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辦了一家專營包子的小吃鋪--“德聚號”。他用肥瘦鮮豬肉3:7的比例加適量的水,佐以排骨湯或肚湯,加上小磨香油、特制醬油、姜末、蔥末、味精等,精心調拌成包子餡料。包子皮用半發面,在搓條、放劑之後,擀成直徑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勻的圓形皮。包入餡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時用力將褶捻開,每個包子有固定的15個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最後上爐用硬氣蒸制而成。
由於高貴友手藝好,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制作的包子口 [注: 明湯顯祖 《牡丹亭·回生》:“[眾蹲向鬼門開棺介。浄]原來釘頭銹斷,子口登開。] 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引得十裡百裡的人都來吃包子,生意十分興隆,名聲很快就響了起來。由於來吃他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戲稱他“狗子賣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號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據說,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在天津編練新軍時,曾把“狗不理”包子作為貢品進京獻給慈禧太後。慈禧太後嘗後大悅,曰:“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從此,狗不理包子名聲大振,逐漸在許多地方開設了分號。
後來高貴友突然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經營的新點子:即使店內桌上放上幾大籮洗干淨的筷子,顧客們想買包子,他要求先把零錢放進碗內,然後他便照碗裡錢的多少按價給包子。顧客們吃完包子,放下碗筷就離店,而高貴友忙得自始至終不發一言。於是街坊鄰裡們都取笑他說:“狗仔賣包子,一概不理睬”。後來,好事的街坊們就把他的包子店取名“狗不理”,把他制作的包子叫作“狗不理包子”,而高貴友也不表示異議。此店名一經傳開,遠近聞名,一直流傳到今天,真可謂久盛不衰呀!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鮮美而譽滿全國,名揚中外。狗不理包子倍受歡迎,關鍵在於用料精細,制作講究,在選料、配方、攪拌以至揉面、擀面都有一定的絕招兒,做工上更是有明確的規格標准,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剛出屜的包子,大小整齊,色白面柔,看上去如薄霧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膩,一直深得大眾 [注: 大眾是世界十大汽車公司之一,創建於1938年德國的沃爾斯堡,創始人是世界著名的汽車設計大師費迪南德.波爾捨。大眾汽車公司經營汽車產品占主要地位,是一個在全世界許多國家都有汽車活動的跨車汽車集團。] 百姓和各國友人的青睐。
制作工藝
原料配方:面粉750克,淨豬肉500克,生姜5克,醬油125克,水422毫升,淨蔥625克,香油60克,味精少許,鹼適量。
制作方法:將豬肉按肥瘦3:7匹配。將肉軟骨及渣剔淨、剁碎,使肉成大小不等的肉丁。在攪肉過程中要加適量的生姜水,然後上醬油。上醬油的目的是調節鹹淡,醬油用量要靈活掌握。上醬油時要分次少許添進,以使醬油完全摻到肉裡,上完醬油稍等一會,如能在冰箱內放一會更好,緊接著上水即可。上水也要分次少許添加,否則餡易出湯。最後放入味精、香油和蔥末攪拌均勻
肉 自己喜歡什麼餡自己調就是了非得照本宣科呀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