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孕婦飲食注意什麼?正文

孕婦飲食注意什麼?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孕婦飲食注意什麼?
 
發生e液n情交友行為,釋放壓力
http://to./45uv


大家一起交友一起happy
 

 
孕婦合理膳食

1、孕早期:此期胎兒生長發育緩慢,孕婦經歷一系列身體生理調整過程。許多孕婦在此期常由於子宮內膜變化,胎盤產生的激素的作用,胃腸平滑肌張力降低,活力減弱,導致食物在胃內停留時間延長,常有惡心嘔吐、食欲降低等現象而影響進餐。因此,膳食應以少吃多餐、易消化、清淡為主,避免過分油膩和刺激性強的食品。飲食物中需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給,無機鹽與維生素的數最需足夠。
2、孕中、末期:早孕反應已停止,胎兒生長發行增快,營養品種應注意多樣,以滿足各種營養素的平衡供給。l.足夠的糧谷類食物(每日可400-450克),除大米、面粉外,可適當食用雜糧如小米、玉米、燕麥片等,b族維生素和某些氨基酸在雜糧中往往優於大米.2.家禽肉類、魚類等動物性食品及豆制品是食物的蛋白質來源,可適當增加,每周有1-2次動物內髒、海帶或紫菜之類,以補充維生素和某些微微量元素。3.綠葉蔬菜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與vc、每天應進食一定數量,水果也需要,但不能“以水果代替蔬菜’.每日有225克牛奶,對於補充蛋白質,特別是鈣,很有好處。
孕中、末期還要注意切忌服用過量補藥和各種維生素與微量元素制劑(必要時例外)以避免中毒,或影響胎兒發育,大劑量vc可干擾胎兒體內生理過程,造成出生後對vc的依賴性。



孕婦怎樣合理營養




有人認為,在懷孕期間應該少進食,這樣可以使胎兒不致長得過大,孕婦身體形態改變也不大。也有人認為,懷孕期間應該盡量多進食,既能促進胎兒生長,又能保證孕婦的身體健康,哺乳時奶水充足。那麼,究竟如何認識和掌握孕期的科學營養呢?

認識科學營養

首先要明白孕婦一人食,兩人吸收的道理。人們都知道,孕婦需要比較豐富的營養,這是因為孕婦在妊娠期除了保證自身的基本營養以外,還要供給乳房、子宮、胎盤足夠的營養物質,為以後的分娩、哺乳打好基礎。另外,胎兒的生長發育,也需要充足的營養。孕婦擔負著自身和胎兒兩個人的營養供應。為了保證母子的健康,孕婦必須要有充足的營養。

其次,現在提倡每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聰明。

孕婦補充蛋白質對胎兒大腦的發育具有重要作用。人的大腦發育有兩次高峰,妊娠十至十八周是第一次高峰,第二次高峰則在嬰兒出生以後。妊娠十至十八周胎兒腦細胞迅速生長,到第二十三周,胎兒大腦皮質的六層細胞結構大體已定型。

在大腦發育的第一次高峰期,腦細胞的數目、體積和突起的生長情況,對胎兒將來的智力發育有很大影響。胎兒腦細胞的發育是否良好,孕婦的營養供應至關重要。如果孕婦營養不良,胎兒的生長發育也會受到影響,容易發生流產、早產、死產或畸胎。胎兒即使能活著來到人間,也會體弱多病或智力低下。由此可見營養對孕婦和孩子的健康多麼重要。

掌握科學營養

孕婦應該怎樣科學營養呢?基本原則有二:第一,膳食的組成要多樣化,保持營養素平衡。第二,膳食中各種營養素和熱量要能夠滿足孕婦的需要。

孕婦的飲食營養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要求:

妊娠初期,胎兒生長比較緩慢,體重每天只增加1克左右,這時胎兒對營養的需要量較少,孕婦又有妊娠反應,所以飲食應該清淡,富含營養,容易消化。

妊娠中期,胎兒生長迅速,體重每天大約增加10克左右,是胎兒發育的重要時期。這時孕婦的胃口也比較好,要充分保證各種營養素的供應。

妊娠晚期,胎兒各器官均已形成,生長特別快,孕婦應該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以及蔬菜和水果。對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要加以適量限制,以免熱量過剩,使胎兒發育過大,給分娩造成困難。

根據孕婦發育的特點和總熱量,各種營養素標准,孕婦每天飲食的基本內容可做如下安排:雞蛋1至2個。瘦肉(包括髒腑、雞鴨、魚蝦)50克至100克。豆類(包括鮮豆、干豆、豆制品)100至150克。蔬菜(盡量選用綠葉菜)500至750克。谷類(粗細糧搭配)400至500克。烹調用油適量。

另外,孕婦還可以經常吃些海帶、紫菜、海米、蝦皮等,以補充膳食中的碘和鈣。每天最好喝250克牛奶,以補充蛋白質、鈣、磷、維生素a、維生素d等。堅果類食品:如花生、核桃、葵花子等可經常吃。當然每天水果是不能少的
 
以下摘自網絡:

孕期飲食有何營養要點

孕期的飲食應根據其特殊的營養特點進行安排。

(1)攝入充足的熱能。從妊娠進入中期以後,對熱能的需要量增多,應隨之增加飲食的攝入量。

(2)攝入足量的優質蛋白質。蛋白質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素,參與構成胎兒的組織和器官,調節重要生理功能,增強母體的抵抗力,維持胎兒腦發育,因此應從飲食中增加肉、蛋、奶、豆類食物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給。

(3)攝入適量的脂肪,以植物性油脂為主。在孕期脂肪除了供給孕婦能量外,還參與構成人體組織,尤其是提供胎兒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磷脂、膽固醇。但是過多的脂肪可能產生高熱能而導致孕婦肥胖,動物脂肪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可能導致心腦血管硬化,因此應攝入適量的植物脂肪。

(4)糖類不能少。糖類作為供給能量的最主要來源,應保證攝入占所需總熱能的55~60%,以節約蛋白質,讓其發揮更佳的作用。同時糖類還是構成神經組織與細胞核的主要成分,也是心、腦等主要器官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具有保肝解毒的作用。

(5)維生素要適量。維生素能調節人體內的物質代謝,需要量很小,但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懷孕時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增多,應在飲食中增加入量。但是脂溶性維生素(a、d、e、k)攝入過多可能發生中毒,反而對胎兒不利,因此應注意適量攝入。

(6)注意合理的營養搭配,平衡膳食。孕婦的飲食必需富含各種營養素,營養合理搭配,既無不足,也不會過剩。營養不良會導致胎兒發育遲緩或流產,營養過剩也可能導致胎兒巨大及各種並發症,造成難產。合理的營養應當使飲食在質和量上都能滿足孕產需要。同時注意飲食的多樣化,做到粗細搭配,葷素搭配,既不偏食,也不挑食。

(好醫生)


孕期飲食十不宜
6/27/200316:6:3

一、不宜高脂肪飲食:醫學家指出,脂肪本身雖不會致癌,但長期嗜食高脂肪食物,會使大腸內的膽酸和中性膽固醇濃度增加,這些物質的蓄積能誘發結腸癌。同時,高脂肪食物能增加催乳激素的合成,促使發生乳腺癌,不利母嬰健康。大量醫學研究資料還證實,乳腺癌、卵巢癌和宮頸癌具有家族遺傳傾向,而且與長期高脂肪膳食有關。如果孕婦嗜食高脂肪食物,勢必增加女兒罹患生殖系統癌瘤的危險。

二、不宜高蛋白飲食:醫學研究認為,蛋白質供應不足,易使孕婦體力衰弱,胎兒生長緩慢,產後恢復遲緩,乳計分泌稀少。故孕婦每日蛋白質的需要量應達90-100克。但是,孕期高蛋白飲食可影響孕婦的食欲,增加胃腸道的負擔,並影響其他營養物質攝入,使飲食營養失去平衡。研究證實,過多地攝入蛋白質,人體內可產生大量的硫化氫、組織胺等有害物質,容易引起腹脹、食欲減退、頭暈、疲倦等現象。同時,蛋白質攝入過量,不僅可造成血中的氮質增高,而且也易導致膽固醇增高,加重腎髒腎小球濾過功能的負擔。還有學者認為,蛋白質過多地積存於人體結締組織內,可引起組織和器宮的變性,易使人罹患癌症。

三、不易高糖飲食:意大利比薩國家研究院的醫學家們發現,血糖偏高組的孕婦生出體重過高胎兒的可能性、胎兒先天畸形的發生率、出現妊娠高血壓綜合症或需要剖腹產的機會,分別是血糖偏低組孕婦的3倍、7倍和2倍。另一方面,孕婦在妊娠期腎排糖功能可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如果血糖過高則會加重孕婦的腎髒負擔,不利孕期保健。大量醫學研究表明,攝入過多的糖分會削弱人體的免疫力,使孕婦機體抗病力降低,易受細菌、病毒感染,不利優生。

四、不宜高鈣飲食:孕婦盲目地攝入高鈣飲食,如大量加服鈣片、維生素d等,對胎兒有害無益。營養學家認為,孕婦補鈣過量,胎兒有可能得高血鈣症;出世後,患兒會囟門過早關閉、颚骨變寬而突出、鼻粱前傾、主動脈窄縮等,既不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又有損後代的容顏美。一般說來,孕婦在妊娠早期每日需鈣量為800毫克,後期可增加到1100毫克,這並不需要特別補充,只要從日常的乳制品、魚、肉、蛋等食物中合理攝取就夠了。

五、不宜過度鹹食:有些孕婦由於飲食習慣嗜好鹹食,尤其是北方居民較嚴重。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食鹽量與高血壓發病率有一定關系,食鹽攝入越多,發病率越高。眾所周知,妊娠高血壓綜合症是孕期婦女特有的一種疾病,其主要症狀為浮腫、高血壓和蛋白尿,嚴重者可伴有頭痛、眼花、胸悶、暈眩等自覺症狀,甚至發生子痫而危及母嬰安康。孕婦過度鹹食容易引發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因此,專家建議孕婦每日食鹽攝入量應為6克左右。

六、不宜嗜食酸性飲食:孕婦在妊娠早期可出現挑食、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早孕症狀,不少人嗜好酸性飲食。然而,聯邦德國有關科學家研究發現,妊娠初期如果母體大量攝入酸性藥物或其它酸性物質,可能會影響胚胎細胞的正常分裂增殖與發育生長,並易誘發遺傳物質突變,導致胎兒畸形。隨著胎兒日趨發育成熟,其組織細胞內的酸鹼度與母體逐步接近,受影響的程度會逐漸減小。因此,孕婦在妊娠初期不宜多用酸性藥物或酸性飲食。

七、不宜濫服溫熱補品:孕婦由於周身的血液循環系統血流量明顯增加,心髒負擔加重,子宮頸、陰道壁和輸卵管等部位的血管也處於擴張、充血狀態,加上孕婦內分泌功能旺盛,分泌的醛固醇增加,容易導致水、鈉潴留而產生水腫、高血壓等病症。再者,孕婦由於胃酸分泌量減少,胃腸道功能減弱,會出現食欲不振、胃部脹氣、便秘等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孕婦經常服用溫熱性的補藥、補品,比如人參、鹿茸、鹿胎膠、鹿角膠、桂圓、荔枝、胡桃肉等,勢必導致陰虛陽亢、氣機失調、氣盛陰耗、血熱妄行,加劇孕吐、水腫、高血壓、便秘等症狀,甚至引發流產或死胎等。

八、不宜食用霉變食品:當孕婦食用了被霉菌毒素污染的農副產品和食品,不僅會發生急性或慢性食物中毒,甚至可殃及胎兒。因為在妊娠早期的2-3個月,胚胎著床發育,胚體細胞正處高度增殖、分化階段,霉菌毒素的侵害可使染色體斷裂或畸變,導致產生遺傳性疾病或胎兒畸形,如先天性心髒病、先天愚型等,有的甚至使胎兒停止發育而發生死胎、流產。另一方面,在妊娠中後期,由於胎兒各器官功能尚不完善,特別是肝、腎的功能十分脆弱,霉菌毒素也會對胎兒產生毒性作用。大量醫學研究資料證實,霉菌毒素是一種強致癌物質,可使母胎患肝癌、胃癌等。此外,如果母體因食物中毒而發生昏迷、嘔吐等症狀,也對胎兒的生長發育極為不利。

九、不宜長期素食:有些孕婦為了追求孕期的體態"健美",或由於經濟條件限制,長期素食,這不利於胎兒的生長發育。據研究認為,孕期不注意營養,由於蛋白質供給不足,可使胎兒腦細胞數目減少,影響日後的智力,還可使胎兒發生畸形或營養不良。如果脂肪攝入不足,容易導致低體重胎兒的出生,嬰兒抵抗力低下,存活率較低;對於孕婦來說,也可能發生貧血、水腫和高血壓。日本醫學家研究發現,吃素食的婦女所生的嬰兒,由於缺乏維生素b12,往往會患不可逆的腦損害,嬰兒出生三個月後,就逐漸顯示出感情淡漠,喪失控制頭部穩定的能力,出現頭和腕等不自主運動;如不及時治療,易引起巨幼細胞性貧血和顯著的神經系統損害。

十、不宜喝刺激性飲料:醫學研究證實,孕婦飲酒後酒精可通過胎盤進人胎兒體內,直接對胎兒產生毒害作用,不僅使胎兒發育緩慢,而且可造成某些器官的畸形與缺陷,如小頭、小眼、下巴短、腦扁平窄小、

[1] [2] [3] 下一页

怎麼才能瘦胳膊?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