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領。但盡管困難,卻有翻譯的必要。因為通過這篇,可以看出屈原思想的博大和它的性質。屈原,毫無疑問,是一位唯物的理智主義者,現實的人道主義者。他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代表著他所處的時代的進步一面。原文很不容易懂,因此也就愈需要翻譯。為了不易接近原文的讀者便利,我也就不能過多地考慮到專家的責難,大膽地翻譯了。 這篇相傳是屈原被放逐之後,看到神廟的壁畫,而題在壁上的。(49)這完全是揣測之辭。任何偉大的神廟,我不相信會有這麼多的壁畫,而且畫出了天地開辟以前的無形無像。據我的了解,應該是屈原把自己對於自然和歷史的批判,采取了問難的方式提出。他是受著強烈的創造欲所驅遣,存心作出一首奇特的詩。關於這些事象的知識,他可能另有散文的著作,可惜已經失傳了。 戰國時代,在中國的文化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燦爛的時代。屈原以他的地位和才質,吸收了各家學派的精華,而在文學的園地上開放了一簇像千葉牡丹那樣芬芳玮麗的大紅花。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