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學名:illiciumverum),又稱茴香、八角茴香、大料和大茴香。是八角茴香科八角屬的一種植物。其同名的干燥果實是中國菜和東南亞地區烹饪的調味料之一。為生長在濕潤、溫暖半陰環境中的常綠喬木,高可至20米。主要分布於中國大陸南方。果實在秋冬季采摘,干燥後呈紅棕色或黃棕色。氣味芳香而甜。全果或磨粉使用。果實與種子可作調料,還可入藥。具強烈香味,有驅蟲、溫中理氣、健胃止嘔、祛寒、興奮神經等功效。除作調味品外,八角還可供工業上作香水、牙膏、香皂、化妝品等的原料,也可用在醫藥上,作驅風劑及興奮劑。其性溫,味辛。有溫陽散寒,理氣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寒嘔逆,寒疝腹痛,腎虛腰痛,干、濕腳氣等症。
藥物成份含揮發油、脂肪油、蛋白質、樹脂等。油中含茴香醚(anethole)、黃樟醚(safrole),茴香醛(anisaldehyde)、茴香酮(anisylacetone)水芹烯等。還可以提取莽草酸(shikimicacid),是制取抗流感藥物達菲的主要原料。 [4]
莽草酸存在於大量高等植物或微生物。由於八角科植物的果實中含有較大量的莽草酸,在八角的甲醇提取物中能含有超過10%的莽草酸,所以才經常被作為提取莽草酸的資源植物。 [6]
[編輯本段]木材原料 中國八角出口占世界市場的80%以上。八角木材紅褐色,紋理直,結構細致,質輕軟,有香味,抗蟲害,供作家具、箱板、玩具、細木工用材 [4]
[編輯本段]藥食價值1.食材性狀 成熟果實,該品為聚合果,多由8個蓇葖果組成,放射狀排列於中軸上。蓇葖果長1~2cm,寬0.3~cm,高0.6~lcm;外表面紅棕色,有不規則皺紋,頂端呈鳥喙狀,上側多開裂;內表面淡棕色,平滑,光澤;質硬而脆。果梗長3~4cm,連於果實基部中央,彎曲,常脫落。每個瞢莢果含種子1粒,扁卵圓,長約6mm,紅棕色或黃棕色,光亮,尖端有種臍;胚乳白色,富油性。氣芳香,味辛、甜。 [2]
【別名】八角大茴、大茴香。
【性味】性溫,味甘辛。
【歸經】歸脾、腎經。
【功效】散寒,理氣,開胃。
宜:胃寒呃逆,寒疝腹痛,心腹冷痛,小腸疝氣痛者宜食;腎虛腰痛者宜食;腳氣病人宜食。
忌:陰虛火旺者忌食;眼病患者忌食;干燥綜合症,糖尿病,更年期綜合症,活動性肺結核者忌食;胃熱便秘者忌食。 2.原料介紹 八角是八角樹的果實,學名叫八角茴香,為常用調料。八角能除肉中臭氣,使之重新添香,故又名茴香。八角是我國的特產,盛產於廣東、廣西等地。顏色紫褐,呈八角,形狀似星,有甜味和強烈的芳香氣味,香氣來自其中的揮發性的茴香醛。
八角是制作冷菜及炖、焖菜肴中不可少的調味品,其作用為其他香料所不及,也是加工五香粉的主要原料。 3.營養分析 果實含有揮發油,其主要成分為茴香醚(anethole)、茴香醛(anisaldehyde)和茴香酮(anisylacetone)。
①八角的主要成分是茴香油,它能刺激胃腸神經血管,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有健胃、行氣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痙攣、減輕疼痛;
②茴香烯能促進骨髓細胞成熟並釋放入外周血液,有明顯的升高白細胞的作用,主要是升高中性粒細胞,可用於白細胞減少症。 [6]
八角藥用價值 具有芳香化濕、活血化淤的功效,除了作調味的香料外,還可緩解鼻塞、頭痛等症狀,過敏性鼻炎和體質偏寒者可使用該藥。耳鼻喉科用八角多些, 八角茴香所含莽草酸對禽流感也有藥用價值 八角茴香的藥用價值在禽流感到來之前就已經受到了關注,包括它可能具有的抗癌功效。現在作為莽草酸的主要來源,八角茴香再次引起了重視,因為莽草酸是可有效對付致命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藥物“達菲”的重要成分。法國馬賽的茴香酒制造商裡卡公司的主任阿爾貝·埃爾格裡西說:“治療一個感染禽流感的患者需要10粒達菲膠囊,制造10粒達菲膠囊則需要13克八角茴香。” 生境分布:生於濕暖山谷中。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