟時大彬。龔寺幼年曾為進士吳頤山的書僮,他天資聰慧,虛心好學,隨主人陪讀於宜興金沙寺,閒時常幫寺裡老和尚抟坯制壺。傳說寺院裡有銀杏參天,盤根錯節,樹瘤多姿。他朝夕觀賞.乃摹擬樹瘤,捏制樹瘤壺,造型獨特,生動異常。老和尚見了拍案叫絕,便把平生制壺技藝傾囊相授,使他最終成為著名制壺大師。供春的制品被稱為“供春壺”,造型新穎精巧,質地薄而堅實,被譽為“供春之壺,勝如金玉”。“栗色暗暗,如古金石;敦龐用心,怎稱神明”。時大彬的作品,突破了師傅傳授的格局而多作小壺,點綴在精捨幾案之上,更加符合飲茶品茗的趣味。因此當時就有十分推崇的詩句:“千奇萬狀信手出”,“宮中艷說大彬壺”。清代紫砂茶具,在前人的基礎上更有發展。其中以清初陳鳴遠和嘉慶年間楊彭年制作的茶壺尤其馳名於世。陳鳴遠制作的茶壺,線條清晰,輪廓明顯,壺蓋有行書“鳴遠”印章,至今被視為珍藏。楊彭年的制品,雅致玲珑,不用模子,隨手捏成,天衣無縫,被人推為“當世傑作”。當時江蘇溧陽知縣陳曼生,癖好茶壺,工於詩文、書畫、篆刻,特意到宜興和楊彭年配合制壺。陳曼生設計,楊彭年制作,再由陳氏镌刻書畫。其作品世稱“曼生壺”。一直為鑒賞家們所珍藏。清代宜興紫砂壺壺形和裝飾變化多端,千姿百態,在國內外均受歡迎,當時我國閩南、潮州一帶煮泡工夫茶使用的小茶壺,幾乎全為宜興紫砂器具,17世紀,中國的茶葉和紫砂壺同時由海船傳到西方,西方人稱之為“紅色瓷器”。早在15世紀,日本人來到中國學會了制壺技術,他們所仿制的壺,至今仍為日本人民視為珍品。 名手所作紫砂壺造型精美,色澤古樸,光彩奪目,成為美術作品。過去有人說,一兩重的紫砂茶具,價值一二十金,能使土與黃金爭價。明代張岱《陶庵夢憶》中說:宜興罐以龔春為上,一砂罐,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無愧色。名貴可想而知。 近年來,紫砂茶具有了更大發展,新品種不斷湧現,如專為日本消費者設計的藝術茶具,稱為“橫把壺”,按照日本人的愛好,在壺面上到寫精美書法的佛經文字,成為日本消費者的品茗佳具。目前紫砂茶具品種已由原來的四五十種增加到六百多種。例如,紫砂雙層保溫杯,就是深受群眾歡迎的新產品。由於紫砂泥質地細膩柔韌,可塑性強,滲透性好,所以燒成的雙層保溫杯,用以泡茶,具有色香味皆蘊,夏天不易變馊的特性。這種杯容量為250毫升,因是雙層結構,開水入杯不燙手,傳熱慢,保溫時間長。造型多種多樣,有瓜輪型的、蝶紋型的,還有梅花型、鵝蛋型、流線型等。藝人們采用傳統的篆刻手法,把繪畫和正、草、隸、籠、篆各種裝飾手法施用在紫砂陶器上,使之成為觀賞和實用巧妙結合的產品。 紫砂壺的創作者,相傳是明代宜興金砂寺一個不著名的寺僧,他選紫砂細泥捏成圓形坯胎,加上嘴、柄、蓋,放在窯中燒成。有一把失蓋的樹瘿壺,造型精辟,現存北京歷史博物館,足供春唯一的傳品,但也有人疑為赝品。自明代供春(龔春)模仿老銀杏樹瘿制成“供春壺”而聞名後,相繼出現的制壺大師有明萬歷的董翰、趙梁、文暢、時朋“四大名家”,後有時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妙手”,清代有陳鳴遠、楊彭年、楊風年兄妹和邵大亨、黃玉麟、程壽珍、俞國良等。近代有顧景舟、朱可心、蔣蓉等人,顧景舟近作提璧壺和漢雲壺,系出國禮品。青年藝人也是人材輩出。 紫砂茶具式樣繁多,所謂“方非—式,圓不一相”。在紫砂壺上雕刻花鳥、山水和各體書法,始自晚明而盛於清嘉慶以後,並逐漸成為紫砂工藝中所獨具的藝術裝飾。不少著名的詩人、藝術家曾在紫砂壺上親筆題詩刻字。《砂壺圖考》曾記鄭板橋自制一壺,親筆刻詩雲:“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饑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兩三寸水起波濤”。 評價一套茶具,首先應考慮它的實用價值。一套茶具只有具備了容積和重量的比例恰當,壺把的提用方便,壺蓋的周圍合縫,壺嘴的出水流暢,色地和圖案的脫俗和諧,整套茶具的美觀和實用得到融洽的結合,才能算做一套完美的茶具。宜興茶具使有這些特點。 紫砂茶具不僅為我國人民所喜愛,而且也為海外一些國家的人民所珍重。早在15世紀,日本、葡萄牙、荷蘭、德國、英國的陶瓷工人就先後把中國的紫砂壺作為標本加以仿造。18世紀初,德國人約·佛·包特格爾,不僅制成了紫砂陶,而且在1908年還寫了一篇題為《朱砂瓷》的論文。本世紀初,紫砂陶曾在巴拿馬、倫敦、巴黎的博覽會上展出,並在1932年的芝加哥博覽會上獲獎,為中國陶瓷史增添了光彩。 【金屬茶具】 金屬用具是指由金、銀、銅、鐵、錫等金屬材料制作而成的器具。它是我國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早在公元前18世紀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的1500年間,青銅器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先人用青銅制作盤、盛水,制作爵、尊盛酒,這些青銅器皿自然也可用來盛茶。 自秦漢至六朝,茶葉作為飲料已漸成風尚,茶具也逐漸從與其它飲具共享中分離出來。大約到南北朝時,我國出現了包括飲茶器皿在內的金屬器具。到隋唐時,金屬器具的制作達到高峰。 本世紀80年代中期,陝西扶風法門寺出土的一套由唐僖宗供奉的鎏金茶具,可謂是金屬茶具中罕見的稀世珍寶。但從宋代開始,古人對金屬茶具褒貶不一。元代以後,特別是從明代開始,隨著茶類的創新,飲茶方法的改變,以及陶瓷茶具的興起,才使金屬茶具逐漸消失,尤其是用錫、鐵、鉛等金屬制作的茶具,用它們來煮水泡茶,被認為會使“茶味走樣”,以致很少有人使用。但用金屬制成貯茶器具,如錫瓶、錫罐等,卻屢見不鮮。這是因為金屬貯茶器具的密閉性要比紙、竹、木、瓷、陶等好,具有較好的防潮、避旋旋光性能,這樣更有利於散茶的保藏。因此,用錫制作的貯茶器具,至今仍流行於世。 【石茶具】 石雕茶盤的制作,是根據石頭的天然特性,設計加工精雕細琢而成。因為石頭具有硬度大,密度強,顏色天然,遇冷遇熱不變形,不開裂、不褪色,磨光後不會吸茶色等優點。所以用石頭雕刻制作而成的石雕茶盤,美觀大方,經濟實用。實乃賦石頭之靈性,兼水土並容,五行相行,讓茶葉回歸自然。用石雕茶具品茶,賞心悅目,修身養性。 目前市場上取材於天然石材的石茶盤,形形色色,可謂多姿多彩,緣由於客戶已接受了它存在的特殊優勢,是商機激勵了商家的努力而去開發更多產品。石茶盤,顧名思義,是取材於天然石頭,雕刻一些比較含蓄有意義的題材加為裝飾,附加在有實用功能的茶盤上,而形成一種新的茶具新型產品。一件作品一旦脫離這些主題,注定這件作品就沒有收藏、欣賞、實用價值的存在。〔除非客戶偏愛〕 不難看出,石茶盤的材質:可分為天然與人工合成兩大類型。規格:可分為規則與不規則。色彩:可分為純色與混色。排水外觀:可分為“隱藏式”與“外露式”。排水方式:可分為儲水式與直排式。雕刻方式:可分為平面寫意雕刻與平面寫真立體雕刻。 石茶盤的選購:必須站在人性化的角度為選擇對象,一:整體必須有神韻,能有吸引人的感覺,材質必須天然,色彩選擇純色,如:純黑色、淺綠色等,其主體不得含有人工加色。二:規格是方也可、是圓也好,但要規范,才能顯出端莊、穩重。三:雕刻內容表達要含蓄深刻,易懂並且要有聯想空間。四:新穎雅觀、簡潔衛生。五:易收藏、邊角不傷人。綠谷健康網 http://www.lugujk.com
天然的材質是經過成千上萬年的熏陶,其色彩、質量是人工合成無法替代的。不論哪一件作品,沒有其自身的特性而吸引你,就算擁有也不以為然。選擇石茶盤純色,能讓人心曠神怡,心情舒暢。因為混色色彩很難達到理想中的協調色,混色容易刺激視覺神經而引起眼睛疲勞。甚至能使人心情煩躁不安緣故。選擇石茶盤整體外輪廓講求規范才能顯出端莊、穩重,規矩出方圓就是這個緣故。選擇石茶盤圖紋創意表達內容必須含蓄深刻,通俗易懂。庸俗低調可看出人性的低素質。缺欠文化底蘊弱點。選擇石茶盤的新穎、簡潔是因為社會的進步,新穎的設計、好的創意才能跟隨著社會同步發展,品茗是涉及到高層次的享受與健康,簡潔容易清洗是衛生的保障。關於石茶盤雕刻,留下的邊邊角角必須保證鈍角,盡量避免镂空,下陷雕刻,鈍角能減少或避免對小孩幼稚的皮膚意外傷害。平面立體雕刻、镂空、下陷雕刻而是增加雕件折斷機率。雕件一旦折斷破相,收藏的信心就已前功盡棄。寫意平面雕刻就是克服石雕茶盤平面立體雕刻這個最大缺陷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