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有益。
護理要點
1、天冷應注意保暖,避免受涼感冒。
2、戒煙,避免接觸煙霧及刺激性氣體。
3、痰量多時宜采取體位引流(如病變支氣管在下葉的采取頭低腳高勢),每日2~3次,每次約15分鐘。
4、咯血時應輕輕將血咳出,切忌屏住咳嗽以窒息。
5、抗菌藥物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要自己濫用或長期使用。
6、急性期應注意休息,緩解期可作呼吸操和適當的全身體育鍛煉,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
7、多食蛋、肉、魚、奶和新鮮蔬菜、瓜果類食物。
支氣管擴張患者應當忌食下列物品。
狗肉性溫,有補中益氣,溫腎助陽的作用,對痰熱蘊肺或肺有燥熱的支氣管擴張之人來說,食之助熱上火,故當忌之。正如《本草經疏》中所說:“狗肉發熱動火,生痰發渴,凡病人陰虛內熱,多痰多火者慎勿食之。”
羊肉為溫補性食物。《金匮要略》中強調:“有宿熱者不可食之。”《醫學入門》也認為“素有痰火者”不宜食用。所以,支氣管擴張者肺經多有伏火,痰熱內蘊,故當忌之。
雞肉性溫之物,能益氣補虛,但凡實證或邪毒未清者不宜食。《醫林纂要》認為:“肥膩壅滯,有外邪者皆忌食之。”而有內熱邪毒者也忌食之。《隨息居飲食譜》還說:“多食生熱動風。”故內有宿熱,痰熱未清的慢性支氣管擴張患者,法當忌食。
龍眼肉甘溫果晶,功在補氣血,益心脾。《本草匯言》中說:“甘溫而潤,肺受風熱,咳嗽有痰有血者,又非所宜。”《藥品化義》也認為:“甘甜助火,若心肺火盛,皆宜忌用。”支氣管擴張者屬肺有火熱,故當忌食。
荔枝性溫,味甘酸,多食易助熱上火。《食療本草》早有告誡:“多食則發熱”。明。李時珍也認為:“火病人尤忌之”。痰熱蘊肺或肺有燥熱的支氣管擴張之人,切忌食之。
生姜辛溫調味食品,寒證則宜,熱證則忌。《本草經疏》中認為“久服損陰傷目,陰虛內熱,陰虛咳嗽吐血,……法並忌之。”支氣管擴張者多因肺中燥熱,辛辣溫燥食品均當忌食。
胡椒辛熱食品,尤其助火傷陰。《海藥本草》中說:“不宜多服,損肺。”《隨息居飲食譜》亦雲:“多食動火燥液,耗氣傷陰。”明。李時珍也指出:“胡椒,大辛熱,純陽之物,熱病人食之,動火傷氣,陰受其害。”支氣管擴張之人誤食之,反致病情加劇,有弊無利,切忌切忌。
肉桂性大熱,味甘辛,為常用調味食品。《本草匯言》認為:“肉桂,治沉寒痼冷之藥也。”意思是說只適宜虛寒久病之人,對於支氣管擴張之類的肺中燥熱,或痰熱蘊肺者,切不宜食,正如《藥性辨疑》中所說:“桂心,性最烈,不可多服。”
人參性溫,味甘微苦,能大補氣血,易助熱上火,凡實證、熱證皆當忌服。《醫學入門》中告誡:“陰虛火嗽吐血者慎用。”《藥品化義》也指出:“……肺受火邪,喘嗽痰盛,失血初起,皆不可用。”支氣管擴張之人食之易加重病情,禁忌服用。
芫荽辛溫蔬菜,民間多視為發物。《千金。食治》中早已指出:“食之發宿疾”。《食療本草》中也說:“根發痼疾”。支氣管擴張多為慢性反復發作性疾病,亦可謂“宿疾”、“痼疾”,法當忌食芫荽。
白酒性溫,味甘苦辛,支氣管擴張者切忌飲酒。正如《隨息居飲食譜》中所說:“燒酒,性烈火熱,陰虛火體,切勿沾唇。”
杏子性質溫熱,易上火助痰。如《本草衍義》中說:“多食致上膈熱”。(飲食須知》亦雲:“多食令膈熱生痰,動宿疾。”支氣管擴張多屬痰熱蘊肺所致,若再多吃杏子,就會加重病情,故應忌食之。
石榴性溫,味酸甘。《隨息居飲食譜》中指出:“多食損肺,助火生痰,最不益人。”《日用本草》亦載:“其汁戀膈成痰,損肺氣,病人忌食。”支氣管擴張者,多因痰熱阻肺,石榴溫熱助火,酸斂肺氣,更使肺經痰火不散,對病情不利,法當忌之。
胡桃肉性溫,能溫肺,益命門。《中藥大辭典》認為:“有痰火積熱或陰虛火旺者忌服。”《本草經疏》也早已告誡:“肺家有痰熱,命門火熾,陰虛吐衄等證皆不得施。”因此,對於痰熱蘊肺,或肺有燥熱的支氣管擴張之人,皆不宜食之。
砂仁為藥食兩用的芳香調味品。其味辛,性溫,有溫熱香燥,助熱傷陰之弊。寒證宜之,熱證皆忌。《藥品化義》中指出:“肺有伏火者忌之。”支氣管擴張之人,中醫多認為“火熱伏肺”,或“痰熱阻肺”,故當忌食之。
小茴香性溫味辛,為五香調味品,能溫熱散寒,熱證火證,概不宜食。《得配本草》指出:“肺、胃有熱及熱毒盛者禁用。”支氣管擴張者素有肺熱,故當忌用茴香等五香粉調味品。
此外,支氣管擴張患者還應忌吃海馬、海龍、公雞、鵝肉、豬頭肉、山植、桃子、櫻桃、洋蔥、香椿頭、辣椒、花椒、茴香、丁香、荜撥、食茱萸、砂仁、黃芪、冬蟲夏草、紫河車、肉苁蓉、鹿肉、大蒜、韭菜、芥菜和香煙等。
參考資料: http://www.med66.com/html/2005/1/li4433475213115002680.html
支氣管擴張的飲食治療
(1)桑枝15克,地骨皮、桑白皮、麥冬各9克,水煎服。有清肺、養陰、止咳、化痰的作用。適用於肺虛干咳的 病人。
(2)冬瓜子15克煎服,亦可配伍桃仁9克,薏仁米15克,魚腥草30克等同煎。具有清熱、化痰的作用。適用於痰熱 咳嗽的病人。
(3)柿霜、白及各30克,共研細末,每次1.5克,每日2~3次。有清熱、潤肺、止血的作用。適用於肺熱咳嗽咯血 的病人。
(4)白木耳9克,百合、北沙參各12克,冰糖適量,水煎或放碗內隔水蒸服。具有潤肺、止咳功效。適用於肺陰不 足、干咳咯血的病人。
(5)百合150克,糖適量,水煎飲服。有潤肺止咳的作用。適用於肺熱咳嗽。
(6)鮮藕250克,側柏葉100克搗汁,冷開水沖服。有涼血止血的作用,適用於咯血病 1.西醫藥治療(1)控制感染:有條件時進行痰培養及藥敏試驗選擇抗生素(用藥參見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節)。(2)排痰、通暢呼吸道:復方甘草合劑10毫升,1日3次,或沐舒痰30毫克,1日3次,或強力稀化黏素3印毫克,1日3次;霧化吸人促進排痰;體位引流拍背,助痰。(3)咯血的治療:安絡血5毫克,1日3次,或止血敏4-6克入500毫升液中靜脈滴注,1日1次,或垂體後葉素10-20單位,加入枷毫升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中緩慢靜脈滴注,1日1次。(4)手術治療:適用於不超過兩個肺葉的支氣管擴張,有反復大量咯血或感染者。
2.中醫治療(1)風熱犯肺,放裡化熱:咯血,咳嗽,胸悶,身熱口渴,鼻燥咽干,或有惡寒發熱,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治法:解表清熱,宜肺止咳。方藥:桑葉10克、杏仁10克、豆豉10克、生山栀10克、沙參15克、大貝母10克、連翹15克、黃芩10克、桔梗10克、白茅根30克、仙鶴草15克、炙杷葉10克。中成藥:止咳橘紅丸。(2)痰熱蘊肺:咳嗽氣急,咯痰色黃或膿痰,咯血,胸痛胸悶,心煩口干,面紅目赤,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脈滑數。治法:清熱化痰,瀉火止血。方藥:炙麻黃6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生甘草6克、桑折皮10克、地骨皮10克、黃芩10克、魚腥草30克、丹皮10克、生山栀10克、仙鶴草15克、小薊刃克、白茅根30克、大貝母10克、三七粉3克(沖服)。中成藥:二母寧嗽丸,雲南白藥。(3)氣陰兩:面色胱白或顴紅,氣短乏力,干咳少痰,口干咽紅,氣短乏力,舌淡紅少苔、脈細數無力。治法:益氣養陰,潤肺止咳。方藥:太子參15克、沙參15克、百合30克、玉竹15克、杏仁10克、百部10克、旱蓮草10克、側柏10克、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知母10克、川貝粉6克(沖服)。中成藥:養陰清肺膏。(4)中醫驗方治療白及粉5克、參三七粉3克,阿膠10克(烊化)後沖服白及粉、三七粉。用於咯血者。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