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什麼是普餌茶?它是紅茶還是綠茶?正文

什麼是普餌茶?它是紅茶還是綠茶?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最古老的茶王樹有多少年了,生長在什麼地方?
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茶王樹樹齡高達1800余年,樹高32.12米,根部直徑2.9米,是目前為止全世界所發現的一株最大的"茶樹之王"。位於勐海縣巴達區賀松鄉的大黑山。因遭雷擊,從32.12為變成了現在的14米。

八、野生茶樹的茶能喝嗎?
野生茶樹的茶能喝,但是苦澀味濃,沒經過馴化管理,所含營養成份較少。野生茶王樹的茶葉現在已不允許采摘,為保護茶王樹,當地居民已自發組織起來看護。

九、什麼是"螃蟹角"?
螃蟹角是一種寄生在樹齡較高的喬木茶樹上的寄生物。它的顏色是綠色(但采摘曬干後變成棕黃色),形狀像螃蟹的腳。有股濃濃的梅子香,它含有多種有機物,營養價值很高,可做藥用,用於消炎、治療胃病、糖尿病效果較好。

十、普洱茶主要成份有哪些?
喬木普洱茶樹由於有它優越的生長環境和漫長的生長時間,內含物質及其豐富。其主要成分有:蛋白質、氨基酸、生物鹼、茶多酚、糖類、有機酸、脂質、茶色素、香氣成分、維生素、微量元素等。這些成分是普洱茶造福人類的基礎。

十一、以前普洱茶在內地為何了解的人較少?
普洱茶作為茶文化的代表,大概有兩千年的歷史了。但在以前,內地知道並了解普洱茶的人卻很少。究其原因有很多:一是普洱茶原產於雲南邊陲,所產茶品一直通過茶馬古道運往西藏和東南亞等地區,部分茶葉經過長途跋涉進入內地也只能供皇親國戚和達官貴人享用,普通百姓很難接觸到;二是普洱茶一直產量不大,至今仍供不應求,絕大部分產品銷到港、台、東南亞和廣東一帶,因此廠家也沒有重視普洱茶的宣傳推廣;三是由於歷史的原因,致使普通百姓把普洱茶與富商和皇親國戚聯系在一起,一提到普洱茶就感覺可望不可及,認為價格貴消費不起,這樣在心理上與普洱茶形成了一定的距離;四是過去內地經濟不發達,生活水平低,健康保健意識差;五是生活習慣和飲茶習慣不同,把喝茶單單作為解渴之用,沒有把飲茶作為文化的一部分、養生休閒的一部分、社會交往的一部分。

十二、普洱茶的價格會逐年上漲嗎?
在近一個時期內,普洱茶的價格是呈上升趨勢的。普洱茶是純綠色生態食品,它內含的營養成分及保健功效是其它任何茶葉所不能比擬的,但和其它茶葉的價格比較,普洱茶的價格定位就顯得偏低了。普洱茶的原料尤其是喬木茶的原料有限,隨著人們對普洱茶優良品質的認同,市場的需求會急劇擴大,供求矛盾也會導致普洱茶價格的上漲。還有一個重要的也是導致普洱茶漲價的主要原因就是原料價格的上漲。喬木茶樹都種植在高山森林裡,那裡山寨的少數民族山民們市場經濟意識也在迅速增強,各廠家爭購原料也使他們看到了手中茶葉的
 
1、中國茶類是如何劃分的?
中國茶類劃分有多種方法,根據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質上的差異,將茶葉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青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類;其中綠茶又分為炒青、烘青、曬青、蒸青,紅茶分為工夫紅茶、小種紅茶、紅碎茶三種,烏龍茶分為閩南烏龍、閩北烏龍、廣東烏龍、台灣烏龍,白茶分為白芽茶、白葉茶,黃茶分為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黑茶分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邊茶、滇桂黑茶。
根據國出口茶的類別將茶葉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花茶、緊壓茶和速溶茶七大類;
根據國茶葉加工分為初、精制兩個階段的實際情況,將茶葉分為毛茶和成品茶兩大部分。
將上述幾種分類方法綜合起來,中國茶葉則可分為基本茶類和再加工茶類兩大部分。
綠茶:
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藝制成。按其干燥和殺青方法不同,一般分為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綠茶,綠茶形成了“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等特點。綠茶是歷史最早的茶類,距今三千多年,也是國產量最大的茶類,產區主要分布於浙江、安徽、江西等省。
代表茶有西湖龍井、信陽毛尖、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雲霧、。
 
茶普洱茶(puercha)
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在普洱的起源地----雲南,有“爺爺的茶,孫子賣”的俗語。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制成,也叫作普洱散茶。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俗稱象豬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美容茶”“減肥茶”之聲譽。
茶馬古道
藏族諺語:“加察熱!加霞熱!加梭熱!”漢語意思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命!”
——來自雪域高原的火熱禮贊,指向一個斑斓古老的文化事件: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以前雲南普洱茶外運的路線,最主要的有“三道六線”,三道即:北道一線至北京;西道一線至西藏;南道四線出南洋或再到各地。其中,至西藏的路線歷史最為悠久,條件亦最艱苦。這一線最遲從唐代即已開始,對形成大理、麗江歷史上的繁榮至關重要。藏銷普洱茶經麗江後,進入古宗西藏(香格裡拉)和康藏。進入康藏的茶,部分在木裡、鄉城、稻城、理塘銷售,部分到打箭爐(今康定)將雲南的竹筐包裝換為牛皮包裝後繼續前進,走康藏線運至拉薩等地。長路漫漫,險阻重重。
明清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國內外輻射出五條“茶馬古道”:
茶馬大道由普洱經昆明中轉內地各省、北京;江萊茶道從普洱過江城,進入越南萊州,然後再轉運到西藏和歐洲等地。旱季茶道從普洱經思茅糯扎渡過瀾滄,而後到孟連出緬甸。勐臘茶道從普洱過勐臘,然後銷老撾北部各地或出南洋;景棟茶道自普洱、景洪、勐海、打洛出緬甸景棟。
現在,雲南省內還保留著很多完整的茶馬古道遺址,譬如著名的麗江古城七一街,臨滄的魯史鎮、寧洱縣境內的孔雀坪等。
茶馬古道使普洱茶行銷國內各省區,並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法國、英國、朝鮮、日本和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歷史悠久的普洱茶
【青銅茶香】雲南是世界茶樹原生地,全國、全世界各種各樣茶葉的根源都在雲南的普洱茶產區。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根據最早的文字記載——東晉?常璩《華陽國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中古初名】普洱茶的名稱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到了唐朝,普洱茶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生產,稱為“普茶”;宋明時期,是中原逐漸認識普洱茶的時期,並且在國家社會經濟貿易中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古鼎盛】到了清朝,普洱茶到達第一個鼎盛時期,《滇海虞衡志》稱:“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裡,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於各處”;普洱茶開始成為皇室貢茶,成為國禮賜給外國使者;末代皇帝溥儀說皇宮裡“夏喝龍井,冬飲普洱”;……清代學者阮福記載說: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師尤重之。清末民初,是普洱茶價格最高時期,學者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說“普洱茶……性溫味厚,產易武、倚邦者尤佳,價等兼金。品茶者謂:普洱之比龍井,猶少陵之比淵明,識者韪之——也就是說:當時的普洱茶好茶價格是銀子(或金子)的兩倍!民國至抗戰之間,普洱茶又得到一定發展,很多這個時期的老字號茶還有遺存,我們現在喝起來口感氣韻非常好,但因價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現代寂寥】抗戰爆發直到新中國建立之間,雲南整個茶業蕭條;但解放後很長時期,雲南的茶葉生產重視紅茶、綠茶;並未繼承發揚普洱茶優良傳統;甚至大面積砍伐毀壞幾百年的古茶園而取代種植無性繁殖的台地茶,七子餅茶的傳統工藝中斷近半個世紀;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雲南開始了普洱熟茶的生產。
【近年高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提的提高,近幾年來人們開始重視有強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勢從南洋港台傳至廣東,回及雲南,再迅速影響全國,於是乎,跟風投機者甚眾,假冒偽劣品時出;魚龍混雜,亂雲飛度;三五年間,暴熱暴寒。值得慶幸的是,此期間傳統的普洱茶傳統工藝得到恢復,人們對普洱茶價值的認知、品質的的認知正在趨於理性。
普洱茶的歷史傳承詳述
南方有嘉木,天下重普洱。今天在全中國乃至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普洱茶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倍受人們廣泛喜愛和推崇。據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普洱茶具有降脂減肥、降壓、防止動脈硬化、明目健齒、抗衰老、延年養生、暖胃利尿、防癌、抗癌等多項保健功效。
宋代王禹贊美普洱茶曰:“香於九畹芳蘭氣,圓如三秋皓月輪。”一畹等於三十畝,九畹形容廣袤無垠。普洱茶具有樟香、荷香、桂圓香、玫瑰香、參香等多種香氣,其香味組合甚至蓋過了九畹濃郁的蘭花香,而普洱茶則酷似深秋夜空中皎潔的月亮,這是多美的意境啊!同時,由於普洱茶中富含的多酚類物質隨著儲存時間的增加,會不斷進行著緩慢的自然陳化,從而形成獨特的色、香、味,具有“越陳越香”的特點。所以它不同於其它茶類,在適宜的條件下,普洱茶可以進行長期儲存,而且年份越長的普洱茶,越受到廣大茶客的青睐,其經濟價值就越高,普洱茶因此具有了品飲和投資的雙重價值,被譽為“能喝的古董”。普洱茶不僅有著悠久歷史的傳承,更蘊藏著質樸、渾厚的茶文化精髓,讓我們沉醉於琥珀紅濃的晶瑩世界裡,流連在若隱若現的淡淡清香之中,或孤單、或熱鬧地啜飲著自己的人生之味,透過普洱茶的悠悠陳韻,眼前仿佛又浮現出逝去的峥嵘歲月,耳邊依稀又響起了崇山峻嶺之中的馬蹄聲聲…
中國是茶的故鄉,雲南是茶樹的發源地,也是普洱茶的故鄉,普洱茶是雲南歷史名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普洱茶有著不同的含義,大概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歷史階段:
一是古代的普洱茶
現在學術界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普洱縣是普洱茶的原產地,古代的普洱茶稱謂就是指普洱地方出產的茶;另一種則認為普洱縣並不是普洱茶的原產地,而是茶葉集散地,普洱茶在古時是以集散地而命名的。我們暫且不去爭論兩種說法的曲直,但通過各種歷史文獻證明,這段時間的普洱茶是以地名含義而命名的。早在唐代,樊綽在《蠻書雲南管內物產第七》中就寫到:“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捨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普洱古時屬銀生府,可見當時就有普洱茶產出。普洱茶得名於明代。明萬歷年間,《滇路》卷三中雲:“士庶所用,皆普茶也。”這是普洱茶第一次作為專有名詞出現。到了清代,普洱茶曾經盛極一時,成書於嘉靖四年的《滇海虞衡志》如此描述:“出普洱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磚、六曰慢撒,周八百裡,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於各處。”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記》中更以這樣做為起首語“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師尤重之。”
二是傳統的普洱茶
民國初期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這一時期的普洱茶通常被人們定義為傳統普洱茶。傳統普洱茶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特定的地理環境,氣候原因和漫長的運輸過程中所產生的。歷史上,雲南的茶葉主要是通過數條茶馬古道銷往西藏、四川、香港和南洋等地,而由於當時交通不便,茶葉的運輸主要是依靠馬幫馱運,為了方便運輸,往往將散茶蒸壓成型,外包筍葉,裝入竹筐出運。同時,為了防止茶葉在運輸途中破碎,裝筐之前,向茶(主要是磚、餅、沱)噴灑少許清水,使其回軟。外包筍葉在包裝前,也需浸濕變柔軟後便於包裝。由於雲南自然氣候的多變性,日曬雨淋,反復交替,同時茶葉本身和筍葉中也包含著水份,這些都促使茶葉進行著緩慢的自然發酵,經過漫長的運輸時間到達目的地後,便形成了雲南特有的大葉種後發酵茶,其獨特的陳香和濃醇的滋味受到各地消費者的普遍歡迎。
三是現代的普洱茶
現在銷量最大,傳播最廣的是現代普洱茶,也就是采用人工渥堆技術生產的普洱茶。
1973年,當時昆明茶廠的廠長吳啟英首先進行普洱熟茶研制,並於1974年率先在昆明茶廠試制成功了“普洱熟茶的渥堆發酵技術”。1975年昆明茶廠開始了普洱熟茶的批量生產。與此同時吳啟英將這一技術推廣到勐海茶廠、下關茶廠、普洱茶廠,1979年在全雲南省的茶廠推廣。
從此,雲南的普洱熟茶進入市場,由於吳啟英渥堆技術的科技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請問是紅茶的咖啡因含量多還是綠茶的咖啡因含量多?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