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 比佛山中遲芥藍、台灣中花芥藍兩種類型耐熱性差。較低溫度和延長低溫時間能促進花芽分化,在較高的溫度下也能花芽分化,但需時間較長。這種類型的品種在北京春夏季栽培均,並且這類品種的總產量比早熟種類型高。 (1)“客村銅殼葉”芥藍植株較高大粗壯,生長旺盛。葉片近圓形,質地較薄,蠟粉少。葉面稍皺,葉緣略向內彎,形如殼狀。葉基部深裂成耳狀裂片。主花苔重約100克,質脆嫩,少纖維,側花枝萌發力強。從播種至初收70~80天,延續采收側花苔50天。在保護地栽培表現良好,一般畝產2500公斤。 (2)“三員裡遲花”芥藍植株生長勢強,莖粗壯,葉片大,近圓形,葉面平滑,少蠟粉。主花苔長,平均單重150克,質脆嫩,風味好。分枝力中等。從播種至初收約80天,加強水肥管理可延續收獲60天,畝產2500公斤左右。 編輯本段 (四)栽培技術 1.周年栽培 北京地區種植基本上可以周年供應。4~8月播種可以選用香港白花芥藍、柳葉早芥藍等早熟品種進行露地栽培,以保證6~10月的供應。9月至第二年3月播種可選中花、中遲芥等中晚熟品種進行保護地栽培,保證11月至第二年5月的供應,其中要注意7~9月是北京高溫、多雨季節,應選在冷涼的地方種植為宜。 2.播種育苗 (1)播種 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北京地區多用育苗移栽,每畝需用種75~100克。育苗地應選擇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最好前茬不是十字花科蔬菜的土地。整地時要多施腐熟的有機肥,用撒播方式進行播種。 (2)育苗 要經常保持育苗畦濕潤,苗期施用速效肥2~3次,播種量適當,注意間苗,避免幼苗過密徒長成細弱苗。苗齡25~35天可達到5片真葉。間苗時間一般在2片真葉出現以後進行。 (3)優良壯苗標准 選擇生長好、莖粗壯、葉面積較大的嫩壯苗,不宜用小老苗。 3.定植 (1)整地施肥 選用保肥保水的壤土,精細整地,每畝施入基肥腐熟豬糞、堆肥3000~400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翻入土壤混合均勻,耕耘耕平,土粒打細。畦一般做平畦,但夏季栽培應做小高畦。 (2)定植 露地栽培,栽苗應在下午進行,保護地栽培宜在上午進行。栽苗日期確定後,在栽苗前一天下午給苗床澆一透水,以便於次日挖苗。定植當天隨挖苗,隨即運到定植地塊,按一定的行株距進行栽苗。一般早熟種行株距為25厘米×20厘米,中熟種行株距為30厘米×22厘米,晚熟種行株距為30厘米×30厘米。栽苗不宜深,以苗坨土面與畦面栽平或稍低1厘米。苗栽好後,隨即進行澆水,以恢復長勢。 4.田間管理 (1)澆水施肥 根據當時溫濕度情況及時澆緩苗水。緩苗後葉簇生長期適當控制澆水。進入菜苔形成期和采收期,要增加澆水次數,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基肥與追肥並重,追肥隨水施,一般緩苗後3~4天要追施少量的氮肥或雞糞稀,現蕾抽苔時追施適當的速效性肥料或人糞尿。主苔采收後,要促進側苔的生長,應重施追肥2~3次。 (2)中耕培土 芥藍前期生長較慢,株行間易生雜草,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隨著植株的生長,莖由細變粗,基部較細,上部較大,形成頭重腳輕,要結合中耕進行培土、培肥,最好每畝施入1000~2000公斤有機肥。 編輯本段 (五)病蟲害防治 芥藍的病害較少,北京地區多見黑腐病,此為細菌性病害,高溫高濕易發生。成株葉片多發生於葉緣部位,呈“v”形黃褐色病斑,病斑的外緣色較淡,嚴重時葉緣多處受害至全株枯死。幼苗染病時其子葉和心葉變黑枯死。防治方法為選用抗病品種,避免與十字花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