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潮汕小吃有多少正文

潮汕小吃有多少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一種野草,亦稱鼠耳草、佛耳草、米曲草、茸母等。它渾身毛絨絨,莖葉嫩小,頂端偶爾結幾個小花蕾。《本草綱目》載:“原野間甚多......莖葉柔軟,葉長寸許,白茸如鼠耳之毛,楚人呼為米曲,北方呼為茸母。可以入藥,性平、味甘,能祛痰止咳。”因而鼠曲馃實際上是一種藥物食品。
吃鼠曲馃的風俗起源很早。《荊楚歲時記》載:三月二日“是日,取鼠曲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謂之龍舌<米半>,以厭時氣。”《政和本草》卷十一引作“三月三日,取鼠曲汁和蜜為粉,以壓時氣。”龍舌<米半>,鼠曲馃之名,即用鼠曲米粉末兒做的一種餅食。唐代皮日休在《躬掇野疏兼示雅什用以酬謝》詩雲:“深挑乍見牛唇液,細掐徐聞鼠耳香。”《本草綱目》引邵桂子《甕天語》雲:“北方寒食采茸母草和粉食。”可見以鼠曲草制餅食的風俗至南北朝已有,後代代相傳,至今潮汕風俗依然。不過,古時北方吃鼠曲馃是在清明
[注: 清明節-清明(qing ming),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歷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寒食之間,潮汕卻是在春節前後,這是氣候
[注: 氣候是大氣物理特征的長期平均狀態。研究氣候的科學是氣候學。時間尺度為月、季、年、數年到數百年以上。氣候以冷、暖、干、濕這些特征來衡量,通常由某一時期的平均值和離差值表征。]
使然。
韭菜馃軟滑鮮嫩,香濃無比。在油鍋中煎一下,味道更佳。它的制法是將開水沖進生粉攪勻成皮,韭菜、香菇、蝦米做餡。馃皮包餡捏成扁圓形,蒸15分鐘即成。
“菜包馃”是海豐梅隴墟一帶的一種時節馃品。在梅隴墟,農歷正月二十是一年中第一個盛典,墟內居民叫“開市日”。這一天,各家各戶大慶大請,大擺宴席。街道上爆竹聲聲,五彩牌樓高聳,彩旗蔽日。獅班、曲班、戲班、唢吶班、八音班等等輪番表演,熱鬧非常。這時,女人們都在屋裡忙碌,趕制大量的“菜包馃”。當客人到來時,要請他們入座吃菜包。客人回家時,還要用一小盤菜包馃作為回禮。“菜包馃”的制作過程是:以適量的開水沖進干油粘米粉,翻搓成泥條狀,捻成圓餅形的馃坯。把“馃坯”放在左手心,右手握圓滾子(雞蛋大,用土燒制)在“馃坯”上作360度旋轉,制成薄薄的凹狀體,再由負責放菜餡的人在凹狀體中包上富有地方風味的菜,使其呈梭形,並於頭尾處捏緊,照次序排列在葦篾做的“朗<土步>”上面,排滿後放進鐵鍋,用猛火蒸熟。梅隴的兒歌唱道:“猴舂咪(一種昆蟲)咪舂猴;舂白米,做菜包;一碗食,一碗留;留在後灶頭,乞貓撞膠落(掉下),目汁流流......”
六、其他小食
潮汕有一誘人的風味小食,叫炒糕馃。將蒸熟的糕馃切成長5厘米、寬2厘米、厚1厘米左右的小塊,放進平煎鍋炒,加入魚露、甜醬油
[注: 醬油俗稱豉油,主要由大豆,澱粉、小麥、食鹽經過制油、發酵等程序釀制而成的。醬油的成分比較復雜,除食鹽的成分外,還有多種氨基酸、糖類、有機酸、色素及香料民分。]
,把馃調勻,使其成紅色,再將爐火加熱,用豬油慢慢煎至焦赤,加入白糖、雞蛋,用鮮蚝油調勻,淋在糕馃上面炒勻後抹在一邊。把赤肉片、鮮蝦肉和嫩青菜心一起放進鍋的另一邊用豬油炒熟,加入沙茶、辣椒醬
[注: 辣椒醬以四川為多,有油制和水制兩種。油制是用芝麻油和辣椒制成,顏色鮮紅,上面浮著一層芝麻油,容易保管;水制是用水和辣椒制成,顏色鮮紅,不易保管。]
、味精、魚露,和馃一起炒勻即成。
潮俗在春分
[注: 春分,晝夜平分之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自己想做水果沙拉,求助一些水果沙拉醬的具體做法?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