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山蛙吃什麼正文

山蛙吃什麼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在夏季的時候,主要做好以下幾點:1.增加投餌量隨著溫度的升高,蛙食量增大,7-8月份達最高峰,投餌量也應逐漸增加,以避免飼養池發生弱肉強食的現象,此時的投餌量一般應達到蛙總體重的20%左右。2.加強水質管理夏季氣溫高,水質容易變壞。為保持蛙池水質的清新,應視水質情況,經常加注新水。3.做好遮蔭降溫工作最適宜蛙生長的溫度是18-28℃。因此,夏季應做好遮蔭降溫工作。可在池塘中培植些菱藕等水生植物,池塘邊栽種些葡萄、絲瓜等籐類植物,促使蛙快速生長。4.做好防逃工作夏季暴風雨多,蛙受驚後會爬越障壁或掘洞逃跑,因此在這種天氣要特別注意做好防逃工作。5.做好敵害的清除工作蛇、鼠、貓等都是蛙的天敵,這些天敵夏季活動特別猖獗,必須建立巡視制度並采取清除措施。6.做好防病工作夏季是蛙疾病的多發季節,每天要清洗飼料台,及時清除腐敗變質的餌料,每半個月用漂白粉全池消毒一次,使池水濃度達1ppm。一旦發現蛙得病,應及早采取治療措施,以防疾病蔓延。石蛙的學名稱棘胸蛙,又名山蛙,石雞,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諸省的深山密林的山澗溪流中,長期以來處於野生狀態。石蛙具有特異的生物學特性,在野生自然狀態下,喜歡有潮濕、安靜、少光、近水流、陰涼的山巖石壁下穴居,平時常伏於石穴洞口,並常共棲一處。其夜晚活動旺盛,大多是在晚間四出覓食。因它的視覺特殊,只能看到會動的飼料。主要喜食的動物體飼料是:蚯蚓、黃粉蟲、蠅蛆、泥鳅、小魚蝦及其它昆蟲。蝌蚪則喜食嫩綠的水生藻類植物。浙江農業大學園藝實驗場等歷經10多年的研究,已成功地突破了人工養殖的整套實用技術,現將人工養殖石蛙的主要技術要點介紹如下:一、環境條件的要求和蛙場設計建造選擇環境條件適宜的地方建蛙場是人工養殖石蛙成功的關鍵。按照石蛙的生長特性,蛙場應建在陰涼、安靜和有長年不干枯、沒有污染的山溪泉水,或有優質地下水的地方。水質優良是關鍵,要求水質ph值在6-7.5之間,中性偏酸,並且水中溶氧量較高。生長最適溫度為12-25℃,最低溫度零下5℃以上,最高溫度在38℃以下。養蛙池以室內養殖為好,農村可充分利用閒置舊房室內建池養殖,也可利用平坦場地搭建簡易房建池養殖。主要考慮進排水方便,夏天通風陰涼,冬天保溫、保暖。盡量避免強光照射,以散射光為宜。養殖池分三種類型建造:(1)種蛙池:面積一般為2-3平方米為宜,池高0.8米,池內水陸面積比為2:1,池內鋪鵝卵石。(2)繁殖卵化池:面積為1平方米左右,池高0.6米,水深5-10厘米,水陸比為1:0。(3)幼蛙、成蛙池:面積5-8平方米為宜,水深一般為10-15厘米,水陸比為1:2,池內鋪設3-5厘米大的小石子。各種池均以長方形為好,池底應裡高外低,以利清池排水。其中,種蛙池和幼蛙池的池底坡度高差在20厘米左右,並高有進水口、排水口、溢水口。池頂用小孔不銹鋼鍍鋅紗網覆蓋,以防天敵危害和石蛙逃遁。新砌的養殖池需浸泡20天以上,並多次清洗才可使用。二、各生長期的飼養管理技術1、蝌蚪期的管理:同一個蝌蚪飼養池內應放養日齡基本相同,大小規格相近的蝌蚪,這樣,小蝌蚪生長發育均勻,同時防止發生大吃小的現象。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200-300尾為宜。保持水質清新、溶氧量高,以微流水為好。水溫溫差不超過±5℃,要勤沖洗池內雜物。蝌蚪的飼料以人工配制為主,前期以熟蛋黃和豆漿為主。中後期以麥麸、米糠、玉米粉、豆渣、青菜配制飼喂為主。到大蝌蚪時即可喂小蚯蚓、黃粉蟲等。夏天保持水溫25℃以內,冬天保證池水不結冰,水位控制在15厘米為好。蝌蚪經飼養70-80天即可變態為幼蛙,變態期間要保持安靜,水位在5-10厘米即可。怕光是蝌蚪的主要特性,因而飼養池內透光度應控制在30%以內為宜。2、幼蛙期和成蛙期的管理:剛變態的幼蛙,抵抗能力、生活能力相對較差,因此管理要小心、耐心,保持池內水質清新、干淨。水位在10厘米左右,池內水陸比為1:2為宜。幼蛙前期以飼喂小蚯蚓、黃粉蟲為主。體重50克以上即可飼喂大蚯蚓。按照石蛙晝伏夜出的活動習性,飼喂要定時、定量、定點。經8-10個月的飼養,幼蛙即可達到體重200-300克的商品成蛙。石蛙的旺盛生長期為4月中旬至10月中旬,這時期需要加強管理。從10月底至3月底為冬眠時間,一般不要飼喂,只要定期池內沖洗換水即可。
 

做油條_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