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冬季進補要注意什麼?正文

冬季進補要注意什麼?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冬季進補要注意什麼?
 
冬季養生八要決


....由於冬季自然界陽衰陰盛,寒氣襲人,極易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應從斂陰護陽出發,自覺地做到“八要”,可以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

要早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可使人意志安靜,人體潛伏的陽氣不受干擾,這是冬季保健必須首先要注意的。

要保暖背部背部是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極易通過侵入人體背部而引發疾病。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冬日要注意保暖背部,避免陽氣受到傷害。

要避寒就暖冬天氣候較冷,人們外出時要穿上保暖的衣服和鞋襪。

要慎待洗澡冬天洗澡,要謹防傷風感冒,老年人及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更應注意。

要堅持洗腳腳是人體之本,它與頭和心髒都有密切的關系。冬季臨睡前如果堅持用熱水洗腳,不僅可以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還對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大有裨益。

要嚴防病變冬至之前是陰寒最嚴重的階段,重病患者往往會病情加重。對此,要采取預防措施,或適當服用一些滋補藥品,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要調節飲食根據冬季天氣寒冷的特點,膳食應以補為主。早晨可飲用牛奶、豆漿、豆粥等,中午和晚上應選用熱量高蛋白多的羊肉、狗肉、魚、蛋等食品,同時還應多食用含有維生素b2的食物,以防皮膚干粗、皲裂。

要鍛煉身體冬季鍛煉一定要注意掌握“度”,不能透支身體的能量。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有選擇地做一些慢跑、散步、打太極拳、習劍等適宜冬季鍛煉的項目,達到冬季鍛煉的保健效果。
(四川農經網)

秋冬進補有“四忌”

省中醫院腎科主任孫偉教授告訴讀者,不少讀者秋冬進補存在誤區。他特別指出秋冬進補有“四忌”。

忌多多益善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過量進補會加重脾胃、肝髒負擔。在夏季裡,人們由於吃冷飲,常食凍品,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剛進秋季如果突然大量進補,會驟然加重脾胃及肝髒的負擔,使長期處於疲弱的消化器官難以承受,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

忌以藥代食重藥物輕食物的做法是不科學的,許多食物也是好的滋補品。如多吃荠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芝麻、花生、紅棗、扁豆等也是進補的佳品。

忌越貴越好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因此與之相適應的補品也是不同的。價格昂貴的補品如燕窩、人參之類並非對每個人都適合。每種進補品都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症,應以實用有效為滋補原則,缺啥補啥。

忌只補肉類經過夏季到秋季,由於脾胃尚未完全恢復到正常功能,因此過於油膩的食品不易消化吸收。另外,體內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堆積可能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秋冬季在適當食用牛羊肉進補的同時,不應忽視蔬菜和水果,它們可以為人體提供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常用的藥品作料:蟲草(潤肺補腎、化痰止汗)、枸杞子(補血滋陰、養精明目)、西洋參(生津健胃、益肺補虛)、淮山藥(健脾滋腎、斂汗縮尿)、桑寄生(養血除痺、強壯筋骨)、石斛(滋肺益胃、養陰明目)、百合(潤肺止咳、養心安神)、紅棗(健脾益胃、滋腎生血)、栗子(健脾補腎、壯腰、抗衰老)、黨參(健脾益氣、生津養血、增強抵抗力)、燕窩(補肺養陰、治虛勞、助消化、治盜汗)、銀耳(滋肺生津、滋陰養胃、益氣強心、補腦)。

常用的瓜果、菜類:木瓜(消滯清腸、舒肝)、波菜(通血潤腸、助消化)、無花果(滋養潤腸、助消化)、雪梨(清心潤肺、清熱消痰)、蘋果(寬胸除痰、整腸止瀉)、紅蘿卜(清胃腸、助消化吸收)、青蘿卜(清肺胃燥熱、助消化)、茼蒿(清血養心、潤肺除痰)、羅漢果(清肺化痰、潤喉止渴)。

(以上摘自揚子晚報)

有關這方面的問題請上這個網查詢資料

http://news.xinhuanet.com/food/2005-11/29/content_3846416.htm

 
冬季進補

冬季是人體進補的黃金季節。不少人入冬後食欲有所增加。營養物質不僅易於被消化吸收,且不易通過尿液和汗液排洩散失,因此進補後易於蘊藏而使其發揮功效。

冬令進補的品種很多,選購進補品和進補時,應注意掌握三點:

一是針對冬令食欲較旺盛,吸收功能較好的特點,要加強高熱、高營養、味濃色重、補益力強的食物的進補,如羊肉、狗肉、牛肉、雞肉等動物性補品的選食。

二是要根據自身情況,確診虛證所在,辨證論治,有針對性地加以滋補,並堅持整個冬天都進行進補。

三是若本身原已有病,選用進補之物要適當,最好遵照醫囑,不可盲目進補。比如糖尿病人,可用生曬參、人參等作為進補品,但忌用甘草及含糖較多的藥物。凡血脂過高、動脈硬化,有冠心病、膽囊炎、痛風等疾病者,絕不可應用高蛋白、高脂肪、多糖分的藥物和食品,如甲魚、阿膠、桂圓、別直參、牛鞭、鹿蹄筋等。因為進食這類食品和藥物,反而會助長病情發展,使血脂增高、血粘度增稠、血中尿酸增多、血壓升高,結果越補越糟。

冬令常用進補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選擇:

①植物性滋補品有:紅參、別直參、杜仲、山藥、西洋參、胡桃仁、龍眼肉、銀耳、當歸、何首烏、枸杞子、黃芪、黨參、白術、菟絲子、黑豆、芝麻等。其中胡桃仁、龍眼肉、銀耳,既是補益食品,又是藥補之品,補力甚佳。

②動物性滋補品有:羊肉、狗肉、牛肉、龜肉、甲魚、兔肉、麻雀、鹿茸、蛤蚧、海參、阿膠、黃鳝、蝦、鴿蛋、雞蛋等。

③中成藥補劑有:鹿茸片、參鹿補膏、全鹿丸、海馬補腎丸、附桂八味丸、參茸補丸、人參鹿茸丸、龜齡集、二冬膏、洞天長春膏、十全大補膏、八珍丸、青春寶、雙寶素、瓊玉膏、西洋參口服液、參參口服液等。
 
冬季是滋補身體的好時節,康復病人,經常坐辦公室的人辦公人員,身體虛弱的老人,婦女尤其更要好好滋補一下,但是滋補藥科學,不能盲目隨從,不然不僅達不到良好的滋補效果,有可能反而會做出對身體有害的行為,得不償失。
按照中國人的習慣,秋冬時節是給身體“進補”的大好時節,大家稱之為“補冬”。中國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副主任姜良铎教授稱:“正確的‘補冬’能使身體強壯而又保持窈窕。因為進入秋冬季節後,體內代謝下降,體力消耗減少,此時進補,藥物易被吸收和蘊蓄,從而發揮較大的功效。但是,要科學進補,要補得恰當,不要盲目進補。”姜教授認為,用排毒解毒、調補治病養生法來指導冬季養生保健,會給健康帶來益處。
 
專家們推薦說,冬令進補的食物應該恪守三種功能:

一要有保溫功能,即多吃能增加熱能供給,富含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肉類、蛋類、魚類及豆制品等。

二要有御寒功能,醫學研究表明,人怕冷與其體內缺乏礦物質有關。因此,應注意補充礦物質。中國人一般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只要不偏食,就可以保證人體對鉀、鐵、鈉等礦物質的需求。

特別怕冷的人可多補充一些邊根帶皮的蔬菜。專家認為,這類蔬生長在土壤裡,其根部和皮殼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及營養素。

三要有防燥功能,冬季氣候干燥,人們常有鼻干、舌燥、皮膚干裂等症狀,補充維生素b2和維生素c十分必要。維生素b2多存於動物的肝、蛋、乳中;維生素c主要存在於新鮮蔬菜和水果中。
 

白蘿卜可以做餃子餡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