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肺片的來歷 從“夫妻廢片”到“夫妻肺片”——夫妻肺片鮮為人知的來歷 眾所周知,夫妻肺片是四川人盡皆知的一道成都名小吃,由郭朝華和張田政夫婦創辦。後公私合營,郭氏夫婦並入成都市飲食公司,公司給“夫妻肺片”注冊了“夫妻”牌商標,經過公司上下幾代人的齊心努力,夫妻肺片的做工和配方不斷得到改善,夫妻肺片成為四川最大的餐飲企業成都飲食公司23家中華老字號中的一家,先後榮獲《成都名小吃》、《中華老字號》、《中華名小吃》、《中國名菜》、《全國綠色餐飲企業》、《中華老字號》等殊榮,成為外來游客到川必嘗名小吃之一。 可這僅僅是夫妻肺片大概的來歷,若不是老成都,都不能真正盡其詳。殊不知,“夫妻肺片”原本並不叫做“夫妻肺片”,而叫“夫妻廢片”。這裡面夫妻肺片的歷史淵源,就鮮為人知了。 話說成都附近,有個成都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尤其回民很多。這些少數民族因為信奉伊斯蘭宗教或自己本身習俗的原因,多不食豬肉,牛羊肉就是那裡消費的大宗肉食了。而且,他們一般只食用牛羊肉,對於內髒,他們一般都是丟棄了事的。每天清晨,由信教的伊斯蘭屠師(我們四川管持此業的叫“刀兒匠”)念經之後,把牛屠宰分割完畢,肉送到集市上去出售,清理下來的內髒就拋棄在屠場一角,堆的很高。 那時有一對年輕的夫婦,男的叫郭朝華,女的叫張田正,他們看到這些廢棄的內髒都被扔掉,覺得很可惜,小兩口反正也還沒有事做,正耽於生計,於是就清晨就到屠場,在堆積的內髒堆中翻翻撿撿,挑有用的一些拿回家,仔細打理出來,上鍋煮熟,並經過很幾次的試驗,把火候掌握的恰到好處,再細細的以刀剖.挑.切.削.發加工出來,真是做到了讓牛肚白嫩如紙,牛舌淡紅如桦,牛頭皮透明微黃,再配以夫妻兩精心搭配的紅油、花椒、芝麻、香油、味精、上等的醬油和鮮嫩的芹菜等調料,因此涼拌出來的“肺片”具有顏色紅亮、軟糯入味、麻辣鮮香、細嫩化渣的特點。那時的成都貧民們聚居的地方,郭氏夫婦的涼拌牛雜因其價廉味美,既受買不起肉食但想吃葷腥的貧民的歡迎,又受愛其美味的市民的追捧,很快就打響了名氣。因其原料是從廢棄的內髒堆中翻撿出來的,加工時又都切成薄片,故稱其為“廢片”,又因其夫妻兩一起上陣,故前面又冠以夫妻二字,到後來這到菜名氣漸漸的越來越大。 後公私合營,郭氏夫婦並入成都市飲食公司,公司覺得“廢片”二字不怎麼好聽,將“廢”字易為“肺”字,並注冊“夫妻肺片”,這就是成都這個著名菜品名字的由來。這道菜有牛舌,有牛心,有牛肚,有牛頭皮,後來也開始加的有牛肉,但唯獨就沒有牛肺,可偏偏又叫“肺片”。 四川省成都市飲食公司董事長崇陽先生(中國烹饪協會常務理事、國家職能技術鑒定所所長、四川省烹饪協會副會長、成都市烹饪協會會長、著名川菜理論家)在窮半生心血著作的《川菜風雅頌》一書中為“夫妻肺片”題賦《夫妻肺片賦》種寫道“夫妻肺片店,中華老字號。夫妻立業六十載,今朝發展更風采。味系大眾百姓,情播五湖四海。有道是:肺片非肺,味中有味,麻辣鮮香味長;夫妻好合,滋味調和,天長地久情深。美哉夫妻,快哉肺片。”所以,這就是“夫妻肺片”為什麼沒有肺的原因。 夫妻肺片的來歷,就是如此。 清朝末年由郭朝華夫妻創辦,後公司合並,郭朝華夫妻並入國營單位,注冊“夫妻”牌商標。夫妻肺片榮獲中華老字號,中國名菜,中華名小吃、四川省著名商標等榮譽,成為成都僅有的百年老店之一
相傳在30年代,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華,與其妻一道以制售涼拌肺片為業,他們夫妻倆親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籃叫賣。他們所售後來公私合營,郭氏夫妻並入國營單位,經過公司上下幾十年努力,夫妻肺片成為著名小吃。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政府給“肺片”注冊了“夫妻牌”商標,國家國內貿易部還給“夫妻肺片”授予了“中華老字號”、“中華名小吃”等榮譽稱號,才有了現在的“夫妻肺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