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所謂“人是鐵,飯是鋼”,要煉出好“鋼”,必須正確地投“料”,即正確地飲食。我們日常的食物,可分為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人體內的酸鹼平衡是人體內重要的平衡因素之一,對人體健康、人體各項功能的發揮都極為重要。人體內的酸鹼平衡是依賴所攝入的食物的酸鹼性,以及排洩系統對酸鹼平衡進行的調節來實現的。所以,從營養學的角度上,人們飲食中,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要合理搭配才能有益身體健康。 什麼是食物的酸鹼性,為什麼在飲食上要注意做到酸鹼合理搭配呢?人體攝入食物被消化吸收後在體內生成酸性物質和鹼性物質兩大類。一般說來,所有肉類、魚類、貝類、蛋類、家禽、谷類、油類、糖果、白糖、巧克力、花生、核桃等食物含有豐富的磷、氯、硫、溴、磺等元素。它們是構成細胞不可缺的主要物質基礎。它們在體內代謝形成的離子都為帶負電荷的陰離子,與帶正電荷的基團結合形成的化合物,屬於強酸弱鹼的鹽類,水解後使介質的氫離子(h+)濃度增加,因而使介質ph值降低,呈酸性,這樣的食物屬於酸性食物;而奶類、豆類、薯類、瓜類、各種蔬菜、水果、海帶、香菇等含有豐富的鹼金屬鈉、鉀、鈣、鎂元素等無機物質。這些元素是機體信號傳遞的重要介質和載體,與人的思維和智力的發展關系密切。缺少它們,會引起機體代謝紊亂。由於它們在體內經代謝後形成鈉、鉀、鈣、鎂離子的陽離子帶正電荷,容易與帶負電荷的基團結合形成化合物。這類化合物屬於強鹼弱酸型的鹽類,水解後,使體液的氫氧根(oh-)濃度升高,因而體液的ph值升高,呈鹼性,這樣的食物我們稱之為鹼性食物。 對於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人們很容易產生誤解,認為其酸鹼性是指食物的ph值即等同於化學概念中的酸鹼反應。其實不然,如ph呈酸性的水果因其含豐富的鈉、鉀元素而屬於鹼性食物,而不屬於酸性食物。 人體有酸性和鹼性體質之分,理想健康體質的酸鹼度應為弱鹼性(即ph值略大於7.0),這樣的機體免疫力強,生病機會少。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偏愛酸性食物,也就是喜歡動物性的食物。但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過於偏愛酸性食物的人易患多種疾病。酸性體質者體內的激素分泌、神經調節及髒器功能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出現頭暈、失眠、神經衰弱、動脈硬化、食欲下降、易疲勞等症狀,並由此容易誘發出其他疾病,嚴重者甚至可能引起酸中毒。因此,為了防止人體組織、血液和體液的酸性化,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搭配鹼性食物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是現代營養學家提倡多吃蔬萊水果一類的植物性食物之根本所在。尤其家長從小培養督促孩子養成葷素兼食合理搭配的飲食習慣,對提高孩子未來的智力、體質是至關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