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狗不理包子為什麼叫“狗不理”,名字怎麼來的?正文

狗不理包子為什麼叫“狗不理”,名字怎麼來的?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天津有一家享譽津門,馳名海內外的包子店名曰"狗不理"。至於這家包子店為何偏偏取了這樣一個古怪的名字呢?恐怕也就鮮為人知了。據傳,這家包子店開業於清同治年間,店主姓高名貴友,乳名叫"狗仔"。據高貴友的母親說,高貴友小時候的脾氣很倔強,倔起來連小狗來逗都不理睬。因此,街坊鄰居都取笑他,叫他做"狗不理"。後來,高貴友去學廚藝。他制作的包子不僅選料十分講究,而且技藝也十分精工;味道更是十分鮮美,具有鮮明的特色,因而深受廣大食客贊揚與青睐。慈禧太後慕名品嘗後,"龍顏大悅",不禁也大加贊賞。從此,這種包子"一登龍門,聲價十倍",也就聞名遐迩,生意越來越紅火,慕名前來品嘗包子的顧客與日俱增,紛至沓來,常常高貴友忙不過來。後來高貴友突然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經營新點子:即使店內桌上放上幾大籮洗干淨的筷子,顧客們想買包子,他要求先把零錢放進碗內,然後他便照碗裡的錢多少按價給包子。顧客們吃完包子,放下碗筷就離店,而高貴友忙得自始至終不發一言。於是,街坊鄰裡們都取笑他說:"狗仔賣包子,一概不理睬"。後來,好事的街坊鄰裡就把他的包子店取名"狗不理";把他制作的包子叫做"狗不理包子",而高貴友也不表示異議。此店名一經傳開,遠近聞名,一直傳至今天,可謂久盛不衰。


 

“狗不理”創始於1858年。清鹹豐年間,河北武清縣楊村(現天津市武清區)有個年輕人,名叫高貴友,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樣好養活(按照北方習俗,此名飽含著淳樸摯愛的親情)。狗不理招牌狗子十四歲來天津學藝,在天津南運河邊上的劉家蒸吃鋪做小伙計,狗子心靈手巧又勤學好問,加上師傅們的精心指點,高貴友做包子的手藝不斷長進,練就一手好活,很快就小有名氣了。

三年滿師後,高貴友已經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種手藝,於是就獨立出來,自己開辦了一家專營包子的小吃鋪--“德聚號”。他用肥瘦鮮豬肉3:7的比例加適量的水,佐以排骨湯或肚湯,加上小磨香油、特制醬油、姜末、蔥末、調味劑等,精心調拌成包子餡料。包子皮用半發面,在搓條、放劑之後,擀成直徑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勻的圓形皮。包入餡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時用力將褶捻開,每個包子有固定的18個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最後上爐用硬氣蒸制而成。

由於高貴友手藝好,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引得十裡百裡的人都來吃包子,生意十分興隆,名聲很快就響了起來。由於來吃他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戲稱他“狗子賣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號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飯店炒菜的油污怕弄牆上怎麼解決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