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粥,奶粉,水果,可以摻和在一起吃嗎?玉米粥和水果是一起打成米糊的
本地盛產玉米,粒大飽滿,色澤金黃,口味甜香。本地產黃豆雖不及東北黃豆粒大飽滿,炒熟之後也是豆香四溢,口味一點也不遜色。用本地玉米、黃豆炒熟加工磨碎加炒熟的麥麸子是我釣魚的基礎餌料,基礎餌的用料要在垂釣前一天炒熟粉碎混合裝袋密封。我常用的基礎餌料添加配方如下(添加配料以10只海竿一天所需基礎餌料計算):1.基礎餌=各類魚餌(肉食性魚類除外)。2.基礎餌+魚骨粉=鯉魚餌(1),4千克基礎餌+0.3千克魚骨粉,適合春、夏季使用。3.基礎餌+山柰粉=鯉魚餌(2),4千克基礎餌+1瓶蓋(礦泉水瓶)山柰粉,適合夏(夏末)、秋季使用。4.基礎餌+芝麻醬=鯉魚餌(3),直接用基礎餌做食,用手蘸芝麻醬抹在乒乓球大小的餌團上,略停一會兒下水,使芝麻醬浸入餌團,適合發現鯉魚群打快餌。5.基礎餌+酒泡米=鲫魚餌,4千克基礎餌+0.3千克酒米。6.基礎餌+山柰粉、丁香粉=草魚餌,4千克基礎餌+山柰粉丁香粉各半瓶蓋(礦泉水瓶)。7.基礎餌+商品餌=對象魚餌。在選好釣位後,餌料則是釣鯉魚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假如所選釣餌不適合魚的口味,即使釣位好,釣技超群,漁具先進,也無濟於事。為了觀察玻璃缸中鯉魚的口味,在基礎餌中摻入蚯蚓粉或香精、人胎盤粉、動物血粉、孑孓粉、麻雀粉、新蠶豆粉、蠶蛹粉、魚粉、蝦皮碎末、炒黃豆粉等進行實驗。即將上述粉末的任何一種與基礎餌混勻、揉軟,搓成綠豆大的小球,分批地一次實驗四種餌,每2~3天進行一次,看它先吃哪種,後吃哪種,並進行記錄,首先被搶光的為優,最後剩下的為劣。然後再對每組選出的優餌再進行對比實驗,其結果:人胎盤粉最佳,蠶蛹粉次之,孑孓粉、蚯蚓粉、麻雀粉受歡迎程度不相上下。在上述餌料的篩選中,沒有完全剩下的,即不存在從不咬食的問題。後來,把實驗結果拿到釣魚現場作進一步驗證,上魚效果排列次序是:孑孓粉最佳,人胎盤粉和蠶蛹粉次之,魚粉摻和餌效果也不錯。這幾種餌堪為釣鯉首選。 為了進一步選擇最佳釣鯉餌,再在基礎餌中摻點雞骨頭發酵水、奶粉、生豆面或豆腐粉、大蔥韭菜發酵水、草莓果醬、雞蛋黃、尿泡雞蛋、維生素b2、大蒜汁、熟大麥粉、熟嫩玉米粉窩頭,將上述任何添加劑與基礎餌摻和,揉到軟硬適度,分批實驗,選優汰劣,其效果排列位次是:奶粉(加糖)、草莓醬為添加劑的釣餌總是先被吃光,其余的後被獵取。 也就是說,這些氣味各異的餌料,鯉魚在魚缸中都愛吃,只是喜食度有明顯的差異。經過多年多塘施釣實踐情況看:尿泡雞蛋、雞骨發酵水、韭菜大蔥發酵水與基礎餌摻和揉勻後使用,無論是手竿還是海竿,總是易上鲢或鳙,而鯉、草魚雖然都上鉤,但數量少。熟嫩玉米粉加入添加劑揉合後裝鉤,極愛上鯉魚和鲫魚。而加帶甜味的草莓醬,草魚上鉤多。 在基礎餌中先摻入能嘗出甜味的白糖,然後再加點香精或阿魏粉、炒花生粉、曲酒、花露水,制成這5種香型的釣餌,搓成綠豆粒大,進行實驗,缸中的鯉魚都很愛吃,表現為“狼吞虎咽”。所以,餌料中加糖很重要,它是誘發鯉魚食欲的重要添加劑。在魚缸中是這樣,到水庫、養魚塘也是如此。將白薯削皮後,切成骰子塊,蒸到半熟,再用白糖腌漬,能增加其韌性不易脫鉤,是釣鯉魚的好餌料。生嫩玉米粉、人胎盤粉、羊骨粉各等量,加入適量白面,用羊油為添加劑,調到軟硬適度。用蜂蜜為溶劑,調和生豆面或豆腐粉,其軟硬程度以能裝住鉤為好。這三種餌料各有特點,可根據不同季節和地區靈活掌握。另外,烤土豆、烤白薯等,對釣鯉魚都有較好的實用價值,且取材方便。無論哪種釣餌,都要因地制宜,摸清施釣水域鯉魚的食性,然後投其所好,這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參加比賽時,這往往也是取得名次的關鍵一環。 1.糟食。釣鯉用的糟食,也要根據不同水域,選用不同的賦形劑、添加劑和粘結劑。例如在某水庫用的糟食,是以雞飼料為賦形劑,魚粉為添加劑,加適量水庫的水調制而成的,效果很好。如果在這一糟食中再加點白糖和生豆面,拿到該水庫上游某村一帶水域施釣,照常上魚。如在養魚塘垂釣,最好是用喂該塘魚的顆粒餌料,粉碎後做添加劑,較其他添加劑好得多。所以每次出釣,都要多備幾種添加劑,如煮大麥、羊骨粉、羊油、炒黃豆粉、白糖或蜂蜜等,用量少、氣味大、誘魚效果好。為使釣鯉糟食甜香,可到副食店購買處理的糕點渣子,既香又甜,價格低廉,很適合鯉魚的口味。 香精、曲酒、炒黃豆粉,用量少,又便於攜帶。人胎盤粉、生豆粉,裝入小瓶中可常年不壞。賦形劑不是太重要的,若出遠門或旅游垂釣,把所帶的餌料用光時,可到農捨找些糠皮、麥麸之類的物質,或者臨時在岸邊揀點干牛糞搓成碎末後,摻點酒泡小米為添加劑,用大米飯為粘結劑,制成糟食,既能解決燃眉之急,又是保證豐收的有效措施。總之,釣鯉魚的糟食應突出甜香。 2.面餌。將過篩玉米細粉與白面按2∶1的比例稱量好,拌勻、沖燙後蒸至八成熟,摻入白糖或蜂蜜,揉到軟硬適度。 根據臨場上魚情況,可摻點香精、魚粉或生豆面等,調到魚兒最喜食的口味為宜,裝集團鉤——梅花式、雪花式都好用。 為了改善面餌的可見度,可摻入微量核黃素,將其染成金黃色,增加誘招力,但切忌摻多,造成苦味,影響上鉤率。 3.葷餌或活餌。河蝦、紅蟲、蚯蚓、地蠶(地蛆)、油葫蘆、蛐蛐、蛆、玉米蟲、蜂蛹或其他幼蟲等活餌,都是鯉魚的美味佳肴,遇見之後決不放過。但由於裝鉤不當,釣餌常被摘吃,造成信號失真,提竿空鉤。在這種情況下,裝鉤時,可從河蝦的頭部開始,沿其硬殼橫穿鉤,使鉤尖裸露,蝦體橫臥於鉤門內,把蝦槍折斷指向鉤門。這樣裝鉤投入釣域後1小時內河蝦不死,且不停地擺動,保持了誘招力。由於鉤尖裸露,無論魚從何方吞餌,都無法逃避鉤尖刺入,從而增加了釣獲率。裝紅蟲時,首先用一盲管,即將2厘米長的塑料管的一端,用火燒後捏住封死,將6~8條紅蟲裝入盲管內,當它爬出1條就用紅線攔腰結扎,爬出2條就2條一塊扎,直到把管中的紅蟲全部扎好拴牢,再對折打結,把多余的紅線剪掉。在結扎時不要過度用力,以防扎斷。把紅蟲扎好後,將鉤從紅線中穿入,使鉤尖裸露出來。這項准備工作,最好在出釣前進行。裝鉤投入釣域2小時以上,紅蟲仍可保持不停地蠕動。用紅蚯蚓為釣餌時,最好在出釣前能喂點動物血,借以增加其色澤和腥味,從而提高上鉤率。如果沒有這個條件,可將蚯蚓裝鉤後,用香精水把它浸潤一下,再投入釣域,效果也很好。如果上魚的個體較大,則用整條粗蚯蚓裝鉤,或把粗蚯蚓剪成1.5~2厘米的段,用鉤橫穿蚯蚓。 無論是成條蚯蚓還是剪成段的蚯蚓,也不論裝鉤形式如何,都應把鉤尖裸露出來。有的釣者在把鉤尖“全包”的同時,還要在鉤尖外留一小段蚯蚓,說是蚯蚓蠕動能增加誘招力。其實,這樣裝鉤,最易被魚摘吃餌食,而造成提竿空鉤。這一點,望讀者注意,要改進不科學的裝鉤方法。 沒有問題 我們家寶寶也是十個月剛斷的奶啊.很順利的,主要是我平時在上班每天沒怎麼吃,只有晚上睡覺時才吃,寶寶白天不吃已經習慣了,白天吃奶粉,磨牙餅,雞蛋,白開水等等.奶水就慢慢漲回去了.剛開始的時候晚上寶寶醒來我就給他泡奶粉,有時他不吃又睡著了.一晚上醒來三四次.持續了三四天.晚上就不要吃了.我的奶水就沒有了.現在已經有半個多月了.寶寶也沒有要吃的意思.白天看寶寶玩的好開心.心想寶寶是不是早忘記了. 產後10個月,母乳的分泌量及營養成分都減少了很多,而寶寶此時卻需要更加豐富的營養,如果不斷奶,就會患上佝偻病、貧血等營養不良性疾病。同時,媽媽喂奶的時間太久,會使子宮內膜發生萎縮,引起月經不調,還會因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營養消耗過多造成體力透支。因此,適時給寶寶斷奶對寶寶和媽媽的健康非常重要。
要訣一:選擇最佳時間
通常,寶寶在10~12個月時已逐漸適應母乳以外的食品,加上寶寶已經長出幾顆切齒,胃內的消化酶日漸增多,腸壁的肌肉也發育得比較成熟,是斷奶的最好時機。如果未能及時把握,斷奶時間越晚,寶寶戀母的心理越強,以致造成寶寶只吃母乳而不肯吃粥、飯和其他離乳食品。
要訣二:選擇最佳季節
選擇比較舒適的季節進行斷奶,如春末或秋天。這時,生活方式和習慣的改變對寶寶的健康沖擊較小。如果天氣熱,寶寶本來就很難受,斷奶會讓他大哭大鬧,還會因胃腸對食物的不適應發生嘔吐或腹瀉;天氣冷則會使寶寶睡眠不安,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若是寶寶的離乳月齡正逢此時,最好將斷奶時間推遲。
要訣三:做好斷奶心理准備
媽媽雖然會在寶寶斷奶後松一口氣,但可能會因為失去了這種與寶寶親昵溝通的方式而產生失落感。所以,媽媽從第一天給寶寶喂奶時就應這樣想:有一天寶寶不需要我了,是因為他很健康,邁向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
對於寶寶,一定要從4個月起,按月齡適當添加離乳食品,讓他們知道除了乳汁外還有很多好吃的。這樣寶寶到了10~12個月時,不僅充分鍛煉了咀嚼能力,而且養成用勺、杯、碗、盤等器皿進食的習慣,能夠適應以離乳食品為主的進食方式了。
要訣四:采取科學的斷奶方法
1.從10個月起,每天先給寶寶減掉一頓奶,離乳食品的量相應加大。過一周左右,如果媽媽感到乳房不太發脹,寶寶消化和吸收的情況也很好,可再減去一頓奶,並加大離乳食品的量,逐漸斷奶。減奶最好先減去白天喂的那頓,因為白天有很多吸引寶寶的事情,他不會特別在意媽媽。但在清晨和晚間,寶寶會非常依戀媽媽,需要從吃奶中獲得慰藉。斷掉白天那頓奶後再逐漸停止夜間喂奶、直至過渡到完全斷奶。
2.寶寶到了離乳月齡時,若恰逢生病、出牙,或是換保姆、搬家、旅行及媽媽要去上班等情況,最好先不要斷奶,否則會增大斷奶的難度。給寶寶斷奶前,帶他去醫院做一次全面體格檢查,寶寶身體狀況好,消化能力正常才可以斷奶。
3.寶寶不僅把母乳作為食物,而且對母乳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因為它給寶寶帶來信任和安全感,所以千萬不可采用倉促、生硬的方法。這樣只會使寶寶的情緒陷入一團糟,因缺乏安全感而大哭大鬧,不願進食,導致脾胃功能紊亂、食欲差、面黃肌瘦、夜臥不安,從而影響生長發育,使抗病能力下降。
4.在斷奶的過程中,媽媽既要使寶寶逐步適應飲食的改變,又要采取果斷的態度,不要因寶寶一時哭鬧就下不了決心,從而拖延斷奶時間。而且,反復斷奶會接二連三地刺激寶寶的不良情緒,對寶寶的心理健康有害,容易造成情緒不穩、夜驚、拒食,甚至為日後患心理疾病留下隱患。
5.在斷奶期間,媽媽要格外關心和照顧寶寶,花較多的時間來陪伴他,以撫慰寶寶的不安情緒。
6.寶寶斷奶可能會引起媽媽體內的荷爾蒙發生變化,出現一些負面情緒,如沮喪、易怒等,同時還伴有乳房脹痛、滴奶之苦。此時,可進行熱敷並將奶水擠出,以防引起乳腺炎,這樣做還可舒緩不良情緒。當情緒非常惡化時,應盡早去看心理醫生。
要訣五:抓住飲食要點
1.寶寶斷奶後就少了一種優質蛋白質的來源,而寶寶生長偏偏需要蛋白質。除了給寶寶吃魚、肉、蛋外,每天還一定要喝牛奶,它是斷奶後的寶寶理想的蛋白質來源之一。
2.食物宜制作得細、軟、爛、碎。因為1歲左右的寶寶只長出6~8顆牙齒,胃腸功能還未發育完善。而且食物種類要多樣,這樣才能得到豐富均衡的營養。
3.增加進餐次數。寶寶的胃很小,可對於熱量和營養的需要卻相對很大,不能一餐吃得太多,最好的方法是每天進5~6次餐。
4.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增強寶寶進食的興趣。可適當加些鹽、醋、醬油,但不要加味精、人工色素、辣椒、八角等調味品。
5.為寶寶營造良好的進餐環境,這樣有助於增強寶寶的食欲,並可促進他對食物的正確選擇。
要訣六:科學安排食譜
1.每天喝250~500毫升牛奶或豆漿,這是鈣質的主要來源,同時給寶寶吃一些肉、蛋類的優質蛋白。
2.主食以谷類為主。每天吃米粥、軟面條、麥片粥、軟米飯或玉米粥中的[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