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一:
原料:豬後臀尖,青蒜 輔料:豆瓣醬,香熏豆豉(最好選四川彭山張記香熏豆豉),蔥,姜,花椒,大料,桂皮,黃酒,開水下肉,煮20分鐘左右,其中放蔥,姜,花椒,大料,桂皮,黃酒,撇去浮沫,待筷子能插入肉中,關火,泡5分鐘,再出鍋。 開始煮肉。 青蒜拍一下,切斜刀段,肉切成大薄片,看你的刀功了,越薄越好。 鍋內放少許油,下白肉,煸炒,肥肉變的卷曲,透明後,把肉鏟到鍋邊(這個是懶人的做法!呵呵!其實應該是把肉先鏟出來在炒豆瓣醬的),下豆瓣醬,煸出紅油,下豆豉,姜絲,青蒜,同炒。這個菜炒時不用加鹽,因為豆瓣醬已經夠鹹了。 開始炒。 裝盤前的回鍋肉青蒜略變軟,淋黃酒,就可以出鍋了。
做法二:
用料:五花肉(肥:瘦=3:2、帶皮)、郫縣豆瓣、料酒、花椒等 配菜:蒜苗/青椒
1、將鮮肉煮至八成熟 2、將煮過的肉切片 3、燒油 4、油開後,下郫縣豆瓣,用大火炒至有香味溢出 5、下切好的肉片炒至肥肉部分變小、打卷 6、下配菜,炒熟即可
做法三
主料:豬肉(瘦)250克 輔料:青椒45克青蒜30克 調料:甜面醬20克豆瓣辣醬10克白砂糖10克味精5克植物油30克各適量 1.肉沖淨,整塊放入冷水中約煮20分鐘; 2.用筷子試插,如無血水滲出即已熟透,撈出,待冷卻後切成薄片備用; 3.青椒洗淨,去蒂去籽,切成3厘米見方的小塊; 4.青蒜去干皮,切段; 5.炒鍋入油,先倒下肉片爆炒; 6.見肥肉部分收縮,再放入青椒炒數下,先行盛出; 7.用鍋中余油,將甜面醬、辣豆瓣醬炒香,加高湯、糖、味精勻; 8.再倒回肉片、青椒一起翻炒; 9.起鍋前加青蒜同炒,待香味散出,即可盛盤食用。
(也可以加些老干媽作輔料,味道更加!) 旱蒸香辣回鍋肉 主料:五花肉 輔料:蔥白、仔姜、干海椒、鹽、味精、醪糟、上等紅酒制作方法:將五花肉全身塗抹醪糟,沾鹽上籠蒸熟,切片待用。開火,下油幾錢,到入五花肉,出油成卷,放干海椒炒香後到入仔姜和蔥白,加鹽味精,起鍋時勾入小量豆油,裝盤。
1、選肉要精: 要當天宰殺的鮮豬肉,後腿二刀,肥四瘦六寬三指,太肥則膩,太瘦則焦,太寬太窄都難成型。
2、煮肉要調味: 清水煮肉,難出肉香,因此,水滾開以後,要先放入生姜(用刀拍開)、大蔥節、大蒜、花椒吊湯,等湯氣香濃,再放入洗淨的豬肉,六成熟就撈起備用,不能煮得太軟。
3、切肉要巧: 很多人等肉冷了再切,肥瘦易斷,熱的時候又燙手,下刀難以均勻,懂行的廚師,把撈起的肉放在冷水裡浸一浸,趁外冷內熱時下刀,現在有了冰箱,可以把剛煮好的肉放到急凍室裡兩三分鐘,這就更好切了。
4、配料要正當: 豆瓣一定要正宗的郫縣豆瓣,用刀剁細,甜面醬要色澤黑亮,甜香純正,醬油要濃稠可掛瓶壁。
5、煎熬要拿准火候: 掌握火候是回鍋肉的關鍵。用中火,下肉片後,即下剁細的郫縣豆瓣,混合熬炒,使豆瓣特有的色澤和味道深入肉中。火候油溫拿捏得當的師傅,能把肉片熬制成一個一個的卷窩形狀,俗稱“燈盞窩”。肉片成窩時,立即放入甜面醬、醬油少許,也可適當放幾滴料酒,放一點雞精,以增加香味和鮮味。然後,馬上加入配料,改為大火,翻炒致熟就可起鍋。
注意事項
做回鍋肉,關鍵在精細二字,越簡單的,就要越用心。 熱鍋中油到四成溫燙,就可放肉煎熬。切好的肉,放了一陣子,肉片就會粘連在一起,若要炒散,容易使肥瘦分離,若讓肉片待粘連的油化開,自己分散,又容易造成下焦上膩,煎熬不均勻,因此,煮肉的湯要保持一定溫度,肉片下鍋前,用漏瓢將肉在湯中氽散,再入鍋煎熬,這樣,肥瘦不斷,而且,肉片上一定的水分,還可保持肉的嫩軟。四川人把回鍋肉又叫做熬鍋肉,烹饪技藝中,沒有“熬”法,它是將炒、爆、煸、炸四法融為一體,使烹制的菜具有由四法而得的風味特點。 一些在家裡主廚的人,習慣冷鍋放油,還習慣直接放生油熬熟後做菜,一般來講,這都是烹饪之忌。冷鍋熱到勁起,油溫過高,生油熬熟,油煙太重,炝入菜中,大敗菜的本味。因此,應該待鍋熱後,放入已經熬熟的油,做回鍋肉也要先放一點油,最好是熬熟的菜油,菜油與肉中的豬油融合,更有煎熬的香味。應該待鍋熱後,放入已經熬熟的油,菜油與肉中的豬油融合,更有煎熬的香味,現在城裡人,已很少用菜油的,況且,市面上也很少能買著質地清醇的菜油,那就只好用調和油了。還有人怕油太重,干脆不放油,直接將切好的豬肉放入鍋中煎熬,這樣做,油是不重了,但肉也干焦了,入口難以化渣,全無了回鍋肉干香中徐徐而來的細軟。其實,嫌油太重,下配料和作料前,倒出一些就是。 正宗的回鍋肉,應該用香蒜苗作配料。在四川,夏秋時節,這種又細又長的蒜苗上市了,人們知道,一年中,吃回鍋肉的好時候到了。有人用一種很粗、葉子又長又寬的蒜苗作配料,川人叫它是蔥蒜苗,一股沖鼻的壞蔥味,真真壞了回鍋肉的舉世英名。 回鍋肉正確做法(四川版)
原料: 帶皮豬後腿肉、陴縣豆瓣、白糖、花椒、姜、味精、菜油、蒜苗
做法: 將肉洗淨,放入開水鍋中煮至7分熟,撈起晾涼,切成厚度為一枚一圓硬幣厚,大小均勻的片、蒜苗洗淨,用斜刀切成菱形,(不宜切得過長)待用; 炒鍋置旺火上、下少許菜油,將油在鍋內晃動,使其潤滑鍋周圍,不至於下肉時與鍋底產生粘連,待油溫燒至8成熱時,放花椒10枚、姜片少許、輕輕炒動,放入切好的後腿肉、翻炒,頻率不能過快,動作小點,以免在爆炒時油濺起。炒到鍋中肉片微微卷起,水分基本炒干時,放入白糖少許、陴縣豆瓣繼續翻炒,豆瓣炒出香味,加入蒜苗,炒至蒜苗斷生,放入味精,起鍋盛盤。
附: 1、豬後腿肉分為頭刀和二刀,選擇二刀最好,肥3分瘦7分,且在煮到七分熟時切片,肥瘦不會脫層,肥瘦粘連度好,頭刀太肥膩;若無好的後腿肉,也可選擇三線五花肉代替,所謂三線五花,就是瘦肉有三層的那種。 2、正宗四川回鍋肉是不加豆豉的,之所以要加豆豉,是因為四川省內地方差異,有的地方用的炒菜的醬中沒有胡豆瓣,所以沒有陴縣豆瓣的特有香味,用豆豉代替。 3、炒回鍋肉時用的配菜不一定用蒜苗、可以用很多材料代替、如:饅頭片、干豇豆、泡菜、紅椒和仔姜、窖頭、卷心菜等等。總之川菜變化層出不窮,多鑽研就行了。特別注意的是,切不可用水分含量大的配菜烹饪,因為,水分含量大的菜在下鍋以後會大量出水,破壞回鍋肉的干香感,使其變得沒有軟綿無香。
川味回鍋肉的做法詳細介紹 菜系及功效: 川菜
口味: 蒜香味 工藝: 炒川味回鍋肉的制作材料: 主料: 豬腿肉250克
調料: 花生油25克,豆瓣10克,醬油5克,甜面醬10克,味精2克,青蒜20克
教您川味回鍋肉怎麼做,如何做川味回鍋肉才好吃1.將豬肉刮洗干淨,放入鍋內,添適量水煮至八成熟,撈出晾涼切成片; 2.青蒜擇洗干淨切成段; 3.郫縣豆瓣剁細; 4.炒鍋注油燒熱,放入豬肉片炒至出油卷起,加入郫縣豆瓣炒上色,再加入甜醬、醬油、青蒜、味精,炒至蒜苗斷生即可。
川菜回鍋肉的做法詳細介紹 菜系及功效: 川菜 川菜回鍋肉的制作材料: 主料: 五花肉,蒜苗
教您川菜回鍋肉怎麼做,如何做川菜回鍋肉才好吃 1、先讓大家看看主要的原料。
2、爆肉的一個要領,要置鍋,就是把鍋燒熱,越熱越好,主要是為了不讓肉在爆的過程中貼鍋;
3、爆肉。在爆之前可以加點色拉油進去,我今天買的肉有點偏瘦,沒得好多油的。加點油更容易爆出油來.
4、肉爆好後,起鍋,鍋內留油。改小火煸炒泡姜、泡海椒、豆瓣。用小火的目的是為了不讓佐料由於火大炒胡,讓他的香味與味道都出來就行了;
5、佐料炒好後,肉回鍋。回鍋肉嘛,當然要多回幾次鍋了。這時再加甜醬,上色,當然加甜醬也是提味的一個關鍵,跟加糖是一個道理。怎麼樣,這時有顏色了;
6、加味精少許。這時肉基本已經炒好了,如果大家覺得差點味道還可以再加點鹽;
7、放入蒜苗,再加火小炒一下。注意,不要把蒜苗炒死了,炒生點更香!
原料:帶皮豬後腿肉(6分肥4分瘦的薄皮豬臀尖二刀肉最佳)、蒜苗 調料:豆瓣、醬油、甜醬、味精、化豬油。 烹饪方法: 1.豬肉刮洗干淨,放入湯鍋中,同時放幾粒花椒,拍一塊姜進去。煮至剛熟(用竹筷插,如果能插動,又沒有血水溢出,則剛好;或者撈出從中切開,如果刀口處沒有血水也行),撈出晾涼切成又大又薄的片。蒜苗洗淨,斜切成馬耳朵形。 2.鍋燒熱,不放油,放入豬肉片炒至出油呈“燈盞窩”狀(肉起卷成耳狀)時,放入剁細的郫縣豆瓣炒香上色,加入少許甜醬(或者白糖)炒散、炒香,放入醬油(可根據口味不用)、蒜苗、雞精炒至蒜苗斷生,裝盤即成。 特色:色澤艷麗,香味濃厚。 後記:原料中無青蒜則用菜椒、蒜薹都可以,但其中以青蒜最佳,原因有二:一是色澤,青蒜有綠有白,回鍋肉是紅亮的,配起來最為賞心悅目;二是鮮香脆嫩,爽口不膩,是其他才無法比擬的。如果配以青蒜,使菜肴顏色上具有一重一輕、一紅一綠、紅綠相間,口感上一薄一厚、一濃一淡、薄厚均勻、濃淡有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