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魯菜/蘇菜/粵菜
川菜 川菜系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菜系,其發源地是古代的巴國和蜀國。據《華陽國志》記載,巴國“土植五谷,牲具六畜”,並出產魚鹽和茶蜜;蜀國則“山林澤魚,園囿瓜果,四代節熟,靡不有焉”。當時巴國和蜀國的調味品已有鹵水、巖鹽、川椒、“陽樸之姜”。在戰國時期墓地出土文物中,已有各種青銅器和陶器食具,川菜的萌芽可見一斑。川菜系的形成,大致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到三國鼎立之間。當時四川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逐漸移向成都。
魯菜
八大菜系之首當推魯菜。魯菜的形成和發展與由山東地區的文化歷史、地理環境、經濟條件和習俗尚好有關。山東是我國古文化發祥地之一。地處黃河下游,氣候溫和,膠東半島突出於渤海和黃海之間。境內山川縱橫,河湖交錯,沃野千裡,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文化發達。其糧食產量居全國第三位;蔬菜種類繁多,品質優良,是號稱“世界三大菜園”之一。如膠州大白菜、章邱大蔥、蒼山大蒜、萊蕪生姜都蜚聲海內外。
蘇菜
蘇菜起始於南北朝時期,唐宋以後,與浙菜競修秀成為“南食”兩大台柱之一。江蘇菜是由蘇州、揚州、南京、鎮江四大菜為代表而構成的。其特點是濃中帶淡,鮮香酥爛,原汁原湯濃而不膩,口味平和,鹹中帶甜。其烹調技藝擅長於炖、焖、燒、煨、炒而著稱。烹調時用料嚴謹,注重配色,講究造型,四季有別。
粵菜
粵菜系也是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其形成和發展與廣東的地理環境、經濟條件和風俗習慣密切相關。廣東地處亞熱帶,瀕臨南海,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物產富饒。故廣東的飲食,一向得天獨厚。早在西漢《淮南子·精神篇》中載有粵菜選料的精細和廣泛,而且可以想見千余年前的廣東人已經對用不同烹調方法烹制不同的異味已游刃有余
樓上的說這麼多,說什麼也不知道,1紅燒牛肉2香菇炖雞3鮮蝦魚板4酸菜肉絲
西施舌:
西施故裡有一種點心被稱為“西施舌”。糕點師用吊漿技法,先用糯米粉制成水磨粉,然後再以糯米粉為包入棗泥、核桃肉、桂花、青梅等十幾種果料拌成的餡心,放在舌形模具中壓制成型,湯煮或油煎均可。這種點心特色顏色如皓月,香甜爽口。此餐,還有一道以海鮮貝類牙蛤或沙蛤制成的湯類,也被子賜以“西施舌”的美名,相傳唐玄宗東游崂山時,廚師給他做了這道湯菜,唐玄宗吃後連聲叫絕。可見此菜菜美味非同心響。這道湯菜,湯汁膩滑,品質爽滑,味道鮮美,有“天下第一鮮”之稱。
貴妃雞:
這是上海名廚獨創的一道川菜肴。它是用肥嫩的母雞作為主料,用葡萄酒作調料,成菜後酒香濃郁美味醉人,有“貴妃雞”之意。在西安還有一種“貴妃雞”。它以雞脯肉、蔥末、料酒、蘑菇等為餡的餃子,形似飽滿的麥穗,皮薄餡嫩,鮮美不膩。
貂蟬豆腐:
又名“泥鳅鑽豆腐”。以泥鳅比喻*滑的董卓,泥鳅在熱湯中急得無處藏身,鑽入冷豆腐中,結果還是逃脫不了烹煮的命運。好似王允獻貂蟬,巧使美人計一樣。此菜豆腐潔白,味道鮮美帶辣,湯汁膩香。民間小吃中還有種“貂蟬湯圓”。傳說王允請人在普通的湯圓中加了生姜和辣椒。董卓吃了這種潔白誘人、麻辣爽口、醇香宜人的湯圓後,頭腦發脹,大汗淋漓,不覺自醉,被呂布乘隙殺了。
昭君鴨:
傳說出生在楚地的王昭君出塞後不慣面食,於是廚師就將粉條和油面筋泡合在一起,用鴨湯煮,甚合昭君之意。後來人們便用粉條、面筋與肥鴨烹調成菜,有稱之為“昭君鴨”,一直流傳至今。在西北地區還流行一種以王昭君的名字命名的“昭君皮子”是人們在夏日常吃的釀皮子。其做法是將面粉分離成澱粉和面筋,並以澱粉制成面條,面筋切成薄片,搭配並食,並輔以麻辣調料。吃起來酸辣涼爽,柔韌可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