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血、鴨血、雞血等,大多性平涼,清熱解毒,所以對肺、腸胃等髒器有一定的“清潔”作用,但最主要的作用還是補血。一是因為血制品中鐵含量豐富,另一方面,因為是動物血,人體對它的吸收率很好。
正因為血制品的補血功能出眾,北京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唐博祥介紹,很多中醫古籍中都有婦女經期潮熱、血虛發熱時吃血制品的建議。
一般情況下,老人、小孩、孕婦等各類人群都可以食用血制品,幾乎沒有禁忌,但也不宜大量食用。一周食用血制品不宜超過兩次,每次食用量最好不要超過100克。
膳食中的鐵主要分為動物性食品中的血紅素鐵和植物性食品中的非血紅素鐵兩種。含鐵豐富的動物性食物包括:各種動物瘦肉、動物肝髒、動物血、蛋黃等。植物性食物包括蔬菜中的黑木耳、海帶、芹菜、韭菜、菠菜等。雖然動物性食品中的鐵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但如果單純地為了補鐵而增加如各種肉類、動物肝髒等的比重,又會增加膳食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量。因此,動物血是補充鐵元素既經濟安全,又營養豐富的食品。如豬血制成的血豆腐每100克含鐵8.7毫克,每天吃2兩血豆腐加上其它膳食中含有的鐵,就能滿足全天鐵的攝入量,而100克蛋黃和100克豬瘦肉中鐵的含量分別為6.5毫克和1.5毫克,均低於豬血,而膽固醇和脂肪的含量又高於豬血,因此選擇吃血豆腐是補鐵更佳。
參考文獻: 百度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