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講,蒙牛在這次沖擊中,風浪要大的多。損失比伊利多一些。
1.“三鹿奶粉”事件以後,全國乳制品行業陷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如何進行有效的危機公關是擺在每個乳制品生產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領導者面前一道急需化解的難題。
一向以管理能人著稱的蒙牛集團董事長牛根生反應最為迅速,他9月17日在蒙牛全員大會上的發言立即出現在他的博客上,他稱:“昨天,是乳制品行業最為可恥的日子。”,表示“大品牌要負大責任”,保證要為消費者、奶農、股民、經銷商負責任。暫且不管這個表態性發言是完全出自牛根生本人之手,還是出自他的智囊團,但這篇文章對蒙牛的危機公關確實是及時有效的,文案的策劃也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因為那時候為自己辯護的任何說辭都是無效的,反而會引起人們的反感,事實大於雄辯。所以牛根生知道以情感人,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悲情形象,以“天下興亡,我有責任”的道義形象,博取人們對他以及他所代表的蒙牛集團的同情與諒解。確實,作為一個大集團的領導者負有很大的責任,因為很多人要跟著你吃飯,你做不好會影響許多人的飯碗,會影響許多家庭的生計。那些只介意自己的一己私利而不問員工福祉的所謂企業家們絕不是這個社會應該樹立的榜樣。
牛根生實在是很懂得咱中國人的心理,我們的廣大消費者可能是世界上最容易說話的消費者了,八、九十年代地攤上的暴利貨,我們傻傻的都不知道還價,現在除了知道和那些沒有誠信的商家還還價,看看3.15晚會義憤填膺一下,受到些小傷害一般也不會有什麼過激行為!而今人家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得饒人處且饒人,就放他一馬吧!
接著,蒙牛集團又采取了一系列的危機公關措施,努力化解事關企業存亡的危機。
有人認為,事件發生之後,那些問題乳制品生產企業應該通過降價等手段開展促銷活動,以謝廣大消費者對他們的繼續支持,但是他們也知道降價之後的漲價可能會引起消費者的再一次反感,所以他們大都采用了買一送一的策略。蒙牛在買一送一的促銷活動中打出了“拯救千萬無辜奶農”的旗號,這樣有些讓人覺得不買它的產品就是無視千萬無辜奶農的利益,就會陷自己於不義的境地,而蒙牛反而好象是沒有什麼事了。為什麼不說此舉事實上是蒙牛在拯救自己,蒙牛為什麼不可以用行****廣大消費者謝罪?
11月初,牛根生又發表“****”,希望化解股市危機,在“****”中不但聲稱“不知情加入三聚氰胺”,而且對這起禍起“三聚氰胺”的乳制品行業事件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分析與辯白,他的認識甚至深入到了社會學的層面:“‘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國乳業的恥辱,蒙牛的恥辱,我的恥辱。它打斷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鏈,一夜之間讓人們開始‘倒過來看世界’”。但是他的這份“****”一經出籠,便立即引起了一些人的非議,大有牆倒眾人推的樣子,尤其是牛根生所打的“民族牌”並不被一些人認同。所謂言多必失,人家光明、伊利等品牌企業沒有多言語什麼,就你牛根生話多!
這次事件蒙牛集團也在其中,實在讓人有些意想不到的。不但因為牛根生的名氣大,更由於他過去說過的那些頗為經典的話還聲猶在耳。他的團隊裡一定有些水平不一般的文人秀才,他們知道通過企業文化的建設與推廣來塑造企業的品牌形象。根生牌管理名言甚至被一些企事業單位當著了管理寶典,有的張貼上牆,有的影印成冊。這裡不妨抄錄幾段:“我母親教我的兩句話讓我終生難忘:要想知道,打個顛倒;吃虧是福,占便宜是禍。”、“小勝憑智,大勝靠德。”、“發射自己的光,但不要吹滅別人的燈。”、“在經營理念上我們有四句話,經營的百分之九十八是人心;品牌的百分之九十八是文化;矛盾的百分之九十八來自誤會;資源的百分之九十八是靠整合。”
確實有些時候是“做的好不如說的好”,但關鍵時刻還是“說得再好都比不上做的好”。
最近,蒙牛“牛奶安全工程”全面啟動,公開向全國招募一萬名“安檢員”,接受消費者的公開監督,並邀請消費者實地現場見證蒙牛透明化生產基地。這也是蒙牛危機公關的又一舉措,但效果怎樣,人們還要試目以待。
“三鹿奶粉”事件再加上“全球金融海嘯”,實在夠讓乳制品生產企業傷腦筋的了,這年頭出來混,大家都挺不容易的,中國人還是要喝民族奶。只不過,中國的企業家們實在需要補補商業道德的課了,“三鹿奶粉”這樣的事情一定要下不為例,不管是誰,如果再犯,定當不饒。 二者損失都不重··因為有三鹿這個替罪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