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食品的口感肯定比不過傳統的明火烹調
但至於營養這方面的對比這種說法過於絕對。微波烹調會引起食物某些營養成分的丟失,但實際上任何加工過程都會損失食物的部分營養成分,而不單單是微波爐加熱。在一般飲食中,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素大致可分為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分共六大類。為了使營養素在微波烹調時減少養分流失,保持原有的口感,應注意以下方面:
1.微波做菜時,調味作料、油量都要少幾分。例如辣子雞丁,在微波烹煮過程中,油量不易揮發,所以調味品用量可以比傳統做法減少1/4。
2.先做一些例如爆香、勾芡等手續,再用微波加熱,就能有傳統炒菜的香味與口感。
3.控制加熱時間也非常重要,以一般強度(650~800)瓦數烹調,根據食物量、部位不同,時間也有所不同:綠色青菜需三分鐘;梗類四分半鐘;根莖類六分鐘;豬肉六分鐘。
4.微波容器中耐熱塑膠、玻璃比瓷器、陶器烹煮的時間快;固體比液體熟得快,所以例如煮湯最好用熱水,用小碗煮高湯,熱得最快。
5.食品解凍完不要馬上取出,等表面熱度穿透食物,才不致外熟裡凍,解凍程度以刀下得去即可,以免流失養分。
6.選擇適合微波的烹法,包括蒸、煮、炒冷油炸等,炖、焖、熬等與水有關的烹法,用微波爐做不太適合。
微波加熱時有微波殘留和外洩
凡事有利有弊,微波技術也不例外。微波爐的使用給現代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但是任何高科技的產品都不免有些特殊的使用方法,用法不對就發揮不了產品的功能,甚至會給人們帶來傷害。因為微波爐用的頻率是2450mhz,這樣的高頻電波對於人體來說是有害的,所以不允許開著門使用。在使用微波爐的時候,為了便於觀察加熱物的狀況,我們只能通過裝了防輻射網的玻璃門來觀察。即使這樣也不宜長時間在附近看著它工作,不過實際上也沒有這個必要。最好在開始加熱以後人就走開,等到預定的時間自動關掉電源並響鈴之後,再來開門取走加熱物。
有人擔心用微波加熱的牛奶中會有微波殘留,微波加熱的原理很簡單,是利用微波(即所謂的電磁波)引發鮮奶內部水分子的劇烈震蕩,水分子間因為震蕩而彼此摩擦產生高溫,而使牛奶升溫。所以從其加熱方式的理論而言,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此外,牛奶加熱後,只是出現奶蛋白因為受熱而稍稍產生凝結的現象(屬蛋白質加熱後的自然凝聚現象)。當我們以傳統的方式用鍋煮牛奶,也會發現加熱一段時間後,牛奶表面結了一層奶皮。即使如此,這層奶皮也是可以安全食用的,不會影響在體內的消化吸收效果,所以牛奶用微波加熱應可安全飲用。
微波食品可能會有致癌物質
微波爐以其方便快捷,成為現代快節奏生活的理想烹饪工具。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微波食品安全成為廣大消費者使用微波爐過程中的擔心。其實微波加熱只是物理過程,微波是一種高頻波,它以每秒鐘24億次的速度旋轉,引起水分子的高速度輪擺運動,它們互相摩擦產生極大的熱量,可以使食物迅速加熱。按量子力學的理論來解釋,微波加熱過程並未打破食物分子鏈的結構。只有破壞分子鏈的結構,食物分子分解成離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才會使原有食物分子發生化學性的變化。微波加熱過程不能改變食物分子結構,目前可以證明的微波能量來看,還不足以發生化學性改變,產生新的不明分子也就無從談起。
這裡要注意的是嚴格按照微波爐使用要求規范操作,從而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保證安全。特別提醒大家要規范操作,正確使用。如使用微波爐專用的器皿來加熱,不能使用紙[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