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香腸是怎麼做的?配料都有哪些?比例是怎麼樣的? 制作香腸的方法
香腸的特點是香味濃郁,肉質緊密,瘦肉不老,肥肉不膩,吃起來很可口。
選料並配方
加工香腸一般用豬肉,尤其是豬的後腿和前夾心肉為最好。因為這兩處的肉瘦,而且質緊。加工香腸用的瘦肉和肥肉的比例一般是:瘦肉占70—80%,肥肉占20—30%。肉選好後,要切成長6.5厘米、寬、厚各1.6厘米的條子或者長、寬、厚各1.6厘米的肉塊。加工香腸還需要白糖、味精、黃酒或白灑、精鹽以及用生姜搾的汁。如果有條件,還要用陳皮、丁香、八角、花椒、肉桂等上等佐料。此外,還要有硝水。
配方是加工香腸的關鍵環節。以10公斤肉為例,要配上400克白糖,30克味精,200—300克白酒或黃酒,300—400克精鹽,600克生姜搾出的汁。此外,還可以配上陳皮、丁香、八角、花椒、肉桂等各30克左右,外加20克硝水。料配好後,要用手反復攪拌,使肉和配料充分拌勻。間隔1小時左右,待配料入肉後便可以灌制。
灌制與烘烤
家庭灌制香腸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雙人操作,一人撐開腸衣口,一人用手一點一點地把肉料往裡塞。另一種是單人操作,可用一只小漏斗,插進腸衣,一手捏緊,一手往下填肉料。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必須灌一段,用手從上往下抹一段,讓肉料擠緊些,消除空隙。要特別注意的是,手向下抹時,用力不要過猛,以防導致衣腸破裂。
灌好的香腸需進行烘烤。要用磚頭砌成一間高2米、長、寬各4米的簡易烘房,裡面放上3—4個煤火爐。然後,把灌好的香腸串在竹竿上(要注意香腸與香腸之間要有1.6厘米左右空隙)送進烘房烘烤。
烘烤香腸,用火很講究。先用文火慢熏,5、6個小時以後,再把爐火燒旺,用急火烘烤。烘烤約20個小時左右。香腸達到八成干時,再移到烘房外面晾曬。如果連續晴天,晾曬10—12天後,再移到室內風干,一般25天左右就行了。如果在晾曬香腸過程中,出陰雨天,還要把香腸拿到烘房裡適當烘烤,再移入室內風干。這樣,可以保持香腸的味道鮮美。
保管方法
加工好的香腸,如果短期貯存,只要掛在室內,經常注意打開門窗風透氣就行了。這樣可以保管60天左右。如果貯存時間較長,可把香腸裝進較深的缸裡,方法是:在缸內倒放一只竹籃,使香腸架空,便於透氣。每放一層香腸,要用噴霧器噴一次酒。裝好後,在缸上加蓋、封實,並放在陰涼通氣的地方。這樣,可以使香腸保存4—6個月,風味不變。 味覺異常辨病 俗話說,“鼻聞香臭,舌嘗五味”。酸、甜、苦、辣、鹹五味的信息,是靠舌面上密布的細小乳頭,稱為舌蕾的味覺細胞來傳遞的,再經大腦皮質味覺中樞產生興奮,由反饋環路神經體液系統完成整個味的分析活動。但是有的人在進食時,口中會有異味感,或者不進食口腔內也覺得有異常味道。這常常提示可能得了某種疾病。 (一)口苦 口苦,是指口中有苦味。多見於急性炎症,以肝、膽炎症為主,這常與膽汁的代謝有關。口苦還可見於癌症。美國醫學家德維斯醫生還發現,癌症病人喪失對甜味食物的味覺,而對食物發苦的感覺與日俱增,這與病人舌部血液循環障礙和唾液內成分改變有關。中醫認為,口感苦者,常兼有頭痛眩暈、面紅眼赤、性急易怒、大便干結、舌質偏紅、苔薄黃、脈象弦數等症,多為肝、膽有熱所致;口苦者,常兼有寒熱往來,心煩喜嘔、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食、小便赤黃等症,多為膽熱上蒸所致。 (二)口甜 口甜,指口中自覺有甜味,又稱“口甘”。此時即使飲白開水亦覺甜,或甜而帶酸。口甜常見於消化系統功能紊亂或糖尿病患者,前者是因為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引起各種消化酶的分泌異常,尤其是唾液中的澱粉酶含量增加而感覺口甜,後者則由於血糖增高,唾液內糖分亦增高,覺得口中發甜。中醫認為,口甜多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臨床上分為脾胃熱蒸口甜和脾胃氣陰兩慮口甜,前者多因過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內熱或外感邪熱蘊積於脾胃所致,表現為口甜而渴、喜飲水、多食易饑,或唇舌生瘡、大便干結、舌紅苔燥、脈數有力等;後者多由年老或久病傷及脾胃,導致氣陰兩傷、虛熱內生、脾津受灼所致,表現為口甜口干而飲水不多、氣短體倦、不思飲食、皖腹作脹、大便時干時軟。 (三)口鹹 口鹹,是自覺口中有鹹味,猶如口中含鹽粒一般,多見於慢性咽喉炎、慢性腎炎、神經官能症或口腔潰瘍。中醫認為,口鹹多為腎虛所致。如伴有腰膝酸軟、頭昏耳鳴、五心煩熱、盜汗遺精、苔少、脈細數等症狀,屬腎陰虧損,虛火上炎,稱之為“腎陰虛口鹹”;若兼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夜尿頻長、陽痿帶下、舌胖脈沉細等症,屬腎陽不足,腎液上乘,稱之為“腎陽虎口鹹”。 (四)口酸 口酸,是口中自覺有酸味,多見於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中醫認為,口酸多為肝膽之熱侵脾所致,常伴有胸悶脅痛,惡心、食後腹脹、舌苔薄黃、脈弦等症狀。 (五)口辣 口辣,是口中自覺有辛辣味或舌體麻辣感。常見於高血壓、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征及長期低熱者。因為辣味是鹹味、熱覺及痛覺的綜合感覺,所以自覺口辣的病人舌溫可能偏高,口辣的病人舌粘膜對濤逗屯淳醵冀廈舾小v幸餃銜诶倍辔穩熔帳⒒蛭富鹕涎姿隆30橛鋅人浴⒖┨禱瞥怼⑸嗵ρ』頻戎⒆礎? (六)口淡 口淡,指口中味覺減遲、自覺口內發淡而無法嘗出飲食滋味,多見於炎症的初起或消退期,而以腸炎、痢疾以及其他消化系統疾病為多見,還見於大手術後的恢復階段;內分泌疾病及長期發熱的消耗性疾病、營養不良、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鋅的缺乏、蛋白質及熱量攝入不足的病人,也常有口淡感,因為這類疾病可使舌味蕾敏感度下降而造成口淡無味。另外,口淡無味、味覺減弱甚至消失,還是癌症病人的特征之一。因此,中老年人發生原因不明的味覺突然減弱或消失時,要高度警惕癌症的可能。當然,這要同老年人味蕾退化、牙齒殘缺不全(即使裝了假牙,也因颌骨有不同程度的萎縮)使咀嚼不充分,甚至囫囵吞咽,食物不能和味蕾充分接觸導致食不知昧的情況區別開來。中醫認為,口淡無味,飲食不香,多屬病後脾胃虛弱,運化失健。常伴有食欲不振、四肢無力、胸皖脹滿、舌淡苔白等症狀。 (七)口澀 口澀,指口中自覺有一股澀味,常見於神經官能症或通宵未眠者,一般只要調整好睡眠時間,必要時用點鎮靜劑即可消除口澀。但須注意,有些惡性腫瘤,尤其到晚期,多有味覺苦澀。 (八)口香 口香,指口中自覺有一股香味,如水果香味,多見於糖尿病(消渴症)的重症。應即刻進醫院檢查,明確診斷,進行治療。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通過味覺這個窗口來辨別和觀察健康狀況。但是,在分析味覺異常與疾病的關系時,還必須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味覺變異常與年齡、性別、情緒、溫度等因素有關,只有排除這些因素後,才能將它與疾病聯系起來。例如,味覺的靈敏程度固人而異,兒童比成人強,青年比老年強,女性比男性強;同一個人,晚上比早晨強。情緒與味覺亦有關系,在憤怒、恐懼、焦慮、悲傷,或疲勞時,味覺會降低;較長時間的饑餓會使味覺暫時失靈,對食物的味感差;溫度對味覺也有影響,在20—30℃之間人們的味覺靈敏度最高。此外,吸煙或過量飲酒,睡眠不足等,也會導致味覺異常。 第二,味覺異常有時與口腔衛生不良或味蕾受外界物質的暫時作用而發生的味覺變異有關。這些不屬於味覺變異的范圍。如有些牙膏中含有硫酸十二酯鈉可使桔汁中的酸味嘗起來是甜味。四環素藥片在嚼碎後再吞服,舌面的苦味可變為金屬味而持續一段時間,即使用水漱口及刮舌苔等方法也不能去除。《百病自測秘 哪些病會妨礙老人的味覺? 在人類的舌頭上長有一種味蕾的結構,會品嘗甜、酸、苦、鹹、辣等多種味道。一些口腔內的疾病,例如口腔粘膜扁平苔藓、鵝口瘡、復發性口瘡等產生一系列疼痛、發癢等症狀,不但影響進食,同時也會妨礙味覺。 但是妨礙老人味覺最為明顯的並非是口腔本身疾病,而是全身性疾病,因為全身性疾病會引起舌苔的各種變化,而舌苔的厚膩、光剝等變化又與味覺休戚相關。例如一些感染性或消化不良性疾病,舌苔一般膩厚: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象腫瘤、貧血、結核等,舌苔偏向清薄,都會影響味覺。 老年人味蕾功能本身已開始衰退,所以受疾病影響更為明顯;一旦發生味覺障礙,應該從全身口腔疾病兩方面去找原因。 從味覺看健康 進食後,為何會有甜、酸、苦、鹹的感覺?這全靠味覺器官舌的功效。舌面上的味蕾,能感受到口腔內各種化學刺激,當食物的可溶性有味物質與味蕾接觸,味蕾裡的細胞纖毛就把感覺訊息傳送至大腦皮質中樞,於是產生味覺。若味覺異常,可能是體內潛藏疾病的信號。口淡 面對佳肴美食,也覺淡然無味,食欲欠佳。原因可能是外感不適,或是脾胃虛弱,運化不暢,以致不思飲食。此時宜健脾益氣。 口酸 即使沒有進食酸性食物亦自覺口中有酸味。這情況是因肝胃不和,或肝有郁火所致。患者可能有胃炎或消化性潰瘍,以致胃酸較正常為多。 口苦 人體惟一能產生苦味的器官是膽,若感到口苦,即肝膽出問題,通常是因肝膽有熱引致。《靈樞四時氣》:「膽液洩則口苦」。若經常進食燥熱的食物,會引致肝火上升,亦會燃燒體內津液,因而感到口苦。 經常熬夜或抽煙的人,早上醒來亦會感到口苦。 口甜 口中經常有甜味,多因濕熱積於脾所致。另外,消化系統功能紊亂,撓亂各種的分泌,唾液中澱粉含量增加,刺激舌致上味蕾,因而感到甜味。糖尿病者也有口甜的感覺,因為體內血糖增高,唾液中的糖份也增多,因而有甜味。 口鹹 多屬腎虛,是腎液上泛引致。
味覺異常與疾病(文章來源:(陳繼培))
味覺異常,是提示疾病的一種信息,應該引起醫生和患者本人的注意。 △口苦:臨床觀察口苦多見於肝膽熱證、腸胃熱證等;在現代醫學中則多為急性炎症的表現,而以肝膽疾病為多。這可能是膽汁排洩失常所致,癌症病人因甜味阈升高、苦味阈降低,吃甜的東西也會感到舌頭發苦。 △口淡:口淡多見於久病脾胃虛寒患者,外科大手術後病人食欲不振也會覺得口舌淡而無味。口淡在炎症感染中也常出現,但大多在疾病初起或消退期,前者為邪尚輕淺的表現,後者則屬邪退正虛之象,其意義與口苦顯然不同。腸炎、痢疾等消化系統疾病也常有口淡,辨證多屬腸胃濕濁或挾寒邪,雖屬實證,但要注意不宜用過苦寒涼性藥物。經臨床測定,嚴重的口淡患者,對甜、酸、苦、鹹諸味均不敏感,味覺阈出現普遍升高的現象。 △口甜:脾胃實熱、濕熱郁阻、肝脾痰火內蘊的病人口舌可有發甜的感覺,古人稱之為“脾熱口甘”。研究證明,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可致各種酶的分泌異常,唾液中澱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覺口甜。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內糖分亦增高,所以也常覺口舌發甜。 △口澀:當舌頭味覺細胞苦味阈降低,舌觸覺感受異常時,可出現口澀。肝膽郁熱傷陰或脾土衰敗的患者,常有口舌干澀或枯澀無味的感覺。嚴重的神經官能症或通宵不眠之後,唾液腺分泌減少,也可感到口舌枯燥而澀。各種癌症後期多有味覺苦澀,中醫認為是脾腎衰敗,氣血瘀結。 △口酸:中醫認為“肝熱則口酸”、“脾胃氣弱,木乘土位而口酸”,所以口酸以脾虛肝火偏旺者居多,常見於胃炎和消化性潰瘍,與胃酸過多有關。有人測定口酸患者的唾液,其中乳酸、磷酸酶、碳酸酐酶含量較正常人增高,ph偏於酸性反應。 △口鹹:口鹹以脾虛濕盛,腎虛火旺為多。因中醫認為“鹹為腎味”,臨床上常見於腎陰不足,腎火上浮的神經官能症、慢性咽喉炎急性發作的患者。有時測定口鹹患者的唾液,可見鈉、鉀、鈣、鎂的氯化物含量增多,ph偏於弱鹼性反應。 △口辣:口辣是鹹味、熱覺和痛覺的綜合。中醫辨證以腎陰不足、肝火偏旺為多,其次為肺虛痰熱;在高血壓、神經官能症、絕經期綜合征患者中時有所見。經測定,在室溫18℃—22℃時,正常人的舌溫大多在33℃—35℃,口辣患者舌溫偏高,有時可達36℃以上。此外,口辣患者的舌粘膜對鹹味和痛覺都較敏感。
味覺:疾病的“報警”信號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