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先驅論壇報》7月28日報道,從所周知,喝綠茶對人體健康有著很好的保健作用,它有助於預防心髒病復發,可以減少病毒和細菌的傳染性,對於預防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和結腸癌有著重要的作用。其實,紅茶的功效也是不遜於綠茶的,並且紅茶更有益於心髒健康。 在過去的5年裡,美國政府資助了150多項關於綠茶和紅茶及其化學成分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綠茶和紅茶中的抗氧化劑可以徹底破壞癌細胞中化學物質的傳播路徑。波士頓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血管流行病學主任墨裡-密特爾曼醫生說:“紅茶與綠茶的功效大致相當,但是紅茶的抗氧化劑比綠茶復雜得多,尤其是對心髒更是有益”。 2002年5月13日,美國醫師協會發表了一份調查報告,該調查對497名男性、540名女性進行了10年以上的跟蹤,報告指出飲用紅茶的人骨骼強壯,紅茶中的多酚類(綠茶中也有)有抑制破壞骨細胞物質的活力,如果在紅茶中加上檸檬,那麼強壯骨骼的效果更強,此外,在紅茶中也可加上各種水果,並且都能起協同作用。
12.茶的歷史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茶樹最早出現於我國西南部的雲貴高原、西雙版納地區。但是有部分學者認為茶樹的原產地在印度,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樹,而中國沒有。但他們不知中國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而且還有“茶樹王”。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藥學專著,自戰國時代寫起,成書於西漢年間。這部書以傳說的形式,搜集自遠古以來,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藥物知識,其中有這樣的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親而解之”。
據考證:這裡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說,遠在上古時代,傳說中的神農氏、親口嘗過百草,以便從中發現有利於人類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內多次中毒。但由於服用茶葉而得救。這雖然是傳說,帶有明顯的誇張成份,但也可從中得知,人類利用茶葉,可能是從藥用開始的。
據考察,“茶”字最早出現在《百聲大師碑》和《懷晖碑》中,時間大約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後,在此之前,“茶”是用多義字“荼”表示的。
“茶”字的基本意義是“苦菜”,上古時期人們對茶還缺乏認識,僅僅根據它的味道,把它歸於苦菜一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當人們認識到它與一般苦菜的區別及其特殊功能時,單獨表示它的新字也就產生了。
茶與糧食,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可是,“由於氣候等原因,當地並不產茶,官府為了增強控制少數民族的力量,對茶葉的供給采取限量,直接分配的辦法,以求達到“以茶治邊”的目的。與此同時,官府不僅控制茶葉的供應,俞且,以少量的茶,交換多數的戰馬,給兄弟民族帶來沉重的負擔,這就是歷史上的“茶馬互市”。
茶葉作為一種飲料,從唐朝開始,流傳到我國西北各個少數民族地區,成為當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茶葉從發明到利用,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歷史,它之所以深受人們的歡迎,除了可作為飲料被人們飲用外,還因為它對人體能起到一定的保健和治療的作用。三國時代,諸葛亮帶兵南征北戰。一次,兵至雲南勵海,士兵因水土不服,多害眼病,諸諸亮命令士兵采茶煮水喝,不久,把眼病治好了。直到現在,當地人民還把茶樹稱作“孔明樹”,把諸葛亮尊為“茶祖”。
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然而,中國在茶業上對人類的貢獻,主要在於最早發現了茶這種植物,最先利用了茶這種植物,並把它發展形成為我國和東方乃至整個世界的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如我國史籍所載,在未知飲茶前,“古人夏則飲水,冬則飲湯”,恆以溫湯生水解渴。以茶為飲則改變了人們喝生水的陋習,較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至於茶在歐美一帶,被認為“無疑是東方賜予西方的最好禮物”,“歐洲若無茶與咖啡之傳入,飲酒必定更加無度”,“茶給人類的好處無法估計”,“我確信茶是人類的救主之一”,“是偉大的慰藉品”等等。世界各國飲茶及茶的生產和貿易,除朝鮮、日本以及中亞、西亞一帶是唐朝前後就從中國傳入者外,其他多是16世紀以後,特別是近200年以來才傳入發展起來的。
13.相關 茶罐
茶罐 茶葉在十八世紀的英國,價格高昂,是貴族專屬享受;放置茶葉的容器則進一步發展為精致的器皿,也和其它茶具一樣,成為飲茶文化中不可獲缺的一員。1823年,立頓公司率先將紅茶裝入金屬罐販賣,不但閉性強,不易潮濕,也可以保持茶葉質量的穩定。 文字 茶由中國傳到世界各地,所以各國的『茶』字發音都與中國的『茶』音相類似,以下是幾國的『茶』字:
茶-文字
14.參考資料
vm.nthu.edu.tw/life/blacktea/
http://baike.baidu.com/view/6025.htm#4
更多相關詞條>>
到互動百科上編輯詞條,我們會盡快更新您的修改
false 是烏龍茶! 普洱茶(puercha) 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制成,也叫作普洱散茶。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俗稱象豬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美容茶”之聲譽。 茶馬古道 藏族諺語:“加察熱!加霞熱!加梭熱!”漢語意思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命!” ——來自雪域高原的火熱禮贊,指向一個斑斓古老的文化事件: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以前雲南普洱茶外運的路線,最主要的有“三道六線”,三道即:北道一線至北京;西道一線至西藏;南道四線出南洋或再到各地。其中,至西藏的路線歷史最為悠久,條件亦最艱苦。這一線最遲從唐代即已開始,對形成大理、麗江歷史上的繁榮至關重要。藏銷普洱茶經麗江後,進入古宗西藏(香格裡拉)和康藏。進入康藏的茶,部分在木裡、鄉城、稻城、理塘銷售,部分到打箭爐(今康定)將雲南的竹筐包裝換為牛皮包裝後繼續前進,走康藏線運至拉薩等地。長路漫漫,險阻重重。 明清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國內外輻射出五條“茶馬古道”: 官馬大道由普洱經昆明中轉內地各省、北京;江萊茶道從普洱過江城,進入越南萊州,然後再轉運到西藏和歐洲等地。旱季茶道從普洱經思茅糯扎渡過瀾滄,而後到孟連出緬甸。勐臘茶道從普洱過勐臘,然後銷老撾北部各地或出南洋;景棟茶道自普洱、景洪、勐海、打洛出緬甸景棟。 現在,雲南省內還保留著很多完整的茶馬古道遺址,譬如著名的麗江古城七一街,臨滄的魯史鎮、寧洱縣境內的孔雀坪等。 茶馬古道使普洱茶行銷國內各省區,並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法國、英國、朝鮮、日本和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歷史悠久的普洱茶 【青銅茶香】雲南是世界茶樹原生地,全國、全世界各種各樣茶葉的根源都在雲南的普洱茶產區。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根據最早的文字記載——東晉?常璩《華陽國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中古初名】普洱茶的名稱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到了唐朝,普洱茶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生產,稱為“普茶”;宋明時期,是中原逐漸認識普洱茶的時期,並且在國家社會經濟貿易中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古鼎盛】到了清朝,普洱茶到達第一個鼎盛時期,《滇海虞衡志》稱:“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裡,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於各處”;普洱茶開始成為皇室貢茶,成為國禮賜給外國使者;末代皇帝溥儀說皇宮裡“夏喝龍井,冬飲普洱”;……清代學者阮福記載說: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師尤重之。清末明初,是普洱茶價格最高時期,學者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說“普洱茶……性溫味厚,產易武、倚邦者尤佳,價等兼金。品茶者謂:普洱之比龍井,猶少陵之比淵明,識者韪之——也就是說:當時的普洱茶好茶價格是銀子(或金子)的兩倍!民國至抗戰之間,普洱茶又得到一定發展,很多這個時期的老字號茶還有遺存,我們現在喝起來口感氣韻非常好,但因價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現代寂寥】抗戰爆發直到新中國建立之間,雲南整個茶業蕭條荒蕪;但解放後很長時期,雲南的茶葉生產重視紅茶、綠茶;並未繼承發揚普洱茶優良傳統;甚至大面積砍伐毀壞幾百年的古茶園而取代種植無性繁殖的台地茶,七子餅茶的傳統工藝中斷近半個世紀;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雲南開始了普洱熟茶的生產。 【近年高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提的提高,近幾年來人們開始重視有強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勢從南洋港台傳至廣東,回及雲南,再迅速影響全國,於是乎,跟風投機者甚眾,假冒偽劣品時出;魚龍混雜,亂雲飛度;三五年間,暴熱暴寒。值得慶幸的是,此期間傳統的普洱茶傳統工藝得到恢復,人們對普洱茶價值的認知、品質的的認知正在趨於理性。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
普洱茶與黑茶的區別
黑茶是以小葉種茶樹粗老鮮葉為原料,制成的初制毛茶;普洱茶是以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自然發酵陳化,或人工渥堆後發酵而制成的再加工茶類。黑茶與普洱茶的外形,內質有著本質的不同。黑茶主要做成緊壓茶供邊銷,屬於邊銷茶;普洱茶有各種規格的散茶和各種形狀的緊壓茶,可供邊銷、內銷和外銷。
以上材料足以說明,普洱茶不是黑茶。
普洱茶六奇
1.產地奇:經歷了由地名命名而發展為專門茶類的一種茶葉。普洱茶原是產於雲南普洱府所在地,並在普洱集散的茶葉。 2.品種奇:茶樹鮮葉為普洱茶變種,即雲南大葉種茶樹的鮮葉。 3.原料奇:是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而成。後發酵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存放,長時間的緩慢自然發酵,這樣變成的普洱茶,叫傳統普洱茶;一種是用曬青毛茶經過人工促成後發酵辦法生產的普洱茶及其壓制成型的各種緊壓普洱茶,叫現代普洱茶或熟普。 4.形狀奇:普洱茶除散茶外,緊壓成型的普洱茶有各種形狀,有如小藥丸、圓球、象棋、沱茶、圓餅;大如南瓜、巨型餅、樹筒、屏風、大匾等等。 5.品質奇:普洱茶有越陳越香的特點,與茶貴新、酒貴陳的特點背道而馳。如儲存保管得當,可儲存一百年左右。 6.飲用奇:如在茶館用蓋碗或紫砂壺沖泡陳年普洱,可泡20泡。
雲南普洱茶的上述特點,也使普洱茶成為可具收藏鑒賞的古董,這是任何茶類都不具備的特性。因此,普洱茶完全有資格,也完全應當成為一種獨立的茶類,即普洱茶類。
根據《中國茶葉大詞典》對基本茶類和再加工茶類的定義,基本茶類是茶鮮葉經過
不同制造過程形成的不同品質成品茶的類別。再加工茶類是以基本茶類的茶葉原料經再加工而形成的茶葉產品。普洱茶是以基本茶類中的曬青綠茶為原料,經過渥堆後發酵而形成的再加工產品,因此,不能歸於黑茶類。根據陳椽教授編著《茶葉通史》中對茶葉分類的理論:“茶葉分類應該以制茶方法為基礎。從這種茶類演變到那種茶類,制法逐漸革新、變化,茶葉品質也不斷變化,因而產生了許多品質不同,但卻相近的茶類。由量變到質變,到了一定時候,就成為一種新茶類。
從茶類發展的先後看,普洱茶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的是唐朝樊綽撰的《蠻書》,距今一千多年,起始年代更早。而黑茶起源於11世紀前後的宋代,普洱茶在前,黑茶在後,按照茶類發展的先後來看,普洱茶也不能列入黑茶類。
普洱茶是所有茶類中,唯一由基本茶類的曬青綠茶,經渥堆後發酵再加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