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如何沖泡鐵觀音最好?正文

如何沖泡鐵觀音最好?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首選哪種水?水溫多少?

 
1白鶴沐浴(洗杯):用開水洗淨茶具
2烏龍入宮(落茶):把鐵觀音茶放入茶具,放茶量約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3懸壺高沖(沖茶):把滾開的水提高沖入茶壺或蓋瓯,使茶葉轉動;
4春風拂面(刮泡沫):用壺蓋或瓯蓋輕輕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潔淨;
5關公巡城(倒茶):把泡一,二分鐘後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並列的茶杯裡;
6韓信點兵(點茶):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裡;
7鑒嘗湯色(看茶):觀嘗杯中茶水的顏色
 

 
鐵觀音首先的水肯定是山泉,水溫最好是100°。。。

 鐵觀音是功夫茶,泡起來比較有技巧。。。
有18到工序。。。
具體可以到
http://www.shangditea.com
看看
 
烏龍茶是我國六大茶類之一,稱為特種茶,故被譽為我國茶業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香漂四海,飲譽五洲。它具有紅茶之甘醇、綠茶之鮮爽和花茶之芳香,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品飲烏龍茶不僅可以生津止渴,而且是一種藝術享受。

那麼,怎樣泡飲烏龍茶才能品嘗到它的天真味和聖妙香,達到藝術享受的境界呢?這就必須掌握烏龍茶泡飲技藝三個要素,即泡茶用水、泡茶器具和泡飲技藝,並掌握“水以石泉為佳,爐以炭火為妙,茶具以小為上”的原則。

一、泡茶用水

自古以來,善於飲茶的人,都把名茶與好水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相提並論,加以品嘗。茶與水的關系猶如紅花與綠葉。“魚得水活躍,茶靠水沖泡”。名貴的茶,沒有甘美的水來沖泡,就難以發揮獨特的香、味,所以宋代王安石有“水甘茶串香”之句,李中也有“泉美茶香異”之說。水有泉水、河水、井水、湖水、雨水、雪水和自來水等,各種水質不同,泡出來的茶就不一樣。《茶經》論水,稱“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頗有道理。一般說,山泉水、雨雪水為“軟水”,河水、井水、自來水為“硬水”。如能取泉水、溪水等流動的天然“軟水”來泡茶是最為理想。其次,沒有污染的井水、自來水也可以。總之,泡茶用水要求水源沒有病源體污染,沒有工業污染,水的感官性狀良好,即無色、無臭、透明、無異味、無懸浮物,舌嘗有清涼甜潤的感覺,水的ph值為中性7,煮沸後永久硬度不超過8度,這樣的水就適用於泡茶。

二、泡茶器具

名茶與茶具總是珠聯璧合的。范仲俺的“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阪中翠濤起”;梅堯臣的“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華”,都是用贊譽茶具的珍奇來烘托佳茗的優美。歷史上品飲烏龍茶的茶具十分考究,備有一套小巧精致的茶具,稱為“茶房四寶”,即潮汕爐--廣東潮州、汕頭出產的陶磁風爐或白鐵皮風爐;玉書碨--扁形薄磁的開水壺,容水量約250毫升;孟臣罐--江西宜興產的用紫砂制成的小茶壺,容水量約50毫升;若琛瓯--江西景德鎮產的白色小瓷杯,一套四只,每只容水量約5毫升。當今泡飲烏龍茶的茶具仍然脫離不了這“茶房四寶”,只是有所變化,更趨實用化、方便化。目前普遍使用的“茶房四寶”有小電爐、鋼質開水壺(也有電爐與開水壺配套稱為“隨手泡”)、鋼質茶盤(或塑料茶盤),“白瓷蓋碗”(鐘形,高5.5厘米,口徑8.2厘米,底徑4.5厘米;這種蓋碗放茶葉、嗅香氣、沖開水、倒茶渣都很方便)和小茶杯,這樣才具備泡飲烏龍茶的條件。

三、泡飲技藝

烏龍茶的泡飲具有獨特的技藝,在泡飲的過程中也別有一番情趣。其泡飲技藝共有8道程序。

首先是燒開水,水溫以“一沸水”(即剛滾開水)為宜。水燒開時,要把蓋碗(或茶壺)、茶杯淋洗一遍,這樣既衛生又能加溫,然後把烏龍茶放入蓋碗(或茶壺)裡。用茶量蓋碗為5-10克,茶壺視大小而定,小茶壺約占茶壺容量的四五分,中茶壺約占三四分,大茶壺約占二三分。這些動作包含著三道程序,即“山泉初沸”、“白鶴沐浴”和“烏龍入宮”。

接著提起開水壺,自高處往蓋碗或茶壺口邊沖入,使碗(壺)裡茶葉旋轉,促使茶葉露香;開水沖滿後,立即蓋上碗(壺)蓋,稍候片刻,用碗(壺)蓋輕輕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茶葉清新潔淨。這是第四、五道程序,稱為“懸壺高沖”、“春風拂面”。

泡一二分鐘後(泡的時間要適當,太短,色香味出不來;太長,會產生苦澀味),用拇、中兩指緊夾蓋碗,食指壓住碗蓋,把茶水依次巡回斟入並列的小茶杯裡。斟茶時應低行,以免散香失味。斟到最後碗底最濃部分,要均勻地一點一點滴到各茶杯裡。這樣,達到濃淡均勻,香醇一致,也蘊含著主人的深情厚意。這是第六、七道程序,叫做“關公巡城”、“韓信點兵”。

茶水一經斟入杯裡,應乘熱細吸,以免影響色香味。吸飲時,先嗅其香,後嘗其味,邊啜邊嗅,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喉底回甘,神清氣爽,心曠神怡。這是第八道程序,稱為“品啜甘霖”。

沖第二遍茶時,仍要用開水燙杯,泡二三分鐘後斟茶。接下去沖第三遍、第四遍......泡飲程序基本一樣,只是泡茶的時間逐道加長些,但要根據茶的品質優劣而定,好的烏龍茶如鐵觀音,沖泡七八遍仍有余香。

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雖然已經加快,如能在工作之余,閒暇之隙,沿習傳統,品飲佳著,不僅可以調適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而且還可以陶冶情操,增加無限的生活樂趣,達到絕妙的藝術享受。
 
明代的許次疏在《茶疏》中說:“茶滋於水蘊於器,湯成於火,四者相連,缺一不可”。茶、水、器、火四者,環環相扣,這和我們談的如何泡好茶正好相呼應。泡茶看似容易,將茶置於壺內,注熱水,待片刻,再倒出來,就完成了“泡茶”!表面看來,鐵觀音茶就如上述的分解動作,就可得好茶湯!然而,靜心觀茶、識茶,鑽研茶的特質,才是泡好茶的第一步!在上述文字記載之外,實際泡茶過程中,以及面對不同茶葉和茶器時更仔細分辨,才得好茶湯滋味。
 安溪鐵觀音茶的泡飲方法別具一格,自成一家。首先,必須嚴把用水,茶具,沖泡三道關。“水以石泉為佳,爐以炭火為妙,茶具以小為上”,意思就是水以山泉水最好,茶具以小巧方便為佳,如果用炭火來燒水那是最好不過。
 沖泡按其程序可分為八道:
 1白鶴沐浴(洗杯):用開水洗淨茶具
 2烏龍入宮(落茶):把鐵觀音茶放入茶具,放茶量約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3懸壺高沖(沖茶):把滾開的水提高沖入茶壺或蓋瓯,使茶葉轉動;
 4春風拂面(刮泡沫):用壺蓋或瓯蓋輕輕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潔淨;
 5關公巡城(倒茶):把泡一,二分鐘後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並列的茶杯裡;
 6韓信點兵(點茶):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裡;
 7鑒嘗湯色(看茶):觀嘗杯中茶水的顏色
 8品啜甘霖(喝茶):乘熱細綴,先聞其香,後嘗其味,邊啜邊聞,淺斟細飲。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喉底回甘,心曠神怡,別有情趣。
 習茶技藝五、習茶:
 對於沖泡藝術而言,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講究理趣並存的程序,講究形神兼備。茶的沖泡程序可分為:備茶、賞茶、置茶、沖泡、奉茶、品茶、續水、收具。
鐵觀音泡法:

明代的許次疏在《茶疏》中說:“茶滋於水蘊於器,湯成於火,四者相連,缺一不可”。茶、水、器、火四者,環環相扣,這和我們談的如何泡好茶正好相呼應。

泡茶看似容易,將茶置於壺內,注熱水,待片刻,再倒出來,就完成了“泡茶”!表面看來,鐵觀音茶就如上述的分解動作,就可得好茶湯!然而,靜心觀茶、識茶,鑽研茶的特質,才是泡好茶的第一步!我個人鑽研品茗泡茶,在上述文字記載之外,實際泡茶過程中,以及面對不同茶葉和茶器時更仔細分辨,才得好茶湯滋味。
 
其一,由於鐵觀音有其特殊的香氣和“皇口”,因此,要求沖泡的水必須是處於正滾開時,才能使熱氣將香氣和“皇”氣裹夾上來。當然質優的鐵觀音也有一字的底香的,那就是當你喝了涼的優質鐵觀音後,口腔照樣有股清香保持著。
其二,泡茶的蓋瓷杯、所放茶葉數量必須相稱。原來家庭沖泡用壺,如今為了方便用蓋杯,但不宜采用宜興陶質壺或蓋杯,那是由於陶質壺的透氣性和吸附性,會使茶味失真。
其三,一般是隨泡隨沖,質量一般的鐵觀音不宜長時間浸泡。只有質優的鐵觀音才可以浸泡,但其湯的質量也會有所改變。沖泡的時間必須掌握得恰到好處。必須處理好“杯、茶量、溫度(水和氣溫)、時間”三者的關系,目的是讓沖泡出來的茶湯的質量最佳。一樣是7克蓋杯和7克量茶,不同的茶的沖泡時間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及時調整沖泡時間。一個現象,在茶店裡,店員泡的茶為什麼比自己泡的好?就是這個原因。隨便再講件事:我的一位做茶生意的朋友告訴我,他們到茶農家收購茶葉時,往往是抓一把茶葉,在偷偷地捏碎後再放入茶壺裡沖泡。由於茶農在制茶時是通宵達旦的,第二天早上賣茶時已經是精疲力盡,自己味覺、嗅覺都不太靈光了。茶葉捏碎後,無形中縮少了體積(小茶壺就能多放茶葉了),要是再拖長沖泡的時間,那沖出來的茶一定是既苦又澀,這個時候再來砍價就是最佳的時機了。
其四,鐵觀音雖然講究飲時的滋味,但更注重飲完後一段時間的回甘(就是所謂的韻)。優質鐵觀音,當你飲後,是一定會打嗝的。但打嗝的出現時間各人是不同的,常飲者、茶質量次一點的出現的時間會遲些。
 
鐵觀音的泡法主要分有潮汕泡法、台灣泡法、安溪泡法和大眾簡便泡法~
  泡法雖然很多,但是水溫高(100度沸水)這一要求和洗茶的程序確都是一樣的~
  至於茶具,大眾簡便泡法只需一個飄逸杯和品茗杯。
  潮汕泡法、安溪泡法、台灣泡法,蓋碗或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茶盤、茶巾、杯墊、茶荷、水盂還有茶道具(也叫茶道六用,以茶筒、茶夾、茶漏、茶匙、茶則、茶針組成)。
 
日常沖飽鐵觀音畢竟不同於茶藝表演,網上很多有關於鐵觀音的沖飽方法都是轉載於茶藝表演的過程,既看不懂,又不實用。我把我們日常最沖飽鐵觀音的方法整理一下,供鐵觀音愛好者參考。
1、用煤氣灶、隨手泡、電磁爐等工具先燒開水,要即燒即泡。因為泡茶要求溫度要高,一般要100度,而且泡鐵觀音水質一定要好。可用井水、桶裝水、山泉水或礦泉水。絕對不用城市裡的自來水。水質越好,則泡出的效果也越好。如果用熱水瓶裡的水效果也是大打折扣,我們都是即燒即泡的。很多學術文章說泡茶最好用80度的水,一定是泡不出味道的。沒有一個懂鐵觀音的人會這樣做的

2、准備泡茶工具最實用的不銹鋼茶池,純白瓷茶具,最中間的為蓋碗,我們這邊也稱“悶瓯”,也有的稱“介碗”,一般采用中號的,口徑75mm,剛好泡標准的7克飽。還有小茶杯,僅這些也可以。講究的還有茶海(右邊的白瓷容器),茶濾(彈簧架上那個透明的小東西)與茶海配合使用,還有小夾子。我們這裡有98%以上的人用這是這些工具。白色的瓷茶具可很好的觀察茶葉的顏色,千萬別選那些花花綠綠的。有文章說最好采用陶制的茶具,但只要是懂茶的人很少會用陶制的。開水開後把這些茶具燙洗一遍。

3、把茶葉放入蓋碗中。

4、沖入滾燙的開水,並倒掉一遍。目的是去除茶葉裡面的一些灰塵等雜質,起到一個講究衛生的作用。

5、再沖入開水,蓋上蓋悶一會兒,時間可自己掌握,想別濃點就多等會兒。接下來可開蓋聞香。杯蓋的香氣是茶葉質量的重要一個方面。

6、聞後把茶湯倒在茶海裡,茶海上放茶濾,起過濾雜質的作用。也可直接倒在小杯裡。

7、把茶海裡的茶湯倒在小茶杯裡,再鑒賞茶湯的顏色。

8、用夾子夾茶杯送到客人前。

9、最後鑒賞茶湯的氣味、口感等。品飲茶水。

10、接下去的第二泡、第三泡依上面的方法

[1] [2] [3] 下一页

美的烤箱mt10ah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