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硯的制作過程正文

硯的制作過程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文房四寶,硯為其一。在中國所產的四大名硯中,尤以端硯最為稱著。宋朝著名詩人張九成賦詩贊道:"端溪古硯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硯的歷史悠久,石質優良,雕刻精美。有與端硯齊名的歙硯。端硯石出產在肇慶市東部的爛柯山和肇慶市七星巖北面(西起小湘峽,東到鼎湖山)的北嶺山一帶,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宋坑三地之硯石為最佳。硯石多為青紫色、豬肝色、天青色,其上有鳳眼、鹦哥眼者屬上品,而眼中呈現出翠綠色者最為難得。無論是老坑硯石、麻於坑硯石,還是宋坑硯石,屬佳品者,其上又多伴有冰紋、胭脂暈、馬尾紋、金線紋,或單一紋路,或兼而有之,組合成一幅瑰麗多彩的畫圖。端硯居中國四大名硯之首,更是不少人心頭之結。端硯不但古來已十分名貴,更因幾大名坑硯材枯竭,近年已所有名坑都已“封坑”,特別是老坑已封坑多年,無石可采,所有名坑:老坑、麻子坑、坑仔巖,梅花坑,宋坑等端硯身價日升,這些原料已經越來越珍貴。端硯之所以封坑,是因坑道閉塞、塌方和政府保護而封坑停采,硯資源越來越少了,現在銷售的都是以前開采的硯石,賣一塊就少一塊了,故端硯之收藏價值越來越高,升值潛力越來越大。此其一。端硯坊間做工很多品味不高,甚至俗不可耐,即使有方難得的好石,被庸工俗手一雕,令人痛恨不己,既愛其石,又實難接受收藏使用,此其二。因此,不少人孜孜以求,卻難有佳遇,是為心結。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好的端硯,無論是酷暑,或是嚴冬,用手按其硯心,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久久不干,古人有"哈氣研墨"之說。

端硯的制作過程較為復雜,工序繁多。主要有采石、維料、制璞、雕刻、磨光、配盒等。


1、采石是制作端硯極其重要的一環,硯石有坑洞之別,優劣之分。名坑質優之硯石,加上制硯高手制作,可以出產精品和珍品。端硯名貴與否,最基本的條件在於硯石,故采石這道工序極為重要,不可本末倒置。端溪名坑,自古以來都以手工開采,勞動強度大,采石技術高,故有"端石一斤,價值千金"之說。因端溪石大多不抗震,硯石開采至今仍以手工開采為主,不能以機械代替。在開采硯石中,如看不清石壁,看不准石脈,就會浪費好硯材。特別是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巖,有時可能整壁石都不成材(石工謂之斷脈,即斷層),就得將它一塊塊地鑿下來,再根據石脈的走向尋找石源。石脈(石層)的走向一般是斜向下方,有時也會曲折蛇行,甚至要挖到深層才能找到。因此采石工必須掌握硯石生長的規律,順其自然,按部就班,從接縫處下鑿,盡量保住硯材的完整。采石工人所使用的工具要因地制宜,以鑿為主。這些刀具長短有異,大小不一,粗細不同,但每個石工必備三四十把,每天工作後都要修理或磨砺,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也。

2、維料制璞維料又稱選料制璞。開采出來的硯石並不是全部都可以作硯材,須經過篩選後,再將其分別等級。特別好的,純淨無瑕者為特級,稍次者為甲級,再次者為乙級。將有瑕疵的,有裂痕的,或爛石、石皮、頂板底板……統統去掉,剩下"石肉"。這個過程首先要懂得看石。憑實踐經驗,內行的維料石工能夠"看穿石",可以預測到表層看不到的石品花紋,如硯石的側面發現有石眼般的綠點,或綠色的翡翠帶,那麼鑿下去可能有石眼出現;硯石的兩側如果微呈白色,或白色的外圍有火捺包著,則可能隱藏魚腦凍或蕉葉白。硯工還要根據硯石的天然形狀用錘或鑿制成天然形、蛋形、長方形、方形、圓形、金鐘形、蘭亭式、太史式……等硯形硯式的硯璞。制璞者同樣必須懂得看石,因為要將硯石最好的地方留作墨堂。一方端硯石質的優劣都以墨堂之硯石作評價,鑒賞石品花紋亦放在墨堂之部分(石眼除外)。

3、設計設計的目的是將硯石中的瑕疵變成無瑕,以達到錦上添花的目的,增加其藝術價值,硯的設計要求"因石構圖,因材施藝",除了傳統硯形硯式外,還要充分利用天然石皮,匯集文學、歷史、繪畫、書法、金石於一體,可以說是將硯升華為一種綜合性藝術品的重要環節。

2、開璞:硯石在礦坑開采後,去掉"石皮",保留"石肉",然後按質分組的一道重要的工序。

4、雕刻端硯的雕刻是端硯制作過程中極其重要的工序。要使一塊天然樸實的硯石,成為一件精美的工藝品,就需要創作設計和雕刻的過程。這個過程處理得當是錦上添花,處理不當就會畫蛇添足甚至弄巧成拙。故雕刻藝人要對硯璞因材施藝,因石構圖,還要根據硯璞的石質,去粗存精,認真構思,並考慮題材、立意、構圖、形制以及雕刻技法如刀法、刀路。雕刻端硯要線條清晰,玲珑浮凸,一目了然。端硯雕刻主要有深刀(高深雕)與淺刀(低浮雕)雕刻,還有細刻、線刻,適當的通雕(镂空)。

采用什麼雕刻技法和刀法,要視題材和硯形、硯式而定。如要表現剛健豪放的多采取以深刀雕刻為主,適當穿插淺刀雕刻和細刻;要表現精致古樸、細膩含蓄的,則以淺刀雕刻、線刻、細刻為主。總之,細刻和線刻均屬"工精藝巧"之"工精"部分。細刻要求雕刻精細,准確,生動;線刻則要線條細膩、流暢,繁而不亂,繁簡得當。

5、配盒端硯雕刻完畢,必須配上名貴的木盒。硯盒起著防塵和保護硯石的作用,同時,硯盒本身也是一件藝術品、裝飾品。硯盒的用料很講究,名貴的用紫檀、酸枝、楠木等硬木。硯盒的造型一般按硯石形狀而定。自端硯問世以來,其盒底部都有"四腳",雜形和天然硯盒的"腳"稱"豹腳",長方形硯盒的"四腳"則要與盒形的四角線條相吻合,成為直角形的"腳"。硯盒之腳除了起裝飾作用外,更重要是從實用去考慮,使移動端硯或洗滌時方便。硯與盒必須吻合,同時要考慮到木盒的干濕度,可能會整體收縮,硯盒本身要稍比硯石四周寬些,以便於硯石取出洗滌。總之配上盒子,能使端硯顯得更加古樸凝重,更加名貴。

6、磨光硯石磨光的工序一般放在配盒之後。首先用油石加幼河砂粗磨,目的磨去鑿口、刀路,然後再用滑石、幼砂紙,最好是一千目的水磨砂紙反復磨滑,使硯台手感光滑為止。最後是"浸墨潤石",過一兩天後褪墨處理。硯石磨光的好壞,直接影響硯石的品質及使用的效果。人們在選擇端硯的時候,除了以水濕石察看石色,鑒賞石質和石品花紋外,還常用手按摸硯堂(所謂手感),看是否細膩,潤滑,這一切都與硯石的磨光有直接關系。

主要工具

1、采石工具

因采石環境而制,古代硯坑洞高約80厘米,采石工人只能蹲著、坐著或斜躺著采石。采石工具主要有:粗細不等的尖口鐵鑿、鐵筆、鐵錘、炮鑿、燈等。
2、雕刻工具

因硯石的硬度,雕刻技藝和題材需要而制。雕刻工具主要有:錘、鑿、鑿卡、木鑽、鋸、滑石、工夫台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前,工具多由采石工或硯匠自制,之後有專業生產。
 

一粒瘦花朵減肥片的減肥原理是什麼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