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桂花什麼時候種最好??正文

桂花什麼時候種最好??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應選在春季或秋季,尤以陰天或雨天栽植最好。選在通風、排水良好且溫暖的地方,光照充足或半陰環境均可。移栽要打好土團,以確保成活率。栽植土要求偏酸性,忌鹼土。盆栽桂花盆土的配比是腐葉土2份、園土3份、沙土3份、腐熟的餅肥2份,將其混合均勻,然後上盆或換盆,可於春季萌芽前進行。
 

移栽季節與桂花樹的選擇
移栽季節:桂花移栽時間過早,氣溫高,蒸騰量大,根系易受損,吸收水分的能力被削弱,往往造成落葉甚至枯死。因大桂花樹大部分都是從南方移植過來,時間過晚又沒有過渡階段,不能適應北方氣候,易凍死。即便成活也是幾枝骨干枝條,枝葉稀疏,達不到工程要求的效果。經過摸索,大桂花樹在鄭州地區最佳時間為11月中旬。此時氣溫開始下降,蒸騰量小,地溫高,受傷根系的傷口愈合快。同時,根部能長出一部分毛細根,緩解養分吸收能力的欠缺,保證桂花樹的順利過冬。
桂花樹選擇:要選擇樹形飽滿、枝葉茂盛、無病蟲害、容易起挖、吊運的桂花樹。
移栽前的工作准備
挖樹坑:移栽前一個星期左右應將新栽地的樹坑挖好,預挖樹坑直徑要比移栽樹的包裝直徑大1米左右(方便工人坑內操作),高度與移栽包裝高度水平即可。挖出的表層土和下層土分開放置,把土攤開晾曬,同時將土中的磚頭、瓦塊等雜質清理干淨。再按10∶1配合比(土為10份)拌入硫酸亞鐵,這樣增加了土壤的酸度,又對土壤進行了消毒,同時增強了肥力。
修剪:大桂花的修剪是移栽成活的關鍵之一。因大桂花萌蘖能力不強,所以截干、截枝是不可取的。只能修剪桂花的葉片,用剪刀剪下葉片,留下葉柄,保護腋芽,保留原樹葉數量的三分之一。這樣既可減少水分的蒸發,又保留原樹冠的美觀。
起苗與運輸
起苗:大桂花的移栽用硬包裝最好。對要移栽的大桂花樹要提前一星期澆一次透水,使其根系吸收到足夠的水分。這樣易挖掘成球,不會因土壤過干而致使土球散開。土球直徑的應是植株地上1米高度冠幅直徑的6至8倍,高度是土球直徑的70%,有條件的挖大更好。開挖時要除去樹干基部表層土,按要求的直徑挖成正四方梯形,下口直徑是上口直徑的1/3,所挖土球的直徑比模板直徑大5至10厘米(以便用模板拉緊土球)。在挖土球的同時把模板、穿絲(鋼筋套絲做成)、鐵絲等准備好,以備土球挖好後及時包裝。挖土球對需斷除的大根要用手鋸鋸斷,不要用其他工具劈砍,根的斷面用硫磺粉和abt生根劑按3∶2的比例調成糊狀進行處理。土球挖好迅速把模板扣上,用穿絲拉緊,樹干用草繩包裝好後吊裝。
運輸:大桂花吊裝到車輛上要直立放置,土球四周用編織袋裝原土(挖土球的老土)扎死,樹冠用塑料膜裹嚴扎緊,防止運輸過程中移動搖擺。
栽植及後期管理
栽植:栽植前要對預先挖好的樹坑用運輸桂花樹帶回的原土回填土10至15厘米。因桂花樹不耐水淹,所以栽植的桂花深度要比原地面高出10至15厘米。首先吊下桂花樹按原來生長的朝向放好,然後在樹坑的四個角各放入塑料管一條,樹坑填完土後增加根部透氣性。再按順序把模板去掉的同時回填土到土球高度的1/3,緊貼土球的周圍填原土,填一層踏實一層,防止土球破裂。樹坑全部填完踏實,圍堰,打支撐,澆第一次透水。
後期管理:一是距第一次澆水3至4天再澆一次透水。二是待水全部陰干後,把原來樹坑周圍剩余的土圍在樹根的周圍,形成中間高四周低的土堆,這樣桂花樹不會因積水而被淹死。三是來年春天一定要澆一次開春水。四是在平均溫度20℃左右用磷酸二氫鉀和殺菌劑(多菌靈等)的混合液每隔半月噴灑一次樹葉、樹枝。既給桂花樹實施了葉面追肥,又起到了殺菌作用。






桂花喜溫暖,抗逆性強,既耐高溫,也較耐寒。因此在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均可露地越冬。
桂花較喜陽光,亦能耐陰,在全光照下其枝葉生長茂盛,開花繁密,在陰處生長枝葉稀疏、花稀少。若在北方室內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於生長和花芽的形成。
桂花性好濕潤,切忌積水,但也有一定的耐干旱能力。
桂花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除鹼性土和低窪地或過於粘重、排水不暢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壤土最為適宜。
桂花對氯氣、二氧化硫、氟化氫等有害氣體都有一定的吸收性,還有較強的吸滯粉塵的能力,常被用於城市及工礦區。
桂花對土壤、水分的要求不太高。土壤不宜過濕,尤忌積水。一遇澇漬為害,根系就要腐爛,葉片也要脫落,導致全株死亡。它對空氣濕度有一定的要求。"霧密前山佳"、"山雲漠漠桂花濕"等我國古代名人的詩句,形象地說明了桂花開花要求有一段白天晴朗、夜晚冷涼兼有雨露滋潤的霧濕條件。

桂花葉繁花密,需要耗去大量養分。它適宜生於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上,在粘重土壤上也能正常生長。但是,它卻不耐土壤干瘠,否則生長特別緩慢,葉片普遍黃化,甚至發生周期性枯頂現象。它適生在ph5.5~6.5的微酸性土壤上,土質偏鹼會導致桂花的生理缺鐵症。桂花的革質葉雖有一定耐煙塵污染的能力,但在經受污染後,常會出現只長葉不開花的現象。

桂花的生長發育規律:在長江流域一帶,桂花每年2月下旬一3月上旬開始抽發新梢。一般新梢長5~25厘米,也有長達40厘米或以上者。調查表明:掛花枝條長度在50厘米以內者均能形成花芽並易於開花,尤以5-15厘米的枝條著花最多。掛花的花芽多著生在花枝頂節及其附近節位,自頂芽向下6節以外很少著花。花芽的著生還與枝條年齡有關,一般枝齡在8年生以內的都能著花,但以當年生枝著花最多。3年生以上的枝條,著花量極少,生產價值不大。通常花分兩次於國慶節前後開放,相隔2周左右。花期常受氣溫和濕度的影響:秋季濕潤、氣溫偏低時,花期較早;反之,如遇高溫干燥天氣,則花期相應延遲。根據蘇州光福產區數百年積累的經驗,桂花花期物候共可分為10個期:萌動期、圓珠期、頂殼期、鈴梗期、香眼期、初花期、盛花初期、盛花期、盛花末期、謝花期。從花芽明顯肥大的圓珠期到謝花期,全部開花歷程約為半個月。有觀賞價值的最佳觀賞期約為5-6天,而能采花利用的最佳采收期只有2-4天。

桂花的經濟壽命很長。以蘇州光福產區主栽品種俄銀佳,為例:定植5年後始花,10年後投產,每株產花o.5公斤;20年生可收花4-5公斤;50年生可收花15-20公斤;80年生可收花20-25公斤。只要管理得當,直至200-300年生,仍可維持一定的產量。這就進一步說明桂花是一個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部較高的園林樹種。

桂花果實一般在4-5月間成熟,當果皮由綠色逐漸轉變為紫藍色時即可采收。采收後灑水堆漚,清除果肉,陰干種子,混砂貯藏。掛花種子有後熟作用,至少要有半年的砂藏時間,貯藏至當年10月份進行秋播或翌年春播。根據廣西桂林地區經驗,砂藏初期要求砂層偏於而不宜偏濕,砂的持水量以10%為宜;到了砂藏的中、後期,可逐步增加砂的持水量至50%,以用手不能提出水分為度,以保證絕大部分砂藏種子能順利發芽。在砂藏期間,還要注意防止種子雷變和鼠害。播種一般實行條播。


 

進口葡萄酒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