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怎樣烹饪腌制河豚正文

怎樣烹饪腌制河豚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朋友送來的腌制河豚,不知如何食之,請知道的朋友不吝賜教,謝謝!
 
紅燒呀
或者就是燒肉
記得小時候吃過的
味道真的很好的
 
用的河豚魚如處理不當,確實可毒死人,經常有報道,但為什麼那麼人吃呢?好奇成份固然有,但那生命去嘗試就不一般了,因為如果河豚魚經過名師精制,味道確實鮮美無比而且營養豐富,但要視專業廚師的精制水平了,本人烹調河豚魚幾年的經驗如下:
(1)首先食用的河豚魚最好用江蘇,浙江一帶人工養殖的河豚魚,不但毒性較低,而且個頭肥美。且一定需要活魚,死的河豚魚不但很難處理毒性,因河豚魚的毒素主要在眼,血,卵巢,肝髒等部位,魚肉無毒,但魚死了,肉質被污染,而且鮮味已變。

(2)殺魚時最重要,先放盆清水,還對著水龍頭不停放水,把河豚魚放於盤中,用剪刀先剪去魚眼,再剪魚的兩邊魚翅。然後用剪刀剪開魚肚(此時一邊操作,魚血不停流,不停放自來水)刮干淨魚的內髒,近魚尾處有條橫骨需剪掉,再翻起魚皮在魚背上,處去魚皮脂肪,排干淨血水,現出雪白的魚身。把完成的河豚魚再於清水中漂二十分鐘以上(不停放自來水)即完成第一步操作。河豚魚的肝,亦可食用,但需漂水(不停放自來水)三小時以上,漂干淨河豚毒素才可以食用。有點泥腥味。煎蛋亦可。

(3)烹調(河豚刺身,鮑汁扒河豚,白汁河豚)
在此介紹多數廚師制作的白汁河豚
用姜蔥起鍋,放金星牌玫瑰露酒少許,再放先用瘦肉,老雞等煲好的上湯一起煲滾,倒入沙鍋中改文火,放入處理好的河豚魚慢火煲半小時左右,然後收汁到湯汁有少許膠性,調味即成,肉質爽滑,湯汁濃白鮮美可以上等濃湯翅比美。
 
河豚又稱嗔魚、吹肚魚、河鲀魚、廷巴魚、氣泡魚。分布於我國沿海一帶。弓斑東方鲀在珠江、長江、遼河亦有分布。獲得後,除去頭部、內髒、生殖腺、兩目,刮去表面粘液或剝去外皮,洗去血液,漂洗干淨,取肉鮮用或腌制後用。
[性能]味甘,性溫。有毒。能除風濕,補脾利濕。
[參考]河豚肉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b1、b2和煙酸、鈣、磷、鐵,及其毒性物質河豚毒素、河豚酸等。
河豚種類頗多,大多有毒,毒性強弱不等。以組織器官而論,以卵巢、肝髒的毒素最多;脾、腸和皮膚次之;肉則幾乎無毒,即使最毒的河豚,其肉中所含毒素亦甚少。河豚毒素有鎮痛作用,曾用作鎮痛劑。
[用途]用於久患風濕,腰腿無力,疼痛酸楚;脾虛水腫。
[用法]久煮食,入菜肴。
[注意]《本草衍義》說:“河豚有大毒……味雖珍美,修治失法,食之殺人。”故有“捨命吃河豚”的諺語。食用時要謹慎。
冬春之間,為河豚的產卵期,此時其肉味最美,但體內的毒素也最多,應當留意。
河豚中毒一般在食後約半小時至3小時發生。先是胃腸道刺激症狀,繼則口唇、舌、上下肢知覺遲鈍,漸至四肢麻痺,呼吸困難,脈細小頻數,血壓和體溫下降,終至呼吸麻痺而死。須及時送醫院處理,亦可先以鮮橄榄120g、鮮蘆根120g,搗汁或煎汁服。
[附方]
煮河豚:河豚肉150g,蘆根50g。加水高溫久煮,待熟透後,放食鹽少許調味服食。
本方主要取河豚肉補虛祛濕。用於久患風濕,腰腿酸軟疼痛。
 
河豚魚學名暗紋東方鲀,又名氣泡魚,屬鲀形目,是暖水性海洋底棲魚類,在我國各大海區都有分布,常見有數十個品種。
河豚魚身體渾圓,頭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鮮艷的斑紋或色彩,體表無鱗,光滑或有細刺。

幾乎所有種類的河豚都含河豚毒素(ttx),毒素主要存在於河豚的性腺、肝髒、脾髒、眼睛、皮膚、血液等部位,卵巢和肝髒有劇毒,其次為腎髒、血液、眼睛、鰓和皮膚,精巢和肉多為弱毒或無毒。

河豚毒素比較穩定,不易用鹽腌、日曬、一般加熱燒煮等方法消除。漁民們加工處理前先去除內髒、皮、頭等含毒部位,洗淨血污,或長時間烹煮、或腌制食用。如果一個環節操作不細致,毒素會很快發作,且一般無法搶救。

在日本,烹饪河豚魚設有專職廚師,嚴格加工處理,而且一般由廚師親嘗第一口,再靜待20—30分鐘後才可端上餐桌。即使這樣,日本每年10月至次年4月間總有數十人因誤食河豚喪命。在我國沿海和長江下游地區,因誤食河豚喪命的,每年都有數十人。

國家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鑒定報告顯示:中洋無毒或微毒河豚的蛋白質含量高達17.71%,脂肪含量僅為0.62%,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超過20%,其中dha(腦黃金的主要成分)占15.36%,epa為6.19%。
 
青果

  清熱,利咽,生津,解毒。不論是咳嗽、咽喉腫痛、腸絞痢疾、中暑嘔瀉,還是脘腹氣脹,積食不化嚼上風粒青橄榄,立刻能祛疾開胃,五腑通泰。可解煩渴、魚蟹中毒。對於無病的人,也能起到保健醫療作用。

  一、認識青果

  青果的正式學名叫橄榄。此果深秋成熟,仍是青色,故稱青果。青果是硬質肉果,初食時帶苦澀,久嚼之後,才覺清香甜美,回味無窮。果肉味初澀,久嚼微甜。這先苦澀後甜美,猶如忠言逆耳利於行,所以古時又稱“忠果”、“谏果”。正如《南方草木狀》一書中所說:“味雖苦澀,嚼之芳馥”,最初入口時,只覺酸而苦澀,待細嚼後,漸感苦盡甜來,滿口生津,回味無窮。據說,食用橄榄細嚼之後,如能呷上幾口好茶水,那種香幽幽甜絲絲的橄榄味,可從齒間一直通到喉嚨底下,令人咂咀不迭,精神頓爽,難以忘懷。

  青果別名橄榄,白榄,黃榄果,甘榄。青果始載於唐《本草拾遺》。陳藏器雲:“樹大圓,實長寸許,南方人以為果,生實味酸。”《海南本草》載:“謹按異物志雲:生南海浦嶼間,樹高丈余,其實如棗,二月有花,生至八月乃熟,甚香。橄榄木高大難采,以鹽擦木身,則實自落。”《開寶本草》載:“橄榄,其樹似木子樹而高,端直,其形似生诃子無稜瓣,生嶺南,八月、九月采。”《本草衍義》謂:“橄榄味澀,食久則甘。”李時珍說:“橄榄名義未詳,此果雖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橄榄樹為常綠喬木,高達10m以上。樹冠呈圓塔形,樹干直立,粗大,直徑40--60cm;樹皮褐色,常因地衣附生而呈灰白色,有粘性的芳香樹脂溢出。栽培於低海拔的雜木林或山坡上。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等省區。

  現代人常常把美麗的橄榄枝作為和平、友好的象征。

  過去在福州農村,橄榄是嫁女時必上的一道菜。據說從前有一位女子,在種橄榄時與一男青年相識相愛。

  但是他們自主婚姻遭到家人的反對,姑娘見大家反對,於是計上心來,只見她端出一盤橄榄青果,說道:“橄榄、橄榄,先澀後甜,姑娘要嫁哪個敢攔!敢攔與橄榄是諧音。大家見姑娘如此堅定,執意要嫁,並用橄榄表情言志,也只好作罷。

  可以說是橄榄成就了一對好姻緣。到後來,福州的宴席上、婚禮上,橄榄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道看家菜。

  二、果中珍品

  橄榄果實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鮮食味酸或甜、有時帶澀味、回味甘甜、有特殊的香氣,深得百姓喜歡。除鮮食外,橄榄還可以加工成各種涼果,如:大福果(干態涼果)、和順橄榄(黑褐色,味甘甜爽口,略有原果風味)、去皮酥(肉質酥脆,甘甜爽口,獨具一格,是橄榄加工品中的佳品)、鹹橄榄(為佐餐配料或旅游食品)、十香橄榄(旅游佳品)等,近來興起的橄榄汁又是別具一格的清涼保健飲料。橄榄無論是鮮果還是加工品,其味甘甜爽口,風味獨特,深得消費者青睐,是果中珍品。

  “南國青青果,涉冬始知摘”。這是宋代詩人梅堯臣的詩句。詩中所說的青果就是橄榄,又叫青子、谏果。凡水果絕大多數都是在夏秋季節上市,唯獨橄榄成熟於立冬之後,歲末年初供人們品嘗。

  橄榄在吃法上有特別之處:若與栗子同食便能增長香氣,而與鹽同食,則無苦味。將橄榄加工成五香橄榄、甘草橄榄、辣味橄榄、鹹味橄榄和五福果等,是茶余飯後的消閒佳果。我國南方流傳有以元寶茶(即橄榄泡茶)敬客的風俗。相傳,元寶茶始於清末民初。農歷正月初一,杭州茶肆的店家,免費款待經常光顧的茶客——取密貯於瓷壅的福建檀香橄榄一粒,剁成兩段放入茶盅,並放入龍井細葉沸水沖沏,其色碧綠,其味甘醇微辛,香氣撲鼻,沁入心脾。店家冠以“元寶”之名,以祈新春吉慶。

  鮮食橄榄主要有擅香和長行果等。擅香果主產福建,果略小,90粒才有0.5公斤重;果品光滑,呈翠綠色或深綠色;果肉稍厚,質脆,纖維少,香味濃,有回甜,略帶澀味,俗稱“檀香橄榄”,為鮮食最佳品種。長行果俗稱“草果”,每0.5公斤約有70粒,果皮稍粗,有皺紋,青中帶黃;果肉層較薄,淡黃綠色,纖維較多,略有香味,較澀。選購鮮食橄榄,要求果實本身新鮮、潤澤、皮肉細嫩、回味帶甜、富有香氣。例如果粒較小的檀香橄榄,尤以每0.5公斤120--130粒、顆粒飽滿的小型果品質最佳。而選擇草果品種,則以果粒最大者為好。

  用橄榄加工腌制的蜜餞已久負盛名,早在1700多年前的古籍中就有“以蜜漬青果”的記載歷史上早有以橄榄為主要原料的蜜餞生產;以橄榄的嫩果肉為原料,制成“青果豉”,獨具解悶排郁、潤津止嘔、健胃增食的藥療功效。橄榄不僅味道好,而且營養也很豐富。據測定,橄榄可食部分占80%,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2克,脂肪1克,碳水化合物12克,磷60毫克,鐵1.4毫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橄榄的含鈣量竟高達204毫克,比蘋果、柿、桃、香蕉等水果都高出許多倍,對兒童骨骼發育大有補益。維生素c的含量亦很高,每100克含167--200毫克。這在一般水果中也是少見的。

[page]
  三、醫學良藥

  人們喜歡橄榄,還在於它的藥用價值。據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橄榄能“開胃下氣、止瀉,生津液,止煩渴,治咽喉痛,咀嚼咽汁能解一切魚鱉毒。”,此外,新鮮橄榄還能消熱解毒,化痰消疾。所以宋代王禹有“江東多果實,橄榄稱珍奇”的描述。《本草備要》說它是肝胃之果,作用有三:一是清咽生津,二是除煩醒酒,三是解河豚毒。《本草再新》也認為,青果有平肝開胃、滋養肺陰、清痰理氣的功效。《日華子本草》則歸納為開胃、下氣、止渴。青果最常用於咽喉病症,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強調它“治咽喉痛”的功效。除此之外,橄榄仁、核和根均能入藥。

  青果果實富含果糖、澱粉、脂肪、蛋白質、果酸、單寧、芳香物以及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果肉食之能開胃健脾、生津液、止煩渴、防白喉、治喉痛、解酒毒、化積食。能軟化卡喉胃的啞魚骨刺。果核能治胃痛、凍瘡,果核內的三穴白色果仁能治口唇干裂,青果枝葉煎湯能治漆瘡。我國青橄榄藥用的歷史十分悠久,自古以來閩台民間就把青橄榄作為清熱解毒、利咽治喉的良藥。

  急性咽炎,咽部充血疼痛,可嚼食新鮮青果,慢慢咽下,慢性咽炎,咽喉干澀不適,似有痰阻,慢慢嚼食新鮮青果,也有清咽生津的效果。沒有新鮮青果,也可代以蜜餞青果。兼有聲音嘶啞的,可用青果與胖大海泡茶頻頻含咽。肺燥咳嗽,往往伴有咽喉干燥,咽癢即咳,嚼食新鮮青果,也有利咽潤肺止咳的效果。小兒百日咳,用鮮青果l0--20粒加入冰糖同煎,也有輔助治療的效果。

  酒醉不醒,也可使用青果。《本草匯言》就用青果肉10枚煎湯,用於酒傷昏悶。近年還發現,用青果煎液濕敷外用於急性皮膚炎症、男性陰囊及女陰潰瘍,有消炎收斂的功效,可減輕疼痛,減少滲出,促進愈合。

  近代醫學研究發現,

[1] [2] 下一页

美澳健鈣加維生素d軟膠囊怎麼樣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