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人的三分之一,癌症的罹患率是一般人的一半。而且,素食還能起到食療的功效。 吃出美麗來。用素食方法來減肥相當有效,素食能使血液變為微鹼性,促進新陳代謝活動,從而把蓄積體內的脂肪及糖分燃燒掉,達到自然減肥的目的。經常素食者全身充滿生氣,髒腑器官功能活潑,皮膚顯得柔嫩、光滑、紅潤,吃素堪稱是種由內而外的美容法。 吃出聰明來。食素者自我感覺往往很清爽,似乎人也變得更聰明了。事實,這並非只是心理暗示的結果,而是有科學根據的。因為讓大腦細胞活躍起來的養分主要是麸酸,其次是維生素b,而谷類、豆類等素菜是麸酸和維生素b的“富礦”,一日三餐從“富礦”裡汲取能量,可以增強人的智慧和判斷力,使人容易放松及提高專注力。 出文化來。素食,表現出了回歸自然、回歸健康和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返樸歸真的文化理念。吃素,除了能獲取天然純淨的均衡營養外,還能額外地體驗到擺脫了都市的喧囂和欲望的愉悅。 吃出經濟效率來。通常情況下,素食要比葷食便宜得多,也很少有用素食做成的“大菜”。所以,食素就不必為生猛“大菜”而買單,為錢包減負,食素不亦樂乎。 果想通過素食來減肥,就應注意以天然素食為主,而不是我們在市場上所見到的精制加工過的白面、即食面、蛋糕等易消化的食物。天然素食包括天然谷物、全麥粉制品、豆類、綠色或黃色的蔬菜等等。對含糖量高及高脂的天然素食要有節制性地食用。吃慣肉類者剛開始素食減肥時,別急於求成,可循序漸進,從每餐嘗試吃兩碟素菜開始,等適應後再逐漸減少肉類及精制食物,慢慢地轉向以天然素食為主。 素食者在烹饪中要特別注意控制膳食總能量,特別是糖、烹調油的攝入量,盡量少吃甜食,烹調清淡。 好像得因人而異 概述】 素食主義是一種飲食的文化,實踐這種飲食文化的人稱為素食主義者,這些人不食用來自動物身上各部分所制成的食物,包括動物油、動物膠。世界各國或不同文化下的素食主義有所不同,有些素食主義者可食用蜂蜜、奶類和蛋類,有些則否。素食,表現出了回歸自然、回歸健康和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返樸歸真的文化理念。吃素,除了能獲取天然純淨的均衡營養外,還能額外地體驗到擺脫了都市的喧囂和欲望的愉悅。在美國有1/10人口、英國有1/6人口已經或正在考慮成為素食者。悄然傳播的素食文化,使得素食越來越成為一個全球時尚的標簽。素食,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環保、健康生活方式。 其中,最為著名的素食主義者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編輯本段]【素食主義的多樣性】 嚴守素食主義者 避免食用所有由動物制成的食品,例如蛋、奶類、奶酪和蜂蜜,除了食物之外,嚴守素食主義者也不使用動物制成的商品,例如皮革、皮草和含動物性成份的化妝品。 奶蛋素素食主義者(ovo-lacto) 不食肉素食主義者會食用部分動物制成的食品,如蛋和奶類。有些不食肉素食主義者是因為道德的因素,所以會拒食起司、蛋類這些以工廠化生產出來的食品。 奶素(lacto),這類素食主義者不吃肉,但會食用奶類和其相關產品,像是奶酪、奶油或酸奶。 蛋素(ovo-),和奶素素食主義者相似,可食用蛋類和其相關產品。 長壽健康飲食法的食物主要是谷類和豆類,包括食果實主義(fructariansim) 生食主義(rawfoodism) 這種食用方法是將所有食物保持在天然狀態,即使加熱也不超過攝氏47℃。生食主義者認為烹調會致使食物中的酵素或營養被破壞。有些生食主義者叫作活化生食主義者,在食用種子類食物前,會將食物浸泡在水中,使其酵素活化。有些生食主義者的精神與食果實主義者相似,有些生食主義者僅食用有機食物。 食果實主義 僅食用水果和果汁或其他植物果實。 部分肉食主義 這類的人可能基於健康、道德或信仰,不食用某些肉類,像是不食牛、羊、豬等哺乳動物的紅肉是最普遍的類型,這些人會食用部分禽類和海鮮。這不是傳統的素食主義,而是介於半素食主義之間。 自由的素食主義 這類的人主要是以素食為主,偶爾會食用肉類。 苦行式素食主義 這類人為堅定心中的信念,以苦行的方式進行素食,不僅戒蛋,牛奶,甚至戒大豆,食鹽。代表人物:甘地。 [編輯本段]【食素的原因】 宗教 世界上許多素食者都是基於宗教的因素而食素。 佛教主張不殺生,佛教《涅經》:“佛說:吃肉的人斷大慈悲種子”。另外在佛教的《楞嚴經》中還有永斷五辛的說法,五辛是蔥、蒜、洋蔥、韭菜及興渠,在佛教中認為去除五辛之後才是真正的素食,中國佛教可以食用奶制品,但不食蛋。雖然酒為谷類或水果制成,但因為喝酒會亂性,故不可食用。 基督教在舊約的創世紀(9:3)中提到,“凡活著的動物,都可以做你們的食物,這一切我都賜給你們,如同蔬菜一樣。”,(9:4)中提到“唯獨動物的肉帶著血你們不得吃!”,教會中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亦主張吃素。他們在台灣的教會還生產了不少高質素和口感的素肉、素腸等,使會眾從肉食過度到素食的過程更輕松。 非宗教因素 部分人會因為內心修養,熱愛動物,熱愛生命等因素而素食. 如:部分人看到血腥殺戮動物的場面,感覺殘忍.或被動物之間的情感所感動.或擁有博愛的內心修養而吃素 有些人會因為傳染病等環境因素、道德因素、保護動物、健康、減重等原因而吃素。 著名例子有因飼料污染造成牛肉引起cjd,而拒食肉類的行動。 對於出於道德的素食主義者並不是單單的由於對於殺戮動物的反感,而更是出於對於動物生存權利的道德關照。正如彼得.辛格的《動物解放》裡所說,工廠化的養殖方式剝奪了動物自在生活的權力同時帶來一系列痛苦,這裡用自在而不是自由,是因為食用動物的宿命如此,不可能擁有自由生活的權力。但是大多數的動物權益保護者都同意這些動物應當擁有生前自在生活的權力,其基本的生存需求必須得到滿足,但是工廠化的養殖方式是這種情況無法實現。於是基於動物權益的素食主義產生,其基本的原則是不食用生前基本生存需求受到人為制約的動物,當然由於這些必須相關的調查作為基礎,但是往往難以實現。於是保守的做法是類似於一般的素食行為,不過由於其原則的界定,這類素食者對於魚類及其他水生動物並不排斥,因為對於水生動物而言,即便是人為的養殖,其基本的生存需求和自在生活的權力還是可以得到保證的。 [編輯本段]素食主義的歷史 西方 素食主義最早源自古印度的宗教,哲學傳統,地中海東部的文明也是一個來源,但兩者關系並不大。世界范圍內的傳播也只是現代的事情。 古希臘,羅馬 荷馬和希羅多德都在作品中提到過只吃水果的自然人。迪奧多爾也描述過埃塞俄比亞的素食民族,其中包括食根者,食麻者,和食樹芽者,並把這些和一種和平的生活方式對應起來。這些在同時期還可以見到的描述是如稗官野史一般的。但無論如何,古希臘早期的這些觀點是值得注意的。 天主教時期 在天主教早期的聖徒時代,許多人對肉類帶來的不潔心懷恐懼。在稍後的一段時間內和中世紀,許多神職人員和隱士出於禁欲主義放棄食用肉類。 中世紀及新時代的早期 就算是中世紀的新宗教也把放棄肉類看作是苦行的一部分。這也是區別教徒和教義規定的正統苦行僧的標准。聖方濟各雖然把動物看作他們信仰世界的一部分,但是他們對素食主義既不實行,也不宣傳。 十九世紀 英格蘭人顯示了對於實行和宣傳素食最強的傾向(時至今日仍是這樣)。從18世紀開始,在英國就已經出現了與清教徒很接近的以素食為表現形式的苦行。1801年第一個素食協會在倫敦成立,英格蘭其他城市紛紛緊隨其後。19世紀出於道德因素的素食主義代言人是詩人雪萊。1847年他創立了“素食社會”組織。英國公眾中素食主義的典型代表是蕭伯納。托爾斯泰也是個著名素食者。 二十世紀以來 1908年,國際素食聯盟成立。 中國傳統素食主義 相傳,成湯滅夏桀於乙卯日,武王滅商纣於甲子日,之後歷代為避免重蹈覆轍,便於這些日子齋戒,修養心性,初一到十五茹素遂成為習俗。 《禮記》中雲:“逢子卯,稷食菜羹。”《周禮》中雲:“大喪,則不舉。”“不舉”作“不殺牲食肉”解。 另有處於長生不老及成仙目的的茹素。 《呂氏春秋》曰:“肥肉厚酒,務以自強,名之曰爛腸之食。”“味眾珍則胃充,胃充則中大鞔,中大鞔而氣不達,以此長生可得乎。”《論衡•道虛篇》曰:“食精身輕,故能神仙。若士者食蛤蜊之肉,與庸民同食,無精輕之驗,安能縱體而上天?” 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發明豆腐,是中國的素食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 ●為什麼要吃全素?
http://www.veganoutreach.org/whyvegan/chinese/
出處:國際素食協會(網址 http://www.ivu.org/ )之“中文文章目錄”
國際素食協會(ivu)簡介:
1908年在德國的德累斯頓(dresden),召開了第一次世界素食大會,並於同時成立了國際素食協會(theinternationalvegetarianunion,縮寫ivu)。自此以後,歷屆國際素食大會,由國際素食協會組織相繼在世界各地召開。
國際素食協會是一個非贏利的國際組織,其宗旨是在世界范圍內推行素食主義,成員為世界各地的素食團體。國際素食協會接受任何主要宗旨為倡導素食主義,且授權負責人是素食者的非贏利組織。國際素食協會的贊助者可以是任何認同國際素食協會宗旨和目標的個人,家庭或組織。贊助者可以是素食者,也可以不是素食者。
國際素食協會對於素食主義的正式定義是:素食主義,包括嚴格素食主義,被定義為一種戒食肉、家禽或魚及其副產品的行為,有時也戒食或不戒食奶制品和蛋類。
協會會員通過參加歷屆的世界素食大會來領導ivu的活動。非會議期間,國際理事會將承擔ivu的日常工作,其成員由歷屆大會通過選舉產生。
目前,國際素食協會的成員數量大約為110個左右,歐美地區的占大約2/3,亞洲地區有約十幾個,中國有2個,一個是香港的嚴格素食協會,另一個是新注冊的北京國際素食俱樂部。國際素食協會的總部設在英國,各個大陸都有一名負責地區事務的秘書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