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葡萄酒的瓶蓋為什麼要用軟木塞?正文

葡萄酒的瓶蓋為什麼要用軟木塞?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軟木塞的傳統

它是如何開始的?為什麼要用軟木塞呢?是誰最先使用它的呢?在飲料瓶塞技術這麼先進的今天,為什麼還用軟木塞?在葡萄酒剛誕生時橡木就被用作瓶塞了。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人有時候用橡木來塞住葡萄酒壺,在他們的帶領之下,羅馬人也開始使用橡木作為瓶塞,還用火漆封口。

然而軟木塞在那個年代還沒有成為主流。那時最常見的用來作為葡萄酒壺和酒罐的瓶塞是用火漆或者石膏,並在葡萄酒表層滴上橄榄油(來減少酒與氧氣的接觸)。而在中世紀時,軟木塞很顯然被完全的捨棄。那時的油畫描述的都是用纏扭布或皮革來塞上葡萄酒壺或酒瓶的,有時會加上蠟來確保密封嚴實。

直到17世紀中葉軟木塞才和葡萄酒瓶真正地聯系在一起。當時,作為另一個選擇,毛玻璃瓶塞也不時地出現,以便能適合不同的瓶頸,這種瓶塞使用了很長時間。直到1825年,這些玻璃塞還依然是瓶塞的選擇。最後,這些玻璃塞終於被捨棄掉,因為如果要把這些瓶蓋取出,除了把瓶子打爛之外幾乎別無它法。在軟木塞作為實用的瓶蓋被廣泛使用前,有一個疑問,那就是要找到一種能很容易鑽入橡木並能把軟木塞取出來的工具。首次提到類似的開瓶器具是在1681年,它被形容為“一條用來把軟木塞從瓶子裡拽出來的鋼蠕蟲”。這個手動工具當時在50年前就已經被用於把子彈和軟填料從槍支中取出來。一開始被稱為瓶子鑽,直到1720年才被正式稱為開瓶器。

軟木塞

“quercus軟木”是那些只生長在某些地中海西部地區的一種生長緩慢、終年常綠橡木的植物學名稱。這種樹需要大量的陽光,還需要低降雨量和稍高濕潤度的完美結合,它的樹皮質量和厚度根據生長地方的特定環境條件而顯不同。

因為有樹皮這個綿軟的保護層及特別是對火的絕緣,橡木才得以不斷的生長。許多樹因為失去樹皮而死去,因為樹皮能把必需的能量——樹液輸送到整棵樹。這種軟橡木有兩層樹皮。內層的樹皮是有生命力的,它是每年新樹皮生長的基礎。當老樹皮向外長並死去後,新樹皮就擔負起繼續生長的重任。外層死的樹皮可以剝去,這樣不會傷到樹木,但要小心不要刺入有生命力的內層樹皮。

直到樹齡達到25年時才能對樹進行第一次收獲。這次收獲的橡木在大小和密度上都很不規則,因此不適合用作葡萄酒瓶塞,通常會被用來做地板或良好的絕緣材料。9年後,可以對樹再次進行收獲,但這次收獲的橡木仍不夠好來用作瓶塞。直到第三次收獲—這時樹齡已達52年了。此時樹木的大小規格和密度才能使其成為合適的葡萄酒瓶塞材料。一棵橡木一生中通常可有13-18次有用的收獲。

借助一把鋒利的斧頭就可以用手把軟橡木剝下來,這些樹皮隨後會被堆疊起來進行風化。那些被剝了樹皮的樹會被小心的標上記號和數字,這樣以後的收獲者就可以知道哪棵樹可以再次進行收獲了。

一旦被運到葡萄牙的工廠進行加工,這些橡木會被再次堆疊起來進行風干長達3個月。適當的濕度對橡木的彈性和可壓縮性至關重要。風干後,這些軟木會被放入沸水中浸泡90分鐘,一是為了消毒,二是為了讓其彎曲的形狀變平整。隨後,軟木還要放置3到4周讓其達到理想的濕度。接著這些材料會被一條條的擺放整齊,然後按照瓶子的大小和需要的形狀在上面打出木塞。在這個打孔的過程中,需要打孔者非常的專注投入才能打出最高質量的產品。之後,再打磨木塞的頭部和軀體,使所有木塞都有一致的長度和直徑。需要注意的是樹皮的厚度決定著木塞的直徑,而不是樹皮的長度,因此樹的年輪像是被縱向地植入木塞中。接著會對木塞進行清洗並吹干,大部分會被用氯或過氧化氫漂白,這樣不但能消毒,還能把剩余的雜質去掉。也有一些是不用漂白的,這取決於葡萄酒廠的需求。木塞會按質量分等級,也會打上葡萄酒廠的名字。最後,在木塞的表面噴或塗上硅樹脂、石蠟或樹脂,這是為了容易塞入瓶口,也可提高對玻璃瓶的密封度。然後,用塑料袋包裝好就可以發貨了。

問題的出現

“木塞味”——當葡萄酒被一種名叫2,4,6三氯苯甲醚(tca)的化學物質污染後很短時間就會冒出來的氣味。當軟木塞與濕氣、氯氣和霉菌接觸後就會產生這種物質。而從軟木的收獲到葡萄酒的裝瓶,軟木都可能會暴露在這三種物質下,導致tca的形成。濃度只要達到一萬億分之四,人的鼻子就能嗅出這種木塞味。輕微帶有木塞味的葡萄酒也許只是僅僅聞起來像橡木,但味道重的則聞起來像發霉的濕紙板或舊報紙。在此狀況下,濃郁的芳香、果香以及橡木香都會被這種發霉的氣味奪走。帶木塞味的葡萄酒對健康絕無壞處,它只是聞起來和嘗起來都很糟糕,而最嚴重的問題是花了很多錢買了瓶劣質葡萄酒,而且在沒開瓶前又無論如何都不能知曉這些,只是如果遇到一位信譽好的商家,他是會換掉那些受到污染的葡萄酒的。

替代品

名列於《葡萄酒鑒賞》雜志中的葡萄酒,大概有6%都出現過木塞味。為什麼這個行業還在用這種有缺陷的瓶塞呢?

作為瓶塞,富有優良傳統的軟木塞將會艱難地、逐漸地消失。盡管許多人認為:軟木塞的使用是一種高貴的歷史遺跡,它使開啟葡萄酒瓶成為一個有難度且有學問的動作。讀者可曾見過在餐館裡那些很深奧的開瓶及聞塞儀式?螺旋瓶蓋的酒給人的印象就是“便宜貨”。那麼答案在哪呢?現在有用聚乙烯做成的合成瓶塞,像cellukork這個牌子。這些瓶塞看起來、聞起來都很像真的軟木塞,也需要開瓶器來取出。然而,它有兩大弊端:一是它與瓶子吻合得太緊以至於很難取出,這個問題肯定會經過研究而得以解決。另一個是潛在的擔憂,這些合成材料是不是真的不起反應、很長時間後還是惰性的?它會影響酒的味道嗎?很顯然,對於那些把酒長時間存放在酒窖裡的人來說,這確實是值得擔憂的事。已有葡萄酒廠在實驗,把使用這些塑料瓶塞的酒長期存放,來看究竟會有什麼發生,但最終結果出來還得等上幾年。

讓我們回到螺旋瓶蓋吧。它不僅密封性很強,而且很人性化----就算你忘了開瓶器也不用很費勁。它還給予葡萄酒一種家的感覺,沒有了那種深奧的讓人總是聯系到“高貴”的印象。因此螺旋瓶蓋讓葡萄酒無論在形象上還是實際上都更容易被接受。而問題是,還是這個老話題:陳放。螺旋瓶蓋能不能長時間很好地保存葡萄酒呢?然而,還沒有人進行結論性的試驗。主要的問題是,許多追求質量的釀酒商對優質葡萄酒市場很注重,他們對於是否要把瓶塞換成螺旋瓶蓋躊躇不前,因為他們不想他們的產品被認為是劣質品。同樣,這也是這個行業本身形成的一種印象。

最終答案

正因為全球都在擔憂瓶塞質量的下降以及它對瓶塞行業的巨大影響,一組美國瓶塞供應商在1992年成立了“瓶塞質量委員會”。該委員會的職責是從根源上提高瓶塞的質量,建立一個教育性項目來幫助葡萄酒廠,並制訂瓶塞質量的行業標准。對合成瓶塞的研究在繼續著。許多葡萄酒廠現在都在做塑料瓶塞的試驗,如果沒什麼問題出現的話,更多的酒廠很可能會效仿。

無論一瓶葡萄酒用的是什麼瓶塞,最終體驗的還是葡萄酒本身。不管我們是拔出木塞,旋開螺旋瓶蓋還是通過其他的方式打開那令人驚歎的美酒,最重要的還是酒帶給我們每天生活的享受。

從樹皮到軟木塞

1.生產一個軟木塞,一般需要6個月到1年的時間,從剝樹皮開始。在世界最大的軟木生產國——葡萄牙,收獲季節從5月開始,到6月結束。收獲的時候,工人非常小心地剝下栓皮栎(一種栎木類落葉喬木,樹皮中輕軟且富有彈性的“木栓層”特別發達)的木栓層,不能太深,否則大樹將因無法抵御寄生蟲而枯死。每次收獲之後,要等9年才能在同一株栓皮栎身上剝取木栓層。一株健康栓皮栎的壽命是200年,最多只能剝取16次。

2.剝取下來的木栓層放在露天存放。夏天的好太陽可以曬干木栓層裡的水分;秋天連綿的雨水又把木栓層所含的丹寧清洗干淨。在行話裡,這段日子叫做軟木的“穩定期”,長達半年,再長就有發霉的危險。

3.干燥後的軟木板就可以切割成軟木塞了。切割也是一門藝術,富有經驗的工人只須看一眼,就可以判斷一塊板材質地的優劣。切割下來的碎屑絕對不能浪費,它們被收集起來,是加工聚合軟木塞的好材料。

4.軟木塞成品還要消毒、遴選,揀出表面有細稜或裂縫等瑕疵的產品。高質量的軟木塞,表面必須光滑,細孔小而少。

 
使用金屬瓶蓋的葡萄酒一般而言都非常便宜的,好品質的葡萄酒大部分是使用軟木塞。軟木塞是用橡樹的樹皮制造而成的天然物品,彈力和復原性出色,被壓縮至瓶內後能完全密封。不過,干燥時彈力會因縮小而下降,這就是為什麼葡萄酒一定要用橫放方式,才能讓軟木塞報濕以保存葡萄酒。現在,也有制造人工壓縮的碎塊軟木塞來取代天然軟木塞,但一般而言,高價位葡萄酒大多數是采用天然軟木塞。由於軟木塞的壽命在30年左右,因此可以保存年份較久的葡萄酒。



在葡萄酒剛誕生時橡木就被用作瓶塞了。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人有時候用橡木來塞住葡萄酒壺,在他們的帶領之下,羅馬人也開始使用橡木作為瓶塞,還用火漆封口。



然而軟木塞在那個年代還沒有成為主流。那時最常見的用來作為葡萄酒壺和酒罐的瓶塞是用火漆或者石膏,並在葡萄酒表層滴上橄榄油(來減少酒與氧氣的接觸)。而在中世紀時,軟木塞很顯然被完全的捨棄。那時的油畫描述的都是用纏扭布或皮革來塞上葡萄酒壺或酒瓶的,有時會加上蠟來確保密封嚴實。
 
軟木塞的故事
軟木塞的傳統:它是如何開始的?為什麼要用軟木塞呢?是誰最先使用它的呢?在飲料瓶塞技術這麼先進的今天,為什麼還用軟木塞?在葡萄酒剛誕生時橡木就被用作瓶塞了。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人有時候用橡木來塞住葡萄酒壺,在他們的帶領之下,羅馬人也開始使用橡木作為瓶塞,還用火漆封口。



然而軟木塞在那個年代還沒有成為主流。那時最常見的用來作為葡萄酒壺和酒罐的瓶塞是用火漆或者石膏,並在葡萄酒表層滴上橄榄油(來減少酒與氧氣的接觸)。而在中世紀時,軟木塞很顯然被完全的捨棄。那時的油畫描述的都是用纏扭布或皮革來塞上葡萄酒壺或酒瓶的,有時會加上蠟來確保密封嚴實。



直到17世紀中葉軟木塞才和葡萄酒瓶真正地聯系在一起。當時,作為另一個選擇,毛玻璃瓶塞也不時地出現,以便能適合不同的瓶頸,這種瓶塞使用了很長時間。直到1825年,這些玻璃塞還依然是瓶塞的選擇。最後,這些玻璃塞終於被捨棄掉,因為如果要把這些瓶蓋取出,除了把瓶子打爛之外幾乎別無它法。在軟木塞作為實用的瓶蓋被廣泛使用前,有一個疑問,那就是要找到一種能很容易鑽入橡木並能把軟木塞取出來的工具。首次提到類似的開瓶器具是在1681年,它被形容為“一條用來把軟木塞從瓶子裡拽出來的鋼蠕蟲”。這個手動工具當時在50年前就已經被用於把子彈和軟填料從槍支中取出來。一開始被稱為瓶子鑽,直到1720年才被正式稱為開瓶器。



軟木塞的來源



“quercus軟木”是那些只生長在某些地中海西部地區的一種生長緩慢、終年常綠橡木的植物學名稱。這種樹需要大量的陽光,還需要低降雨量和稍高濕潤度的完美結合,它的樹皮質量和厚度根據生長地方的特定環境條件而顯不同。



因為有樹皮這個綿軟的保護層及特別是對火的絕緣,橡木才得以不斷的生長。許多樹因為失去樹皮而死去,因為樹皮能把必需的能量——樹液輸送到整棵樹。這種軟橡木有兩層樹皮。內層的樹皮是有生命力的,它是每年新樹皮生長的基礎。當老樹皮向外長並死去後,新樹皮就擔負起繼續生長的重任。外層死的樹皮可以剝去,這樣不會傷到樹木,但要小心不要刺入有生命力的內層樹皮。



直到樹齡達到25年時才能對樹進行第一次收獲。這次收獲的橡木在大小和密度上都很不規則,因此不適合用作葡萄酒瓶塞,通常會被用來做地板或良好的絕緣材料。9年後,可以對樹再次進行收獲,但這次收獲的橡木仍不夠好來用作瓶塞。直到第三次收獲—這時樹齡已達52年了。此時樹木的大小規

[1] [2] 下一页

什麼食物有助於肉類消化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